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2)
- 2023(291)
- 2022(252)
- 2021(168)
- 2020(124)
- 2019(333)
- 2018(312)
- 2017(555)
- 2016(273)
- 2015(308)
- 2014(287)
- 2013(255)
- 2012(249)
- 2011(252)
- 2010(273)
- 2009(185)
- 2008(179)
- 2007(126)
- 2006(126)
- 2005(142)
- 学科
- 济(1807)
- 经济(1806)
- 地方(870)
- 发(573)
- 中国(557)
- 业经(545)
- 农(502)
- 地方经济(491)
- 管理(478)
- 农业(405)
- 业(400)
- 环境(371)
- 发展(368)
- 展(368)
- 农业经济(310)
- 方法(281)
- 学(274)
- 企(254)
- 企业(254)
- 产业(245)
- 资源(242)
- 数学(231)
- 数学方法(230)
- 开发(219)
- 融(206)
- 金融(206)
- 建设(185)
- 总论(184)
- 制(182)
- 经济学(180)
- 机构
- 学院(3784)
- 大学(3715)
- 济(1776)
- 经济(1742)
- 研究(1657)
- 管理(1365)
- 理学(1198)
- 理学院(1172)
- 中国(1147)
- 管理学(1146)
- 管理学院(1139)
- 科学(1000)
- 京(837)
- 所(803)
- 农(741)
- 研究所(727)
- 中心(706)
- 财(668)
- 范(625)
- 师范(623)
- 院(615)
- 发(579)
- 北京(563)
- 江(557)
- 农业(553)
- 业大(532)
- 经济学(527)
- 师范大学(521)
- 省(521)
- 科学院(512)
共检索到6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晓冰
洪湖位于长江中下游与洞庭湖相对的长江北岸,属于大型浅水湖泊,现有面积355平方公里,地跨湖北省的监利、洪湖两县,是湖北全省境内最大的经济型湖泊。洪湖地区是我国著名的革命老区。最近几年,对开发洪湖水产资源引起决策者的重视,这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另一方面,却片面强调了洪湖水产资源的开发,而忽视了解放四十年来政府整治洪湖的成绩以及洪湖水利建设的发展对江汉平原号称“米袋子”的“四湖低涯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因此,开发洪湖必须从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角度加以考虑。本文拟就这方面谈几点看法。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雷开锭 林伟华
洪湖是湖北省最大的湖泊,有水面53万亩,加上围切形成的子湖群共有62万亩。洪湖水产品种类繁多,饵料资源丰富,历来是湖北省重要的鱼产区,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诸多方面的原因,洪湖没有得到充分合理的开发和利用。洪湖生态受到破坏,资源日益减少,一度出现水浅、草荒、鱼少产量低的状况,呈现沼泽化的趋势。1985年以后从发展生产力人手,坚持以养为主,增养结合;加强管理,治保结合;以大划小,分而治之的方针,全面地开发洪湖,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积累了经验,为综合开发大水面探索了一条有效的途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贾文涛
2018年5月1日起,原国土资源部于当年3月15日批准、发布的《土地整治术语》(TD/T1054-2018)行业标准正式实施。这是继2015年"土地整治工程技术人员"纳入国家职业分类大典、2016年"土地整治工程"专业纳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2017年"土地整治服务"纳入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新国标之后,土地整治行业又一件具有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吴华林 张俊勇 刘高峰
近期长江口北支河势的不利发展已严重制约了沿岸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合理确定北支的开发目标和整治思路已十分迫切。根据北支河势演变特征、趋势、整治方案的初步研究,提出长江北支综合整治目标为3个方面:减轻或消除北支咸潮倒灌南支,为南、北支淡水资源开发利用创造有利条件;逐步改善北支的航运条件,让昔日黄金水道重焕活力;延缓北支的自然淤积,在一定时期内维持北支引排水功能。借鉴钱塘江河口治理经验,同时考虑北支特点,要达到北支综合整治目标现阶段比较可行的是缩窄方案,具体来说,需实施上中下联动整治。
关键词:
长江口 北支 综合整治 缩窄工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秦芹 陈嗣栋 戴洋
本文以1980年代前后建设的大量居住小区为研究对象,结合自身编制的《湖州市老小区综合整治规划》为实例进行研究,对其整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较为全面的研究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规划理念和策略,制定具体的整治措施。
关键词:
老小区 环境 整治与更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崔可嘉 范建龙
综合整治合理利用──吴江市土地复垦开发成效综述崔可嘉,范建龙近年来,江苏省吴江市针对在改革和发展中人增地减矛盾日益突出这一新情况,结合土地资源特点,治标与固本兼顾,开源与节流并举,依法保护好耕地,积极探索土地复垦利用新路子,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为社...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曹庆有 王春晖
本文以大庆油田为例,分析了油田土地利用的特征及困扰,提出了油田土地综合整治的发展模式,即以生态优先、油气优先、集约优先和耕地优先为原则,通过统筹实施、规范推进、多措并举、规划引领、过程管控和管理创新,实现在组织、制度、资金、质量和效益等方面的保障,确保油田土地综合整治的高效实施。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汪常青 吴永红 刘剑彤
