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61)
- 2023(3925)
- 2022(3218)
- 2021(3004)
- 2020(2454)
- 2019(5613)
- 2018(5509)
- 2017(9131)
- 2016(5369)
- 2015(6281)
- 2014(6206)
- 2013(5559)
- 2012(5274)
- 2011(4639)
- 2010(4925)
- 2009(4121)
- 2008(4221)
- 2007(4119)
- 2006(3738)
- 2005(3039)
- 学科
- 济(14609)
- 经济(14585)
- 管理(10752)
- 业(10307)
- 中国(7937)
- 农(7677)
- 企(7417)
- 企业(7417)
- 教育(6407)
- 教学(5852)
- 理论(5761)
- 地方(5276)
- 农业(4820)
- 业经(4194)
- 学法(3916)
- 教学法(3916)
- 融(3679)
- 金融(3679)
- 学理(3533)
- 学理论(3533)
- 财(3271)
- 银(3167)
- 发(3161)
- 银行(3157)
- 研究(3132)
- 方法(3117)
- 行(3082)
- 制(3012)
- 技术(2959)
- 学(2916)
- 机构
- 学院(64547)
- 大学(63316)
- 研究(24578)
- 济(21217)
- 管理(20501)
- 经济(20497)
- 中国(17742)
- 理学(16472)
- 理学院(16222)
- 管理学(15779)
- 管理学院(15653)
- 京(14706)
- 科学(14464)
- 江(12130)
- 农(11985)
- 中心(11977)
- 所(11920)
- 范(11702)
- 师范(11599)
- 技术(11126)
- 财(10808)
- 研究所(10676)
- 职业(10246)
- 教育(10126)
- 北京(9613)
- 业大(9507)
- 州(9414)
- 院(9332)
- 师范大学(9021)
- 农业(9009)
- 基金
- 项目(41907)
- 研究(36133)
- 科学(31496)
- 基金(25608)
- 家(22957)
- 国家(22188)
- 社会(19763)
- 教育(19389)
- 省(18774)
- 社会科(18336)
- 社会科学(18327)
- 科学基金(17727)
- 编号(16912)
- 划(15285)
- 成果(14937)
- 课题(13577)
- 基金项目(13205)
- 年(11780)
- 重点(10178)
- 资助(10065)
- 自然(9832)
- 发(9585)
- 自然科(9551)
- 自然科学(9547)
- 规划(9531)
- 项目编号(9513)
- 创(9361)
- 自然科学基金(9355)
- 性(9334)
- 部(9062)
共检索到1152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汝成
20世纪90年代初,教育部为加强基础理科本科人才培养,及时出台措施,在部分高校分五批次设立了114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简称理科人才培养基地)。经过20年的实践发展,理科基地人才培养已经产生了良好效益:大批"基地班"培养出来的人才正成长为我国基础科学研究的生力军;围绕基地班人才培养形成的教学平台(包括教材教案、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等)已成为广泛共享的优质资源;"基地班"已经成为被广泛认可的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很多院校吸引优秀人才的"高地",对拔尖人才的培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理科人才基地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国家财政的专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光 王心薇
"关怀"作为个体丰富人性和完美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向度。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不仅注重受教育者的知识、技能水平的培训,更重视其内在精神境界的终极关怀,尊重个体的差异性和能力的多样性,实现教育目标多样化。在对关怀教育理论进行概述的基础上,分析了关怀教育理论下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意义,从关怀教育的角度对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思考。
关键词:
关怀教育理论 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文勇 黄大乾
推进高等农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开展合作培养、协同培养,是社会经济发展和高等农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必然。文章介绍了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的背景,提出了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的思路与目标,阐述了开展农科教人才培养的措施和途径。
关键词:
农科教合作 人才培养 基地建设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吕浩雪
“理科基地”建设与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吕浩雪基础科学研究是推动科学技术发展的强大动力,是创造新产业,孕育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的先导和源泉,是整个国家现代工业发展的基础。基础科学研究的进步和发展,关键靠人才,特别是高层次、高质量的优秀基础科学人才。为着力保...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包海芹
本文认为,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政策是作为一种教育领域内的新公共管理模式存在的。从新公共管理的理论视野来分析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政策,能够有效地从理论上对这种模式的基本特点、运行机理和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分析发现,新公共管理的引入,强化了竞争和对学校的责任约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学校办学绩效。但是,新公共管理的治理效能也受到合约不完备、代理问题和教育评价困难等问题的制约。
关键词:
“基地” 新公共管理 契约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叶忠海
以应用型人才概念界定为逻辑起点,阐明了应用型人才的本质、特征、培养意义,指出高等继续教育改革必要性,并在论述高等继续教育改革必须遵循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高等继续教育改革的理念和思路,以及高校继续教育院(校)迎接挑战的举措。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 高等继续教育 遵循规律 改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光 武丽娜
