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94)
- 2023(12053)
- 2022(10218)
- 2021(9353)
- 2020(8027)
- 2019(17946)
- 2018(18025)
- 2017(35169)
- 2016(18770)
- 2015(21249)
- 2014(20692)
- 2013(20057)
- 2012(18072)
- 2011(16176)
- 2010(16444)
- 2009(15566)
- 2008(15100)
- 2007(13417)
- 2006(11608)
- 2005(10450)
- 学科
- 济(78743)
- 经济(78621)
- 管理(60966)
- 业(55364)
- 企(47796)
- 企业(47796)
- 方法(39965)
- 数学(35845)
- 数学方法(35237)
- 财(23319)
- 农(19597)
- 中国(19238)
- 制(18925)
- 业经(17197)
- 务(15063)
- 财务(15002)
- 财务管理(14961)
- 企业财务(14255)
- 贸(13872)
- 贸易(13861)
- 易(13467)
- 理论(13087)
- 银(12866)
- 银行(12859)
- 体(12823)
- 融(12605)
- 金融(12601)
- 农业(12581)
- 地方(12334)
- 学(12222)
- 机构
- 学院(261306)
- 大学(260098)
- 济(108972)
- 经济(106767)
- 管理(104350)
- 理学(90588)
- 理学院(89747)
- 管理学(88075)
- 管理学院(87596)
- 研究(79838)
- 中国(63378)
- 财(54681)
- 京(53167)
- 科学(44751)
- 财经(42812)
- 经(38824)
- 江(38821)
- 所(37819)
- 中心(37732)
- 农(35461)
- 业大(34848)
- 经济学(34103)
- 研究所(33648)
- 北京(33025)
- 财经大学(31922)
- 范(31699)
- 师范(31400)
- 经济学院(30758)
- 州(30729)
- 院(29319)
- 基金
- 项目(173322)
- 科学(138742)
- 研究(129327)
- 基金(128042)
- 家(109331)
- 国家(108486)
- 科学基金(95592)
- 社会(84276)
- 社会科(80088)
- 社会科学(80069)
- 省(67705)
- 基金项目(66675)
- 教育(61914)
- 自然(60976)
- 自然科(59632)
- 自然科学(59621)
- 自然科学基金(58542)
- 划(56388)
- 资助(53734)
- 编号(52825)
- 成果(42770)
- 部(39236)
- 重点(38850)
- 制(36940)
- 创(36827)
- 课题(36463)
- 发(35720)
- 国家社会(34988)
- 教育部(34936)
- 创新(34394)
- 期刊
- 济(118337)
- 经济(118337)
- 研究(77046)
- 中国(51597)
- 财(44278)
- 管理(40199)
- 学报(34210)
- 科学(33216)
- 农(32123)
- 教育(29430)
- 大学(27913)
- 学学(26292)
- 融(25760)
- 金融(25760)
- 技术(24383)
- 财经(21694)
- 农业(21500)
- 经济研究(20123)
- 业经(20045)
- 经(18462)
- 问题(14738)
- 统计(14257)
- 策(13334)
- 技术经济(12698)
- 商业(12555)
- 贸(12235)
- 理论(11901)
- 财会(11773)
- 决策(11695)
- 版(11447)
共检索到3849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借鉴“双元制”模式的试点实验综合报告实验研究组“双元制”是德国职业教育的主体和核心,是一种由培训企业和职业学校双方在国家法律制度的保障下,分工合作培养技术工人的职业培训体系。其具体方式是:受培训者每周3—4天以学徒的身份在与之签订了培训合同的私营企...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高建兵 刘泽兵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译文
综合报告是一种新型的企业报告,我国尚未建立完善的企业综合报告框架,但其萌芽形式——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已呈良好发展势头。目前,我国企业综合报告形式缺乏统一标准,报告信息的有效性差,整体报告质量有待提高。政府应制定与企业综合报告相关的法律法规,企业管理者应提高对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同时,应借助社会公众的力量,加强对企业综合报告的监督。
关键词:
企业综合报告 标准 政府 监管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邹梦妮 吴杰
一、引言综合报告鉴证通常指的是由独立的第三方给出的关于企业的综合报告是否依据《框架》披露其战略、绩效和前景的独立结论,不包括报告编制者自身做出的声明,即外部鉴证。作为对应于企业非财务报告的一种监督机制,综合报告鉴证为增强报告的可靠性和可信度带来了相当大的益处,同时能够促使企业治理层和高级管理层更好地履行其受托经管责任。从长远来看,有效的外部鉴证有利于企业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宋蔚蔚
一、引言国内外著名公司丑闻的频频曝光,监管机构和投资者逐渐意识到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和完善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营成败,充分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有利于消除信息不对称,并且有助投资者更为清晰地了解企业存在的内控缺陷,并促使其努力改进。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颖 李青
随着社会信息化、无纸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为适应时代化变革,逐步推进智能收费方式。加强医院收费的内部控制,对提高医院收费管理水平格外重要,既能确保病人权益得到有效保障,又能保证医院的利益与资金不会受到损失,使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文章就医院智能收费模式下的内部控制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
医院收费 信息化 内部控制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孙德芝 丁婉君
