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8)
- 2023(2156)
- 2022(1916)
- 2021(1737)
- 2020(1421)
- 2019(3412)
- 2018(3205)
- 2017(6092)
- 2016(3334)
- 2015(3604)
- 2014(3617)
- 2013(3606)
- 2012(3341)
- 2011(3179)
- 2010(3240)
- 2009(2858)
- 2008(2892)
- 2007(2296)
- 2006(2238)
- 2005(2021)
- 学科
- 济(14444)
- 经济(14432)
- 管理(8033)
- 土地(7755)
- 业(6633)
- 学(5457)
- 企(5280)
- 企业(5280)
- 方法(3940)
- 经济学(3883)
- 农(3724)
- 中国(3721)
- 问题(3219)
- 数学(3210)
- 地方(3182)
- 数学方法(3090)
- 业经(3011)
- 财(2866)
- 发(2855)
- 农业(2634)
- 制(2587)
- 理论(2420)
- 环境(2367)
- 资源(2337)
- 和(2151)
- 城市(1966)
- 划(1848)
- 体(1700)
- 务(1685)
- 财务(1666)
- 机构
- 大学(46525)
- 学院(45825)
- 研究(18696)
- 管理(16763)
- 济(15969)
- 经济(15383)
- 中国(14397)
- 理学(14159)
- 理学院(13928)
- 管理学(13561)
- 管理学院(13478)
- 科学(12609)
- 京(11820)
- 农(10583)
- 所(9877)
- 研究所(8974)
- 业大(8673)
- 中心(8479)
- 农业(8475)
- 院(7512)
- 北京(7470)
- 江(7463)
- 财(7260)
- 范(6814)
- 师范(6735)
- 省(6547)
- 资源(6430)
- 科学院(5943)
- 州(5792)
- 农业大学(5703)
共检索到736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任佳
在美国,土地利用的第一步是综合规划方案。综合规划是制定城市的中长期战略目标以及土地利用、交通管理、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等方面的发展准则和空间策略,为城市的各分区和系统的实施性规划提供指导性框架。综合规划通常既包含以文字阐明的政策也包含图籍。综合规划的正文一般阐述所采取的土地利用政策,图籍则标明应当在何处进行合理的土地利用开发活动。综合规划的程序合理的规划程序在规划过程中非常重要,它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黎明,Rim SangKyu
韩国的土地国情和农业经营特点与我国十分相似。文章分析了韩国土地利用规划体系的构成及其主要特点,以及在农村综合开发和农村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最后简要论述了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在中国国土规划中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希望能为我国的农村综合开发和城镇化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农村综合开发 韩国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鲍新中 刘澄 张建斌
从城市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三个目标出发,构建了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的多属性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城市化 土地利用效率 综合评价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杨宗升 陈龙乾 周天建 张婷 杨乐虹 李灵
研究目的:探索按语义级别对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进行自动化图斑综合的新方法。研究方法:在ArcGIS 10中构建模型、制作模型工具并进行实例分析。研究结果:制定了图斑综合原则,利用模型构建器、Python脚本语言和一系列地理处理工具构建了模型并制作了模型工具;实现了按语义级别进行自动化的图斑综合:按属性挑选小图斑的合并对象时,在与小图斑所属行政区相同的前提下,遵循土地规划地类、土地用途区类型、建设用地管制区类型的先后顺序。研究结论:利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际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证明该方法切实可行,且自动化程度高。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马世发 蔡玉梅 念沛豪 庄立
研究目的:以服务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为目标,针对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模型研究进行系统回顾。研究方法:文献综述和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是数量结构和空间布局的调整。作者从模拟与优化两个角度系统地分析了已有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模型,论述了土地利用规划由传统单一数量结构研究向数量、空间协同研究的发展趋势,并探讨了这些模型在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应用上的优势与不足。研究结论:基于GIS技术的"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双重耦合空间协同决策模式,是未来区域土地利用规划建模的发展方向,而关于国土空间多尺度转换机理解释是中国构建"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优化 模拟 国土规划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坚 周琳 张叶笑 叶子君
研究目的:系统总结、研究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学产生以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重要成果,提出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学的未来发展趋势和土地利用规划学学科建设重点问题及方向。研究方法:文献调研法。研究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土地利用规划学经历了关注全域农地合理利用、以加强耕地保护为关键、以完善土地用途管制为核心的3个演进阶段;土地利用规划理论方法、土地利用规划评价技术、土地利用规划信息技术、土地利用规划协调方法是土地利用规划学的重要研究领域。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创新具有中国特色的土地利用规划理论和方法、推动由"土地用途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蔡玉梅 谢俊奇 赵言文 杨枫
