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454)
2023(8123)
2022(6539)
2021(6443)
2020(5170)
2019(11748)
2018(11680)
2017(19148)
2016(12293)
2015(13851)
2014(14099)
2013(12541)
2012(11633)
2011(10806)
2010(11217)
2009(9663)
2008(9624)
2007(8759)
2006(7854)
2005(7484)
作者
(31237)
(25826)
(25654)
(24861)
(16627)
(12445)
(12108)
(10070)
(9933)
(9772)
(8898)
(8751)
(8358)
(8318)
(8241)
(8221)
(8219)
(7745)
(7579)
(7399)
(6831)
(6475)
(6310)
(6289)
(6102)
(6087)
(5837)
(5796)
(5408)
(5328)
学科
(30301)
经济(30249)
管理(24942)
教育(23192)
(21940)
(17875)
企业(17875)
中国(17502)
理论(12618)
方法(11629)
教学(11463)
(10653)
(9688)
数学(9663)
数学方法(9375)
(9243)
(8409)
业经(7595)
地方(6748)
(6708)
银行(6700)
(6650)
技术(6606)
(6437)
农业(6372)
学法(6230)
教学法(6230)
(6017)
金融(6017)
研究(5821)
机构
大学(157654)
学院(148777)
研究(56861)
(45662)
管理(45527)
经济(44026)
理学(38359)
教育(38191)
理学院(37703)
管理学(36507)
管理学院(36180)
(35952)
中国(35786)
(35108)
师范(34865)
科学(34296)
师范大学(28644)
(28044)
(26757)
中心(25614)
研究所(25391)
(24731)
北京(24039)
(23392)
技术(22556)
(21129)
(20726)
业大(20177)
职业(20070)
财经(18708)
基金
项目(94303)
研究(78436)
科学(75046)
基金(62333)
(53626)
国家(52944)
教育(48066)
社会(44690)
科学基金(44139)
社会科(41886)
社会科学(41874)
(39435)
(36032)
编号(35030)
成果(33683)
基金项目(31125)
课题(29914)
自然(26549)
自然科(25955)
自然科学(25947)
(25630)
资助(25506)
自然科学基金(25476)
重点(23588)
(22881)
(22719)
规划(22260)
项目编号(21274)
(21049)
大学(20859)
期刊
教育(68964)
研究(60020)
(52777)
经济(52777)
中国(48409)
学报(24223)
(21052)
大学(20566)
科学(19942)
(19683)
技术(18348)
管理(17652)
职业(17064)
学学(16064)
农业(14204)
(13482)
金融(13482)
图书(11076)
技术教育(10780)
职业技术(10780)
职业技术教育(10780)
高等(9674)
(9342)
论坛(9342)
财经(9298)
(8806)
书馆(8434)
图书馆(8434)
高等教育(8250)
(8091)
共检索到250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谢维和  
教育部会同其他部委共同发布的《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明确提出在新时代要“构建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发展机构为纽带、优质中小学为实践基地的开放、协同、联动的现代教师教育体系”。并且“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推动师范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这是中国教师教育体系改革发展中适应时代与教育发展需要的制度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张登岐  
1996年《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鼓励综合性高等学校和非师范类高等学校参与培养、培训中小学教师的工作”。文中阐述了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工作有助于完善新的教师教育培养机制,高师院校应承认现实、积极应对,与综合大学在良性竞争和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发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荀渊  曹荭蕾  
作为教师教育综合化的形式之一,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最终指向应是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健全综合性大学优势学科专业与教师教育专业的衔接机制,加快构建"本-硕"、"本-硕-博"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同时强化综合性大学与师范院校之间的联动作用,以实现教师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宋宝莉  
社区教育是以社区为基础的教育活动。地方综合性大学是社区的重要组成要素,积极参与社区教育,对地区经济发展、社区发展、高校自身的发展,均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地方综合性大学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参与社区教育的优势、价值及路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曾婧  
