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80)
2023(11967)
2022(9853)
2021(9699)
2020(7763)
2019(17944)
2018(17615)
2017(32592)
2016(18201)
2015(20096)
2014(19818)
2013(18601)
2012(16618)
2011(14857)
2010(14752)
2009(12911)
2008(12108)
2007(10574)
2006(9042)
2005(7559)
作者
(44859)
(38296)
(37522)
(35734)
(23349)
(18224)
(16989)
(14956)
(14523)
(13100)
(12672)
(12556)
(11611)
(11520)
(11439)
(11342)
(11223)
(11015)
(10770)
(10544)
(9272)
(9197)
(9083)
(8986)
(8652)
(8508)
(8322)
(8011)
(7706)
(7576)
学科
(68105)
经济(68031)
(53171)
(51377)
管理(40695)
农业(34739)
(30281)
企业(30281)
方法(29506)
数学(27178)
数学方法(26784)
中国(22085)
业经(20977)
教育(19981)
(16540)
(13720)
地方(13301)
农业经济(12404)
(12148)
发展(11761)
技术(11665)
(11637)
(11633)
理论(11508)
(11136)
贸易(11133)
(10928)
收入(10677)
(10212)
(9648)
机构
学院(234495)
大学(231732)
(93414)
经济(91596)
管理(89254)
理学(78906)
理学院(78105)
管理学(76647)
研究(76307)
管理学院(76198)
(54756)
中国(53227)
(47264)
科学(44072)
农业(41365)
(39444)
业大(39249)
(38935)
师范(38701)
中心(37387)
(35440)
(34387)
教育(32549)
研究所(32274)
财经(32152)
师范大学(31239)
(29780)
北京(29009)
经济学(28349)
(26838)
基金
项目(165560)
科学(133904)
研究(130464)
基金(119741)
(102839)
国家(101715)
科学基金(88491)
社会(83541)
社会科(78647)
社会科学(78627)
(66977)
教育(66115)
基金项目(63385)
(56587)
编号(55547)
自然(54421)
自然科(53151)
自然科学(53140)
自然科学基金(52185)
资助(46509)
成果(44954)
课题(39511)
(39155)
重点(37974)
(37955)
(35683)
教育部(34391)
国家社会(34287)
(33365)
人文(33272)
期刊
(99610)
经济(99610)
研究(70477)
(60747)
中国(52396)
教育(52354)
农业(41356)
学报(33105)
科学(31213)
(28998)
大学(28200)
管理(27243)
学学(25583)
业经(24160)
技术(24088)
(20256)
金融(20256)
(19124)
财经(15124)
农业经济(14745)
问题(14631)
农村(14319)
(14319)
职业(13432)
(13037)
(13001)
经济研究(12826)
世界(11718)
经济问题(11003)
社会(10126)
共检索到33802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吕延菲   何爱霞  
丹麦是目前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小的国家之一,其通过继续教育阻断农村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历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发展态势表现为教育对象的动态多元、教育形式的双向互动和教育内容的逐步拓展。其中,民众高等学校、家政主妇学校和丹麦农业合作社是丹麦特色化的实践机构。结合丹麦经验与中国国情,可以依托劳动力市场开拓继续教育阻断农村相对贫困代际传递新场域,利用已有继续教育机构打造新型线上线下帮扶平台,开发具有中国特色的继续教育项目。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孙纪磊  何爱霞  
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历史交汇期,选定广西、湖南、江西和山东4省扶贫开发重点区域的10位脱贫农民作为研究对象,基于扎根理论研究法对脱贫农民通过继续教育阻断自身贫困代际传递的原始资料进行三级编码及分析,构建了继续教育阻断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理论模型,并藉此阐释了继续教育阻断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主要样态、驱动因素及作用机理。为保障继续教育阻断农民贫困代际传递的高质量发展,未来应致力于革新继续教育动机倾向,激活代际脱贫内生动力;完善继续教育内容体系,适配代际脱贫学习需求;丰盈继续教育互动形式,提升代际脱贫教育效果。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苟灵生  刘儒  
