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64)
- 2023(7619)
- 2022(6575)
- 2021(6152)
- 2020(5467)
- 2019(12621)
- 2018(12372)
- 2017(22474)
- 2016(12763)
- 2015(14454)
- 2014(14480)
- 2013(14255)
- 2012(13153)
- 2011(11863)
- 2010(12567)
- 2009(11881)
- 2008(12339)
- 2007(11501)
- 2006(10512)
- 2005(9901)
- 学科
- 管理(48794)
- 济(41647)
- 经济(41569)
- 业(40843)
- 企(38460)
- 企业(38460)
- 财(18404)
- 方法(15412)
- 制(14719)
- 务(12921)
- 财务(12865)
- 财务管理(12836)
- 学(12614)
- 中国(12417)
- 企业财务(12299)
- 农(11673)
- 业经(11468)
- 体(11189)
- 理论(11057)
- 数学(10870)
- 数学方法(10629)
- 银(10115)
- 银行(10074)
- 策(9707)
- 行(9456)
- 划(8916)
- 和(8754)
- 融(7967)
- 地方(7960)
- 金融(7959)
- 机构
- 大学(176470)
- 学院(173778)
- 管理(66215)
- 济(61323)
- 研究(60284)
- 经济(59527)
- 理学(53344)
- 理学院(52716)
- 管理学(51757)
- 管理学院(51385)
- 中国(50287)
- 京(39820)
- 科学(37366)
- 财(36447)
- 农(33117)
- 所(31865)
- 江(31660)
- 中心(28928)
- 研究所(28211)
- 财经(26116)
- 业大(26054)
- 农业(25622)
- 北京(25221)
- 州(24842)
- 省(23972)
- 经(23414)
- 范(23238)
- 师范(22898)
- 院(21736)
- 技术(21080)
- 基金
- 项目(105099)
- 科学(80748)
- 研究(76995)
- 基金(74153)
- 家(65469)
- 国家(64865)
- 科学基金(54581)
- 社会(45674)
- 社会科(43058)
- 社会科学(43047)
- 省(41646)
- 基金项目(38029)
- 教育(36467)
- 自然(35868)
- 自然科(35078)
- 自然科学(35060)
- 划(34977)
- 自然科学基金(34429)
- 编号(32344)
- 资助(30943)
- 成果(29751)
- 重点(23731)
- 课题(23360)
- 部(22651)
- 创(21103)
- 发(20802)
- 项目编号(20531)
- 性(20376)
- 科研(20042)
- 创新(19713)
共检索到3004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丽琴 石静敏
在以集体维权为观察对象的研究中,维权组织的内部管理规则是学界关注较少的问题。以H市"城中村"改造中八里墩维权组织的内部管理规则为基础,从该组织在维权领袖及维权骨干分子的产生与职责分工、维权经费的收支管理、维权会议的举行以及议事规则等方面入手,分析其内部管理规则。作为底层抗争的一个重要内因,内部管理规则深刻地影响着维权效果的好坏、维权组织持续时间的长短以及维权行为的理性程度。
关键词:
集体维权 集体抗争 内部管理法则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孙文中
利用对闽西关村农民三次环境维权的实地调查资料,本文展现了其发展历程和演绎逻辑。农民的环境维权抗争,是抗争各主体进行利益博弈的动态过程,是在转型期由政治权力结构、村庄秩序变更、价值明念转变和理性行为增加共同塑造的。在这一过程中,农民深受传统文化和市场理性因素的双重影响,为实现自身的利益,通常采取制度外的利益表达渠道进行环境维权,且维权策略具有多元性、权宜性和实用性特点,而农民的弱者身份注定了其雏权行动的预期目的只能得到部分实现。这将不利于推动农村改革、发展与稳定。
关键词:
关村 农民环境维权 社会转型 转型抗争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何志文
地方财政支出是吐蕃统治敦煌时期财政体系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对出土古藏文支出帐的分析,吐蕃统治时期地方财政支出存在两种管理规制与三层管理体系;吐蕃王室对佛教的重视,一方面保证了地方寺庙开支,另一方面强化了对地方寺庙财产的控制。地方财政支出侧重地方行政、军费、宗教费用三项。对比汉、藏文书发现,吐蕃统治时期地方的财政支出核算周期与会计方式与陷蕃前存在较强的连续性,但也有其独特之处,处于会计发展的过渡时期。
