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700)
- 2023(7658)
- 2022(6199)
- 2021(5606)
- 2020(4959)
- 2019(10802)
- 2018(10697)
- 2017(20856)
- 2016(11195)
- 2015(12623)
- 2014(12555)
- 2013(12583)
- 2012(11419)
- 2011(9769)
- 2010(10125)
- 2009(10002)
- 2008(10546)
- 2007(9823)
- 2006(8764)
- 2005(8175)
- 学科
- 业(75342)
- 企(72715)
- 企业(72715)
- 管理(57210)
- 济(53641)
- 经济(53566)
- 业经(24854)
- 财(23814)
- 方法(23428)
- 农(19248)
- 务(18942)
- 财务(18921)
- 财务管理(18902)
- 企业财务(17882)
- 数学(15632)
- 技术(15540)
- 数学方法(15443)
- 制(14690)
- 农业(14496)
- 策(13334)
- 划(12579)
- 企业经济(12031)
- 体(11912)
- 经营(11819)
- 和(11391)
- 理论(11372)
- 体制(10764)
- 技术管理(10566)
- 中国(10316)
- 决策(9510)
- 机构
- 学院(170336)
- 大学(164196)
- 管理(73852)
- 济(72832)
- 经济(71516)
- 理学(63076)
- 理学院(62557)
- 管理学(61887)
- 管理学院(61561)
- 研究(47085)
- 中国(41452)
- 财(36964)
- 京(34037)
- 财经(28507)
- 农(27657)
- 江(27516)
- 科学(26519)
- 经(25754)
- 所(23427)
- 中心(22760)
- 业大(22634)
- 商学(22148)
- 商学院(21971)
- 农业(21680)
- 州(21599)
- 北京(21122)
- 财经大学(20633)
- 经济学(20619)
- 研究所(20348)
- 经济管理(19804)
- 基金
- 项目(102343)
- 科学(83130)
- 研究(77110)
- 基金(76001)
- 家(63802)
- 国家(63118)
- 科学基金(57450)
- 社会(50860)
- 社会科(48238)
- 社会科学(48227)
- 省(41441)
- 基金项目(40173)
- 自然(36893)
- 自然科(36166)
- 自然科学(36159)
- 自然科学基金(35613)
- 教育(34656)
- 划(32420)
- 编号(30961)
- 资助(30708)
- 业(29555)
- 创(25191)
- 成果(24019)
- 部(22684)
- 创新(22438)
- 重点(21872)
- 制(21649)
- 发(21325)
- 国家社会(20626)
- 人文(20406)
共检索到2631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李曜
在收购兼并的历史中,绩效支付合约的采用是从规模较小、私人拥有的目标公司开始的。近年来,绩效支付合约在一些大型公司包括上市公司收购案中也开始广泛运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晟
企业兼并收购中的付款方式李晟“兼并”与“收购”都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中发生的组织变动形式,涉及到企业资产的重组、清算和再分配,是两个含义比较接近的概念,国内学者对彼此的划分一直存在争议。在本文中,笔者使用“并购”一词,即将“兼并”与“收购”合起来...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戴园晨
企业重组与收购兼并著名经济学家戴园晨目前,资本流动与资产流失都是热点问题。但资本流动与资产流失不是一回事,资本从凝滞走向流动,并不意味着一定会流失。为了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而设置国有资产流动障碍,显然是错误的。资本流动形式多样.收购兼并只是形式之一。市...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定核
1993年9~10月间的“宝延风波”,开我国股票市场上企业收购与兼并事件之先河。随后,“万科”收购“申华”、“天报”收购“小飞乐”……一时间,收购题材.沸沸洋洋,撩动人心,成为去年下半年以来中国股市的一大热门话题。标志着我国股市发展已步入一个新的阶段,也给我们提出了许多需要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拟选择其中的几个加以简单的探讨。 一、股票市场上企业收购与兼并的意义及方式问题 “宝延风波”以前,我国的企业收购与兼并都是在有关主管部门控制下协议完成的,而不是直接通过市场自发完成的。股市收购现象的出现,打破了这种不正常的状况,它将使人们更准确地理解股市.理解股份制经济的实质。从这个意义上说...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苏锡坤,刘永清
企业兼并收购中的问题和对策研究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苏锡坤华南理工大学系统工程所刘永清一、企业并购的现状分析1.并购类型的创新并购有出资购买式、承担债务式、吸收入股式、控股式等基本类型。在深化改革的创造性实践中,在以并购为手段进行企业改革的道路上,...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白梅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收购兼并浪潮愈演愈烈,公司和银行的规模越来越大,资本越来越集中。美国旅行者集团和花旗银行的合并,交易额达到677亿美元,创下了全球规模最大的并购交易额的记录。 在国内,1997年东联公司的成立,标志着纺织行业跨部门合并的开始。今年开始的中央职能和结构的改革,无疑会加速原产业部委的重组,因此,1998年将是我国国有企业、上市公司及其他企业的重组年、收购兼并年。 企业收购兼并的热潮在深沪两地的上市公司中表现得更加充分。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97年12月份底,1997年深沪上市公司的重组案例高达200多起,进入98年以来,上市公司收购兼并浪潮更是风起云涌。在这些重组案例中...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李晓良 温军 吕光桦
