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945)
2023(16557)
2022(13942)
2021(13025)
2020(10813)
2019(24522)
2018(24287)
2017(47049)
2016(25150)
2015(27724)
2014(26773)
2013(26182)
2012(23873)
2011(20956)
2010(20975)
2009(19377)
2008(19045)
2007(16834)
2006(14764)
2005(13084)
作者
(65396)
(54799)
(54455)
(51623)
(35009)
(25957)
(24651)
(20967)
(20787)
(19580)
(18479)
(18376)
(17220)
(17161)
(16848)
(16746)
(16223)
(16007)
(15829)
(15605)
(13337)
(13143)
(13134)
(12727)
(12231)
(12155)
(12049)
(12032)
(10823)
(10693)
学科
(103048)
经济(102934)
(98616)
管理(88939)
(88418)
企业(88418)
方法(44967)
数学(36170)
数学方法(35667)
(34358)
(33667)
业经(32712)
中国(26040)
农业(23501)
(23457)
财务(23407)
财务管理(23376)
技术(22586)
企业财务(22112)
(21880)
地方(20607)
(19985)
理论(18817)
(18288)
(18266)
(17794)
贸易(17779)
(17266)
(15971)
银行(15960)
机构
学院(340627)
大学(332756)
(145332)
管理(143199)
经济(142511)
理学(122953)
理学院(121844)
管理学(120150)
管理学院(119483)
研究(102024)
中国(82868)
(69700)
(67924)
科学(57472)
财经(54306)
(53426)
中心(50280)
(49523)
(49280)
(47096)
业大(45354)
经济学(43451)
(42042)
研究所(41930)
北京(41679)
(41282)
师范(40975)
财经大学(39884)
经济学院(39213)
商学(38964)
基金
项目(225334)
科学(181971)
研究(171812)
基金(165495)
(140195)
国家(138898)
科学基金(124281)
社会(111788)
社会科(106078)
社会科学(106053)
(90063)
基金项目(87745)
教育(79019)
自然(78852)
自然科(77162)
自然科学(77147)
自然科学基金(75831)
(73103)
编号(70085)
资助(65948)
成果(54975)
(52182)
(49926)
重点(49334)
(49025)
创新(47888)
课题(47410)
国家社会(45948)
(44575)
人文(44297)
期刊
(163943)
经济(163943)
研究(99743)
中国(65955)
管理(59184)
(58379)
(45836)
科学(41973)
学报(39627)
教育(35671)
(34542)
金融(34542)
技术(34336)
大学(32852)
农业(31302)
学学(30861)
业经(29442)
财经(26877)
经济研究(25050)
(23270)
问题(21394)
技术经济(19401)
(19150)
财会(17276)
现代(17214)
(16233)
科技(15965)
商业(15869)
(15295)
理论(15136)
共检索到5112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旭  王兰  
企业绩效反馈状态是管理者开展创新变革的重要决策参照点。对于在经济绩效与环境保护方面具有双重贡献的绿色创新而言,管理者是否依然遵循"穷则思变,富则思安"的决策逻辑值得深入探讨。文章从绩效反馈的视角对企业绿色创新决策动因展开分析,并将高管激励与产权制度引入研究框架,从公司治理与制度逻辑两方面探讨管理层"绩效—绿色创新"的权变决策过程。研究显示:绩效逆差对绿色创新具有显著的驱动效应,绩效顺差则表现出显著的抑制效应;高管激励对绿色创新"穷则思变"的决策惯例产生影响,即薪酬与声誉激励缓解了绩效顺差的抑制效应,增强了绩效逆差的促进作用;"穷则思变"决策惯例还具有产权异质性,非国有企业中绩效差距对绿色创新具有消极影响,并且薪酬激励的调节效应显著,而在国有企业中绿色创新对绩效差距缺乏敏感性。文章为绩效差距对绿色创新的决策参照效应提供了新的权变思考视角,能够在公司治理和产权制度决策情境中为企业绿色发展提供更全面的决策依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马永强  邱煜  金智  
本文以2008—2014年民营上市企业为样本,从后天教育、政府支持和海外经历三个视角考察了CEO贫困出身对企业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在不同的后天经历影响下,先天贫困出身的CEO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呈现显著差异,具体而言:(1)先天贫困出身的CEO如果后天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会显著促进企业创新,反之,则会显著抑制企业创新;(2)后天政府支持有助于贫困出身CEO获得更多创新资源优势,进而显著促进企业创新;(3)后天海外经历限制了贫困出身CEO对产品创新的投入,进一步研究发现,这是由于中国CEO海外经历的价值在于将有限的企业资源集中于拓展海外市场,而非通过丰富人力资本来促进企业创新。上述结论在考虑内生性影响后依然稳健。结论表明,贫困出身虽然影响了CEO个性塑造,但后天努力与人生际遇会改变先天贫困出身对CEO个性特征的作用,也说明当前的教育扶贫政策对贫困出身群体后天的个性塑造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期刊] 南开管理评论  [作者] 王永伟  马洁  
企业在参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过程中,非常重视技术创新的选择,因为正确的技术创新选择可以确定企业在未来行业竞争中的地位。本文依据演化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及组织惯例和行业惯例的研究成果,结合案例研究对组织惯例和行业惯例在企业技术创新选择过程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得出如下结论:企业技术创新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组织惯例,组织惯例又与行业惯例相互影响和选择,只有组织惯例和行业惯例相匹配时,企业技术创新选择才会成为行业技术创新选择。因此,组织惯例和行业惯例的匹配性就决定了企业技术创新选择的成败。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汪涛  王星月  冯巧根  