关键词:
吐蕃 地方财政支出 管理 核算 结构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汪敏达 李建标
集体抗争是群体中一部分人由于不满意现有的利益分配结果而进行反抗的一种集体行动。本文设计了策略连续的多人集体抗争实验,探讨了分配信息是否公开与抗争群体领导者的存在对提议者分配策略以及抗争成功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议者在61.30%的决策时段中使用了典型的DAC策略,个人分配所得以及分配给回应者集体的总额负向影响回应者的抗争,对分配均等程度无显著影响。公开分配信息在无领导时显著提高了分配的平等程度,减少了抗争的发生;而抗争群体领导者提高了抗争发生和成功的可能性,但在信息公开条件下却并未导致更公平的分配,回应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汪敏达 李建标
集体抗争是群体中一部分人由于不满意现有的利益分配结果而进行反抗的一种集体行动。本文设计了策略连续的多人集体抗争实验,探讨了分配信息是否公开与抗争群体领导者的存在对提议者分配策略以及抗争成功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提议者在61.30%的决策时段中使用了典型的DAC策略,个人分配所得以及分配给回应者集体的总额负向影响回应者的抗争,对分配均等程度无显著影响。公开分配信息在无领导时显著提高了分配的平等程度,减少了抗争的发生;而抗争群体领导者提高了抗争发生和成功的可能性,但在信息公开条件下却并未导致更公平的分配,回应者偏好的异质性是导致实验结果的重要动因。这一研究对理解团队冲突、组织内部"政治"行为和联盟内的利益分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期刊] 情报杂志
[作者]
黄钦
[目的/意义]基于社会抗争网络化的时代背景,探讨网络抗争的演进规律,提高舆论引导的有效性。[方法/过程]运用文献研究法,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和"网络抗争"进行比较分析,梳理可用于"网络抗争"研究的理论资源:社会心理学、政治社会学、文化研究、抗争政治等四种社会抗争研究范式,信息流、社会资本、公共舆论等三种互联网影响社会抗争的机制。[结果/结论]归纳总结"网络抗争"的概念、研究类型和研究框架,提出舆论引导研究的三个维度:文本、媒介间、结构。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李艳 孟凡强
基于单群体演化博弈理论,文章聚焦新生代农民工劳资冲突行为的群体扩散机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劳资冲突变异行为的群体演化存在"体制内维权"与"体制外抗争"两种截然相反的趋势,而演化趋势的方向取决于初始状态中"体制外抗争"群体在总体中的比例。"体制外抗争"作为新时代的一种稳定策略均衡,仅凭"惩罚式"抑制将难以达到最终的制度均衡,设法提高"体制内维权"策略的个体收益支付以及群体收益支付总和,才是构建和谐劳资关系的必由之路。在当前劳资关系系统不完善的情况下,必须发挥政府的管理导向作用,在制度设计上设法提高体制内行为的收益,从而改变博弈参与人的预期,使其体制内行为比例超过一定的社会阈值,进而实现劳资关系向新的稳定均衡演化。
关键词:
新生代农民工 劳资冲突行为 演化博弈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于建嵘
一、基本情况 2003年8月至2004年6月,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国家社科基金(03BZZ036)课题组和国家软科学重大项目(2003DGS38027)课题组,联合对当前我国农村的社会形势进行了专题调研。基本情况如下: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明洪 刘永湘
本文对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十分现实的农村土地发展问题进行了尝试性研究。作者分析指出 ,土地发展权是从土地所有权中分离出来的一种物权 ,是所有权人将自己拥有的土地变更现有用途而获利的权利。本文认为 ,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发展权从法律和事实上是受到压抑的 ,从而使农民的利益受到某种程度损失 ,农民作为理性的“经济人”就会对此作出反应 ,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以不同的方式进行抗争。最后作者对农民集体所有土地发展权的压抑与农民的抗争作了结论性的评价 ,并就制定有关政策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农村土地 发展权 理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彭国胜 罗爱武
