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41)
- 2023(6070)
- 2022(4854)
- 2021(4671)
- 2020(3897)
- 2019(8583)
- 2018(8682)
- 2017(16479)
- 2016(9180)
- 2015(10502)
- 2014(10710)
- 2013(10440)
- 2012(10178)
- 2011(9474)
- 2010(9740)
- 2009(8763)
- 2008(9019)
- 2007(8562)
- 2006(7588)
- 2005(7264)
- 学科
- 济(33002)
- 经济(32951)
- 管理(25058)
- 业(24319)
- 企(19692)
- 企业(19692)
- 方法(13565)
- 中国(11603)
- 学(11184)
- 数学(10945)
- 数学方法(10720)
- 图书(10293)
- 农(9842)
- 书馆(9774)
- 图书馆(9774)
- 财(9414)
- 制(8532)
- 业经(7760)
- 工作(7451)
- 银(6939)
- 银行(6922)
- 地方(6793)
- 理论(6766)
- 行(6684)
- 融(6619)
- 金融(6619)
- 农业(6573)
- 贸(6505)
- 贸易(6501)
- 和(6324)
- 机构
- 大学(137297)
- 学院(131440)
- 研究(49009)
- 济(48450)
- 经济(47120)
- 管理(45818)
- 理学(37886)
- 理学院(37302)
- 中国(37136)
- 管理学(36429)
- 管理学院(36114)
- 科学(31267)
- 京(30240)
- 所(26516)
- 农(25397)
- 财(24539)
- 研究所(23885)
- 中心(22357)
- 江(22216)
- 图书(21327)
- 书馆(20788)
- 图书馆(20784)
- 范(20314)
- 业大(20145)
- 师范(20087)
- 农业(20055)
- 北京(19291)
- 财经(18892)
- 州(18607)
- 院(17446)
- 基金
- 项目(82512)
- 科学(63408)
- 研究(59366)
- 基金(58939)
- 家(52542)
- 国家(52108)
- 科学基金(43106)
- 社会(36524)
- 社会科(34504)
- 社会科学(34491)
- 省(31087)
- 基金项目(30376)
- 自然(27615)
- 教育(27050)
- 自然科(27035)
- 自然科学(27026)
- 划(26908)
- 自然科学基金(26564)
- 编号(25307)
- 资助(24304)
- 成果(23735)
- 重点(18661)
- 部(18005)
- 发(17016)
- 项目编号(16689)
- 性(16635)
- 课题(16635)
- 创(16348)
- 科研(15845)
- 创新(15345)
共检索到2234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立华
建立现代图书馆伦理精神是对社会理性的诉求,人成为精神价值体现的中心。后现代主义对现代社会文化、价值进行了批判,是超越理性的价值评判尺度。图书馆学理论应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非理性的批判,坚持后现代图书馆的执着,实现超越,通过后现代图书馆学的理论建构,形成现代与后现代传承与发展的理论创新态势。
关键词:
现代图书馆 后现代图书馆 继承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梁灿兴
总结图书馆学中现代性和后现代性的研究,提出现代性和后现代性在图书馆演化中的表现形式,从社会发展阶段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两个方面,指出现代性在图书馆中不可缺少的原因。
关键词:
图书馆 现代性 后现代性 图书馆2.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俞传正
公共图书馆是现代性的一部分,同时又为现代性输出价值。现代性的建设过程之中又催生了后现代性的生成。公共图书馆职业遭遇到了后现代性力量的影响,这些影响包括职业使命削弱、核心价值困境、政治理性消解等。思考和解答公共图书馆职业的后现代境遇则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要命题。
关键词:
现代性 后现代性 公共图书馆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洪才
传统性、现代性与后现代性是衡量大学发展的哲学向度,但它们都是在历史中生成的。大学传统性表现为对人类文明的继承性,集中体现在教学功能上;大学现代性表现为对人类知识的发展性,集中体现在科研功能上;大学后现代性则表现为对知识的反思性,集中体现在社会服务功能上。大学的历史发展反映了知识内在属性从祭品向消费品的变化。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大学的后现代性越来越凸显,如何有效地予以回应成为中国大学发展必须面对的课题。后现代性的展现呼唤大学走向共同治理,要求教师和学生都必须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时也呼唤大学教学模
关键词:
大学 传统性 现代性 后现代性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魏海苓
随着治理在大学系统内的推行,大学治理已逐步成为具有确切内涵、被广泛使用的核心词汇。考察大学治理的内涵及现实,分析大学治理中“去中心”与“元治理”、后官僚制与官僚制、民主与效率这三对主要矛盾的关系,可以发现,大学治理在秉承后现代性理念的同时,不应完全抛弃现代性的某些本质内涵,应体现现代性与后现代性的统一与交融。
关键词:
大学治理 现代性 后现代性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黄晓 黄志成
基于对后现代主义教育主张的理解,STS教育在多层面上体现出后现代性:STS教育的产生与发展蕴含着后现代性;STS教育追求主体个性的发展,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开放、多元,在教学中关注"对话"与交往,这些都显现出了STS教育的后现代性。
关键词:
后现代主义 STS教育 开放 多元 对话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钟士恩 章锦河
后现代主义(post-modernism)本质上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阶段的产物,对应着消费型社会的新型思维方式。作为一种文化思潮和社会革命,后现代主义与旅游的关系至今尚未获得足够的凝视。《旅游学刊》发起的"后现代主义视角下的旅游消费者行为研究"笔谈主题,无疑具有前瞻性。比如以"后现代+旅游/休闲/游憩/旅行"为检索关键词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罗珉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客观世界的规律性、历史发展必然性、知识的客观真理性以及各种决定论的思想观念都遇到了挑战;人们越来越认识到传统的、理性的和“科学的”认知方式、知识创新模式和管理学的演进发展模式需要改变。本文从管理学的现代性、超现代性和后现代性三个方面讨论了管理学的发展模式问题。管理学发展方向的多元发展模式对于管理学发展是必需的。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蒋永福
在得知于良芝女士与蒋永福先生就图书馆现代性问题进行通信交流时,职业的敏感告诉我们应该抓拍这一闪光时刻;当我们看到两位学者充满激情与睿智的文稿时,职业的责任又驱使我们快速做出反应。于是我们突破刊物的原定篇幅,以超常规的速度刊出这组学术通信,以飨读者。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小玲
女性主义与后现代主义在多方面有其契合之处。从后现代主义角度研究女性主义翻译既可以研究性别差异、翻译的忠实概念、被父权压制的翻译、译者及女性译者身份的光复,又可以研究女性主义翻译的干涉策略、权力政治意识、语境意识、语言策略、翻译修辞的修正,以及身体翻译等女性主义翻译的恒常性话题,有利于从另一角度廓清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体系的全貌。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崔宏强
我国图书馆发展正处于"技术使用与人文关怀"、"移动获取与阵地利用"、"平等自由享受与个性化需求满足"、"隐私保护与用户行为分析"和"创效式管理与职业能力提升"五对张力之中。这五对张力彰显出确立中国图书馆未来发展方向所面临的难题与空间,是我们把握中国图书馆发展历史趋势的思想坐标。为拓展发展空间、解决发展中的难题,需要以复杂现代性作为分析中国图书馆发展的分析框架和探究图书馆未来发展空间的方法论原则。
关键词:
复杂现代性 图书馆 张力 社会价值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姚春美 苏瑞竹
新加坡图书馆空间的现代性特征很突出,对其进行探讨能为国内图书馆建设提供借鉴。文章通过时空结合的双向度解释,系统阐述其现代性特征的展现领域与形塑路径。研究发现,其现代性特征主要表现为空间构建特征、空间服务特征与空间人文特征,分别通过跨界融合、空间再造和场所精神来展现。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于良芝
本文是对“图书馆职业精神和核心能力讨论”的参与。作者提出,世界图书馆职业的基本精神包括崇尚理性和知识、维护个人获取知识的平等权利、追求知识资源的最大利用;文章进一步分析了这些精神在信息时代受到的挑战,提出当今的图书馆职业需要非凡的勇气和政治智慧来维护职业精神,促进职业发展。
关键词:
图书馆职业 职业精神 信息社会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石健壮 李森
知识的本质观是关于知识本质的认识模式和思维方式的方法论观点。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是近代以来,对中国知识教育及教育学研究影响最为深刻的一种观点。当前,由于其知识信仰的本质主义严重制约了中国教育学研究和教育改革的发展,因此,必须对其产生背景—现代性及其理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超越于本质主义的知识本质观,以其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知识本质观进行了彻底地反思、批判与解构。然而,这种知识本质观仍然存在着不可克服的缺点,必须对其产生的核心背景—后现代性进行反思与批判。反思的现代性超越于二者,在包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合理要素的基础上,兼容知识的相对性、动态开放性、多样性与差异性、情境性、共识性以...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李子腾 柳海民
教育学知识,即学科取向的教育知识,以学科对知识的要求为标准,构筑了教育学科知识的主体。教育学知识生产来源于现代性,有着科层制的组织形式、科学化的生产观、自我规训的生产体制三个方面的现代性基因。在其现代性基因的影响下,教育学知识生产遇到了片面追求科学主义、生产主体单一、行政化的制度安排、工具性的价值取向四个方面的现代性危机。为了规避其带来的问题,需要结合后现代主义的立场,从扩大知识生产主体、承认知识观多元化、开放知识生产组织形式三个维度对教育学知识生产方式进行重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