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396)
- 2023(15027)
- 2022(12985)
- 2021(12356)
- 2020(10326)
- 2019(23839)
- 2018(23522)
- 2017(44746)
- 2016(24323)
- 2015(27176)
- 2014(26753)
- 2013(26393)
- 2012(24392)
- 2011(21988)
- 2010(21531)
- 2009(19629)
- 2008(18960)
- 2007(16146)
- 2006(14022)
- 2005(12457)
- 学科
- 济(100992)
- 经济(100894)
- 管理(69199)
- 业(63116)
- 企(51185)
- 企业(51185)
- 方法(45221)
- 数学(39743)
- 数学方法(39377)
- 中国(27776)
- 农(26751)
- 财(23743)
- 地方(23289)
- 业经(21602)
- 学(20796)
- 环境(19511)
- 贸(19011)
- 贸易(18999)
- 易(18504)
- 农业(18099)
- 制(16868)
- 和(15969)
- 划(15369)
- 技术(15272)
- 务(14384)
- 财务(14321)
- 财务管理(14297)
- 银(14075)
- 银行(14039)
- 融(14018)
- 机构
- 大学(338376)
- 学院(334616)
- 济(139895)
- 经济(137109)
- 管理(134921)
- 理学(117779)
- 研究(116990)
- 理学院(116475)
- 管理学(114641)
- 管理学院(114048)
- 中国(87968)
- 京(72709)
- 科学(72295)
- 财(60717)
- 所(58116)
- 研究所(53569)
- 中心(52883)
- 农(52750)
- 业大(49556)
- 财经(49305)
- 江(46660)
- 北京(46029)
- 经(45177)
- 范(44736)
- 师范(44383)
- 院(42877)
- 经济学(42412)
- 农业(41137)
- 经济学院(38403)
- 州(37883)
- 基金
- 项目(237851)
- 科学(188327)
- 基金(174760)
- 研究(174503)
- 家(152574)
- 国家(151365)
- 科学基金(130231)
- 社会(111804)
- 社会科(105983)
- 社会科学(105954)
- 基金项目(93146)
- 省(91284)
- 自然(84098)
- 自然科(82115)
- 自然科学(82093)
- 自然科学基金(80592)
- 教育(78382)
- 划(76750)
- 资助(71512)
- 编号(70051)
- 成果(56097)
- 部(53273)
- 重点(53226)
- 发(51433)
- 创(49485)
- 课题(47414)
- 国家社会(46756)
- 创新(46213)
- 教育部(45653)
- 科研(45459)
- 期刊
- 济(147184)
- 经济(147184)
- 研究(98271)
- 中国(62687)
- 学报(52497)
- 科学(49389)
- 管理(47454)
- 农(47376)
- 财(44052)
- 大学(39844)
- 学学(37255)
- 教育(34437)
- 农业(33688)
- 技术(27210)
- 融(26681)
- 金融(26681)
- 经济研究(24064)
- 财经(23177)
- 业经(23035)
- 经(19800)
- 问题(19188)
- 图书(18935)
- 业(18234)
- 资源(17672)
- 科技(16574)
- 技术经济(15976)
- 贸(15918)
- 理论(15898)
- 世界(15252)
- 版(14650)
共检索到4842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邹非 朱庆华 王菁
以2001~2011年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份为基础样本库,考察了各省份实现GDP增速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对其环境污染的影响,以及公众参与度与法制化程度的调节机制,得出以下研究结论:首先,各省份实现GDP增速与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存在一种倒"V"型的关系:当某省份实现GDP增速超出预期目标时,当前优良的绩效表现将导致当地政府与外界对该地区未来GDP增长有更高的期望,实际GDP增速高于预期目标程度越大,二氧化硫排放量越大;而当某省份未实现GDP增速预期时,实现GDP增速低于预期目标程度越大,二氧化硫排放量越大。其次,以环境为代价,短期内提高GDP增长的行为,可能受制于公众参与度和法制...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杜江 刘渝
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假说进行了扩展,选取1998~2005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了6类环境污染指标同城市化水平及控制变量间的计量模型,并运用Eviews软件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4类污染物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倒U形曲线关系,另外2类污染物同城市化水平之间存在正U形曲线关系,目前中国大体上已经进入U形曲线的右半段,但由于地区发展差距的存在,各地进入曲线右半段的时间不同;控制变量的加入不仅改变了转折点出现的时间,而且改变了某些污染指标同城市化水平之间的U形曲线关系;贸易开放并不一定造成环境的恶化,"污染天堂"假说在中国不成立;产业结构变动是造成环境污染的重要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璇 郭丕斌 黎斌林 谢秀亮
为了探究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实际GDP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拟合,结果发现我国只有部分省份符合EKC特点,且曲线形状、EKC拐点和未来变化趋势因地而异。总体来说,全国水平与EKC特点吻合,东部地区单调递减,中西部地区则为倒"N"型,因此以二氧化硫与烟粉尘为污染物代表的大气环境质量总体在好转,这主要得益于我国一系列环境政策的颁布与执行,Chow断点检验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
EKC Chow检验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璇 郭丕斌 黎斌林 谢秀亮
