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19)
- 2023(2371)
- 2022(1740)
- 2021(1488)
- 2020(1182)
- 2019(2433)
- 2018(2262)
- 2017(4016)
- 2016(2225)
- 2015(2409)
- 2014(2342)
- 2013(2483)
- 2012(2646)
- 2011(2391)
- 2010(2930)
- 2009(3200)
- 2008(2050)
- 2007(1653)
- 2006(1434)
- 2005(1300)
- 学科
- 管理(9071)
- 济(8664)
- 经济(8657)
- 业(6530)
- 企(5697)
- 企业(5697)
- 环境(4433)
- 学(3585)
- 方法(3156)
- 融(3010)
- 金融(3009)
- 划(2933)
- 数学(2646)
- 中国(2613)
- 数学方法(2599)
- 业经(2160)
- 农(2159)
- 技术(2151)
- 虫(2088)
- 资源(2085)
- 规划(2072)
- 环境规划(2036)
- 发(2021)
- 及其(2015)
- 银(1974)
- 银行(1960)
- 财(1946)
- 害(1931)
- 行(1922)
- 地方(1884)
- 机构
- 大学(37349)
- 学院(37156)
- 研究(15322)
- 济(13115)
- 管理(12991)
- 经济(12818)
- 科学(11563)
- 理学(11299)
- 理学院(11129)
- 中国(10791)
- 管理学(10762)
- 管理学院(10719)
- 农(10269)
- 所(8923)
- 业大(8897)
- 京(8445)
- 研究所(8342)
- 农业(8156)
- 中心(6107)
- 院(6018)
- 省(5947)
- 江(5622)
- 财(5588)
- 农业大学(5466)
- 室(5406)
- 北京(5225)
- 研究院(4918)
- 科学院(4834)
- 实验(4833)
- 林业(4715)
共检索到55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谢映平 薛皎亮 唐晓燕 赵世林
1999— 2 0 0 1年研究了山西太行山区花椒林受绵粉蚧危害后 ,花椒树对主要天敌昆虫异色瓢虫的招引作用。结果显示 ,花椒树受害的新鲜枝梢对瓢虫的引诱率为 5 7 0 % ,未受害新鲜枝梢引诱率为 2 0 0 % ,用受害枝条水浴蒸馏出的馏分招引瓢虫的百分率为 37 0 % ,未受害枝条馏分招引瓢虫百分率为 10 3%。说明花椒绵粉蚧危害 ,可诱导树体挥发性物质发生改变 ,增加了对天敌昆虫的引诱作用 ,并且对瓢虫的引诱力随着受害枝梢量的增加而增强 ,它的诱导活性在受害后可持续约 2个月 ;采用GC MS联用仪分析比较 ,发现受害花椒枝梢的酯类物质明显增多 ,受害与未受害花椒枝梢的气相色...
关键词:
粉蚧科 花椒绵粉蚧 异色瓢虫 花椒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赵悠悠 谢映平 杨新根 薛皎亮 杜仙当 畅晓霞 王全亮
本文利用嗅觉仪、GC/MS等测定技术,研究日本龟蜡蚧危害后,柿树和枣树对2种捕食性天敌昆虫中华草蛉和异色瓢虫的招引作用。结果表明:在日本龟蜡蚧1个年生活周期中的5—6月份和7—8月份2个阶段受害枝叶对天敌没有显著的招引作用,但在9—10月受害枝叶具有较强烈的招引作用并呈现出昼夜节律性;1:00—3:00和13:00—15:002个时段,2种寄主树木受害与未受害的枝叶招引效应之间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而在7:00—9:00和19:00—21:002时段内并没有表现出招引作用。同时受害枝叶对天敌的招引作用还表现为虫害诱导后树体挥发物和蚧虫的虫体挥发物的协同作用,但受害枝叶的招引力强于蚧虫虫体。与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向永 赵雪晴 龚声信 陈福寿 谭挺 谌爱东
异色瓢虫是苹果绵蚜的主要捕食性天敌昆虫,其在苹果园的初发期在2~3月,高峰期在3~4月。异色瓢虫在生草园的初发生期与高峰期均比清耕园提前了半个月至1个月,且活动时间延长。研究表明,异色瓢虫成虫Harm onias axyridis(Pallas)对苹果绵蚜成虫Eriosoma lanigerum(Hausmann)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型,其模型是Na=1.3868N/(1+0.01922N),捕食量随苹果绵蚜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异色瓢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和最佳寻找密度分别为55.9头和22.5头,异色瓢虫干扰反应的数学模型为E=37.2P-0.1683。异色瓢虫的捕食量随温度的升高而增...
