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46)
2023(12000)
2022(9805)
2021(9204)
2020(7423)
2019(16637)
2018(16403)
2017(30094)
2016(17122)
2015(19095)
2014(19264)
2013(18683)
2012(17695)
2011(16476)
2010(16886)
2009(15508)
2008(15518)
2007(14319)
2006(13141)
2005(12367)
作者
(49703)
(42011)
(41323)
(39303)
(26416)
(20341)
(18804)
(16197)
(15940)
(15190)
(14401)
(14016)
(13567)
(13485)
(13198)
(12641)
(12478)
(12186)
(12021)
(11970)
(10886)
(10556)
(10235)
(9963)
(9722)
(9504)
(9446)
(9366)
(8756)
(8356)
学科
(72836)
经济(72745)
(50724)
(47033)
管理(38423)
农业(31504)
(27863)
企业(27863)
中国(26264)
地方(22527)
业经(20697)
方法(20624)
数学(17348)
数学方法(17093)
(16542)
(14844)
(14712)
(14233)
(14152)
银行(14135)
(13770)
(13388)
金融(13388)
教育(12830)
(11826)
贸易(11810)
发展(11680)
(11647)
技术(11517)
(11439)
机构
学院(240615)
大学(238953)
(98029)
经济(95715)
研究(90681)
管理(85606)
理学(72085)
理学院(71188)
管理学(69781)
中国(69431)
管理学院(69337)
(60821)
科学(54897)
(52229)
(46886)
农业(46375)
(44736)
中心(42144)
研究所(42002)
业大(41496)
(40822)
(36689)
师范(36351)
财经(33686)
北京(33338)
(32496)
(31795)
(31709)
(30502)
师范大学(28530)
基金
项目(152069)
科学(119276)
研究(116327)
基金(105987)
(92232)
国家(91233)
科学基金(76915)
社会(73036)
社会科(68699)
社会科学(68680)
(63224)
基金项目(55413)
教育(53767)
(51972)
编号(49591)
自然(46780)
自然科(45648)
自然科学(45636)
自然科学基金(44794)
资助(42387)
成果(41804)
(39096)
课题(36027)
重点(34664)
(33428)
(33234)
(31956)
发展(31691)
(31319)
(31148)
期刊
(125847)
经济(125847)
研究(79783)
(65142)
中国(64070)
农业(43960)
教育(41259)
学报(40079)
科学(36312)
(32175)
大学(32033)
管理(30372)
(29579)
金融(29579)
学学(28778)
业经(26471)
技术(21625)
(21160)
经济研究(17527)
问题(17169)
财经(16221)
农村(14924)
(14924)
农业经济(14743)
(14018)
(14010)
图书(13346)
世界(13254)
经济问题(12342)
科技(11615)
共检索到3979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吕红芝  
现代农业发展对涉农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交叉优势,引领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方向,同时对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入主流、有特色"的办学模式,是涉农综合性大学首先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原上海农学院)在传统农科转型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初步走出了一条一流综合性大学发展现代农科、服务三农的特色办学之路。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袁涛  顾明华  李正文  
为探索地方性综合大学农科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提升农科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广西大学农学院针对当前农科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现状,构建以"专业知识(基础),实践能力(核心),就业素质(关键)"为基点,分"三个维度、三个方式和三个层次"为纵线,形成一个纵横向三维立体的"333"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在提升农科大学生就业能力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方心葵  葛海燕  陈火英  
分析了现有综合性大学和农业院校中生物、农学类专业设置中分子生物学相关实验课程情况,总结了上海农学院在并入上海交通大学后的学科发展及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的实践,构建了农业学科本科分子生物学实验教学平台,并提出了实施的具体办法。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正文  顾明华  袁涛  黄荣韶  江立庚  贤振华  于文进  蒋代华  沈方科  
为顺应广西特色农业发展的要求,对地方综合性大学农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广西大学在教育思想观念转变、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及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李新红  
动物解剖学是农科院校畜牧学及动物医学专业的基础课程,该课程公认具有知识点杂乱、枯燥乏味以及难于理解掌握等特点。在综合性大学农科教学改革进程中,如何探索基础课程的改革与实践,构建与通识教育及创新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课程教学体系,适应农科专业发展要求的培养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总结分析综合性大学农科动物解剖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期推动农科动物解剖学课程的深度改革和发展。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革  张红   杨胜良  
