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63)
- 2023(19332)
- 2022(16776)
- 2021(15500)
- 2020(13358)
- 2019(30618)
- 2018(30228)
- 2017(57719)
- 2016(31944)
- 2015(35984)
- 2014(35803)
- 2013(35456)
- 2012(32799)
- 2011(29482)
- 2010(29236)
- 2009(26966)
- 2008(26531)
- 2007(23426)
- 2006(20277)
- 2005(17562)
- 学科
- 济(126946)
- 经济(126807)
- 管理(89992)
- 业(86690)
- 企(71144)
- 企业(71144)
- 方法(61786)
- 数学(54248)
- 数学方法(53541)
- 农(35724)
- 财(32802)
- 中国(31573)
- 学(29642)
- 业经(28130)
- 地方(27403)
- 农业(23955)
- 贸(23696)
- 贸易(23688)
- 易(22914)
- 制(21895)
- 务(21211)
- 财务(21126)
- 财务管理(21082)
- 理论(20508)
- 企业财务(19960)
- 技术(19750)
- 环境(19581)
- 和(19312)
- 银(17700)
- 融(17617)
- 机构
- 大学(454678)
- 学院(454179)
- 管理(176359)
- 济(176147)
- 经济(172269)
- 理学(153722)
- 研究(153071)
- 理学院(151928)
- 管理学(148890)
- 管理学院(148093)
- 中国(111759)
- 科学(100789)
- 京(96435)
- 农(87626)
- 财(79079)
- 所(79037)
- 业大(76547)
- 研究所(72760)
- 中心(70719)
- 农业(69541)
- 江(66923)
- 财经(64175)
- 北京(59972)
- 范(59048)
- 经(58420)
- 师范(58267)
- 州(55282)
- 院(55213)
- 经济学(52793)
- 技术(49818)
- 基金
- 项目(319128)
- 科学(248023)
- 基金(229899)
- 研究(222584)
- 家(204416)
- 国家(202748)
- 科学基金(172210)
- 社会(138038)
- 社会科(130731)
- 社会科学(130692)
- 省(127336)
- 基金项目(122548)
- 自然(116820)
- 自然科(114095)
- 自然科学(114058)
- 自然科学基金(111993)
- 划(107264)
- 教育(103080)
- 资助(95680)
- 编号(89442)
- 重点(72306)
- 成果(70731)
- 部(69043)
- 发(67592)
- 创(65772)
- 课题(62339)
- 科研(62285)
- 计划(61512)
- 创新(61489)
- 大学(58550)
- 期刊
- 济(185919)
- 经济(185919)
- 研究(124470)
- 学报(83918)
- 中国(83410)
- 农(78460)
- 科学(72258)
- 大学(61605)
- 管理(61448)
- 财(60525)
- 学学(58504)
- 农业(53894)
- 教育(46419)
- 技术(39702)
- 融(35381)
- 金融(35381)
- 业经(31608)
- 财经(30461)
- 经济研究(29688)
- 业(28440)
- 经(25986)
- 问题(24879)
- 版(23843)
- 科技(23042)
- 业大(22286)
- 图书(22076)
- 技术经济(22006)
- 统计(21997)
- 资源(21029)
- 理论(20818)
共检索到6485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申欣鑫 黎红梅
[目的]探究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及作用机制,为农业水利系统建设,保障粮食安全指明方向。[方法]基于湖南省1992—2020年14个市州大型灌区面板数据,运用多期DID模型分析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采用并行中介效应与调节效应模型,探讨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作用机制。[结果]第一,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对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第二,湖南省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实施存在区域异质性,环洞庭湖、长株潭,湘中片区效果较为显著;第三,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能够通过提高气象灾害风险防治能力,促进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保证粮食稳产增产,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第四,人力资本在节水灌溉技术应用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方面起调节作用。[结论]持续推进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重点建设条件差的地区,努力建设现代化灌区;推广节水灌溉技术,促进水权交易,增加农村人力资本积累;提高灌区抗御灾害能力等以保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福生 郑爽鑫
基于湖南省14个市(州)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各市(州)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探讨两者的时空耦合协调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湖南省新型城镇化指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关系实现了“轻度失调—勉强协调”的跨越;各市(州)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间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除株洲和湘潭基本均衡发展外,大部分市(州)的新型城镇化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的进程并不同步,长沙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长期滞后,其他市(州)新型城镇化滞后;土地与劳动力资源、产业结构、城乡收入差距会显著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耦合协调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曾福生 郑爽鑫
基于湖南省14个市(州)2011—2021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各市(州)新型城镇化水平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探讨两者的时空耦合协调演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期间湖南省新型城镇化指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指数及其耦合协调度均呈现上升趋势,耦合协调关系实现了“轻度失调—勉强协调”的跨越;各市(州)耦合协调度在研究期间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除株洲和湘潭基本均衡发展外,大部分市(州)的新型城镇化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发展的进程并不同步,长沙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长期滞后,其他市(州)新型城镇化滞后;土地与劳动力资源、产业结构、城乡收入差距会显著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耦合协调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澧丽 杨重玉 龙方
首先从理论上分析了农业机械化促进粮食生产能力提高的机理;然后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影响湖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农业机械化因素——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农机配备系统、农机协调系统等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作业水平对粮食生产能力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最后,从调整农机结构、创新农机技术、加大农机宣传力度三方面提出提高湖南省农业机械化水平和粮食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侯锐 李海鹏
本文以系统学视角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将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分解为四个因子。通过主成分回归发现,水资源禀赋等自然生产力因子是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本因素;机械化率等技术生产力因子和耕作制度等管理生产力因子是主要促进因素;政策生产力因子影响不太显著,却是保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稳定因素。在目前生产条件下,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改善基础条件,提高技术投入,选择良性生产模式,改革耕作制度,发展多熟制的间作套种,是今后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蒲明 王雅鹏