为了探究我国各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对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与人均实际GDP的面板数据进行了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拟合,结果发现我国只有部分省份符合EKC特点,且曲线形状、EKC拐点和未来变化趋势因地而异。总体来说,全国水平与EKC特点吻合,东部地区单调递减,中西部地区则为倒"N"型,因此以二氧化硫与烟粉尘为污染物代表的大气环境质量总体在好转,这主要得益于我国一系列环境政策的颁布与执行,Chow断点检验从实证的角度证明了这一点。
关键词:
EKC Chow检验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贺彩霞 冉茂盛
由于经济增长导致越来越严重的环境污染,且随着社会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环境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的重要稀缺资源,使得在经济活动对环境变化产生影响的同时,环境变化也对经济产生了影响。采用构建产出方程与污染方程的方法,使用1998-2006年中国30个省市6类环境指标的面板数据,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等方法来考察国内东、中、西三大地区的环境污染变量与人均收入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方程估计。实证结果为三地区的人均收入与环境污染变量之间均存在协整关系,但各地区的产出方程与污染方程的估计结果则存在人口,资本投资,进出口贸易额,外商直接投资,环保投资等方面的差异。表明:①经济...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经济增长 面板数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赵璟 李颖 党兴华
基于中国30个省份的数据,采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了经济增长影响环境污染的直接作用、中介作用和调节作用,并选取工业固废、工业二氧化硫、工业废水三类污染物,比较分析了经济增长对三类环境污染物排放的影响机制差异。结果显示:中国三类污染物排放都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工业固废和工业二氧化硫的排放呈倒N型,工业废水的排放呈倒U型;各省份经济产出规模均未达到抑制污染排放的门槛值;经济增长促进了技术进步、增强了环境治理并提升了人口规模,并以此三者为中介显著影响了环境污染;技术进步与环境治理作为调节变量,抑制了经济产出规模和人口规模对环境污染的加剧作用。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王磊 王琰琰 李慧明
再生资源产业具有"双重"环境外部性特点,且在我国已经基本形成集聚发展业态,再生资源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污染的关系备受关注。以产业集聚的环境外部性为切入点,利用我国25个省份再生资源产业面板数据,采用广义最小二乘法(GLS)实证分析我国总体以及东、中、西部3个区域再生资源产业集聚与区域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表明:我国再生资源产业集聚与环境污染总体呈现"非标准倒U型"关系,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化发展总体上加剧环境污染;我国东、中、西部再生资源产业处于不同产业集聚发展阶段,产生差异性环境污染效应。在此基础上,从差异化配套政策、环境规制、市场环境和回收体系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为再生资源产业生态化集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彭水军 张文城 曹毅
本文基于2005-2010年中国251个地级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动态面板模型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贸易开放所引致的结构效应对中国三类地方性污染物排放量及其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显示,贸易开放度提高有助于降低烟尘的排放量,而对二氧化硫和废水排放量以及三类污染物的排放强度也都存在负向影响但在统计上均不显著。从弹性值来看,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普遍较小,而经济增长的规模和技术效应、直接结构效应以及经济活动强度是影响各类污染物排放水平的主要因素。"通过引入交叉项进一步识别决定贸易结构效应的比较优势来源,结果发现,对于二氧化硫和烟尘指标,存在贸易开放带来的污染避风港效应,但由于同...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何禹霆 王岭
通过1997~2010年中国31个省际面板数据,经验分析城市化和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城市化与工业废水排放量之间存在显著的正U型关系,且拐点为62.05%,但对其他环境污染的影响并不显著;外商直接投资的增加显著提高工业废水排放量;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值比重的增加能够显著降低环境污染;国有工业产值占总产值比重的增加能够显著降低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烟尘排放量和工业粉尘排放量,但对工业废水排放量和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的影响并不显著。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现时期应加快城市化进程,在城市化率接近62.05%的情况下适度放缓其进程;适度降低对外商企业的优惠政策及外商直接投...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鹏 陈卫民 李雅楠
本文基于市场化视角,利用省际面板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环境污染、当地市场化水平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检验。结果表明:外商直接投资恶化了我国的生态环境,但是外商直接投资对环境的影响依赖于各地的市场化水平,市场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能够改善区域的环境质量,而在市场化发展滞后的地区,外商直接投资却恶化了当地生态环境。换言之,随着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外商直接投资将会逐渐改善流入地的环境。
关键词:
外商直接投资 市场化 环境污染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龚健健 沈可挺