破解当前企业数字化转型困局的关键在于有效激发企业转型的内生动力。基于企业行为理论,选取2011—2020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将绩效反馈分析机制引入企业数字化转型,实证检验期望绩效反馈对于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当企业处于正向绩效反馈下,随着期望顺差的扩大,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将会显著提高,即期望绩效反馈下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呈现“居安思危”的变革特征;从动力传导机制看,正向绩效反馈企业通过发挥资源效应和赌资效应,提高了实施数字化转型的冗余资源丰腴度和战略变革意愿;拓展性分析发现,正向绩效反馈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更多体现在与其具体业务技术应用下的深度融合,而并非仅停留在底层技术层面上。本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驱动机制,激发企业转型的内在动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郭莉  程田源  
鉴于已有相关研究中缺乏基于同群效应作用的“认知—比较—行动”管理逻辑视角,基于2009—2019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从绩效期望差距的中介效应视角切入,构建“同群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绩效期望差距—焦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理论模型,分析同群效应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作用机理。结果发现:同群效应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具有促进作用;绩效期望顺差和绩效期望逆差都在同群效应与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即绩效期望逆差(或顺差)越大,实际绩效低于(或高于)行业期望绩效越多,越有可能开展(或中止)绿色创新;市场不确定性与环境规制均正向调节同群效应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关系。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丽君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创新驱动发展,需要足够的技术创新支撑。即使有了充足的技术创新,还要进行理性的技术创新选择,并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越适合越好,技术创新的方向和选择很重要。只有极少数的技术创新,可以使企业在行业内和国际上获得竟争优势。本文基于组织惯例视角研究技术创新选择认为组织惯例会引导企业技术创新的方向,并促使企业作出合理的技术创新选择。从组织惯例的层级、演化和形成分析了对技术创新选择的影响,提出为了减少技术创新选择的风险,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竟争优势,企业应形成以技术创新为主导逻辑的组织惯例,以组织惯例演化促进技术创新和选择,且组织惯例指导下的技术创新,应与行业惯例和国际惯例相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贺小刚  朱丽娜  杨婵  王博霖  
穷则思变的朴素思想告诫人们,在穷困状态下要通过"变通"的方法来改善处境,但穷困状态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组织的变革行为仍旧是未解决的重要学术问题。本文对"穷"赋予了广泛的界定,将其细分为财务困境、期望落差、组织下滑三种情况。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发现:财务困境与变革投入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关系,即在财务亚健康的状态下企业更趋向于采取变革活动,但临近破产时企业的变革动力将逐渐减弱;期望落差状态下的企业具有持续变革的可能性,规避风险的刚性行为虽然由于对生存问题的关注而逐渐增强,但这只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而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贺小刚  朱丽娜  杨婵  王博霖  
"穷则思变"的朴素思想告诫人们,在穷困状态下要通过"变通"的方法来改善处境,但穷困状态是否以及如何影响组织的变革行为仍旧是未解决的重要学术问题。本文对"穷"赋予了广泛的界定,将其细分为财务困境、期望落差、组织下滑三种情况。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行分析,本文主要发现:财务困境与变革投入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关系,即在财务亚健康的状态下企业更趋向于采取变革活动,但临近破产时企业的变革动力将逐渐减弱;期望落差状态下的企业具有持续变革的可能性,规避风险的刚性行为虽然由于对生存问题的关注而逐渐增强,但这只在一定程度上削弱而不是完全替代变革的作用,以至期望落差与变革投入之间存在一种边际递减的非线性关系;组织下滑降低了企业冒险变革的动力,但低度下滑状态下的边际变革的递减效应显著低于高度下滑状态下的变革递减效应;政治连带在穷困状态与变革行为之间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即在临近破产及高度期望落差状态下它都将提高企业的变革投入程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苗翠芬   俞毛毛  
企业绿色创新行为面临着信息不对称与资金约束问题,如何通过金融发展解决企业绿色创新中面临的瓶颈,促进绿色发展目标的实现,引发各方关注。本文运用2012~2023年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银监会公布的银行网点数据以及绿色专利申请数据,分析银企距离对其绿色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银企距离的缩短能够显著提升企业绿色创新绩效。机制分析表明,上述促进作用主要通过金融可得性的提升和企业信息披露机制的优化两种渠道实现。与此同时,绿色创新促进效应能够有效提升企业TFP与ESG评级水平。本文进一步丰富了金融支持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对于如何通过金融发展解决企业绿色创新激励不足,促进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金融经济学研究  [作者] 舒利敏  廖菁华  谢振  
