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00)
- 2023(9988)
- 2022(8185)
- 2021(7452)
- 2020(6276)
- 2019(14567)
- 2018(14512)
- 2017(28455)
- 2016(14913)
- 2015(16434)
- 2014(16536)
- 2013(16090)
- 2012(15044)
- 2011(13572)
- 2010(13972)
- 2009(13330)
- 2008(13596)
- 2007(12335)
- 2006(11564)
- 2005(10939)
- 学科
- 济(86244)
- 经济(86168)
- 管理(52066)
- 业(48675)
- 企(45677)
- 企业(45677)
- 方法(29937)
- 数学(26335)
- 数学方法(26184)
- 制(24005)
- 财(23298)
- 银(20899)
- 银行(20754)
- 行(19418)
- 地方(18938)
- 中国(17494)
- 业经(17271)
- 务(16039)
- 财务(16020)
- 财务管理(15994)
- 融(15659)
- 金融(15659)
- 企业财务(15426)
- 体(14900)
- 地方经济(13278)
- 农(12863)
- 体制(12141)
- 度(11871)
- 制度(11866)
- 策(11170)
- 机构
- 大学(213759)
- 学院(212929)
- 济(104991)
- 经济(103096)
- 管理(84628)
- 研究(72608)
- 理学(71413)
- 理学院(70748)
- 管理学(70036)
- 管理学院(69581)
- 中国(63998)
- 财(53405)
- 京(43499)
- 财经(40943)
- 经(37074)
- 科学(35170)
- 所(35117)
- 经济学(33201)
- 中心(33018)
- 江(32887)
- 研究所(30658)
- 财经大学(30456)
- 经济学院(29402)
- 北京(28173)
- 银(26739)
- 州(26446)
- 院(25650)
- 商学(25606)
- 银行(25602)
- 商学院(25369)
- 基金
- 项目(124663)
- 科学(100691)
- 研究(94928)
- 基金(94006)
- 家(78601)
- 国家(77946)
- 科学基金(69392)
- 社会(64894)
- 社会科(61838)
- 社会科学(61816)
- 基金项目(48528)
- 省(46261)
- 教育(43983)
- 自然(42164)
- 自然科(41250)
- 自然科学(41244)
- 自然科学基金(40551)
- 资助(39334)
- 划(37883)
- 编号(36924)
- 成果(30910)
- 部(29406)
- 重点(27432)
- 国家社会(27258)
- 教育部(26899)
- 发(26645)
- 人文(26383)
- 创(26012)
- 课题(25687)
- 性(25530)
- 期刊
- 济(127471)
- 经济(127471)
- 研究(76868)
- 财(45490)
- 中国(43620)
- 融(39523)
- 金融(39523)
- 管理(36832)
- 科学(23593)
- 财经(22899)
- 农(22219)
- 学报(22108)
- 经济研究(21824)
- 经(19640)
- 大学(18817)
- 教育(18669)
- 技术(18064)
- 学学(17827)
- 业经(17201)
- 问题(15501)
- 贸(13160)
- 国际(13062)
- 农业(12877)
- 技术经济(12404)
- 世界(11920)
- 财会(10968)
- 统计(10712)
- 经济管理(10670)
- 理论(10634)
- 现代(10463)
共检索到353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吴志峰
东欧转型经济与中国当前的银行改革具有相似性。东欧国家在第一次银行改革中保持了国有控股权,但并没有提高经营绩效,继续开放导致超过75%的银行资产被外资控制。东欧国家的经验表明:在继续保持国有控股的情况下,引进战略投资者作为小股东并不能建立良好的银行治理结构,也不会有效改善经营业绩;而外国战略投资者控股银行后能够显著提高银行业绩,但国家也丧失了银行控股权,似乎在现有的改革路线中改善绩效与保持银行控股权二者不可兼得。因此,中国如果必须保持国内力量对主要银行的控股权,则应借鉴招商银行模式,建立国内大型企业法人持股的治理结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项卫星 李珺
2008年年底以来,境外战略投资者大幅减持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股权,对中国股市造成了很大的冲击,严重影响了中国金融安全。本文认为,为了防止类似冲击再次发生,必须对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相关机制尤其是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引入机制进行改革,进而从根本上减少境外战略投资者转变为"战略投机者"的可能性,降低由于境外战略投资者退出而对中国股市和中国金融安全造成的冲击。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项卫星 王达