柔性能力是适应环境变化,使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一种能力。在面临复杂环境时,柔性能力能帮助企业实现动态管控。文章选取A房地产集团企业为研究案例,基于集团企业内部控制现状,探讨柔性能力如何运用于内部控制运行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柔性化战略能协调战略的稳定性和灵活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供应链柔性能使企业与上下游之间形成无缝连接,提升供应链响应速度,降低企业运行成本;组织结构柔性能促进团队形成有效沟通;人力资源与绩效管理柔性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员工潜力,使团队更具竞争力;同时企业内部控制有效运行还需要建立适应性文化和提高信息技术手段等。该研究从柔性能力视角,为企业内部控制实施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赵文静
良好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是企业提高竞争力的关键。本文从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概念及其相互关系入手,分析了两种典型的公司治理模式下的内部控制自我评价的特点,并结合案例对不同公司治理模式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价产生的影响进行阐释。
关键词:
公司治理 模式 内部控制 自我评价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琳 张跃进
本文针对当前实施资金集中控制和结算中心的企业在运作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了架构以结算中心模式下的内部控制系统、及各个关键控制点。目的是使结算中心模式能得以在机构、流程、会计核算、稽核和网络监控等严密的内部控制系统中健康运行,以达到结算中心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
内部控制系统 票据流 资金流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应立冬
内部控制嵌入ERP系统,是内部控制建设的一个新领域,而内部控制的评价也应结合信息系统的特点来展开。文章借鉴《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指引》,基于内部控制五要素框架,尝试构建一种符合ERP作业下的内部控制评价新模式,可为企业内部控制信息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ERP 内部控制 评价系统 评价模式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王海林
本文对IT环境下的企业内部控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信息技术对内部控制的影响,对IT控制、IT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等概念进行了辨析,分析了COSO内部控制整合框架和风险管理框架、SOX法案,COBIT,ITIL及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等目前国内外广泛采用或研究的内部控制框架或法律规范,提出了内部控制系统、内部控制系统的工程实施体系、内部控制系统的评价体系是内部控制模式不可分割的三要素,并对它们进行了详细分析。
关键词:
内部控制 模式 IT 控制系统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杨琰
2009年7月1日,随着我国《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正式实施,表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规范性越来越强。同时,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使用ERP系统,以求提高管理效率,这也对企业内部控制提出了新的要求。文章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现状出发,分析了当前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阐述了在ERP环境下企业内部控制模式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ERP 内部控制 企业管理 博弈分析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邹树平
美国与英国的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体系,是当今世上两种典型的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模式。这两种模式在评价主体、评价目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以及评价报告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深入比较、分析这两种模式,对我国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的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国内部控制评价与报告模式应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立足于企业的本质要求和国内实情,尽快制定统一的内部控制评价标准和评价内容,明确报告责任,确定报告模式。
关键词:
内部控制 内部评价与报告 评价模式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陈葵华 何茜
一、内部控制的演进(一)内部控制的含义内部控制是一个单位为了实现其经营目标,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信息资料的正确可靠,确保经营方针的贯彻执行,保证经营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而在单位内部采取的自我调整、约束、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一系列方法、手续与措施的总称。内部控制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等五个相互联系的要素。(二)内部控制的演进具体表现在:(1)内部控制牵制阶段。上世纪40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