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16)
- 2023(1872)
- 2022(1623)
- 2021(1435)
- 2020(1254)
- 2019(2840)
- 2018(2802)
- 2017(5200)
- 2016(2952)
- 2015(3370)
- 2014(3250)
- 2013(3275)
- 2012(3281)
- 2011(3036)
- 2010(3038)
- 2009(2876)
- 2008(2779)
- 2007(2603)
- 2006(2475)
- 2005(2372)
- 学科
- 济(11423)
- 经济(11403)
- 管理(7012)
- 业(6251)
- 方法(5263)
- 企(5061)
- 企业(5061)
- 学(4844)
- 数学(4216)
- 数学方法(4124)
- 中国(3830)
- 农(2818)
- 财(2680)
- 制(2388)
- 贸(2378)
- 贸易(2376)
- 易(2320)
- 业经(2196)
- 理论(1893)
- 和(1884)
- 农业(1872)
- 融(1844)
- 金融(1844)
- 地方(1795)
- 银(1785)
- 银行(1756)
- 行(1698)
- 体(1649)
- 统计(1625)
- 水产(1595)
- 机构
- 大学(46420)
- 学院(44343)
- 研究(21002)
- 济(16389)
- 经济(16005)
- 科学(15367)
- 中国(15299)
- 农(14367)
- 管理(13299)
- 所(12528)
- 农业(11786)
- 研究所(11540)
- 京(11361)
- 理学(11079)
- 理学院(10895)
- 管理学(10486)
- 管理学院(10430)
- 业大(10132)
- 中心(8865)
- 省(8374)
- 江(7949)
- 院(7690)
- 财(7591)
- 室(7390)
- 北京(7317)
- 农业大学(7296)
- 业(6981)
- 科学院(6778)
- 实验(6558)
- 实验室(6278)
共检索到750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刘政永
在大数据时代,我们每天接触大量的数据。在大数据时代,数据的统计应该恰当地应用到它能起作用的地方。既不能把统计神秘化,也不能把统计作为掩盖实事的陷阱。但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发现有许多统计数据被误用和滥用的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去批判和辨别这些数据。以偏概全的样本2011年1月初,凤凰网与新生代市场监测机构联合主办的一项关于国人生活信条的大调查——"征集中国人的信仰",凤凰网在网上发布了调查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陈利明
统计是一种从数量上认识客观世界的有力工具。但是,倘若运用不当,即使是科学的技术,也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会成为谬误的护身符。实际上,在我们周围,误用统计数字或滥用统计方法的现象是不乏其例的,这不能不影响到统计科学的严肃性和统计分析的准确性。本文就此摘取几则实例,披露谬误所在,以期引以为鉴。1.百分点与百分率。去年,某省内甲乙两个厂家签定了一份价值为60万元的紧急供货合同。合同有关条款规定:如果乙方不能按时履约而延期交货,需赔款给甲方造成的停产损失。推迟一周交货,赔偿金比例为1%,以后每推迟一周提高一个1%。结果预定交货期的第二周,甲方根据乙方未能如期履约的事实,向乙方提出索赔,乙方也同意赔偿。但因各自所确定的赔偿金额不一致,甲方坚持为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志刚
人口统计的方法和技术是帮助人们从数量上分析和认识人口现象的有力工具。但是,倘若运用不当,即使是科学的方法和技术,也有可能得出错误的结论,甚至会成为谬误的护身符。近年来,人口研究中误用或滥用统计分析方法的现象经常出现,并已影响到人口统计的严肃性和人口分析的准确性。文章以新近采用P/F比方法检验中国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生育数据的一项研究为例,具体说明如果统计方法使用不当,特别是若无视方法内在包含的前提假定,便会得到误导性的结论。因此,人口研究中应当谨防方法的误用与滥用。
关键词:
人口统计 P/F比方法 方法适用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保罗·威尔莫特 王忠玉 冯英浚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文钢
美国人类学家在研究墨西哥城市底层群体的过程中提出了贫困文化论。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贫困文化论被一些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引入用于指称少数民族群体的传统文化。文章从发生学的意义上梳理了贫困文化论的原初含义,回顾了其传入中国之后的意义变迁,并批评了贫困文化论在中国的误用与滥用情况。随着世界范围内对现代化的反思,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重新得到承认,造成了贫困文化论和民族文化多样性话语的当代并置和矛盾冲突。最后,以人类学的整体主义文化观批评了国家发展主义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两种矛盾态度。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耀 吴玉岭
源于专利固有缺陷的专利滥用凭借其市场势力,不适当地扩展了专利垄断的范畴,威胁着市场竞争。文章通过对专利拒绝许可与专利联营两种典型的专利滥用形式的博弈分析,论证专利滥用对市场竞争和社会福利的影响:在市场需求为线性时,专利权人在利益驱动下会拒绝许可;封闭式专利联营企业间的总利润小于企业不实施专利联营时的总利润;开放式专利联营下,专利需求企业的收益不低于专利权人单独许可时需求企业的收益。
关键词:
专利滥用 市场势力 博弈分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程宗璋