本文回顾了中国国有商业银行战略引资的历程,并在此基础上指出:虽然境外战略投资者在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中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其作用还较为有限;中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还面临诸多问题和不确定性。2008年底以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股权减持不仅在国内金融界和学术界引发了关于战略引资的争论,而且还对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继续推进公司治理结构改革产生了负面影响。本文认为,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商业银行改革是一项长期的任务;目前有关当局应当在总结战略引资的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改革。最后,本文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占硕
国有银行战略引资后的国有股比重应该怎样选择呢?本文通过引入我国银行业的古诺竞争均衡模型,发现国有银行的社会性负担影响着国有银行的产出、成本、目标函数以及国有银行与其他类型银行的边际替代率,并通过国有银行的利润与社会总福利相关联,通过国有银行的总收益影响着政府政策目标函数,并集中体现为对国有银行中国有股份比重选择的影响。当国有股份的比重取0或1两个端点值都无法使得社会总福利和政府目标函数达到最大均衡值,最优的国有股份比重应来自于(0,1)的区间解。同时,模型还发现:随着国有银行中国有股份比重越大,国有银行经营决策受政府政策目标影响的程度也就越高,因而所承受的社会性负担也就越重。因此,为降低社会性...
关键词:
控股权 社会性负担 国有股份比重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伍伟 刘惠好
在机构投资者对银行进行投资时,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具有不同的表现。其中,QFII、证券公司、社保和保险基金都能影响银行的公司治理,促进其综合业绩的提高;证券投资基金和企业不能对这两个方面产生显著影响。在选择银行股时,证券投资基金注重银行过去综合业绩的表现,企业、社保基金和保险基金注重银行过去市场价值的增长,QFII和证券公司同时考虑了这两个方面。实行银行股权全流通,放松对机构投资者的管制,改革证券交易方面的税收制度,培养机构投资者的投资理念,有利于发挥机构投资者对银行公司治理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机构投资者 银行 公司治理 绩效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朱凯 万华林 陈信元
本文研究了在不同金融发展环境下,股权性质差异对公司股票上市后信贷融资能力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通过在相对统一的股票市场中发行股票,公司可以降低在相对分割的信贷市场中信息传递成本,增强其债务融资能力,这一信号作用在金融发展程度滞后的地区表现尤为突出。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在金融发展滞后的地区,公司IPO以后债务融资水平显著提高,而且非国有公司通过IPO以后可以获得更多的信贷资源。因此,在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IPO的严格管制可以降低资本市场的信息不对称,促进信贷资源的有效配置。
关键词:
金融发展 股权性质 银行信贷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郭武平
国有银行作为国有独资企业,其改革路径将是先改制后上市,而改制能否成功取决于能否实现战略投资者、政府和银行三方共赢。金股作为一种股权创新,将表决权分为事前表决权和事后表决权(即否决权),在欧洲、亚洲等国家改革国有企业过程中得到了广泛运用。在我国国有银行中设立金股,一方面可扩大战略投资者表决权的影响力,增强其投资意愿,另一方面政府能够"有所为有所不为",不干预日常决策,但可相机选择行使否决权,同时银行不仅拥有更大的自治权(autonomy),而且在战略投资者与政府之间形成权利制衡,可完善其法人治理。
关键词:
金股 否决权 股权创新 国有银行股份结构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姚颐 刘志远 王健
本文对我国股权分置改革过程中,机构投资者持股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为了客观衡量本次股改中流通股东所获得的对价补偿,本文设计了实际对价支付因子,结果发现,在已实施股改的公司中,实际对价支付因子平均仅为0.42,表明流通股东所获得的对价补偿并不高。在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中,本文将机构投资者按照基金、券商和QFⅡ予以细分,发现三类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与流通股东的对价送达率、非流通股东的对价送出率以及实际对价支付因子均呈现显著负相关,从而验证了Pound(1988)提出的机构投资者和上市公司之间奉行的战略合作假说。上述结果表明,在股改过程中,机构投资者并没有实现对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保护。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唐国正 熊德华 巫和懋