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生态环境是人才得以发展的基础,各种生态因子构成了人才培养的生态环境。需要对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生态因子进行分析,以更好地理解和解决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在介绍生态因子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生态因子及其作用特征,希望对改善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环境有所启发。
关键词:
高校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 生态因子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志国
高校继续教育开展教育教学应当以学生发展的实践性为目标,在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上加强教学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联系,以实践性较强的教学课程引导学生的创新发展。高校继续教育还应主动开展相关的校企合作,充分实现人才培养与就业需求之间的供需平衡,保障继续教育学院的就业质量。
关键词:
高校 教学实践 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左彩云
与其他高校相比,因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职业性,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也有着其特殊性。文章在阐述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基础上,分析了基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师继续教育内容,继而剖析了高职院校教师继续教育现存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统筹规划以人才培养为目的的教师继续教育、加大教师继续教育中对应行业的职业性素养内容和采取多种措施确保深入企业的教师继续教育质量等改善建议。
关键词:
高职院校 培养目标 教师继续教育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光 武丽娜
人才培养对学生、学校、教育界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有重要意义,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作为普通教育的延伸和终身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过程更为复杂。本文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到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中,首先介绍了生态学理论的内涵,然后从生态学视角探讨了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生态原则,最后提出了生态学理论下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对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生态学理论 高校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光 武丽娜
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是高校继续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与生态位理论和谐共生的宗旨不谋而合。本文将生态位理论与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相结合,从生态位理论的内涵和理论成果出发,分析了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生态位,提出了生态位视角下人才培养的发展方向及相应思考。
关键词:
生态位 高校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孙琬婷 赵亮
我国高校继续教育经过3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存在着培养的人才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相脱节的结构性矛盾。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长期以来高校继续教育坚持的创收教育发展模式及趋同化办学体系导致人才培养过程中出现生际、类际、校际、区域趋同等现象。我国高校继续教育要在终身教育体系中保持竞争力,就必须建立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完善人才培养方式、评价体系及培养机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李光 武丽娜
环境对于主体的生存和发展有重要意义。当前我国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生态环境并不和谐,在人才与社会的供求方面、政策环境、人才整体素质等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规范环境着手分析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的生态环境,指出在环境主体、社会环境、规范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希望对改善我国高校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生态环境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高校继续教育 人才培养 生态环境
[期刊] 实验技术与管理
[作者]
王亚飞 李学华 刘磊
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与校外人才培养基地在专业培养方案制订、师资队伍建设、"卓越计划"实施、"移动互联网开发工程师"认证、学生创业孵化等方面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适合信息通信类市场需求的人才。校外人才培养基地的建设和实践提升了通信工程专业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拓宽了他们的就业面并提高了就业质量和创业机会,为北京市高新技术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关键词:
校外人才培养基地 移动互联网 通信工程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曹广祥
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是教育部、农业部为加强农科专业实践教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目前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中,存在"建""用"脱节、基地方面主动性不足、实践教学形式单一、内容针对性不强等问题。原因在于对基地的功能和价值认识差异、制度环境的支持不足、投入保障机制不畅、驱动合力不足等方面。具体对策包括:需要树立新的实践教学观,深化实践教学改革,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推动实践教学与生产实践的耦合,并构建共赢的利益共同体。
关键词:
农科教合作 人才培养基地 实践教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