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10.8.133.85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112)
2023(5265)
2022(4488)
2021(4222)
2020(3653)
2019(8173)
2018(8137)
2017(14116)
2016(8396)
2015(9645)
2014(9673)
2013(9037)
2012(8414)
2011(7596)
2010(7831)
2009(7126)
2008(7426)
2007(6932)
2006(6114)
2005(5448)
作者
(25678)
(21287)
(21113)
(20076)
(13416)
(10386)
(9727)
(8378)
(8150)
(7691)
(7368)
(7156)
(6945)
(6836)
(6573)
(6534)
(6460)
(6384)
(6115)
(6085)
(5409)
(5334)
(5275)
(5132)
(4815)
(4773)
(4699)
(4569)
(4526)
(4502)
学科
(27508)
经济(27478)
管理(20426)
(16494)
(13518)
企业(13518)
方法(12731)
数学(10802)
数学方法(10555)
教育(10015)
中国(8562)
(7890)
(7552)
理论(7319)
(6844)
业经(6450)
研究(6289)
教学(5948)
(5542)
地方(5273)
农业(5191)
工作(4711)
(4711)
贸易(4706)
(4587)
(4544)
(4361)
(4163)
制度(4156)
环境(4135)
机构
大学(122433)
学院(115688)
研究(41330)
管理(39740)
(39085)
经济(37740)
理学(34035)
理学院(33566)
管理学(32478)
管理学院(32278)
中国(28460)
科学(27127)
(26867)
(23919)
(21187)
业大(20896)
研究所(19304)
(19240)
(19156)
农业(18973)
师范(18924)
中心(18518)
(17876)
北京(16881)
(15198)
(14897)
师范大学(14828)
技术(14482)
教育(14016)
财经(13686)
基金
项目(76080)
科学(58004)
研究(55740)
基金(51754)
(45768)
国家(45327)
科学基金(37984)
社会(32206)
(32022)
社会科(30401)
社会科学(30387)
教育(29030)
基金项目(27315)
(26587)
自然(24936)
自然科(24373)
自然科学(24364)
自然科学基金(23939)
编号(23618)
资助(21302)
成果(21245)
课题(17929)
重点(17550)
(16099)
(15987)
(15837)
大学(15431)
科研(14830)
(14798)
创新(14648)
期刊
(46720)
经济(46720)
研究(36282)
中国(33192)
教育(27755)
学报(23295)
(20870)
科学(18564)
大学(17960)
学学(15739)
管理(14837)
农业(14514)
(13910)
技术(10872)
图书(10839)
(8174)
(7681)
书馆(7654)
图书馆(7654)
(7168)
金融(7168)
(7104)
财经(6472)
业大(6440)
经济研究(6352)
业经(6185)
职业(5863)
科技(5834)
(5730)
统计(5694)
共检索到182750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张红霞  
在高校招生中使用综合素质档案对高校人才选拔及高中学校教育都有重要意义。基于履历分析技术,在高校招生中发挥综合素质档案的初筛作用,将其作为招生面试前的辅助手段,可能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实现路径,这是由履历分析技术本身的特点及其与综合素质档案"初筛"的适切性决定的,同时,初筛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提出了档案"初筛"的构想思路,即重构评价内容、确定评价标准、选择评价方式。档案"初筛"的四个步骤:第一,阅读档案;第二,做出评价;第三,确定面试资格;第四,进入面试。最后,对综合素质档案初筛的科学性、专业性、效度、公平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庆瑜  
目前我国高校招生综合评价存在诸多问题。文章提出把胜任素质引入高校招生综合评价,其思路是确定胜任素质要素,确定甄选测试方法,基于胜任素质进行甄选测试,对录取的学生进行跟踪与分析。为实现高校招生综合评价改革,要探索科学的人才评价体系,建立专业化专家化的招生队伍,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邵坚钢  张定华  许乐清  
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我国普通高中课程改革重要内容之一,是学生毕业和升学的重要参考。2015年,浙江省高职院校提前招生以"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和"一档多投"的录取模式为核心的改革进行了试点,两年的试点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面临众多的问题和挑战。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清华  
大学招生具有引领基础教育健康发展的社会功能和责任,发挥这些功能和履行这些责任既需要社会提供基本条件,更需要大学主动提高选才能力,更好地履行大学培养高质量人才的职能。当前高水平大学的自主选拔录取实验,已经成为大学自主招生工作的突破口,它打破了恢复高考以来大学招生过度依赖统一高考成绩而导致学生发展失衡的局面,这种突破如果能进一步提升大学的选才能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罗教讲,罗忠勇  
本文基于就业市场中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调查数据的统计分析,发现用人单位对当代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总体而言并不理想,从一个侧面反映中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裴劲松  张影强  
