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48)
2023(10606)
2022(8674)
2021(8268)
2020(6362)
2019(14617)
2018(14323)
2017(24937)
2016(14903)
2015(17143)
2014(17498)
2013(16293)
2012(15567)
2011(14470)
2010(14984)
2009(13536)
2008(13486)
2007(12515)
2006(11784)
2005(11197)
作者
(40986)
(33881)
(33849)
(32332)
(21712)
(16252)
(15719)
(13228)
(13144)
(12579)
(11570)
(11520)
(10909)
(10890)
(10669)
(10468)
(10193)
(10146)
(9876)
(9701)
(8938)
(8473)
(8429)
(8132)
(7865)
(7753)
(7592)
(7550)
(7041)
(6839)
学科
(55606)
经济(55543)
管理(33123)
(31867)
中国(26502)
(23440)
企业(23440)
教育(23074)
地方(19747)
(19192)
业经(15162)
理论(13381)
农业(13251)
(13206)
方法(13186)
(12453)
(11969)
(11734)
(11473)
银行(11463)
(11179)
(11043)
金融(11042)
地方经济(10810)
发展(10495)
数学(10367)
(10366)
教学(10200)
数学方法(10049)
技术(9637)
机构
大学(206039)
学院(202448)
研究(79288)
(73452)
经济(71309)
管理(64785)
中国(55291)
理学(53170)
理学院(52345)
管理学(51028)
管理学院(50624)
(47718)
科学(46691)
(42219)
师范(41963)
(40647)
教育(39737)
(36762)
研究所(36069)
(35423)
中心(34683)
师范大学(33954)
北京(32652)
(30992)
(28746)
(28573)
财经(26997)
技术(26870)
业大(25529)
(24183)
基金
项目(119016)
研究(100675)
科学(94023)
基金(77316)
(65164)
国家(64293)
社会(59022)
社会科(55465)
社会科学(55451)
教育(54839)
科学基金(53515)
(51003)
编号(45448)
(44420)
成果(42224)
基金项目(38994)
课题(37344)
(33043)
(31638)
资助(31299)
自然(29711)
重点(29043)
自然科(28922)
自然科学(28919)
自然科学基金(28324)
规划(27778)
发展(27238)
(27107)
项目编号(26821)
(26703)
期刊
(98678)
经济(98678)
研究(80879)
教育(68936)
中国(60691)
(31601)
学报(27200)
(27198)
管理(26271)
科学(25372)
大学(23079)
技术(22316)
(22269)
金融(22269)
农业(21713)
学学(18598)
业经(17879)
职业(16564)
经济研究(14573)
财经(13179)
问题(12604)
图书(12476)
(12093)
论坛(12093)
(11767)
(11550)
(10552)
技术教育(10287)
职业技术(10287)
职业技术教育(10287)
共检索到3527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何茜  
从世界教师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综合大学已经成为教师教育的主体力量。在我国,随着教师教育体制的不断变革,越来越多的综合大学参与举办教师教育。师范院校虽然仍是我国教师教育发展的主体,但综合大学已经成为教师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当前,综合大学教师教育面临发展定位不清晰、办学优势不明显、改革意识不强烈、创新发展不显著等诸多现实问题。综合大学教师教育的健康发展,既需要国家层面的政策指导,也需要综合大学自身的科学定位。同时,综合大学还要在教师培养模式创新和教育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刘丽群  
目前,我国综合高中的改革面临发展定位不清晰、课程内容不综合、评价制度不配套等诸多现实问题。借鉴国际综合高中有关政策制定、目标定位、课程设置及制度创新的成功做法,我国综合高中的发展需要国家层面积极做好顶层设计并推进制度创新;地方层面需要做好区域统筹、实行合并重组并加强校际合作;学校层面需要加强课程综合,实行多样选择,实现自然分流。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咏梅  
数字社会的核心要义是运用数字技术促进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现代数字技术正以新理念、新手段、新模式、新机制融入教育领域,给教育带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数字社会,人才培养目标数字化、教学模式数字化、教育质量保障机制数字化是高等继续教育数字化发展的主要目标。针对数字化人才培养认识不到位、数字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重视不够、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的数字化水平不高等问题,新时代高等继续教育数字化发展应优化数字化素养的培养目标,重构数字化资源建设、教学和辅导模式,健全数字化教育质量保障机制。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蔡风震  
揭示了军队综合大学作为高等军事教育专门机构的本质属性,认为军队综合大学应成为高等军事教育的协调者、组织者和主要实施者;强调军队综合大学应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与学术水平、创办军队一流名牌大学”作为自己的办学目标。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曾煜  
1922年"壬戌学制"颁布后,民国时期的教师教育体制形成了开放性的格局,综合大学积极参与教师教育,而且以其鲜明的优势和特点,同高等师范院校一起共同促进了教师教育的发展,其模式和取得的经验对我们今天实施教师教育模式改革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胡艳  
民国时期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特点有以下四个方面:一、通过教育(师范)科、教育(师范)学院从事教师教育;二、师范学院和教育学院的办学目标各有侧重;三、主辅修制和志愿师范生制度扩大了师范生的来源,拓宽了学生的就业面;四、教育系丰富的课程设置强化了学生教育专业知识的训练,也为教育系(学院)实现多重的办学功能提供了可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卢晓中  