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协调发展是现代高等教育的核心理念。经过20世纪末期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中国产生了一批新综合性大学,其中也包括一批以农林为主的新综合性大学。如何制定和实施文科发展战略,确立并进一步提升自己在中国乃至世界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是以农林为主新综合性大学面临的重要课题。作者分析了以农林为主新综合性大学的文科发展现状,发展文科的根本动因,提出了加强文科发展的战略对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张青玉  朱良  
一、实施质量立校战略,始终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质量是立校之本。苦练内功,强化内涵,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水平,以质量求生存,这是地方综合性院校发展的基础。1.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温家宝总理说:“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高校特别是地方综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健  
地方综合性大学应抓住非学历教育发展的契机,通过确立非学历教育发展思路,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自身和环境优势,强化特色和创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谢维和  
教育部会同其他部委共同发布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明确提出在新时代要“构建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并且“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推动师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这是中国教师教育体系改革发展中适应时代与教育发展需要的制度创新,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曹礼贵  
本文阐述了并校后多学科融合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在硬件建设方面的规划设计及新馆舍建筑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苏林琴  
高等教育与社会发展对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的创建与发展起到推动作用,并使其具有高等教育特征。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存在高等教育学与教育学的学科地位之争。"双一流"政策实施后,教育学科对综合性大学发展的服务与支撑使命被提上日程。单一维度的问题讨论和对策已无法解释和解决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的困境。生态学理论为其发展历史和未来建设提供了一种新的观照思路。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科处在一个复杂开放的生态网络,包括社会生态系统、学科群生态系统和大学内部学科生态系统。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的生态位不理想,要改变这种状况,国家政策需明确学科的"高等系科"之位,综合性大学需从建设多样异质的生态系统出发,充分发挥学科的边缘效应,给予学科稳固的机构载体,各高等学校教育学科应错位发展,寻找合理的学科生态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鹏  李威  
自二战以来,由定向封闭式师范教育向非定向开放式教师教育转轨是世界师范教育体系的共同走向,美、英、德、法等国家相继通过将原有师范院校独立举办师范教育的封闭教师培养体系向非师范院校参与教师培养的开放体系转型,综合化是世界教师教育发展的共同趋势。我国自由1999年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调整师范学校的层次和布局,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探索在有条件的综合性高等学校中试办师范学院,"[1]教师教育综合化格局逐渐形成,综合性大学逐步参与到教育学科当中。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潘长良  
地方综合性大学研究生教育作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应当是低重心的。坚持地方性,综合挖掘院校类别优势和院校内部优势;利用学科专业目录调整机会和学科综合性优势,加强学科群建设,发挥学科群整体效应;进一步密切与企业的多方位合作,切实加强研究生教育为科技服务的实效性;保持基础学科研究生教育的优势,逐步建立内涵发展模式。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海峰  袁浪华  
中国的综合性大学与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经历了一个由合到分、由分再合的发展历程,反映了我国综合性大学教育学科艰难曲折的发展历史。综合性大学对推进中国教育学科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具体体现为提升教育学科在中国学术界的地位、扩大教育学科的研究领域、增强教育学科论著的规范性、拓宽师范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渠道。师范大学和综合性大学的教育学是学科命运共同体,都有提高教育学学术研究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共同使命,二者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为了共同的学科利益和前途命运,二者要携手同行,加强交流,优势互补,在竞争与合作中共同提高教育学科的水平和影响。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小佳  
要建成一所国内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创新发展是关键。创新发展,体制创新是关键,是切入点。西南大学在学院管理体制、学术管理体制、教育管理体制、业绩评价体制、学科体制等方面结合学校自身的实际尝试着一系列的创新,为建设高水平综合性大学而努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