基于绿色产业视角实证分析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绿色信贷政策对绿色企业的绿色创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其主要作用机制是资源配置机制和需求拉动机制,且信贷资源配置机制效果存在一定的时滞。进一步分析发现,绿色信贷政策有效驱动了绿色产业中的小规模、公司治理水平较高企业的绿色创新;相较于无绿色信贷激励措施地区,绿色信贷政策对有绿色信贷激励措施地区企业绿色实用新型创新的促进效应更显著,对绿色发明创新的影响在两组样本中则无显著差异。因此,建议完善绿色信贷政策体系,挖掘和培育市场对绿色产品和服务的有效需求,引导实质性绿色创新,以促进绿色产业发展和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易明  程晓曼  
研究在碳税、碳限额与碳交易、碳补贴三种情境下绿色供应链企业的最优产品定价、绿色创新策略以及合作条件。考虑消费者的低碳偏好和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碳减排边际成本的差异,建立了包含制造商、零售商的两阶段绿色供应链。分别构建了集中决策模型和分散决策模型,前者作为评价供应链绿色创新合作绩效的标杆,后者Stackelberg博弈通过逆向归纳法求解。结果表明,碳价格作为碳税、碳限额与碳交易、碳补贴三种碳价格政策的共同特性,是决定供应链绿色创新程度的本质因素,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有合作减排的动力。碳减排技术难度系数对供应链绿色创新有负向影响作用,而消费者的低碳偏好能够促进供应链绿色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曹冬勤  彭灿  马珩  
为促进企业有效开展商业模式创新以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基于双元性理论,通过对276份企业调查数据所做的统计分析,探讨企业双元创新对其商业模式创新的影响以及组织惯例更新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得到以下结果:突破性创新对商业模式创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渐进性创新有利于效率型商业模式创新,但对价值型商业模式创新具有阻碍作用;实现双元创新的平衡和互补均能促进商业模式创新;组织惯例更新在双元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研究结论对企业管理者进行商业模式创新提供的管理启示包括:要根据所处环境和企业目标适时调整创新方式,在实践中注重双元创新的平衡和互补,以及充分重视组织惯例更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游达明  李琳娜  
基于技术差距视角,文章借助2000—2019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绿色专利数据,分析了环境规制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机制,重点讨论了前沿技术差距对环境规制强度和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关系的差异化影响。研究表明: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呈“倒U型”关系;前沿技术差距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之间呈“U型”关系;前沿技术差距对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技术差距增大会通过降低创新强度与延缓创新反应两种方式,显著弱化环境规制强度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倒U型”关系。通过对企业的异质性分析,发现环境规制强度、前沿技术差距与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关系因企业所有制、行业污染程度、地区以及市场关注度不同而有所差别。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思齐  冯宇佳  
高质量发展要求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从微观视角看,企业的绿色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但是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可能在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创新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产权性质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的绿色发明专利申请和授予数量显著高于民营企业,但是国有企业的绿色实用新型申请和授予数量显著低于民营企业,说明在绿色创新方面,国有企业具有更高的实质性创新水平,而民营企业则具有更高的策略性创新水平。此外,国有企业更高的实质性创新水平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样本中更加显著,而民营企业更高的策略性创新水平则在两职合一的样本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国有企业实质性的绿色创新和策略性的绿色创新均能帮助其获得政府补贴,而民营企业则更多通过策略性的绿色创新获取更多政府补贴。研究结论对于高质量发展和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思齐  冯宇佳  
高质量发展要求环境与经济的协同发展。从微观视角看,企业的绿色创新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但是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可能在高质量发展和绿色创新中发挥不同的作用。在此背景下,以2007—2019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产权性质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国有企业的绿色发明专利申请和授予数量显著高于民营企业,但是国有企业的绿色实用新型申请和授予数量显著低于民营企业,说明在绿色创新方面,国有企业具有更高的实质性创新水平,而民营企业则具有更高的策略性创新水平。此外,国有企业更高的实质性创新水平在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分离的样本中更加显著,而民营企业更高的策略性创新水平则在两职合一的样本中更加显著。进一步分析表明,国有企业实质性的绿色创新和策略性的绿色创新均能帮助其获得政府补贴,而民营企业则更多通过策略性的绿色创新获取更多政府补贴。研究结论对于高质量发展和做强做大国有企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