在国际公司界,“经理中心主义”的崛起已经成为令人关注的现象。在“经理中心主义”的背景下,公司经理权日益得到扩张与强化。因此,从完善公司治理角度而言,建立有效的公司经理权约束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我国应结合我国公司的独特现状来构建公司经理权的约束机制。其中,发挥股东、职工和债权人三大利益主体的积极作用至为关键。
关键词:
公司经理权 规制 公司治理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郝俊淇
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实施的排他性滥用行为是各法域反垄断法重点规制的对象。尽管理论和实务界习惯于聚焦特定行为,构建相应的类型化规则,但这并不排斥提炼排他性滥用行为的一般性规范定义和检验标准的必要性及重要性。以“牺牲利润“”无经济意义“”同等效率竞争者“”消费者损害”为定义重心并构建相应的检验标准,虽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排他性滥用行为的特质,但各自存在局限。排他性滥用行为应当是,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采取旨在限制具备一定可识别效率的竞争对手的商业机会,或者打压其竞争性反应,进而损害竞争过程,以此有利可图地维持或加强市场支配地位,却未带来相应的补偿性利益特别是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该规范定义蕴含了排他性滥用行为的普适性检验标准及两大方面的证明事项,具有广泛的实践运用价值。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米兰达·斯图尔特 陈新
作者在本文中探讨了与G20/OECD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项目有关的滥用和经济实质方面的主要问题,并侧重于OECD行动计划中的行动1和行动6。
关键词:
BEPS 滥用 经济实质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米兰达·斯图尔特 陈新
(接上期)(四)其他行动中的滥用和实质1.行动5。行动5是对OECD在20世纪90年代针对有害税收行为所开展工作的延续。首先,这项行动似乎涉及国内税法的结构性核心。这是BEPS项目中最为清晰明确的部分,针对流动性税基有可能出现的"逐底竞争"(race to the bottom)。这项行动如果能够得到认可并予以落实,还有可能终结双重不征税。这反映在该行动解决某些国家"不公平地侵蚀他国税基"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米兰达·斯图尔特 陈新
(接上期)三、滥用和经济实质(一)"滥用"的概念"滥用"是推动BEPS项目的一个基本概念,且并不局限于行动6提出的具体协定滥用规则。(1)"滥用"或"避税"的概念,也推动了公众对跨国公司发生在多个参与BEPS项目国家中的税收筹划所进行的调查,例如通过议会质询公司避税或激进税收筹划。(2)为了保证"滥用"这一概念并不仅仅具有修辞意义,就必须赋予其具体的含义。本文主张,"滥用"应该意味着行动计划中所称的两个事项之一。首先,"滥用"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文春 张昕
近年来,滥用税收条约或协定(以下统称为税收协定)的现象,给国际税收领域带来了一连串复杂的问题,引起了许多国家税务当局的极大关注,并促使它们积极做出努力来寻求解决这类难题的方法。随着我国对外签订税收协定数目的不断增多,及时了解国际税收领域的这一新动向,对指导我们的反避税活动,实属必要。为此,本文拟就国外滥用国际税收协定的状况和许多国家的现行对策做一简要的分析。一、协定滥用现象的由来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采取了在不同程度上允许资本自由进出其国境的政策。这一相对自由使得在国外投资成为可能,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方军雄 方芳
2009年以来中国资本市场IPO融资超募现象引起了学者和社会公众的诸多质疑,也引起了监管当局的关注。本文选取1998-2009年上市公司数据初步研究了IPO融资超募与随后资金滥用的关系。研究发现,IPO融资超募的确容易导致上市公司的过度投资和高管薪酬的过度发放。这表明融资超募现象的确损害了资本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
关键词:
融资超募 资金滥用 过度投资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郭壬癸
权利的本质由权利的内在目的和外在界限共同表现,二者相辅相成。权利滥用本质的表现方式为权利人行使权利违反了权利的目的或者超越了权利的界限。如今社会的发展与创新息息相关,创新就是知识产权的质的提高与量的增长。随着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不断重视,知识产权战略地位不断上升,又导致知识产权走向另一面,即知识产权滥用。知识产权滥用的本质是知识产权人行使知识产权的行为违背了诚实信用原则,具有了不正当性。知识产权滥用的本质之表现最切合目的与界限混合说,亦即知识产权滥用是知识产权权利人行使权利时,违背了知识产权设立的目的或者超越了法律对于知识产权设置的界限,从而不正当行使权利,损害他人利益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
关键词:
知识产权 权利滥用 本质 知识产权滥用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刘志耕 赵钢栓
在日常审计实务中,由于一些注册会计师不能正确理解强调事项段的含义,从而对强调事项段产生了模糊或错误认识;还有一些注册会计师虽有正确认识,但实际运用中故意扩大使用范围,利用强调事项段或避重就轻,或掩饰问题,从而造成对强调事项段的滥用。笔者对此分析如下:一、误区分析《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502号——非标准审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