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67)
2023(11038)
2022(9521)
2021(8947)
2020(7650)
2019(17493)
2018(17235)
2017(32900)
2016(17850)
2015(19854)
2014(19619)
2013(18935)
2012(17117)
2011(15196)
2010(14983)
2009(13320)
2008(12685)
2007(10969)
2006(9284)
2005(7879)
作者
(48230)
(40116)
(39830)
(37966)
(25245)
(19192)
(18472)
(15846)
(15356)
(14066)
(13842)
(13480)
(12464)
(12445)
(12223)
(12114)
(12111)
(11916)
(11418)
(11414)
(9827)
(9702)
(9632)
(9253)
(9159)
(8930)
(8803)
(8776)
(8163)
(7946)
学科
(68249)
经济(68166)
管理(48899)
(46060)
(38373)
企业(38373)
方法(34482)
数学(30620)
数学方法(30114)
(18708)
中国(17471)
(17464)
业经(15408)
地方(13250)
(12975)
农业(12653)
(12411)
理论(12051)
(11076)
(11053)
贸易(11047)
环境(11030)
财务(11017)
财务管理(10989)
(10720)
技术(10650)
(10614)
企业财务(10449)
(10267)
银行(10242)
机构
大学(238082)
学院(237416)
管理(96185)
(94735)
经济(92769)
理学(84016)
理学院(83115)
管理学(81553)
管理学院(81099)
研究(74520)
中国(56501)
(48783)
科学(45789)
(43396)
(38497)
中心(37059)
业大(36365)
(35133)
(34984)
财经(34922)
研究所(32252)
(31892)
(31874)
师范(31557)
农业(30230)
北京(29545)
经济学(28709)
(27597)
(27531)
财经大学(26166)
基金
项目(169834)
科学(135277)
研究(124383)
基金(124083)
(107982)
国家(107082)
科学基金(93437)
社会(79640)
社会科(75629)
社会科学(75606)
(67285)
基金项目(65956)
自然(60592)
教育(59378)
自然科(59245)
自然科学(59233)
自然科学基金(58154)
(56767)
编号(50450)
资助(49801)
成果(39968)
重点(38408)
(37888)
(36240)
(35999)
课题(34439)
创新(33817)
国家社会(33398)
科研(33013)
教育部(32930)
期刊
(95247)
经济(95247)
研究(63876)
中国(45275)
学报(35585)
管理(34267)
(33628)
(33479)
科学(32825)
教育(29610)
大学(27988)
学学(26093)
技术(23728)
农业(23056)
(19566)
金融(19566)
财经(15937)
业经(15651)
经济研究(14631)
(13729)
图书(13221)
(12903)
问题(12643)
统计(12221)
技术经济(11596)
(11317)
(11258)
理论(11095)
科技(10895)
资源(10674)
共检索到3366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鼎  李宝敏  
综合素质评价对学生发展全面性提出要求,但在具体实施中仍在结果呈现如量尺构建、分层的需求困惑以及评价结果解释上存在难点和不足。本文首先分析了PISA测评和TIMSS测评对于测评结果量尺及其分层的构建,以及对于结果解释中相关影响模型的构建;其次基于上述工作,本文进一步分析指出两大测评在结果解释上存在系统性构建的特点,同时指出统计模型的合理使用有助于目标量尺及其分层、结果解释证据的形成。根据评价是基于证据的推断这一评价本质的认识,本文指出需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评价中量化模型及量化技术运用的多样性和合理性,有效处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罗勇  杜建宾  李雪华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有助于高校开展奖惩、促进和决策,但实际操作存在样本数量多、数据来源难问题。为此,提出了测评指标设计的原则,即与目标一致、可操作性、全面性和创新性;引入了关键控制点理论,构建了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指标体系。运用标准差法和理想点法构建了综合素质测评体系,并运用案例说明了本方法的应用价值。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翠云  梅强  
创业者素质对创业能否成功起决定性作用。文章在素质构成模型基础上,构建创业者素质模型及其综合测评指标体系,采用不同的量表方法对各指标进行量化测定,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建立成功创业者创业素质效标参照标准,通过对创业者素质综合测评,诊断出其缺陷和不足,为创业者素质开发与培养提供依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公昆  
科学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具有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与指导、结果的评价与奖惩、目标的制定与引导的重要作用,有评价性、监督性、引导性三个特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大都简单套用了本科院校的测评模式,没有根据现代职业教育的特点以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进行改革,职业院校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中一些深层次的问题未能解决,从而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许可  蒋耘莛  蔡文源  
一、引言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全面了解用人单位招聘人才的标准及要求、通过统计建模来设计新的求职素质评价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近年来,各类求职节目悄然兴起,其中,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电视台1频道播出的职场真人秀节目《职来职往》更是邀请了各界职场精英,对来自全国各地不同求职目标的应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裴劲松  张影强  
针对现行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世界其他国家现有的研究成果,主张通过理论创新来提高现行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理论。笔者试图从综合素质考评理论中的考评内容体系和考评方法两方面进行探索:从考核的理念出发提出激励引导和考核咨询并重;从考核方法出发,提出KPI和心理测量并举,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考核周期的变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真正做到考核与反馈结合。并主张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对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是歧视,而是正确的疏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高法文  郑红梅  
