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79)
2023(8247)
2022(6872)
2021(6134)
2020(5113)
2019(11334)
2018(10618)
2017(19518)
2016(10837)
2015(11773)
2014(11213)
2013(11057)
2012(10204)
2011(9207)
2010(9170)
2009(8171)
2008(8007)
2007(7033)
2006(6225)
2005(5442)
作者
(36756)
(30552)
(30462)
(28532)
(19399)
(14925)
(13511)
(12107)
(11824)
(10605)
(10553)
(10305)
(10101)
(9753)
(9677)
(9627)
(9482)
(9146)
(8806)
(8804)
(8059)
(7529)
(7320)
(6981)
(6955)
(6856)
(6787)
(6583)
(6295)
(6247)
学科
(39575)
经济(39518)
管理(29565)
(28552)
(22368)
企业(22368)
方法(18960)
数学(16879)
数学方法(16689)
(12019)
(11741)
中国(10684)
(10454)
业经(9352)
(9309)
贸易(9307)
(9089)
(8541)
农业(8186)
教育(7639)
技术(7214)
环境(6756)
地方(6264)
理论(6186)
(6160)
财务(6147)
财务管理(6130)
(5917)
(5914)
金融(5912)
机构
大学(161170)
学院(156167)
研究(60925)
(60887)
经济(59561)
管理(56422)
理学(49979)
理学院(49315)
管理学(48144)
管理学院(47902)
科学(41981)
中国(41913)
(41078)
(34433)
农业(33304)
(32934)
业大(32645)
研究所(30725)
中心(25915)
(25189)
(23839)
(22692)
农业大学(22136)
北京(21110)
财经(20630)
(20533)
(19726)
(19399)
师范(19221)
(19025)
基金
项目(116360)
科学(90174)
基金(85524)
(80415)
国家(79776)
研究(74007)
科学基金(66030)
社会(47333)
自然(46878)
自然科(45853)
自然科学(45830)
(45697)
基金项目(45375)
自然科学基金(45074)
社会科(44849)
社会科学(44835)
(40062)
教育(34755)
资助(34446)
重点(27346)
编号(26607)
计划(25680)
(24954)
(24862)
(24613)
科研(23776)
创新(23294)
科技(23001)
(22289)
大学(20824)
期刊
(61611)
经济(61611)
研究(43370)
学报(39122)
(34954)
中国(33864)
科学(31980)
大学(28180)
学学(26964)
农业(23878)
管理(19751)
(18065)
教育(17741)
(13231)
业大(11894)
(11076)
金融(11076)
经济研究(10978)
技术(10849)
财经(10093)
农业大学(10069)
(9973)
业经(9913)
科技(8983)
(8685)
问题(7875)
林业(7867)
(7560)
商业(7052)
技术经济(7037)
共检索到2248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艾春香  陈立侨  温小波  周忠良  王群  
通过投喂添加或不添加VE、VC和HUFA的四组实验饲料,经198d饲养实验,以雌蟹的性腺系数、产卵力、孵化率、各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等为指标,研究这两类营养素交互作用对其生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VE、VC和HUFA对雌蟹生殖性能有显著的影响(P<0.05):在产卵力方面,1组为3790个卵细胞·g-1体重,极显著高于2组(为2317个卵细胞·g-1体重)和3组(为2129个卵细胞·g-1体重)(P<0.01),显著高于4组(为3050个卵细胞·g-1体重)和5组(对照组)(为3010个卵细胞·g-1体重)(P<0.05);而孵化率方面,1组(86....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艾春香  陈立侨  周忠良  Glenn Y Deng  江洪波  
通过对河蟹雌性亲体投喂不添加或添加VC、VE的4组实验饲料,并以新鲜河蚌为对照,进行198d饲养试验,以雌蟹性腺系数、产卵力、孵化率以及各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等指标作为判据,研究了VC、VE对雌蟹生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投喂添加0.5mg·(100g)-1VC饲料组)、2(投喂添加0.022mg·(100g)-1VE饲料组)和3(投喂添加0.5mg·(100g)-1VC饲料和0.022mg·(100g)-1VE饲料组)3个组雌蟹的产卵力分别为3620个卵细胞·g-1体重、3540个卵细胞·g-1体重、3710个卵细胞·g-1体重,孵化率分别是83.03%、84.06%、86.27...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艾春香  陈立侨  刘晓玲  高露姣  温小波  
