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827)
- 2023(17245)
- 2022(14868)
- 2021(13971)
- 2020(11835)
- 2019(27348)
- 2018(27425)
- 2017(53254)
- 2016(28772)
- 2015(32549)
- 2014(32572)
- 2013(31908)
- 2012(28993)
- 2011(26177)
- 2010(26551)
- 2009(24873)
- 2008(24513)
- 2007(21656)
- 2006(19404)
- 2005(17625)
- 学科
- 济(111179)
- 经济(111024)
- 管理(86652)
- 业(80164)
- 企(68028)
- 企业(68028)
- 方法(51728)
- 数学(45012)
- 数学方法(44250)
- 制(31702)
- 中国(31692)
- 财(31327)
- 农(29709)
- 银(26961)
- 银行(26814)
- 业经(25820)
- 行(25309)
- 学(22096)
- 贸(21171)
- 贸易(21156)
- 融(21142)
- 金融(21137)
- 易(20607)
- 地方(20549)
- 理论(20011)
- 务(19428)
- 财务(19336)
- 财务管理(19287)
- 体(19111)
- 农业(19026)
- 机构
- 大学(406195)
- 学院(404864)
- 济(160545)
- 管理(159538)
- 经济(156824)
- 理学(136834)
- 理学院(135376)
- 管理学(132797)
- 管理学院(132060)
- 研究(131422)
- 中国(106442)
- 京(87103)
- 财(80194)
- 科学(79230)
- 所(65563)
- 财经(62875)
- 农(61477)
- 中心(60644)
- 江(60532)
- 研究所(58899)
- 业大(57329)
- 经(56876)
- 北京(55544)
- 范(52153)
- 师范(51696)
- 州(49395)
- 经济学(48331)
- 农业(47991)
- 院(47800)
- 财经大学(46756)
- 基金
- 项目(266526)
- 科学(209354)
- 研究(197436)
- 基金(192394)
- 家(166132)
- 国家(164756)
- 科学基金(142023)
- 社会(123296)
- 社会科(116901)
- 社会科学(116871)
- 省(104136)
- 基金项目(101101)
- 教育(92096)
- 自然(91781)
- 自然科(89619)
- 自然科学(89600)
- 自然科学基金(87961)
- 划(87429)
- 编号(82183)
- 资助(80559)
- 成果(67518)
- 重点(59319)
- 部(58991)
- 课题(56643)
- 发(55870)
- 创(55427)
- 创新(51691)
- 项目编号(51109)
- 教育部(51048)
- 制(50814)
- 期刊
- 济(179687)
- 经济(179687)
- 研究(125273)
- 中国(81316)
- 财(61744)
- 管理(61072)
- 学报(59888)
- 农(56034)
- 科学(55431)
- 融(47881)
- 金融(47881)
- 教育(47573)
- 大学(46291)
- 学学(43451)
- 农业(37330)
- 技术(36419)
- 财经(30802)
- 业经(30052)
- 经济研究(28756)
- 经(26190)
- 问题(23176)
- 理论(20996)
- 图书(19949)
- 技术经济(19419)
- 实践(19092)
- 践(19092)
- 业(18843)
- 统计(18816)
- 科技(18558)
- 贸(18394)
共检索到611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赵明 刘原
中国金融业的发展经历了从混业经营到分业经营的历程。近年来,随着金融控股经营模式的发展,客观上形成了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局面,这使得分业监管逐渐暴露出监管重叠、监管不协调的弊端。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解决监管不协调的问题势在必行。本文立足我国综合经营模式现状,探讨我国监管协调方面出现的问题,并对我国加强金融监管的协调提出政策建议。
关键词:
综合经营 监管协调 国际经验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宋婷婷
国内银行综合经营的商业模式中存在一种非经资本(股权)联结,而经由合作协议联结的"契约模式"。从其动因来看,主要是出于对不同监管管辖权下净监管负担差异的选择性回避。本文通过以银信合作理财业务为例进行实证,发现该模式具有单体风险隐匿性和风险暴露的政策敏感性两大特征。契约模式监管的主要问题在于不同监管主体之间的监管竞争。无论是"趋利式竞争"还是"避害式竞争","学习示范效应"都将使监管套利行为进一步扩大。建议在加强风险监测和预警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监管工具和构建更有力的监管协作机制,同时加大引入第三支柱市场约束力量。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综合经营 契约模式 监管竞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胡利琴 彭红枫 彭意
强化宏观审慎监管,实现微观审慎监管与宏观审慎监管的有机配合是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重要举措。本文以上市银行为样本,同时引入宏观审慎和微观审慎工具变量,运用动态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来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现阶段的宏观审慎监管与微观审慎监管并不完全协调。我国监管部门应当继续完善微观审慎监管制度,同时逐步完善宏观审慎在两个维度上的监管制度与工具,建立起二者的协调监管机制,共同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郑荷芬 肖文
随着《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的颁布实施,我国保险业在综合经营方向上的发展正迈出坚实步伐。毫无疑问,综合经营已成为我国保险业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本文以案例分析了我国保险业的综合经营趋势,指出了保险业综合经营趋势对监管模式带来的挑战,进一步对我国的保险监管提出了对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戴玉明
当前国际上金融竞争愈发激烈,金融风险越来越大,如何在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下,进行有效银行监管,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的课题。我国银行监管历史较短,现有监管体制依然存在诸多不完善之处,监管协调机制刚刚起步,协调监管效率较差。本文反思我国银行监管协调机制存在的不足,从银行监管者的角度出发,对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监管协调制度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提出了若干建议,力求对提高监管有效性有所裨益。
关键词:
商业银行 监管 协调机制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廖凡