我国教师教育正从数量扩展向质量提高转型,走质量提高型的教师培养之路,综合性大学承担教师教育的任务便是提高培养质量的重大举措,实现教师教育的大学化。教师教育的大学化是一种"大学加师范"的培养模式。也是以学术性与师范性相统一为基本理念的一种培养模式。综合性大学利用学校拥有多样化的学科专业结构、较高的学术发展平台与资源、深厚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王有升  
对于那些经合并进入到综合性大学的传统师范院校来说,原有的师范传统及教师教育运行体制可能会受到很大的挑战,甚或会在合并的过程中流失。对于这一类综合性大学中的教师教育来说面临着更为紧迫的体制创新。为此,我们需要重新反思师范教育的传统与教师教育的独特性,明确师范教育体制的发展历程与基本经验,进而实现办学体制、学科建设体制以及教师专业教学机构设置体制等方面的创新。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安桂清  
为应对学生素养培育的时代诉求,义务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全面强化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取向。课程综合性超越其原初价值和传统内涵,从知识统整迈向知识整合、问题解决、价值关切的三位一体。在形态上从水平统整到纵横联合、从内容组织方式跃迁至学习方式,从科目统整向学校课程方案和课堂教学层面的统整延伸,以期助力减负增效的改革目标,补齐跨学科课程整合这一短板,强化课程综合化的校本整体设计。课程实践性作为知识向素养转化的中介亦超越了其传统价值和内涵,迈向真实性的专业实践。它与当代具身认知理论和中国知行合一的传统认识论相契合,通过强化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工程与技术实践、设置独立的劳动课程和加强学科实践,旨在改变抑身扬心的课程倾向,提升学生直接经验的品质,强化学习方式的学科特征。课程综合性与实践性交融互渗,催生出具身性整合、跨学科实践等课程发展的新趋势。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曹礼贵  
本文阐述了并校后多学科融合的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图书馆在硬件建设方面的规划设计及新馆舍建筑的物质功能和精神功能。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吕红芝  
现代农业发展对涉农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交叉优势,引领现代农业高新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模式发展方向,同时对接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形成"入主流、有特色"的办学模式,是涉农综合性大学首先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原上海农学院)在传统农科转型的过程中,积极探索,初步走出了一条一流综合性大学发展现代农科、服务三农的特色办学之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王健  
地方综合性大学应抓住非学历教育发展的契机,通过确立非学历教育发展思路,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充分发挥自身和环境优势,强化特色和创新,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徐晨光  雷鸣强  
21世纪初 ,我国高等师范院校的生存发展面临四大基本挑战和四个方面的现实问题。作为对挑战和问题的回应 ,师范院校要继续高举师范大旗 ,充分开发师范的综合服务功能 ,提高师范大学的综合实力 ,努力建设成为综合性的教师教育基地。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彭明成  
综合性大学是职教教师教育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亟需高质量高素质的教师,研究综合性大学职教教师教育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文章回顾了综合性大学参与职教教师教育的历史,分析了综合性大学职教教师教育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发展策略。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喆  
地方综合性大学必须顺应时代变革,科学调整办学定位。地方综合性大学要在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科学研究重心等方面进行改革。地方综合性大学要实现战略转型,须积极营造和培育创业文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沈应平  梁勇  
综合性大学在美育实践上重视不够,相对薄弱;美育理论上存在误区;美育管理上,"一刀切"的标准限制了美育的提高。因此应实施如下方略:建立和完善科学而完整的美育体系;充分利用和扶植具备美育优势的学科资源;制定具有普遍适应性的美育课程和教学模式;创造良好校园环境,提高全校隐性美育的水平;完善美育管理和评价策略。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孟凡琦  葛茂奎  杨阿滨  许春蕾  孟庆新  
创新创业教育目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新常态,对于地方综合性大学而言,做好创新创业教育,加强人才培养,已经成为了新时期教育活动应该重点关注的对象。文章从这方面出发,分析了新时期地方综合性大学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探讨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人才培养之间的有机关系,然后提出了相关的教育措施,以期让创新创业教育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一个新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