通过在以鱼粉、豆粕、玉米粉和麦麸为主要原料配制而成的每100g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50、500、1000、1500mg的VC(以VC多聚磷酸酯为VC源)配制5种试验饲料,对均重为(37.52±2.19)g的中华绒螯蟹进行为期60d的饲养试验,以酚氧化酶(PO)、抗菌力(Ua)、溶菌酶(U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等指标为判据,研究VC对中华绒螯蟹体液免疫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VC对中华绒螯蟹各组织器官中PO、Ua、UL、SOD、AKP和ACP等活性有显著或极显著的影响(P<0.05或P<0.01),在适宜范围内,随着VC添加量的增加,PO、U...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铭  董卫军  徐加元  王玉凤  
实验用不同的维生素E(VE)含量的饲料投喂克氏原螯虾亲虾,研究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目的是为研制亲虾的人工饲料提供指导。结果显示,在添加VE量分别为基础饲料干重的0%、0.004%、0.02%、0.1%和0.5%的5个饲料组中,0.02%VE组不仅可以增加产卵雌虾的数量比例,而且也能提高克氏原螯虾雌虾的产卵量。随着VE含量的升高,产卵雌虾的比例呈下降趋势,单个雌虾的产卵量与0.02%VE组差不多,这表明饲料中适当添加VE可促进克氏原螯虾产卵,但饲料中VE含量过高对克氏原螯虾的繁殖产生负面影响。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VE能够提高亲虾繁殖能力,方法简单,效果明显,适合规模化生产的需要,可以推广。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计阳  隋丽英  吴旭干  成永旭  Wille Mathieu  Sorgeloos Patrick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经一次受精便可多次产卵。与其他的虾类一样,在卵巢发育过程中,中华绒螯蟹的肝胰脏需从外界汲取许多能量和营养物质,通过血淋巴转移到卵巢以供胚胎发育和幼体孵化。亲蟹的营养需求可以通过第一次和第二次卵巢发育过程加以研究。第一次抱卵之后亲蟹消耗了大量的营养和能量物质,需要在二次抱卵前的短时间内得到及时补充。通常来说,二次抱卵蟹的产卵力低下,幼体质量差。因此研究饵料对二次抱卵期间中华绒螯蟹生殖性能和幼体质量的影响是很有意义的。本实验分4组,分别以3种天然饵料缢蛏(TC)、沙蚕(TS)、杂鱼(TT)和一种人工饵料(TA)投喂中华绒螯蟹亲蟹,投喂周期为2个月(...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孙新瑾  王玥  陈立侨  李二超  吴萍  
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对维生素A的适宜需要量。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5000、10000、20000、40000、80000、160000和320000 IU/kg的维生素A,得到8种等氮等能的半精制饲料,投喂体重为(1.54±0.45)g的幼蟹10周。结果表明,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量的提高,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先升高后降低,当维生素A添加量为80000 IU/kg时,幼蟹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最高,分别为82.23%和0.86%;饲料效率随着饲料中维生素A添加量的升高先升高后降低,当添加量为40000 IU/kg时饲料效率最高;饲料中维...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辉  何瑞国  张世萍  周俊  曹克驹  高红梅  
采用单因子梯度设计方法,将维生素E设6个添加水平,分别为Ⅰ0 mg/kg、Ⅱ50 mg/kg、Ⅲ125mg/kg、Ⅳ200 mg/kg、Ⅴ275 mg/kg、Ⅵ350 mg/kg,试验期共175 d,以雌鳝性腺系数、产卵力、孵化率以及各组织中SOD活性、MDA含量等指标作为判据,研究了VE对雌鳝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饲料中VE含量的增加,Ⅰ、Ⅱ、Ⅲ、Ⅳ组雌鳝性腺系数、产卵力和孵化率显著提高,Ⅴ、Ⅵ组则提高不显著,卵中VE的含量反映了饲料中VE的含量。雌鳝卵巢中SOD活性,Ⅳ、Ⅴ和Ⅵ组比Ⅰ、Ⅱ和Ⅲ组显著降低;相应地,MDA含量Ⅳ、Ⅴ和Ⅵ组显著低于Ⅰ、Ⅱ和Ⅲ组。Ⅰ、Ⅱ和Ⅲ组雌鳝卵巢中SOD活...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张海涛  梁萌青  郑珂珂  王新星  
