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414)
2023(10825)
2022(8816)
2021(8373)
2020(6555)
2019(14996)
2018(14717)
2017(25685)
2016(15252)
2015(16990)
2014(17218)
2013(15992)
2012(15279)
2011(14286)
2010(14574)
2009(12892)
2008(12790)
2007(11718)
2006(10639)
2005(9996)
作者
(42591)
(35441)
(35215)
(33519)
(22783)
(17070)
(16315)
(13792)
(13714)
(13023)
(12082)
(11971)
(11598)
(11426)
(11222)
(10950)
(10845)
(10581)
(10313)
(10024)
(9208)
(8977)
(8647)
(8332)
(8200)
(8067)
(7977)
(7864)
(7410)
(7150)
学科
(56582)
经济(56525)
管理(33167)
(32045)
中国(25560)
(24085)
企业(24085)
教育(22531)
地方(18953)
方法(16950)
(16421)
(14566)
业经(14167)
数学(14045)
数学方法(13794)
理论(13369)
(12609)
农业(11530)
(11372)
(11022)
金融(11022)
(10902)
银行(10884)
技术(10665)
地方经济(10660)
(10657)
(10532)
发展(9919)
(9790)
教学(9608)
机构
大学(210164)
学院(203838)
研究(80859)
(73946)
经济(71939)
管理(66643)
理学(56284)
理学院(55357)
中国(54453)
管理学(53983)
管理学院(53564)
科学(49707)
(48087)
(41598)
(40445)
师范(40115)
研究所(37701)
教育(37579)
(35365)
(35157)
中心(34667)
(33668)
师范大学(32734)
北京(31882)
(29186)
业大(29092)
农业(27415)
(27310)
财经(26889)
技术(26647)
基金
项目(129765)
科学(103082)
研究(101884)
基金(88192)
(76796)
国家(75924)
科学基金(63668)
社会(61339)
社会科(57817)
社会科学(57802)
教育(54896)
(53967)
(47321)
基金项目(45377)
编号(43494)
自然(38987)
成果(38940)
自然科(38094)
自然科学(38084)
自然科学基金(37382)
资助(35509)
课题(35246)
(34264)
重点(31422)
(29460)
(29113)
(27793)
发展(27543)
(27295)
规划(27056)
期刊
(90618)
经济(90618)
研究(76568)
教育(63728)
中国(58608)
(33765)
学报(33164)
科学(29441)
大学(26846)
管理(26275)
(25483)
农业(23627)
学学(22471)
技术(20816)
(20012)
金融(20012)
业经(15853)
职业(14699)
经济研究(14582)
财经(13158)
(12525)
图书(12080)
(11438)
(11188)
论坛(11188)
问题(11073)
(11022)
科技(9887)
高等(9442)
(9235)
共检索到3377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袁浪华  
中国的综合性大学与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由分再合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艰难曲折的发展历史。综合性大学对推进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为提升教育学科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扩大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增强教育学科论著的规范性、拓宽师范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是学科命运共同体,都有提高教育学学术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使命,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了共同的学科利益和前途命运,二者要携手同行,加强交流,优势互补,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提高教育学科的水平和影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鹏  李威  
自二战以来,由定向封闭式师范教育向非定向开放式教师教育转轨是世界师范教育体系的共同走向,美、英、德、法等国家相继通过将原有师范院校独立举办师范教育的封闭教师培养体系向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培养的开放体系转型,综合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自由1999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1]教师教育综合化格局逐渐形成,综合性大学逐步参与到教育学科当中。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苏林琴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对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的创建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并使其具有高等教育特征。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存在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学科地位之争。"双一流"政策实施后,教育学科对综合性大学发展的服务与支撑使命被提上日程。单一维度的问题讨论和对策已无法解释和解决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的困境。生态学理论为其发展历史和未来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照思路。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科处在一个复杂开放的生态网络,包括社会生态系统、学科群生态系统和大学内部学科生态系统。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不理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国家政策需明确学科的"高等系科"之位,综合性大学需从建设多样异质的生态系统出发,充分发挥学科的边缘效应,给予学科稳固的机构载体,各高等学校教育学科应错位发展,寻找合理的学科生态位。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钟秉林  