PDP大学生综合素质测评系统对学生的个人发展规划和专业教学及培养计划的制定都具有非常有效的辅助作用,该系统按照学生素质的分类分为六组:职业了解程度、压力应对能力、学习能力、交流能力、专业技能、英语电脑能力。对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金融专业三个年级的学生进行施测,按技能主指标分类对测试结果进行比对和分析,发现学生专业技能随年级的上升而显著提高,而压力应对、学习能力、交流能力等重要核心能力的获得感没有随年级的上升而明显提高。应当调整学生的核心能力培养方略,完善PDP系统并更充分地发挥其作用。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潘玉驹  何毅  陈文远  
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不能以结果的获得而告终,还要对评价的结果进行科学、有效的处理。惟有如此,才能发挥评价对促进学生发展进步、促进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高、促进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作用。本文基于高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处理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探索建立新的评价结果处理机制。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治  刘小龙  徐冰冰  
新高考改革确立"两依据一参考"的政策导向,破除唯分数论,聚焦综合素质评价,力图从评价环节引导学校全面落实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对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与生涯规划、对高中学校办学改进、对高等学校科学遴选和社会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都至关重要。然而,综合素质评价评什么、如何评、评价结果如何用,这不仅关系到改革目标的实现,也是学生、学校、高校和家庭教育利益博弈的焦点。本文以上海市新高考背景下综合素质评价的应用实践为研究背景,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等方法,了解高校在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应用方面的真实关切和利用方法,分析了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招生过程中形成的量化分析、专家系统打分、潜质分类和水平分层三种典型应用模式及效果,并探索了基于大数据技术的数字画像如何支持综合素质评价。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莉娜  
从评价的视角分析了PISA2015科学素养测评内容架构及其实施特点,阐释了PISA测试对我国中小学科学教学与评价的启示,包括:注重在教学与评价中细化能力的内涵;注重科学探究在教学与评价当中的实施;关注认知过程与深度思考;注重在教学与评价中创设科学情境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鼎  任虹宇  王倩  
随着高考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的人才选拔正逐步形成由综合素质评价与高考、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构成三位一体的评价体系或评价制度,其中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有效性越来越得到关注。本文从量化实证角度,整合形成十个综合素质评价指标,深入分析和探索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与学业指标的关联性。研究结果显示,高中综合素质评价与学业指标的相关性数值整体偏低,这既反映出在实践层面上两者属性的差异性,也进一步说明了综合素质评价在高校选拔中的价值和意义;同时,在不同类别高校录取群体中,单学科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指标的相关性分布表现突出。而从可预测高校录取角度,研究发现学业指标仍远远重要于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为进一步提升综合素质评价结果解释和运用的有效性,本文指出在综合素质评价系统性建设、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对应和联系、综合评价实施行动理论设计以及非认知内容设计上需要做进一步深入的探索和完善。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赵悦  
青岛职业技术学院自2013年开始尝试构建"教学管理与学生服务一体化"体系,作为学院全域视野下"大课程观"课改的重要支撑。"一体化"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现代化、人本性、发展性和系统性的要求。结合高职人才培养定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在教育教学工作中,探索构建涵盖教学、学生、就业、校社企合作等的"一核四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即以学生综合素质的科学评价推进人才培养,构建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手段立体化、评价内容科学化、评价结果应用综合化的高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切实引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构建的实践,对丰富高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工作具有积极的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尉建文  杨中英  
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是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大学生的评奖评优至关重要,志愿活动是该制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基于"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会诱导大学生志愿行为"的假设,就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对大学生志愿行为影响的实证分析表明。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对大学生的志愿行为存在一定的诱导作用。它具体表现在大学生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的认知和认同两个方面,大学生对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制度的认知和认同程度越高,其对志愿行为的诱导作用越显著。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沈少博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占据时代主流的形势下,日趋激烈的国力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研究生教育承担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端人才的重要任务,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提升研究生综合素质是提高人才质量的重要手段。在此背景下,设计合理的研究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搭建研究生综合能力提升的助力平台,对于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首先根据研究生教育理论和培养实践对构建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基于模糊数学理论确定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对高校研究生培养现状进行调查并获取有效数据,建立综合素质评价模型,运用该模型对研究生综合素质进行评分,以期实现以素质评分促质量提高,以等级评价促方法改进的研究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