本文以高耗能产业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中国30个省份1998~2008年高耗能产业的区域分布及污染排放状况,利用动态面板数据对影响中国及三大区域高耗能产业污染排放的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结论表明,高耗能产业密集分布于中东部地区,其发展速度表现为东中西依次递增;东部地区高耗能污染排放仍是我国目前污染排放的主角;我国及三大区域均存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其污染排放情况存在省际强异质性。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飞成 郭其友
利用1992~2011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造环境污染综合指标,进而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及区域性差异,并讨论了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技术进步、人口、储蓄率、产业结构和贸易开放度等因素对环境污染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从全国范围来看,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假说,且目前已处于倒U型曲线的下降部分;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同样存在倒U型关系并处于其下降部分,西部地区呈现出N型关系并处于右侧上升部分。同时,不同控制变量对环境污染的影响也具有不同特点。
关键词:
经济增长 环境污染 面板数据模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许和连 邓玉萍
通过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0~2009年FDI及环境污染在我国各省域的分布格局及空间动态跃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省域FDI和环境污染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两者在地理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并形成了不同的集聚区域,目前FDI高值集聚区一般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低值集聚区,FDI低值集聚区却是我国环境污染的高值集聚区。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采用空间误差模型和空间滞后模型实证分析了FDI对我国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表明FDI在地理上的集群有利于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从整体上来说"污染天堂"假说在中国并不成立,但不同来源地的FDI对区域环境污染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的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玉凤 高良谋
首先采用熵权法对我国大陆31个省市2001—2016年的环境污染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其环境污染综合指数,在此基础上使用Moran指数和地理集中度指数分析FDI和环境污染的空间分布和地理分布,结果表明:FDI、环境污染在空间分布上均具有空间自相关性;并且FDI与环境污染有强正相关关系,FDI集聚度高的地区,污染集聚也高。使用空间计量模型(SEM,SLM)进一步分析FDI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结果发现:FDI集聚与污染集聚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FDI在地理上的集聚对当地或邻近省域环境污染具有负效应,此外,经济增长对环境污染具有负效应,提升就业者平均教育年限、完善地区基础设施、加强经济对外开放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改善环境质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张少华 陈浪南
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外包行为,究竟是促进了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进步,从而减少了经济活动对环境的污染呢,还是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生产过程中的加工组装环节,从而扩大了对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污染?本文在中国业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平台的经济背景下,利用中国行业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外包对我国环境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外包行为显著降低了我国的环境污染强度。与此同时,本文还给出了我国规模效应、技术效应、结构效应、产权制度以及要素禀赋等的结果。本文的结论对于理解我国紧迫的产业升级等问题有启发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环境污染影响的实证研究——基于行业面板数据
我国财政分权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
FDI、劳动力要素禀赋与环境污染——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基于中国259个地级市的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城镇化、居民消费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效应——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中国城镇化与环境污染的关系研究——基于31个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工业化必然加剧电力消耗与环境污染吗——来自2000~2009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
产业结构调整与环境污染的联动效应——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联立方程组的实证研究
出口贸易和FDI加剧了资源型城市的环境污染吗?——基于中国285个地级城市面板数据的经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