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两个方面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在保护公众投资者权益方面的政策内涵,运用不对称信息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理论解释四个首批试点公司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公众投资者支持率的差异。理论探讨表明,《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没有支持公众投资者的历史诉求,几乎没有保护他们免受改革带来的流通股供给冲击的权益;保护了他们免受改革在公司层面产生的潜在不利影响,支持了流通股股东通过谈判与非流通股股东分享改革产生的利益。主要理论结果得到了事件研究的支持。尽管对公众投资者来说清华同方的方案在四个试点公司中几乎是最优的,但是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导致了其改革的失败,这反映了零售投资者强烈的历史诉求。
关键词:
股权分置 投资者保护 非理性行为 信号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汤颖梅 魏文娟
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原因,中国东西部地区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从而对商业银行长期信贷决策产生不同的影响。商业银行在进行长期信贷资金分配时,除了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也会把企业的控股权性质作为考察指标,使不同产权性质的企业面临不同的融资约束。本研究表明,金融市场发育程度影响了商业银行长期信贷决策,金融市场发展与银行长期信贷资金配置之间呈负相关关系,即金融市场发展越完善,商业银行提供的长期信贷资金比例越低;而产权性质依然是影响银行长期信贷资金决策的主要因素,非国有企业在获取长期信贷资金方面面临更多的约束。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占硕
我国银行业通过股权方式引进战略投资者,为的是分散股权以达到长远的银行治理结构改善和经营效率提高的目的。但我们的研究却发现: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而建立的分散模式的股权结构是不稳定的。当控制权租金大到可以补偿控股风险和股权交易成本时,战略投资者就有动机促使股权分散模式重新回归到股权集中模式,并导致银行控制权的转移和造成额外效率的损失,这也就是我国银行业引进战略投资者的风险。因此,如何降低控制权租金,已成为我国银行业引进战略投资者风险防范的关键。文章认为应该从银行经理收益目标函数的选择和市场微观基础建设两个方面来加以解决。
关键词:
战略投资者 控制权租金 股权结构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邹亚民 陆畅
本文结合对股份制商业银行企业特性的分析说明了股份制商业银行应高度重视监督权的配置,指出我国现有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监督权配置低效的原因主要与其控股股东的特性有关,最后提出,西方国家按所持股份多少分配监督权的做法并不适用我国,可通过战略投资者委派监事这一新的监事会制度来完善我国国有控股商业银行监督权的配置。
关键词:
监督权配置 战略投资者委派监事制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周新军
本文研究了铁路产业投资基金有关控股权、收益权与制度补偿等问题,运用实证分析法,对铁路投融资模式的选择及未来融资能力进行了探讨。本文的结论认为,铁路现有的投融资能力已难以支撑铁路大规模的建设需要,设立铁路产业投资基金势在必行。铁路行业的社会公益性、产权的单一性以及管理体制改革的滞后性,使得铁路产业投资基金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发展铁路产业投资基金,首先需要优化基金的控股权,并通过相应的制度性补偿破解基金的收益瓶颈,实现以少量铁路资金带动数倍于己的社会资本投资铁路项目建设的目标。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宫玉松
股权结构设置和控股权归属是股份经济制度的基本要素之一,其不同安排状况对企业治理结构、经营绩效及产权性质有决定性影响。目前我国股权结构不合理,国家控股比例过高、分布范围过广、股权过于集中,应通过国有股上市及其他方式降低国家持股比例,形成合理高效的股权结构,并对国家控股加以重新审视和安排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史建平
国有商业银行引入外国战略投资者引发了关于引资、定价及金融安全等问题的广泛争论。本文对当前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过程中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的必要性、国有商业银行股权是否被“贱卖”以及国有商业银行引资是否威胁金融安全等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金融改革和对外开放中需要深入思考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国有商业银行 战略投资者 金融安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