关键词:
异色瓢虫 苹果绵蚜 发生 捕食作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安新城 郭强 蒋露 张文萍
运用普通生态学方法对埃及吹绵蚧的主要捕食性天敌小红瓢虫的捕食功能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小红瓢虫对埃及吹绵蚧的密度反应为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后的瞬时攻击率为0.577,处理时间为0.019;通过Hassell模型拟合,小红瓢虫自身密度增加导致的干扰效应为0.434;根据汪世泽提出的功能反应新模型,拟合后估计的小红瓢虫最大捕食量为24.7头,最佳捕食密度为16.5头。综合分析小红瓢虫的捕食功能特性,认为不宜单用小红瓢虫防治埃及吹绵蚧。
关键词:
小红瓢虫 埃及吹绵蚧 捕食功能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光旭 何忠全 陈德西 黄腾飞 胡文 张艳云 彭兴刚 刘欢 王红
对汉源县花椒桑白蚧发生危害、生活史及其与膏药病的关系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①危害汉源县花椒生产的介壳虫优势种群为桑白蚧,平均虫株率38.53%、虫情指数23.96。②桑白蚧在汉源县一年发生1~2代,雌成虫为越冬虫态,其中海拔2000 m以下温暖地区1年发生2代,海拔2200 m以上冷凉地区1年发生1代。③雌成虫产卵量海拔2000 m以下温暖地区为47~161粒/雌,平均100.85粒/雌;海拔2200 m以上冷凉地区为43~98粒/雌,平均70.2粒/雌。海拔高度对产卵量存在一定的影响,海拔2200~3100 m(高桥村)的产卵量在0.05水平明显低于1900~2000 m(关华村)...
关键词:
花椒 桑白蚧 生活史 膏药病 关系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南俊科 宋丽文 左彤彤 杨丽元 王悦 孙守慧
为明确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和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对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 (Drury)]的捕食作用,为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治提供多种天敌资源。本试验利用室内观察法结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拟合方法,研究了丽草蛉3龄幼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对美国白蛾卵和幼虫捕食行为、捕食能力和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对美国白蛾卵的捕食能力,以异色瓢虫4龄幼虫日均捕食量最大[(82.2±14.4)粒·d-1],丽草蛉3龄幼虫次之[(76.2±17.7)粒·d-1],而异色瓢虫成虫的日均捕食量[(61.0±4.9)粒·d-1]显著小于4龄幼虫;但对于美国白蛾1龄和2龄幼虫,异色瓢虫成虫和丽草蛉3龄幼虫的日均捕食量都显著高于异色瓢虫4龄幼虫(p<0.05)。丽草蛉3龄幼虫、异色瓢虫4龄幼虫和成虫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通过方程得到异色瓢虫成虫对美国白蛾1龄幼虫理论最大捕食量达49.47头·d-1,高于丽草蛉3龄幼虫和异色瓢虫4龄幼虫的理论日均最大捕食量。对于美国白蛾卵块,异色瓢虫4龄幼虫具有较好的捕食能力,而对于美国白蛾1~2龄幼虫,异色瓢虫成虫和草蛉3龄幼虫捕食效果更好,本研究可为美国白蛾捕食性天敌的保护与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曼 王济红 任春光 向准 姚松林
为查明西南地区粉虱的发生及危害情况,掌握其发生现状及发展趋势,及时制定有效的防治措施,2008~2009年首次系统地调查了西南地区主要粉虱害虫的分布与危害。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粉虱害虫主要有烟粉虱、温室粉虱、桑粉虱和黑刺粉虱,4种粉虱的寄主植物达37科120种(变种),根据寄主植物上粉虱的数量将粉虱的危害程度划分为4个不同的等级,并做了4种粉虱的分布图。
关键词:
西南地区 粉虱 分布 危害 寄主植物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印庚 陈洁君 秦蕾
从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患病鱼体中分离出一种寄生性纤毛虫,通过活体观察、碳酸银法染色和扫描电镜对其形态学进行特征分析。经鉴定,该纤毛虫为蟹栖异阿脑虫(Mesanophrys carciniGroliere&Leglise,1977),隶属于寡膜纲、盾纤目、嗜污科、异阿脑虫属。患病鱼常表现为静伏池底,体色变暗,活力弱,摄食差,生长减慢,并发生急、慢性死亡。最明显的特征是病灶部位变白,略有浮肿,触摸柔软。流行病学特征显示,在大菱鲆的苗期、养成期、亲鱼培育期均可发生纤毛虫感染,幼鱼期发生率较高,发病水温14~20℃,盐度12~40。组织病理学观察分析表明,病灶组织处以...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赵天璇 袁明龙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是重要的捕食性天敌昆虫,具有丰富的翅色型,受到科学家们的重视。全面了解异色瓢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是科学利用其生物防治潜力的重要前提。本文从我国异色瓢虫研究概况出发,全面总结了我国异色瓢虫生物生态学的研究成果,重点关注其捕食效应、翅色型多样性、人工繁殖及释放技术等最新研究进展。今后应进一步深入研究异色瓢虫的生物生态学特性,探究其生态适应性进化机制及翅色型多态性的遗传学基础,推动该虫人工繁殖的"工厂化"和"商业化",为异色瓢虫的保护与利用提供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高瑞桐 秦锡祥 陈德钧 卢永农
摘叶模拟食叶害虫危害对杨树生长的影响高瑞桐,秦锡祥,陈德钧,卢永农关键词损失模拟,食叶害虫,杨树我国杨树害虫种类繁多,危害程度差别很大。有关专家曾作过杨树摘叶对生长影响的报道[1~3],对指导害虫的防治有一定作用,特别是超越补偿作用在农作物上被发现并...