研究目的:综述土地利用规划主要研究领域的进展,提出土地利用规划研究的发展趋势。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对比法。研究结果:国际土地利用对比研究宜强化应用导向;土地利用规划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和城市规划相融合的趋势;空间体系的研究受市场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方式的影响;土地利用规划指标的刚性和弹性将统一在过程规划之中;土地利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趋向于政策导向的方法。研究结论:土地利用规划的研究应以空间规划为平台,加强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郑伟元 王庆日 蔡玉梅 贾克敬 王菲菲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向东 刘卫东
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诞生以来,现代土地利用规划(简称规划)涌现出很多理论流派,充分理解和掌握代表性理论的主要特征及其流变,对于开展规划研究和实践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在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对国内外现代规划理论的演变历程进行梳理和探究,以期有助于促进对现代规划理论的理解和应用。按时间顺序将现代规划理论演变分为4个阶段,阐述了每一阶段不同规划理论流派的产生背景、主要观点和实践影响,具体包括20世纪50年代前的"物质形态规划论"、"马克思主义规划论",60年代的"综合理性规划论"、"渐进规划论"、"人本主义规划论"、"自由主义规划论",70-80年代的"新马克思主义规划论"和"新自由主义规划论",以及90年代以来的"沟通规划论"、"可持续规划论"、"新制度主义规划论"和"公共政策规划论"等。这些理论派别有着不同的视角和侧重点,相互之间存在着或创新、或继承、或反叛、或补充的复杂关系。最后指出,现代规划理论深受多学科知识和规划实践的影响,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并伴随产生了丰富的文献成果;尽管中国学者在现代规划理论构建中作出了一定贡献,但与欧美学者相比仍有较大差距,未来尚需付出更大努力。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理论演变 文献综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郑伟元 李宪文 刘康
我国开展土地利用规划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无论是规划理念还是规划工作制度都还不够成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对规划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提出了更高要求。怎样做才能使土地利用规划工作更加完善,使其更好地发挥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作用?本文提出的应对之策虽有待进一步细化,但不无积极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晓炜 赵世强
研究目的:通过对现阶段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内在特点分析,指出土地利用规划风险存在必然性和多样性。研究方法:基于土地利用规划实践。研究结果:土地利用规划中的风险可分为自然风险、社会风险、经济风险、环境风险、政治风险和技术风险。针对这些风险,建立了土地利用规划中实施风险管理的科学程序,提出了具体的风险管理措施。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风险管理 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叶笑 冯广京
研究目的:重新审视中国土地利用规划的思路和实践,引入动态规划理念,使动态规划理论成为土地利用规划理论的有机组成部分。研究方法:借助时空锥理论、人地权籍时空系统理论,探讨动态规划的机理问题。研究结果:(1)土地利用时空系统的综合性、过程性和多元性带来了纵向时间上和横向空间上的不确定性;(2)在保持土地利用规划原则性和框架性不动的前提下,应增加规划实施过程中的灵活性和弹性;(3)土地利用规划的本质是一种过程性和发展性规划,然而当前中国土地利用规划并没有反映土地利用规划的这种本质。研究结论:(1)时空锥理论论证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勇 任志远 樊新生
城市群是区域发展的重要空间组织形式,土地有序利用是城市群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县区为基本单元,从土地资源自然和经济的双重属性,对中原城市群土地利用进行综合评价,采用空间关联指数对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综合评价结果进行空间格局分析,采用两者耦合研究方法,对中原城市群土地利用进行了类型区划分。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土地利用的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综合评价值具有较强的集中与分异特征,两者在空间分布上具有一定的互斥性,社会经济热点区域主要集中在郑州市、洛阳市市辖区和邻近郊县,部分地级市的中心市区也相对较高,资源环境热点区域主
关键词:
土地分区 综合评价 类型划分 中原城市群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韩书成 濮励杰
研究江苏土地利用效益空间分异特征对制定差异化土地利用战略从而实现全省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与调控,促进区域之间以及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首先建立了以土地利用综合效益为总目标,土地利用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为子目标,包括22个评价因子的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因素加权综合评价法,对江苏省各县(市)进行了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及协调度评价,根据两者的组合状态将江苏分成高效协调区、中效基本协调区和低效基本协调区三大类型区。整体上看,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及协调度有从南到北逐渐降低的空间分异特征,其中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引起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和协调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