- 年份
- 2024(8594)
- 2023(12521)
- 2022(10892)
- 2021(10146)
- 2020(8404)
- 2019(19405)
- 2018(19419)
- 2017(37531)
- 2016(20357)
- 2015(23014)
- 2014(23139)
- 2013(22959)
- 2012(21414)
- 2011(19514)
- 2010(19679)
- 2009(18138)
- 2008(17694)
- 2007(15483)
- 2006(13903)
- 2005(12523)
- 学科
- 济(102793)
- 经济(102689)
- 管理(57770)
- 业(51817)
- 企(44029)
- 企业(44029)
- 方法(41477)
- 数学(35223)
- 数学方法(34842)
- 学(23714)
- 地方(22896)
- 中国(22666)
- 农(20763)
- 业经(20350)
- 财(19561)
- 理论(16819)
- 和(15237)
- 制(14660)
- 地方经济(14434)
- 农业(14223)
- 环境(14035)
- 贸(14002)
- 贸易(13994)
- 易(13456)
- 融(13223)
- 金融(13222)
- 银(12583)
- 教育(12545)
- 银行(12542)
- 行(12012)
- 机构
- 大学(304671)
- 学院(299680)
- 济(126403)
- 经济(123714)
- 管理(118581)
- 研究(103533)
- 理学(102711)
- 理学院(101559)
- 管理学(99874)
- 管理学院(99332)
- 中国(74646)
- 京(64999)
- 科学(63243)
- 财(55807)
- 所(52023)
- 研究所(47432)
- 中心(45149)
- 财经(45088)
- 农(43667)
- 江(42671)
- 业大(42590)
- 北京(41420)
- 范(40958)
- 经(40857)
- 师范(40610)
- 经济学(38945)
- 院(37162)
- 州(34729)
- 经济学院(34725)
- 农业(34032)
- 基金
- 项目(201544)
- 科学(158064)
- 研究(148623)
- 基金(145947)
- 家(126286)
- 国家(125240)
- 科学基金(107364)
- 社会(94046)
- 社会科(88994)
- 社会科学(88968)
- 省(77722)
- 基金项目(77281)
- 自然(68797)
- 教育(67827)
- 自然科(67112)
- 自然科学(67099)
- 自然科学基金(65879)
- 划(65194)
- 资助(60733)
- 编号(60241)
- 成果(49670)
- 重点(44838)
- 部(44619)
- 发(43320)
- 课题(41524)
- 创(41147)
- 教育部(38552)
- 国家社会(38360)
- 创新(38356)
- 大学(38059)
- 期刊
- 济(143907)
- 经济(143907)
- 研究(94240)
- 中国(52343)
- 学报(46252)
- 管理(44461)
- 科学(42952)
- 财(40822)
- 农(39003)
- 大学(34918)
- 教育(33866)
- 学学(32654)
- 农业(27341)
- 技术(26181)
- 融(23586)
- 金融(23586)
- 经济研究(23562)
- 财经(22774)
- 业经(20835)
- 经(19539)
- 问题(18396)
- 图书(16378)
- 技术经济(16077)
- 理论(15357)
- 科技(13782)
- 现代(13781)
- 实践(13724)
- 践(13724)
- 业(13338)
- 统计(12972)
共检索到440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黄有光
2008年金融危机发生在美国,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美国次贷、房价回落;二是美国严重的政府与外贸双赤字;三是美国在过度自由、缺乏适当规范下的金融机构与厂商的一些不负责任行为。金融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出口减少、经济增长率下降等方面。虽然中国GDP增长率今年很可能还会下滑,但是与世界相比,中国的GDP增长率仍处于较高水平。中国可以抓住机遇,淘汰一些低效率、高污染生产企业,向较高效率、较环保企业实行产业转型;可以利用成本降低的机会,加快对社会保障、交通、教育、卫生、环保、研究等领域的发展。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原因 产业转型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晨漠
Mesoeconomics是西方经济学自70年代以来新形成的一个独特分支.从词义上看,前置词meso-具有“中间”、“中介”的含义.因此许多中译者将此译成“中观经济学”,与传统的“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相对应.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靳兰征
理性预期学派是六十年代以后美国经济学界兴起的重要学派之一。罗伯特·霍尔和约翰·泰勒合著的《宏观经济学——理性预期与价格调整》一书系统地阐述了其包含理性预期思想的宏观经济理论。评介该书中他们的宏观经济理论对于了解当代西方经济学的动向,认识资产阶级宏观经济学的实质和有分析地借鉴其中有用成份为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宏观经济学服务有重要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黄有光
东亚金融风暴有着持续与广泛的影响,而关于应如何解决危机的问题,经济学者与有关机构和决策者间也有很多不同意见。尤其令人瞩目的是两大国际机构,世界银行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这个问题上的相反建议。IMF给贷款国的条件,包括紧缩的货币与财政政策,取消...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李宝良 郭其友