关键词:
损失模拟,食叶害虫,杨树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秀好 骆有庆 蓝霞 杨忠武 秦江林 韦继光
桉蝙蛾是近年来在两广新发现的严重危害引种树种桉树的钻蛀性害虫。分别采用传统的分布型指数法和地统计学分析方法对桉蝙蛾幼虫危害桉树的种群空间格局进行了研究。分布型指数法分析结果显示,桉蝙蛾幼虫种群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地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在林分样地小尺度下,轻度、中度和重度危害时,该虫种群空间格局均为聚集分布,不同危害程度空间依赖范围分别为20.00、40.38和69.42 m,种群的空间依赖程度随危害程度加重而减小,样地内桉蝙蛾幼虫没有聚集特性,同一木段有多头幼虫蛀入的,各自的蛀道互不联通,将多个蛀道中的幼虫取出置于同一容器,会相互攻击,小尺度下该虫聚集原因是由于成虫产卵特性和外部环境因素共同作...
关键词:
桉蝙蛾 种群 空间格局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红叶 陈斌 李正跃 杨进成 杨坚 单洪芳 阮映伟 郑国良
2009年4~8月,在云南省新平县水塘镇南秀村和德宏州陇川县章凤镇小怕浪村甘蔗种植基地,调查分析了甘蔗玉米间作对甘蔗绵蚜Ceratovacuna lanigera Zehntner及捕食性瓢虫种群的影响。结果表明,甘蔗净种田与间作田绵蚜的虫情指数变化趋势一致,但净种田绵蚜虫情指数显著高于间作田(新平:F=55.43,P<0.01),表明间作田中捕食性瓢虫在甘蔗绵蚜种群控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
甘蔗 玉米 间作 绵蚜 瓢虫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凯 李镇宇 许志春 杨辉来 邵海荣
为探讨油松被松毛虫危害后的补偿机制,该文以与植物最基本生命活动密切相关的光合反应为研究对象,分析和比较了失叶对光合作用及部分光合条件的影响.结果表明:油松针叶适度受害后,在材积和营养物质储存方面所表现出的补偿和超补偿现象,最初是以光合产物总量增加为基础的,因此补偿具有广泛性;光合强度提高的客观条件是与光合作用直接相关的光、水向有利于提高光合强度的方向发生了转变,其中水分状况的改善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油松,松毛虫,补偿,光合作用,蒸腾作用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杜军利 武德功 黄保宏 黄伟东 王增霞
为明确捕食性天敌昆虫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对豆科植物重大害虫豌豆修尾蚜(Megoura japonica)的猎食能力,本研究在人工气候箱中[温度(24±1)℃,湿度(70%±10%),14h光照∶10h黑暗(14hL∶10hD),针对不同生育阶段的异色瓢虫分别设置了7个豌豆修尾蚜的密度梯度进行捕食试验,分析了异色瓢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结果表明,不同生育阶段的异色瓢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能力差别较大,异色瓢虫雌成虫和4龄幼虫对豌豆修尾蚜的捕食能力较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17.39和196.08头·日-1;处理蚜虫的时间较短,分别为0.004 6和0.005 1d。异色瓢虫各个生育阶段的捕食功能反应类型均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不同生育阶段的异色瓢虫对豌豆修尾蚜的寻找效应随着蚜虫密度的升高而降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