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50)
2023(7192)
2022(6099)
2021(5475)
2020(4257)
2019(9638)
2018(9665)
2017(17463)
2016(9804)
2015(11062)
2014(11492)
2013(11196)
2012(10839)
2011(9998)
2010(10382)
2009(9386)
2008(9384)
2007(8741)
2006(8053)
2005(7684)
作者
(29291)
(24163)
(24009)
(22808)
(15501)
(11609)
(11055)
(9412)
(9357)
(9121)
(8287)
(8163)
(8053)
(7791)
(7586)
(7380)
(7204)
(7101)
(7077)
(6954)
(6353)
(6003)
(5841)
(5707)
(5688)
(5502)
(5439)
(5386)
(5035)
(4881)
学科
(45113)
经济(45066)
管理(25145)
(24206)
中国(17789)
(17738)
企业(17738)
地方(17707)
(14013)
业经(11924)
方法(10354)
地方经济(9908)
农业(9801)
(9596)
(9295)
银行(9284)
(9066)
(9035)
金融(9034)
(8741)
(8609)
(8431)
(8117)
贸易(8105)
(7742)
数学(7711)
理论(7605)
数学方法(7585)
环境(7425)
技术(7203)
机构
学院(140253)
大学(135264)
(55100)
经济(53627)
研究(52339)
管理(47214)
中国(41660)
理学(37973)
理学院(37430)
管理学(36689)
管理学院(36412)
科学(31546)
(31091)
(27529)
(27382)
(25464)
中心(24140)
研究所(24137)
(23225)
(21957)
师范(21743)
(20978)
北京(20689)
财经(19934)
(19447)
(19020)
业大(18071)
技术(18001)
(17679)
农业(17520)
基金
项目(80481)
研究(64427)
科学(61903)
基金(52905)
(45064)
国家(44542)
社会(38339)
科学基金(37403)
社会科(36185)
社会科学(36178)
(34394)
教育(29737)
编号(28719)
(27781)
基金项目(27085)
成果(24499)
(24135)
资助(21748)
课题(21583)
自然(21457)
自然科(20884)
自然科学(20882)
自然科学基金(20473)
发展(19758)
(19380)
重点(18577)
(18092)
(16803)
项目编号(16621)
(16424)
期刊
(76746)
经济(76746)
研究(49643)
中国(39328)
教育(25308)
(23432)
(21033)
管理(20137)
学报(18660)
科学(17844)
(17672)
金融(17672)
农业(15887)
技术(14841)
业经(14785)
大学(14329)
学学(12840)
经济研究(11504)
图书(9742)
问题(9474)
财经(9284)
统计(8698)
(8190)
(8111)
(8053)
论坛(8053)
职业(7840)
(7583)
商业(7548)
(7341)
共检索到2467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李景贤,邓树田  
国家统计局领导提出的统计发展战略目标第一步是把统计部门建设成为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部门,即社会经济的数据库、信息库;第二步是把统计部门建设成为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咨询服务部,即思想库、智囊库。就经济发展战略而言,有计划商品经济的发展必然导致信息需要量的扩大、信息价值的提高,信息将促进市场体系的完善,同时信息也必然成为市场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因此,统计部门在实现自身目标的过程中只有加强和发展横向联系,借助、联合和引进科研部门、行业管理部门、经济综合部门、新闻宣传部门、决策咨询等部门的技术和力量,才能加快统计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盖宇湛  
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要求改革经济体制,极为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加强横向经济联系。过去,我们的经济体制是以纵向集权(集中)管理为主,现在要转向分权(分散)管理与纵向管理相结合,加强大经济区、省市、部门(行业)、直至社会经济生活的细胞——企业之间全方位、多层次的横向经济联系;重点和基础则是不同企业之间,包括跨地区、跨行业(部门)的企业之间的联合。在加强横向联系方面,我区(广西)党政部门和一些领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沫干  
怎么样从本地市的实际情况出发,积极搞好横向联系,从而促进经济腾飞?综合一些单位的经验,在开展横向经济联系中,对于目标、重点、措施和作用等方面的因素,是必须认真考虑的。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郭振远  
信用社横向联系,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信用社之间的业务交叉;一是信用社之间的资金调剂。现就信用社之间的业务交叉问题,谈点粗浅意见,以供商榷。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印石  