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导向和现实需求。近30年来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政策导向经历了由弱到强、由一般倡导到强烈主张的过程。但政策导向与实际影响并不一致,其中一个核心影响因素便是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身份认同问题,包括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自我认同和公共认同。自我认同中的价值认同既包括学校自身的利益价值的“小我”考量,同时还有履行国家和社会责任等的“大我”担当。自我认同程度还取决于对开展教师教育的功能与作用的可达成度的认知;公共认同中政府认同与其他社会认同有时并不同步,前者较高,后者则取决于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目标实现度和社会期待达成度。不论是自我认同还是公共认同,都需寻求对高水平综合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基础与优势的共同认知。并将此真正转化为举办教师教育的实践优势与特色,其路向是守正创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阎凤桥  
教育学科既要满足所在大学发展的需要,又要在整个教育学科中有立足之地。满足前者,产生了教学和服务的功能;满足后者,产生了研究的功能。大学与学科的双重要求既独立,又联系。在评估和声誉机制作用下,大学也越来越关注系科的研究水平,形成了学术、政治、资源、社会四重逻辑,共同作用于大学中的学科建制。教育学科本身具有实践性强、学科性和专业化程度弱的特点。这种特点限制了其在综合大学中的地位。从发展规模和水平上,综合大学的教育学科又无法与师范大学的教育学科相抗衡。在这种两难的格局下,其出路何在呢?本文认为,综合大学的教育学科应该利用综合大学的学术优势,向其他人文和社会学科学习和借鉴,进行学科的有益交叉,通过提高其学科化的程度,来达到强化学术性的目的,最终反哺于教育学科社群,推动教育学科整体的进步。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佳伟  卢乃桂  
在现代教师教育体系下,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成为高层次师范人才培养的重要来源。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是国际教师教育体系发展的趋势,也是我国教师教育深化改革的新时代要求。以我国综合性大学发展教师教育的政策分析为逻辑起点,结合国际比较研究深度剖析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发展教师教育的挑战,研究发现,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举办教师教育的体制机制尚未完善,在实践中存在学术性与师范性难以平衡、教师教育优势特色不明显、专职教师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受限等问题。为进一步丰富学术性与师范性融合的时代内涵,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应发挥自身优势,发展以面向基础教育研究为取向的教师教育课程,联动优势学科形成交叉学科视域下教师教育的共同体,设立“临床教职”形成更为灵活的教师教育者人事制度。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罗斯福  张海兵  陈政  谢树仁  
数字经济助推衡阳传统行业进行全面的数字化转型,实现衡阳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衡阳正在推进"一体两翼"战略的实施,重点关注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依托于"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高速发展的现代化数字技术,全面支撑衡阳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文章在分析衡阳建设数字经济高地过程中所形成的四大优势和所面临的四大瓶颈的基础上,认为衡阳应从四个方面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形成经济增长的新动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张莉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既是推进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构建技能型社会的必由之路。依托政策支撑体系初步形成、技术技能人才需要扩大、新旧动能快速转换和供给侧改革加速演进等多重背景,审视技能型社会视域下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提出职业教育创新发展高地建设的具体实践路径:以建设职业教育专业集群为“先手棋”,推动专业与产业相衔接;以打造财力支撑体系为“关键棋”,增强资金保障力度;以优化要素资源配置为“保障棋”,强化教育资源供给;以激发多元主体合力为“致胜棋”,搭建创新发展生态圈。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贾晶  
数字技术为我国经济注入新的活力,同时也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方向。数字经济生态下,农业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目标与发展契机,充分利用数字技术,融入现代化农业市场,对我国农业高质量持续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分析数字经济生态下农业发展的现实问题,新的发展目标及实施路径。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荀渊  曹荭蕾  
作为教师教育综合化的形式之一,综合性大学参与教师教育的最终指向应是提高教师教育的专业性。要实现这一目标,应健全综合性大学优势学科专业与教师教育专业的衔接机制,加快构建"本-硕"、"本-硕-博"一体化的教师教育体系,同时强化综合性大学与师范院校之间的联动作用,以实现教师教育的内涵式发展。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鸿阶  黄速建  叶振宇  王钦  
两岸综合实验区是实现两岸全面对接的重要平台,也是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试验田"。本文基于环境—模式—路径的研究分析框架,对两岸综合实验区发展进行一般性分析。当前,两岸综合实验区开发开放面临有利的国内外环境和较好的现实条件,可以在两岸特殊的体制框架下探索地方政府主导、全面对接、共同管理的两岸合作发展模式。同时,本文也认为,两岸经济自由通商、社会融合发展、文化深度交流和政治互信增强是两岸综合实验区发展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在于管理机制创新,也就是要构建中央和地方组织协调体系和两岸共同管理体系。此外,国家对两岸综合实验区发展既要出台针对性强的配套支持政策体系,又要加强顶层设计、统筹...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韩萌  张国伟  
青年教师发展是我国建设世界一流师资队伍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文通过对15所高校的调研发现,由于社会及大学内部存在"制度失范",造成处于精英阶层的青年教师在行动策略与发展走向中面临经济刚性供给不足、科研超负荷运转、发展培训缺失、利益诉求不受重视等问题。这就要求政府和高校实现"量化与优化并重"的高校薪酬分配;建立人本化的"梯次差异"考核制度;形成"学术合作与流动"的激励机制;吸纳青年教师参与学校的政策决议机制等一系列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