近十几年来 ,随着人口的增长 ,现代工业和农业的发展 ,湖泊的老化过程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大大加速。过量营养物质的富集 ,使水体产生了一系列的变化。结合武汉市湖泊水环境现状分析 ,指出了武汉市湖泊当前存在的三个突出的问题 ,即污染严重、湖泊萎缩和水量锐减、湖泊生态系统遭破坏。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套适合武汉湖泊整治的综合途径 ,具体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 :①管理组织模式与政策法规 ;②提高工程的科技含量 ,重点实施湖泊生态修复工程 ;③发展水经济 ,形成新的产业增长点 ;④加强水文化建设 ,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武汉市湖泊水环境作为修复对象 ,由此形成的适于国内城市严重富营养景观水体整治的技术...
关键词:
城市湖泊 武汉市水环境 整治途径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李昌国
近年来,常德市积极探索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新机制,不断强化各级各部门责任落实,切实细化各地各项目精细管理,形成了"4422"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常德模式。即:政府推动、系统带动、部门联动、群众主动的"四动"组织领导模式;严格制度设计、过程管理、现场实施、行业监管的"四严"工程监管体制;坚守干部廉政和工程质量"两条红线",打造工程优良、干部优秀"双优"目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郭丽英 刘玉 李裕瑞
当前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热点。我国日益加剧的农村空心化带来一系列的不良效应和生态环境问题。开展空心村综合整治,可以通过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减少排放和增加碳汇4个途径,引领乡村低碳产业发展,重塑农民生产、生活新观念与新模式。在统筹城乡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新形势下,深入探讨空心村整治的低碳经济战略,测算空心村整治增地潜力与固碳能力,研究空心村整治过程中的农村能源技术体系,构建空心村整治还林还田创新机制,可为空心村整治实践和低碳乡村发展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本刊评论员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快速推进,乡村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资源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多维度问题并存,单一的土地整治模式已难以完全解决综合问题。围绕这种时代发展和社会诉求的转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应运而生。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重要实践,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
关键词:
土地综合整治 平台整合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本刊评论员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工作时亲自谋划推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创造了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成功经验和实践范例。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正是持续深化实施“千万工程”中的一项重大创新。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是以国土空间规划及相关专项规划为依据,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统筹推进农用地整治、建设用地整理、乡村生态保护修复和历史文化保护,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推城乡融合发展与乡村全面振兴的空间治理活动。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屈家树
广东省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基础牢固、成效初显,是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破解部分地区“四化”问题的重要抓手。本文认为,做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须遵从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围绕五大重点,构建系统落实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新命题的工作体系。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四川省双流县地处天府之国——成都近郊,县域自东向西三面环绕成都主城区,幅员面积1067平方公里。2009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超过400亿元、增长16.5%,地方财政一般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田小海 黄永平 黄智敏 吴家林
通过中日合作项目“湖北省江汉平原四湖涝渍地综合开发计划”两个涝渍地综合开发示范区的有关实践,对该区涝渍地开发规划方法进行了系统探讨。研究表明,江汉平原涝渍地大体上可分成以河流冲积物为主和以湖积与冲积共同作用形成的两类地区,两者在地貌、土壤结构、耕作方式和经济发展阶段上存在较大差异,应该区别对待;“单元水系”可作为涝渍地区域综合开发最基层的区域单元。水土资源存在的巨大潜力和障碍应作为规划的出发点,其开发模式可借鉴日本“农田综合整备”的理论与实践;田间土地整治及其附属物设施建设的技术标准应以我国近20年来关于涝渍地排水的工程标准为主,适当参照世界先进国家标准。数量化理论Ⅰ可作为规划前对涝渍地微域土...
关键词:
涝渍地 综合整治开发示范区 规划 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