横向联系是在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条件下,不同地区、部门、行业、所有制之间的相对独立的商品生产者、经营者,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通过等价交换、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分工协作而建立起来的经济关系。加强对医疗卫生事业横向联系的理论研究,是社会主义卫生经济学的一个重要课题。如何加强卫生部门的横向联系了它包括的范围、内容有哪些?印石对此作了较详尽的论述。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张炳钧  
横向经济联系是发展商品生产的一条客观规律。要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必须使企业摆脱现有管理体制的束缚,通过横向的经济联系,给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推进企业之间横向经济联系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通过横向联系可以争取较好的现实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因为横向经济联系之本身就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对旧体制的冲击,是对条块分割的挑战,对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将产生重大的推动作用。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方敏  
广州军区要求各级计划生育部门,注重“外联”的作用,加强与地方计生委和人口教学、科研、学术等部门的横向联系,不断开拓工作的新局面。 最近,广州军区根据部队精简整编后计划生育管理人员减少,任务明显增多的新情况,要求各级除充分发掘部队内在的潜力外,还应特别注重“外联”的作用,其具体要求和措施:一是各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许正良  张颖丽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周维彪  
生产力的布局是具有战略意义的问题,对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现阶段的卫生生产力布局的空间结构和地域组合状态仍然不合理,尤其是地区间、城市间、城乡间的分布表现出很大的不平衡性与矛盾状态。卫生事业横向经济联系的发展,必将大大提高卫生系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也是供需平衡的需要,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卫生系统的横向联系要遵循以下原则:一、坚持全国一盘棋;二、以城市为轴心,建立开放、均衡型联系网络;三、形成专业化特色是新技术革命和分工社会化的需要。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智保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常熟市的乡镇企业发展较快,1985年末共有乡镇企业(包括村办企业,不包括小队工业和家庭工业,下同)3,300多家,务工劳力24万人,占农村总劳力的48%,拥有固定资产6.1亿元。自有流动资金近2亿元;1985年实现工业产值23.48亿元,比1984年增长67%,比1978年增长6.4倍,1985年实现利润2.12亿元,比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袁绪程  孙可庸  
一、横向经济联系的网络正在逐步拉开。 (一) 横向经济联系的网络正在逐步拉开。被称之为横向经济的洪流正冲击着旧的封闭经济模式,给似乎步履艰难的改革注入了新机。人们的眼光自然而然地转向横向经济,重新思考着改革的新突破口。从目前横向经济的构成看,有如下三层次: 1、区域性的经济联合和协作。有人声称,中国的区域经济正在崛起,这话一点不假。目前已建立上海、东北(东北三省二市经济技术协作联席会议)、西南(西南四省五方经济协调会)、中南(中南五省二市协作联席会议)、西北等跨省区的经济协作区(协作网络)。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许质武  
一、引言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和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出现的新生事物,它是开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效途径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可靠保证。目前,横向经济联合在我国方兴未艾,并以其强大的生命力继续向前发展。横向经济联合实质上是打破地区、部门和所有制的界限,生产、流通、科技等领域相互开放,各企业、单位之间本着平等自愿、互惠互利的原则,组成各种形式的经济联合体或发展各种形式的经济联系。发展横向经济联合有利于打破旧的传统体制下的僵化管理模式,调整企业的组织结构,增强企业的活力,调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谋贵  
横向财政转移支付是在既定的财政体制下,同级的各地方政府之间财政资金的相互转移,一般是财力富裕地区向财力不足地区转移,以达到地区间相互支援、缩小地区差距、均衡财力的目的。这种方式一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郑雪梅  
目前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仍是我国实现生态补偿的主要手段。与纵向转移支付相比,横向转移支付在解决区域(流域)间横向经济生态利益冲突方面更具优势。本文对德国州际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及我国省内、省际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实践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以生态基金模式为核心建立生态补偿横向转移支付运作机制,并完善配套保障措施,形成纵、横生态转移支付相结合、搭配使用其他补偿方式的多元化生态补偿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