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800和4800mg/kg的维生素C饲养大菱鲆亲鱼240d,通过比较各处理组亲鱼的生长、性腺指数、相对产卵量、上浮卵率、孵化率、卵径以及各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研究维生素C对大菱鲆亲鱼繁殖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组亲鱼生长无显著差异(P>0.05),但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亲鱼的生长呈上升趋势。800和4800mg/kg组亲鱼相对产卵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随着饲料中维生素C添加量的增加,亲鱼性腺指数、产卵次数、上浮卵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均显著提高(P<0.05),亲鱼卵和组织中维生素C含量反映了饲料中的维生...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牛化欣  雷霁霖  常杰  周兴  贾玉东  高淳仁  
选用750尾初体质量为(114.2±6.5)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 L.),随机分成5组,每组3个重复,每重复50尾鱼,分别投喂在高脂基础饲料中添加0(D-0)、120(D-120)、240(D-240)、480(D-480)和960 mg/kg(D-960)的DL-α-生育酚醋酸酯5种试验饲料养殖110 d,考察维生素E(VE)对高脂饲料养殖大菱鲆生长、脂类代谢和抗氧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D-240组大菱鲆末均质量最高,且显著高于D-0组(对照组)(P0.05);D-120组和D-240组饲料系数显著低于D-0组(P<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何敏  汪开毓  张宇  孙挺  
试验研究了饲料中不同含量维生素E对斑点叉尾生长性能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并对其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选取900尾健康的斑点叉尾,平均体重(5.00±0.50)g,随机分成4个处理组(I、Ⅱ、Ⅲ和Ⅳ处理依次分别添加维生素E 0、50、100和1 000 IU/kg饲料),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75尾。试验期105 d。试验结果显示:在一定添加水平内,维生素E能够显著提高斑点叉尾成活率、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和摄饵量(P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旭干  成永旭  常国亮  隋丽英  王武  南天佐  王金庆  沈竑  
系统比较了亲本强化培育和常规培育对池塘养殖中华绒螯蟹的生殖性能和Z_1幼体质量的影响,同时分析2组Z_1幼体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①两种培育方式对亲本的成活率和产卵率均无显著影响,强化组亲本的GSI、HSI、产卵量和生殖力显著高于常规组;②两种培育方式对卵的卵径、水分含量、单卵干重和湿重影响不显著,但强化组的受精率和孵化率略高于常规组;③强化组Z_1幼体的头胸甲长度、变态速度和抗逆境能力均高于常规组,这可能和幼体中高含量的HUFA有关;④生产性实验结果表明强化组的出苗率高于常规组,且幼体培育时间减少4~5 d。因此,亲本强化培育可以显著提高绒螯蟹中华的生殖性能和Z_1幼体质量。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常国亮  吴旭干  成永旭  王宗凯  陆剑锋  
实验用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幼蟹初始体质量为1.8g左右。饲料A添加6%鳕鱼肝油和4%大豆卵鳞脂(饲料含4.53%磷脂和1.08%HUFA),饲料B添加10%的猪油(饲料含0.39%磷脂和0.18%HUFA);实验蟹单个体饲养(可防止蜕壳期间蟹相互残杀而获得饲料外的营养源),雌蟹(F)、雄蟹(M)各60个,实验周期120d。结果表明:两组饲料条件下,幼蟹的存活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平均蜕壳次数、蜕壳间隔时间及肝胰腺指数均无显著差异(P>0.05)。但无论是雌蟹还是雄蟹,A组幼蟹肝胰腺和肌肉的总脂含量显著低于B组(P<0.05),并且A组蟹肝胰腺和肌肉中磷脂、多不饱...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清清  吴旭干  姜晓东  苏雨  郑海地  成永旭  