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入普及化阶段,然而一些农村地区因教育落后而出现的贫困代际传递问题依然存在。根据现阶段国情,以教育供给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为切入点,构建应用系统耦合结构模型,分析教育供给、贫困代际传递与农村经济发展的机理。研究发现:近年来我国农村相对贫困地区教育扶贫投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教育资源、教育供给能与农村经济集聚同步,对减缓贫困代际传递具有促进作用,且教育扶贫行为具有相对独立性。为顺应教育供给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系统良性互动,提出构建以教育促进农村人口素质和能力提升、教育扶贫配置资源的发展模式,建立激发子代的个人期望、激活贫困人口的内生动力机制,健全农村人口教育培训、促进贫困家庭增产增收的减贫保障机制。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翠英  杨可欣  
教育作为一项基本民生工程构筑了个人发展机会基础,通过优化乡村贫困人群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增强可行能力,增加个人内生动力,进而有效阻断贫困恶性循环。运用布迪厄场域理论分析发现贫困家庭中匮乏的资本要素是形成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原因。基于乡村教育的视角提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路径:加强教育顶层设计、加快乡村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乡村贫困群体真脱贫、不返贫;教育赋能“多维资本”,协同满足贫困群体多样化学习需求,构建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保障机制;深度发掘乡土文化,增强乡村贫困人群文化自信,重塑乡村教育场域惯习,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最终惠及贫困家庭,阻断精神贫困。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翠英  杨可欣  
教育作为一项基本民生工程构筑了个人发展机会基础,通过优化乡村贫困人群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增强可行能力,增加个人内生动力,进而有效阻断贫困恶性循环。运用布迪厄场域理论分析发现贫困家庭中匮乏的资本要素是形成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原因。基于乡村教育的视角提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路径:加强教育顶层设计、加快乡村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确保乡村贫困群体真脱贫、不返贫;教育赋能“多维资本”,协同满足贫困群体多样化学习需求,构建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保障机制;深度发掘乡土文化,增强乡村贫困人群文化自信,重塑乡村教育场域惯习,助力乡村精神文明建设,最终惠及贫困家庭,阻断精神贫困。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周加仙  王丹丹  章熠  
贫困的代际传递与教育阻断是我国扶贫教育政策研究的重点。以往的研究者从社会学、经济学、文化教育学等角度对贫困代际传递的机制做了一些研究,但是这些研究的科学性尚需进一步拓展。本文从神经科学、心理行为机制与教育政策相结合的角度,为贫困的代际传递与教育阻断提出了新的研究方向以及政策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红霞  王文凤  
本研究基于2015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数据的对数线性回归模型和转换矩阵分析,揭示了我国城乡贫困代际传递和教育流动性的现状,以及高等教育在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我国贫困结构的主体正由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贫困代际传递的城乡差异明显;贫困代际传递家庭子辈接受高等教育的比例低,教育代际向上流动性较弱;高等教育具有促进代际收入分配公平,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高等教育扶贫应从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构建多元帮扶体系;提升受教育意愿,增设地方特色专业;普及高等教育,提高人力资本质量等方面着手。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骧  
近年来,国家、地方政府及社会对贫困地区的大量扶持已经取得显著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一是贫困地区人口受教育程度低,普遍缺乏具有基本职业技能的人才,使一些投资项目在当地难以实施。二是师资缺乏问题极大影响贫困地区教育事业的发展,普遍存在高中、职业学校数量少,分布分散,学生上学难的现象。笔者认为,大力发展贫困地区师范教育,满足多层次、多样化教育需求,逐步实现教育资源"本地化"良性循环,是切实提高贫困地区教育水平、有效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关键路径。为此,提出以下五项建议:1.按贫困人口总量及分布情况制订师资本地化规划。国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曹子坚  张震霖  