对五省份2505名成年居民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当前城乡居民权益受损的状况差异不大,却有着大相径庭的维权抗争焦点。城市居民的维权抗争主要集中在"失业保障""企业改制""城市拆迁"以及"房产纠纷"等方面,农村居民的维权抗争则主要围绕"土地征用""宅基地分配""基层选举"以及"债务纠纷"等方面展开。城乡居民在维权抗争方式上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在意向维权抗争方式上,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更倾向于体制外抗争和体制边缘抗争,城市居民则比农村居民更倾向于体制内抗争。在实际维权抗争方式上,农村居民比城市居民表现出更多的体制外和体制边缘抗争行为以及更少的体制内抗争行为。
关键词:
城乡居民 维权抗争焦点 维权抗争方式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文宗川 王慧 王科唯 崔敏杰
知识隐藏是一种由特定前因变量触发并对员工工作行为、团队绩效和组织长期发展构成威胁的知识行为。鉴于此,依托“触发条件—影响机制—弱化机理”分析框架,以知识隐藏国内外文献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计量与归纳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界定知识隐藏概念并厘清知识隐藏测量手段及其维度,从员工个体、组织情境、知识特性3个视角对知识隐藏触发条件进行梳理,揭示知识隐藏对个体工作、任务和组织绩效的影响机制,阐述现有国内外文献对知识隐藏弱化机理的研究并对国内知识隐藏研究提出5条发展路径,对于深入研究知识隐藏相关理论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高天茹 贺爱忠
现有关于知识共享等积极知识活动的研究日渐成熟,但实践效果却差强人意,知识隐藏等消极知识活动逐渐成为知识管理领域的新热点。为了探究职场排斥对员工知识隐藏行为的影响机理,本研究以资源保存理论为基础,以认知—情感人格系统理论为整体逻辑,构建了职场排斥通过关系认同与心理困扰作用于知识隐藏的链式中介模型,并探讨宽恕氛围在该模型中的调节作用。针对中国本土企业员工收集了639份有效问卷,利用Mplu s软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Boot st r ap、潜调节结构模型法对被调节的链式中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1)职场排斥对知识隐藏存在正向影响;(2)关系认同与心理困扰分别在职场排斥对知识隐藏的正向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3)关系认同与心理困扰在职场排斥对知识隐藏的正向影响中起链式中介作用;(4)宽恕氛围通过缓和职场排斥对关系认同的负向影响进而对链式中介路径起调节作用,即宽恕氛围越高,职场排斥对关系认同的负向影响越弱,关系认同与心理困扰在职场排斥与知识隐藏之间的链式中介作用越弱。从理性角度出发重新探究职场排斥与知识隐藏之间的影响机理是对以往研究的补充与丰富,启示管理者们在激励员工实施知识共享活动的同时,要注意采取措施抑制知识隐藏等消极知识活动,从而激活组织员工对知识资源的创造力。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成良
宗族村落的农民集体行动表现出较强的组织性,这种强组织性以农民的血缘和地缘认同为基础,以情感和共同利益为纽带,形成一个自组织系统,在此基础上的农民集体行动有着深厚的社会基础。文章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桂北一个宗族村落的集体行动进行深描,探究在多元主体互动中农民集体行动的复杂性:村组干部的主导,积极分子和第三种力量的介入,群众的共同参与,形成并引导着集体行动,从而在与不同主体的互动中选择有利于共同体的行动策略。政府对农民自组织集体行动要慎重对待,理性分析行动诉求,切忌将矛盾上升,不仅要稳妥地将问题解决在基层,还要警惕其他势力介入到群体性事件中,冲击社会稳定。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刘永湘 杨明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