生殖性能是评价水生动物亲本质量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测定和比较了野生和养殖中华绒螯蟹亲本的生殖性能、胚胎质量、胚胎色泽、常规生化和脂肪酸组成。结果显示:①野生中华绒螯蟹亲本的生殖力、生殖指数和抱卵量略高于养殖亲本的,但2组间无显著性差异,野生和养殖中华绒螯蟹亲本的胚胎单卵湿重、单卵干重和卵径无显著性差异;②养殖组冻干胚胎的红度(a~*)、黄度(b~*)值和总类胡萝卜素含量显著高于野生组亲本,然而2组胚胎的亮度(L~*)和色差值(dE~*)无显著性差异;③2组亲本所产胚胎的水分、粗蛋白和粗脂肪含量均无显著性差异,但其脂肪酸组成差异显著,野生组胚胎的C18:1n9、C18:1n7、C20:4n6、C22:5n3和C22:6n3显著高于养殖组,但其C18:2n6和C18:3n3含量显著低于养殖组。研究表明,池塘养殖和野生亲本的生殖性能和胚胎中常规生化组成无显著差异,但2组胚胎的色泽、总类胡萝卜素含量和部分脂肪酸组成存在显著差异,该研究为中华绒螯蟹亲本选择、生殖性能评价和人工育苗提供了重要基础资料。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杨理想  徐杭忠  刘长江  王贵龙  艾怡  蒋万胜  罗庆华  李虹  罗莉  向枭  
[目的]本试验旨在研究维生素C对大鲵机体生长性能及消化系统各器官结构和功能的影响。[方法]以鱼粉、鸡肉粉等为蛋白源,鱼油为脂肪源配制大鲵基础饲料,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 mg/kg、150、300、450、600和750mg/kg的维生素C(维生素C磷酸酯,35%含量),配制成6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养殖初始体质量为(34.14±0.15)g 的幼鲵。[结果]结果表明:大鲵增重率(WGR)维生素C添加水平的升高呈先增大后趋于稳定的变化趋势,在维生素C水平为450mg/kg 时达到最大,为102.04%。随维生素C水平的增加,大鲵胃蛋白酶、H~(+)-K~(+)-ATP酶活性均呈先升后下降的趋势;且在维生素C水平为300mg/kg 时均达到最强;肠道糜蛋白酶、脂肪酶及Na~(+)-K~(+)-ATP酶活力均维生素C水平的升高而呈先升后趋于平稳趋势,且均在维生素C水平为450mg/kg 时达到最强(P<0.05);通过对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维生素C添加水平为300mg/kg时更利于大鲵胃及肠道肌层和绒毛的发育(P<0.05);随维生素C水平的增加,大鲵肝脏中CAT、T-SOD、ACP及AKP活性均呈先上升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而MDA、AST和ALT的活性则呈相反的变化趋势。并且,随着维生素C的添加,大鲵肝脏炎性细胞浸润现象明显减少,巨噬细胞数量明显增加。[结论] 综上所述,适量的维生素C可有效的改善大鲵消化道的结构,增强其消化酶活性,提高其生长性能,增强肝脏抗氧化能力,有效地保护肝脏健康。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崔超越   耿智   冯广朋   张涛   赵峰   杨刚   庄平   黄晓荣  
为探究温度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雌蟹繁殖性能及所产胚胎质量的影响,开展了不同温度(6 ℃、9 ℃、12 ℃、15 ℃、18 ℃、21 ℃)下亲蟹的繁殖产卵实验,分析了各温度下雌蟹的交配率、产卵率、产卵量和生殖力等繁殖性能以及所产胚胎卵径、生化成分和脂肪酸组成等胚胎质量。结果显示,随温度的升高,亲蟹的交配率逐渐增加,产卵率、产卵量、生殖力和生殖指数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温度15 ℃时,雌蟹的产卵率、产卵量、生殖力以及生殖指数均最高,且与其他各温度组都有显著差异(P<0.05)。温度18 ℃时,所产胚胎卵径最大,平均为(431.17±13.69) μm,15 ℃时,单个胚胎干重最重,平均为(31.28±4.61) μg,但与18 ℃组无显著差异(P>0.05)。随温度的升高,胚胎中灰分和磷脂呈逐渐增加的趋势,总脂肪则逐渐下降,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粗蛋白和水分的变化不明显。其中18 ℃时,胚胎中粗蛋白、甘油三酯和总胆固醇含量均最高。中华绒螯蟹胚胎中共检测出21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和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在温度12 ℃下总量最高,但与其他各组无显著差异(P>0.05)。6 ℃下胚胎所含C20:5n3(EPA)、C22:6n3(DHA)、C20:4n6(ARA)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的总量均最高。研究表明,温度对中华绒螯蟹所产胚胎质量有一定影响,15 ℃时中华绒螯蟹繁殖性能最佳。结果为开展中华绒螯蟹繁育生物学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同时也为长江口中华绒螯蟹渔业资源养护提供了科学支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