根据我国现阶段人口年龄的"橄榄型"分布状况,不同年龄贫困者的特征存在显著不同,不同年龄贫困者对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需求也不尽相同。文章尝试对贫困人口根据年龄进行分类扶持,从能力形成、能力提升、能力运用、能力保障四个角度,针对儿童、青少年、壮年和老年分别提出机制性阻断建议,构建年龄—能力机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王学男   吴霓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全国人民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战,在2020年如期实现全面脱贫的目标。全面脱贫的实现,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把发展教育作为扶贫的治本之计、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等战略性论断,是教育扶贫取得胜利的重要指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的核心要义是,"人民中心"的立场,彰显教育扶贫的价值指向;"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明确教育扶贫的地位作用;"优先发展"的战略,创新教育扶贫的方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扶贫的重要论述内涵丰富、思想深刻、逻辑严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脱贫攻坚伟大实践中的本土化与时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反贫困理论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全球减贫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永前  
[目的]反贫困最需要做的就是找准贫困的原因,从贫困的根源上着手摆脱贫困。当前在脱贫攻坚过程中"扶志与扶智"需要共同推进,激发贫困群体内生动力是精准脱贫取得胜利的前提。[方法]文章通过对国家级贫困县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8个民族乡镇贫困现状的实地调查,基于调查问卷与关键人群访谈的相关数据,利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进行分析,探索云南藏区贫困的根本原因。[结果]对于贫困文化影响严重的民族地区,针对云南藏区的贫困现状,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充分利用教育来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结论]结合民族地区实际,通过延长国家义务教育前后时段,实施"3+9+3"的15年义务教育工程,解决好教育基础设施及师资问题,对不同年龄段贫困群体开展分类教育,普及基础知识,提升贫困地区群众的科技文化水平,打破贫困文化对贫困群体思想上的束缚,让贫困群体相信依靠科学技术,通过自身努力在政府的帮扶下战胜贫困。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容  
农村继续教育精准扶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能够提高农村人口的脱贫致富能力,能够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贫困的代际传递问题,能够助力早日攻下扶贫开发攻坚战,能够助力小康社会早日全面建成。可以通过理念精准扶贫、制度精准扶贫、实践精准扶贫等实现农村继续教育精准扶贫。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吴洁  孙长远  
2020年之后,为应对农村脱贫女性比男性更易陷入相对贫困的现实,继续教育担负着缓解农村脱贫女性相对贫困的重要使命。通过分析中国乡村振兴网"人物·故事"专栏与学习强国平台"巾帼脱贫"栏目提供的18位农村脱贫女性发展致富的案例故事发现,农村脱贫女性可利用多元知识教育、实用技能培训和家庭教育指导三种继续教育形式丰富知识存量、增强致富能力和改善养育方式,以此破除知识相对贫困枷锁、摆脱技能相对贫困陷阱与消解教养相对贫困难题。基于此,未来应释放继续教育减贫动能,强化文化自觉与内生力量;立足继续教育文化建设,促进文化资本累积转化;完善继续教育课程方案,培育乡风文明传承主体。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潘星宇  卢盛峰  
利用公共政策解决贫困代际传递问题,已成为现阶段我国扶贫攻坚工作中的一个新的突破口。文章基于1989–2011年"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CHNS)"九次家户调查与个体6–16岁时期不同政府层级的分项公共支出匹配数据,在省、县政府—家户—个体的多维系统设计下,有效评估了省和县两级政府支出政策在阻断中国贫困代际传递中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总体来看,公共支出既可以通过补充子女的人力资本投资直接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又能通过提高父亲收入来间接减缓贫困代际传递;(2)相对于省级政府支出,县级政府公共支出对于缓解贫困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虹   李玉恒  
文章基于全国性大规模实地调查数据,使用含工具变量的IVProb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研究了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对农村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可以显著降低农村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发生概率;义务教育财政支出更有利于较低收入和中等收入的农村家庭免受相对贫困代际传递的影响;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更有利于防止东部地区的农村居民发生相对贫困代际传递,但是对中西部地区的农村居民而言,并不能产生显著影响;义务教育财政支出具有家庭收入累积效应,义务教育财政支出通过提高农村家庭总收入,可以间接抑制农村相对贫困代际传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