针对现行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中存在的问题,结合世界其他国家现有的研究成果,主张通过理论创新来提高现行研究生综合素质测评理论。笔者试图从综合素质考评理论中的考评内容体系和考评方法两方面进行探索:从考核的理念出发提出激励引导和考核咨询并重;从考核方法出发,提出KPI和心理测量并举,建立心理健康档案;通过考核周期的变更,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真正做到考核与反馈结合。并主张管理工作的人性化,真正做到以人为本,对具有心理问题的学生不是歧视,而是正确的疏导和指导,帮助学生培养健康的心理。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丹  王俊生  
近年来,地方高校对自主招生的综合评价方式进行了很多有效的探索和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综合评价体系中还存在困境:报名条件趋于"分数+证书";高中的综合评价流于形式;缺乏多角度考核学生;录取侧重于高考成绩。要摆脱当前的困境,其采取的措施为:多样化设置自主招生报名条件;构建学生成长综合诚信评价系统;依据学科发展设立考核标准;完善地方高校自主招生多元录取标准。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姜进  
通过对某高职学院2007-2009年自主招生与统考统招学生的跟踪调查,进行素质比较,得出数据和结论,并以招生工作观念、生源素质、行业参与、人才培养的适切性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王烽  
评价是重要的教育手段,也是人才成长的阶梯。从一定意义上讲,人才选拔评价制度决定了一个教育体系的面貌。1977年恢复高考,确定了学科知识考试成绩作为高等学校招生主要依据,是恢复教育秩序的关键之举。随后,高考本身也逐渐暴露出单一以考定招的弊端,成为导致中小学教育脱离社会实际、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重要制度性因素。正因如此,改革伴随高考恢复后30余年的发展历程,从未间断。这些探索提供了许多经验教训,可以得出的基本认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魏玉亭  宋向楠  高长完  
"一考定终身"的高考特征助长了课外辅导市场的繁荣,更衍生了学生和家庭负担过重等一系列深层次问题。因此,韩国教育部不断深化高校入学制度改革,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多元化评价学生。在此过程中,政府还持续优化制度、人力、实践和意识驱动策略,基于此,以"学生簿综合招生"为主的自主招生制度逐步得到推广。尽管该政策推行后暴露出教育公平问题依旧堪忧、大学获得"伪自主权"、学生和家长负担依然沉重等问题,但是此项政策有利于优化高校招生制度体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牟艳娟  
高校贫困生在自我认识与发展、人际交往、情绪、学习方向和能力以及对未来工作的希望和要求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对贫困生应开展各种形式的“心理扶贫帮困”活动,不断增强贫困生的挫折承受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鼓励他们以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迎接生活的挑战。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瑞军  钟秉林  
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肇始于国家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并在高考综合改革试点中逐步完善。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所采用的标准是一个包括国家统考、高校综合测评和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等在内的相互嵌套的综合评价体系。国家统考体现国家意志,突显统一考试的权威性;高校综合测评体现学校自主权,突出人才选拔标准的针对性;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彰显素质教育理念,突出学生评价的育人性。综合素质评价招生模式体现了国家、高校以及以高中为代表的基础教育的多元价值诉求,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推动教育治理体系的完善。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改革需要着力解决评价理论缺位、评价功能错位、评价主体越位的问题。加强教育评价理论研究,明确综合评价的功能定位和价值取向,厘清教育评价主体职责是高校综合评价招生模式改革的基本走向。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郑若玲  陈斌  
近年来,我国部分高校进行了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改革的大胆尝试。调查发现,招生综合评价录取改革遭遇了不少困境,诸如建立科学客观的评价标准较为困难,综合评价录取政策宣传不足,面试环节遭遇人情质疑,城乡学生录取比例明显失调,招生录取成本显著加大。为更有效地推进改革,需转变政府职能,扩大高校招生自主权;坚持统一考试,逐步推进多元录取;注重特色发展,切实提升自主自律;逐步转变观念,真正实现综合评价;正视城乡差异,合理设定招生比例。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青  侯卉  唐志伟  王晓军  张娟  段丽萍  
定义了医学研究生综合素质的内涵,介绍了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医学部分院在新形势下切实贯彻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为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高层次人才进行的一系列教育改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屈晓婷  
基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针对研究生思想现状及研究生群体的多元需要,即奉献需要,团队归属需要,社会能力发展需要,全面发展需要,职业发展需要,爱好多样性需要,认同感需要等,提出了研究生综合素质教育的思路和对策。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