文章运用1983~2005年我国粮食生产的有关数据,选取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单产这两个最主要的指标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进行分析,认为我国粮食生产仍处于规模收益递增阶段,单产是影响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主要的因素,其次是粮食播种面积,农业的抗灾能力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不显著。因此,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最根本的途径是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投入,依靠科技提高单产水平,提高粮食复种指数,同时加强农业抗灾能力建设。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肖海峰 王姣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及影响程度又是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措施的一个重要基础。本文将建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依据各个影响因素的生产弹性和贡献率来分析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和影响程度 ,最后得出结论及政策含义。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郭燕枝 郭静利 王秀东
粮食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是解决粮食问题的核心。建国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不同时期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因素有所变化。本文通过对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的对应分析,得出了四个不同阶段,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的不同主导因素。
关键词:
粮食 综合生产能力 因素 对应分析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陶文星 杨子生 罗妮
根据云南省1996~2006年的耕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分析云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耕地资源禀赋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是80.28%,经济投入水平对粮食生产的贡献率是11.88%,说明耕地资源禀赋因素是影响云南省粮食生产能力的首要因素,经济投入水平次之。耕地资源禀赋对粮食生产的约束作用主要体现为耕地数量的多少和耕地质量的优劣。为了保障边疆山区省份的粮食安全,需要坚定不移地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大力改造和提高耕地资源质量,积极改善农业生产的基础条件,努力增大经济技术投入水平。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琛 吴敬学 钟鑫
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生产发展,粮食产量实现了历史突破性的"十连增",但由于受到了资源禀赋限制和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影响,未来中国粮食产业增产潜力并不容乐观。选取水土资源、劳动力资源作为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主要制约因素,而打破约束实现粮食持续增产的唯一手段是必须依靠农业技术进步来支撑农业发展。通过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由于受到生物化学型技术和机械型技术的干扰型影响,在目前资源禀赋不断恶化的情况下,未来依然能够实现粮食可持续的增产可行路径是增加两类技术的要素投入,其中生物化学型技术投入在粮食生产中起主要影响作用,应作为农业科技投入的重点以及近几年农业技术进步的主要方向,尤其是以农业生物技术为代表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刘丽辉 罗锋
利用扩展的C-D生产函数,对1978~2008年、1978~1992年、1993~2008年三个阶段的广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广东粮食生产仍处于规模效益递增阶段;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一直是影响广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两个主要因素,但播种面积的影响在逐渐减少,有效灌溉面积的影响在逐渐上升;化肥施用量在1992年前是影响广东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在1992年后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相关;受灾面积和农业机械总动力都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有显著影响。为稳固和提升广东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应积极保护耕地面积、增加基础设施投入、提高化肥使用效率以及加快农业科技推广的步伐。
关键词:
广东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影响因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姣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的一条主要途径,而准确把握影响全国及主产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及其影响程度对制定提高我国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一、模型的建立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是指在一定地区、一定时期和一定的社会经济技术条件下,由各种生产要素综合投入所形成的、能够相对稳定地达到一定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江松颖 刘颖 金雅
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维护粮食安全战略意义重大。文章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1998—2012年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粮食生产发展,并结合粮食生产现实状况研究影响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因素及其变迁。研究表明:耕地、劳动力、农业机械、有效灌溉率和抗灾能力等因素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化肥、农药的过量施用不利于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发展;粮食财政支出与粮食最低收购价政策促进了粮食产量迅速增加,但是最低收购价政策市场扭曲效应日趋明显。为促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持续发展,应重视对耕地数量与质量的保护;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培养职业农民,完善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优化粮食财政支持政策,建立粮食价格市场形成机制,有效发挥市场机制配置粮食生产资源的基础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周慧秋
本文主要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通过对影响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六个主要因素与粮食实际产量之间的关联关系进行定量研究及定性分析,实证考察了各个因子不同时期对东北地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影响。
关键词:
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关联度 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段小红 王化俊
根据1978~2008年甘肃省粮食总产量、单位面积产量和人均产量等粮食生产的相关资料,对粮食生产情况进行了阶段分析;选用农膜使用量、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化肥施用量、农业机械动力、受灾面积、价格指数等指标,建立了C-D生产函数,分析了不同阶段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变动的原因。结果表明:物质投入、科技投入和政策因素是影响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三个主要因素。提示甘肃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仍然偏低,但增产潜力较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