本文首先概略地介绍了201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金特(Thomas J.Sargent)和西姆斯(Christopher A.Sims)的学术思想发展轨迹以及他们的重要学术论著,然后对他们有关理性预期约束下宏观计量经济分析的主要贡献——结构宏观计量经济学和向量自回归模型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进行比较全面的述评,最后探讨了他们的宏观经济理论及计量方法贡献对我国经济理论研究以及宏观经济政策制定的启示。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毕吉耀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又称理性预期宏观经济学,产生于70年代早期,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演变,已经形成为包括宏观经济分析、微观经济分析、实际经济周期分析、经济政策分析以及经济计量分析在内的完整体系,对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理性预期假设最初是由穆斯(Muth,J.F.)在60年代初提出的,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却是在70年代产生和形成的,主要奠基人是卢卡斯(Lucas,R.E.Jr)和萨金特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铁苗
综观经济效益与可持续发展黄铁苗广东省委党校经济效益低下是我国经济工作的顽症和致命伤。要提高经济效益就必须正确认识经济效益。过去我们对经济效益的理解过于片面,认为多赚了钱就是好效益。结果不仅不能多赚钱,还导致了产需脱节,产品质量低劣,假冒伪劣产品横行,...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仁贵
自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969年首次颁发诺贝尔经济学奖以来,截止1995年,已颁奖27届,共有38名欧美经济学家获此殊荣。从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授奖情况来看,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授予既有其可预见一面,也有其不可预见一面。一方面不少著名经济学家的获奖早在人们的“理性预期”之中;另一方面也不时爆出“冷门”,一些名望甚高的经济学家未能获奖,而一些知名度不高的经济学家却“意外地”获奖,从而使其更增添了几分神秘色彩。因此,要想准确地预测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授奖趋势和颁奖对象确非易事。不过,从总体上看,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授予并非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袁艺 茅宁
“经济理性”是经济学的传统研究假设,却因背离现实而受到质疑。基于行为人稀缺的心理资源和系统固有的不确定性而产生的“有限理性”正逐步取代“经济理性”成为经济学研究的理性假设。不同的理性观点可以从决策的视角得到系统地解释和比较。并且,随着理性假设的演变,经济行为的决策标准也相应从单一静态最优向多元动态平衡转变。
关键词:
决策 理性假设 经济理性 有限理性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赵成 唐杰
本文采用动态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讨论现代宏观经济学及中国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70年的时间里,宏观经济学通过对信息、预期与市场均衡之间关系的把握,逐步形成了深刻揭示宏观经济特性的动态一般均衡框架,各种流派的理论均可以归结为在信息不完备条件下宏观经济如何实现动态一般均衡的理论,宏观经济学业已成为关于宏观经济长期动态均衡的理论。
关键词:
信息 预期 均衡 宏观经济学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刘兆发
主流经济学以人是理性的假设为基础,进行数学化的推论,能够解释人的理性经济行为,但不能说明人的不确定条件下的非理性决策行为。近年来,在不确定条件下决定的非理性行为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把非理性纳入经济研究成为补充主流经济学缺陷并推动经济学发展的不可或缺的方面。
关键词:
主流经济学 理性 非理性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钟春平 田敏
预期在宏观经济学及其发展中具有根本性的作用,但在预期是否有偏的问题上仍然存在着争议,预期的形成机制更是国际经济学界的难题。历史回顾发现,预期设定的变化与宏观经济学的发展紧密关联。从经验证据看,对多种数据、多种变量、多种主体等的研究发现,预期通常是有偏的,通常假设的无偏性预期或理性预期难以成立。而难点在于预期形成机制,目前主要从信息处理能力和适应性学习的角度刻画预期形成过程。在不同预期模型和信息处理能力设定下,宏观经济的波动解释和最优政策设计都有所不同,一旦引入有偏性预期,宏观经济学及宏观政策都将做相应的调整。整体上看,有偏性预期及其形成机制的研究仍然是个重大的挑战和前沿研究领域。
关键词:
宏观经济学 预期 信息 机制 冲击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邓志阳
本文以企业国际经营环境变动及企业群和产业层面为出发点,提出了珠三角与欧盟企业综观经济合作模式,论述了它的架构及特征,并进一步论述了珠三角与欧盟企业经济合作的综观内容和综观方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