回顾我国教育学科发展的百年历史,综合性大学为教育学科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新的历史时期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何去何从,应该有理性的思考及明晰的发展定位。教育学科是大学学科建设的组成部分,是人才培养的重要支撑,是大学校本研究的重要基地,这是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发展的三种定位与境界。面对新时代高等学校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应该进一步明晰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建设的内涵,加强基本理论研究,发挥综合学科优势,创新教育研究方法,实现教育学科与综合性大学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与相互转换,走出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发展的"边缘"地位。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孙华  
非师范性质的综合性大学借助自身的诸多优势设立教育学院,这种办学模式对教育科学的发展和教师教育的革新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鉴于师范院校既有的传统市场和其他因素,综合性大学教育学院的发展必须细分市场,依托自身良好基础与条件,定位于高端学历(位)市场,探索科学发展机制,凝练学科方向,搭建发展平台,汇聚学科资源,形成合理的师资梯队,从而谋求自身的壮大与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闫广芬  范秋艳  
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师范院校的发展理路,服务大学成为其核心题旨,然而学科发展与服务大学之间并非必然统一,二者在目标、逻辑、供需方面的冲突使得教育学科在综合性大学的发展遭遇瓶颈。矛盾中潜伏危机,但也蕴含张力,如何从矛盾当中寻求发展?教育学科在综合性大学的发展,是学科发展与服务大学同谐共振的关系生成过程,二者之间的张力在于在服务学校和学科发展之间寻找一种更高程度的和谐性。以服务学校滋养学科生成,以服务实践逻辑弥合学科理论逻辑,以复杂性思维统合多学科视角为学科发展与服务大学提供了"并驾齐驱"的可能性空间。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念才  刘少雪  吴燕  
中共中央、国务院2018年《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为高水平综合大学成立教师教育学院、积极参与基础教育教师培养培训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上海交通大学教育学院2020年成立后,确立了"尚探究、重实践、跨学科、讲情怀"的办学理念,以人才强院、育人为本为发展战略,以建设专兼职并重的一流师资队伍、强化有组织的研究和学术品牌打造为建设举措,对如何在新时代培养卓越的未来教师、发展一流教育学科、建立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的新路径进行了探索和思考。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潘长良  
地方综合性大学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应当是低重心的。坚持地方性,综合挖掘院校类别优势和院校内部优势;利用学科专业目录调整机会和学科综合性优势,加强学科群建设,发挥学科群整体效应;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多方位合作,切实加强研究生教育为科技服务的实效性;保持基础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优势,逐步建立内涵发展模式。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源  
通过对艺术设计产生的历史回顾,以及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高校的发展过程,探讨当前在综合性大学发展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分析。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卫平  刘承功  鲁映青  
上世纪90年代以来,根据国家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和高水平大学建设的战略部署,一批专科性的医学院校与综合性大学实现合并。原复旦大学与原上海医科大学于2000年4月合并,组建成新的复旦大学,就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宝莉  
地方综合性大学应利用自己的优势创新成人教育发展的路径。通过对地方综合性大学成人教育状况进行SWOT分析,确定发展的方向,并提出了以终身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培养创造创新和创业型人才为目标、借力政府及地方组织联盟发展、贯通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教育、深度融合"互联网+"的发展路径。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王家平  龚月聪  
通过对十所世界著名大学的学科结构分析 ,作者提出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的学科特点是学科门类齐全、综合性强、整体水平高 ,学科建设特点是在重视基础学科研究的同时重视应用技术类学科建设 ,从而为我国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建设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小佳  
要建成一所国内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创新发展是关键。创新发展,体制创新是关键,是切入点。西南大学在学院管理体制、学术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业绩评价体制、学科体制等方面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尝试着一系列的创新,为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努力。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杨清华  许仪  
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高校内部学科和科研的协同合作是其创新发展的基础。该文探讨了高校学科群与大科研平台的关系,并以中山大学为例,阐述了该校优势学科群与大科研平台协同发展的战略选择,介绍了该校推进海洋学科群及南海研究院大科研平台协同建设的策略和经验,并对加强该校海洋学科群与南海研究院协同发展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健  
地方综合性大学应抓住非学历教育发展的契机,通过确立非学历教育发展思路,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自身和环境优势,强化特色和创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