对金融混业经营及其载体金融集团的监管有单一监管和功能性监管两种基本模式,两种模式并无绝对的优劣之分。从我国现实情况出发,不同监管机构相互独立而又紧密协调的功能性监管模式更为适当。目前我国相关立法对于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规定尚不充分,亟需在功能性监管的总体框架下,建立由中央银行作为牵头监管者的常设性金融监管协调机制。
关键词:
混业监管 单一监管 功能性监管 协调机制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陶存文 张楠楠
随着20世纪末金融一体化程度的加深,传统分业监管模式受到了严峻挑战。这种背景下,各国金融监管模式经历了不同程度的转换和过渡。当传统的分业监管转换为折衷式分业监管或纯粹性的统一监管,保险监管模式也逐渐完成了从独立监管到相对独立、或内化式监管的重要转换。本文从综合经营环境下的保险监管法规与主体、监管方式与内容出发,对最具代表性的美、德、英三国保险监管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总结了各类模式的主要特点与优势,以期为我国在新形势下调整与完善保险监管模式提供政策借鉴。
关键词:
综合经营 保险监管模式 比较研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尚福林
2003年4月28日,根据十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有关决议,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正式挂牌成立,到现在十年了。银监会的十年,是以新政策、新机制推动银行业更好发挥支持实体经济杠杆功能的十年,是以新方法、新工具坚守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底线的十年,是以新思路、新举措推动银行业改革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的十年,是以新理念、新途径探索形成符合我国银行业发展实际的监管模式的十年。十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各方的大力支持下,银监会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始终坚持守住风险底线与促进科学发展两手抓,推动银行业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春松
本文引入了成本收益分析和博弈分析工具,对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比较,对银行监管不同主体的协调与合作意愿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寻求监管主体协调与合作的均衡点和中国银行监管当局政策的着力点。笔者认为,各监管主体为了争取监管协调主动权,扩大影响力,都存在加大协调力度的倾向。在银监会与国外监管当局的博弈分析中,笔者引入合作溢价概念,并就两国监管当局在完全信息下的博弈情况进行分析,得出若干不同的结论。最后,笔者根据分析结论,提出优化监管协调与合作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银行业监管 成本收益分析 博弈分析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姚舜达 朱元倩
通过引入两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分析框架,分别测度了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和创新型经营模式下的经营超效率并进行比较,同时基于Tobit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经营模式下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重点是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双重约束对其经营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严格的金融监管对银行提升传统经营模式下的效率具有积极影响;但在创新型经营模式下,该积极影响及其敏感性有所减弱。因此,面对新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有必要改进监管指标,配合货币政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姚舜达 朱元倩
通过引入两阶段、超效率SBM模型分析框架,分别测度了银行传统经营模式和创新型经营模式下的经营超效率并进行比较,同时基于Tobit多元回归模型分析不同经营模式下银行效率的影响因素,重点是货币政策与金融监管的双重约束对其经营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严格的金融监管对银行提升传统经营模式下的效率具有积极影响;但在创新型经营模式下,该积极影响及其敏感性有所减弱。因此,面对新型商业银行经营模式,有必要改进监管指标,配合货币政策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邹新
首先通过回顾国内外银行综合化经营的主要文献,然后构建了银行综合化经营的理论研究框架,并进一步对美国银行业综合化经营与总收益的关系做了OLS回归、协整、脉冲响应以及方差分解分析。研究发现:综合化指标、传统业务收益增幅、银行规模、资本结构均与总收益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且存在长期均衡的关系;脉冲响应分析结果表明:在第1-9期、第18-24期,美国银行业综合化指标对银行业总收益的冲击为正,第10-17期,对银行业总收益的冲击为负;综合化指标对美国银行业总收益的贡献率最大,其次是银行规模,然后是传统业务收益增幅,资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张岭 张胜 王情 李向
采用DEA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模型,基于监管要求和商业模式确定银行效率评价的投入产出指标,对中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4~2011年经营效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监管要求推动银行商业模式改变,促进了中国银行业效率提升;银行效率增长主要来自规模效率变化;技术进步对促进银行效率提升的贡献程度在逐年上升;国有银行效率整体上低于城市商业银行,但不比股份制银行差;国有银行处在规模效率不变或规模效率递减阶段,而城市商业银行还处在规模效率递增阶段。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春松
随着银行业金融创新的快速发展,金融风险跨市场、跨国界更加方便快捷,单个银行监管当局已难以独当一面,从而需要加强银行监管主体的协调与合作。为了衡量银行监管当局监管协调与合作的适度性,本文试图设计一套评价适度性的指标体系。在设计时,笔者把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分为国内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和国际合作评价指标体系两部分,并通过对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指标值的测算,提出具体的监管行动建议。
关键词:
银行监管协调与合作 适度性评价指标体系
[期刊] 改革
[作者]
阎庆民
目前理论界对中国银行业监管主体的模式选择存在两种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实行分管制 ,另一种观点认为应该实行统管制。本文通过对部分国家和地区的银行业监管主体模式比较分析 ,并结合中国实际 ,认为中国银行业监管主体的选择 ,以中国人民银行同时肩负监管和制定货币政策两项职能为最适宜选择。
关键词:
银行业 监管 分管制 统管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