本文在交易成本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纳入了股东异质性因素并按照资产专用性的不同对并购进行了界分,籍此探讨了关系型股东与企业并购的匹配关系,并基于2004-2011年1584家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对此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国有关系型持股仅在国有企业中随着并购交易资产专用性的增加而出现显著增加,对较高资产专用性的并购具有显著的积极治理效应;民营关系型持股同样仅在国有企业中与并购资产专用性存在正相关关系,对较高资产专用性的并购也具有显著的积极治理效应;全样本中机构持股随着企业并购资产专用性的增加而显著增加,对较高资产专用性的并购具有显著的积极治理效应,而且这种现象在民营企业中表现地更为明显。最后,本文...
关键词:
异质股东 收购兼并 企业绩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苏锡坤 邓雷鸣
[期刊] 财会通讯(理财版)
[作者]
万莹仙
平衡计分卡的基本指导思想是以企业战略为核心,实现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外部和内部、结果和过程的平衡,使企业最终实现均衡发展,实现企业目标、部门目标和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朱玉辰 刘永海
企业购并战略关系到企业购并的成败。因此,企业在进行收购与兼并时,应注重对购并战略的选择。一般而言,企业购并式战略主要有购买式、承债式、控股式、股权交换式和杠杆购并五种形式。通过对五种购并战略的比较研究,可以为企业选择合理的购并战略,进行有效的收购与兼并提供基础性条件
关键词:
购并,兼并公司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陈收 罗永恒 舒彤
本文选取1998年发生兼并收购的公司作为样本,主并公司和目标公司都是上市公司。研究发现,公司收购兼并后对主并企业的长期超额收益为负。对公司并购后(+1,+12),(+13,+24)和(+25,+36)时间段的CAARs和BHAR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三年的长期超额收益在5%的水平下显著为负。
关键词:
上市公司 收购兼并 长期超额收益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辉 温军 丰若旸
本文在创新知识基础理论已有的"并购—吸收能力"分析框架内,引入了"吸收动力"因素,藉此研究了收购兼并、异质企业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基于2004—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倾向性得分法和倍差估计量"技术就理论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并购可以扩展收购公司的知识基础,具有显著的创新效应,在并购后的四年时间窗口内,收购企业的专利授权和创新效率显著高于未收购企业;(2)知识吸收动力而非吸收能力是企业并购创新效应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股权结构适度集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以及外部产业竞争程度较低的
关键词:
收购兼并 企业异质性 创新效应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江涛 方天梯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刘辉 温军 丰若旸
本文在创新知识基础理论已有的"并购—吸收能力"分析框架内,引入了"吸收动力"因素,藉此研究了收购兼并、异质企业与技术创新的关系,并基于2004—2013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倾向性得分法和倍差估计量"技术就理论结论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并购可以扩展收购公司的知识基础,具有显著的创新效应,在并购后的四年时间窗口内,收购企业的专利授权和创新效率显著高于未收购企业;(2)知识吸收动力而非吸收能力是企业并购创新效应最为重要的决定因素,股权结构适度集中、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较高以及外部产业竞争程度较低的企业,在知识吸收动力方面较其它企业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并购的创新效应更高,而吸收能力不同的企业其并购的创新效应并无显著不同;(3)国有企业在知识吸收能力方面的优势所引致的并购创新差距缩小效应不能抵补其在知识吸收动力方面的劣势所引致的扩大效应,国有企业并购的专利授权和创新效率显著低于民营企业。本文还根据研究结论就如何提高上市公司的并购创新效应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收购兼并 企业异质性 创新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永杰 倪吉祥
最近,我们参加了对美国企业兼并、收购情况的考察。现将我们了解的情况介绍如下: 一、美国企业兼并收 购的历史沿革 美国历史上出现过四次兼并、收购浪潮。今年以来,美国又兴起了历史上最大的第五次浪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