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79)
- 2023(2826)
- 2022(2355)
- 2021(2164)
- 2020(1868)
- 2019(4053)
- 2018(3994)
- 2017(7911)
- 2016(4410)
- 2015(4537)
- 2014(4735)
- 2013(4606)
- 2012(4361)
- 2011(3909)
- 2010(3862)
- 2009(3439)
- 2008(3503)
- 2007(3216)
- 2006(2640)
- 2005(2422)
- 学科
- 济(16799)
- 经济(16776)
- 业(12458)
- 管理(11932)
- 企(10274)
- 企业(10274)
- 方法(8989)
- 数学(7664)
- 数学方法(7545)
- 财(5252)
- 学(5149)
- 中国(4597)
- 务(3773)
- 财务(3767)
- 财务管理(3759)
- 企业财务(3676)
- 制(3596)
- 农(3465)
- 银(3377)
- 银行(3371)
- 融(3231)
- 金融(3231)
- 行(3214)
- 技术(3116)
- 业经(3022)
- 贸(2848)
- 贸易(2848)
- 易(2795)
- 理论(2744)
- 和(2425)
- 机构
- 大学(62896)
- 学院(61871)
- 济(24251)
- 经济(23722)
- 研究(22393)
- 管理(22280)
- 理学(19506)
- 理学院(19239)
- 管理学(18771)
- 管理学院(18648)
- 中国(16169)
- 科学(15099)
- 京(13152)
- 农(12954)
- 财(12500)
- 所(12001)
- 研究所(11106)
- 业大(10715)
- 农业(10389)
- 财经(10345)
- 中心(10093)
- 经(9374)
- 江(9170)
- 院(8009)
- 北京(7973)
- 财经大学(7857)
- 经济学(7850)
- 省(7643)
- 范(7610)
- 师范(7482)
- 基金
- 项目(44110)
- 科学(34638)
- 基金(32868)
- 家(30062)
- 国家(29838)
- 研究(28914)
- 科学基金(25018)
- 社会(18796)
- 社会科(17924)
- 社会科学(17918)
- 自然(17204)
- 基金项目(17042)
- 省(16924)
- 自然科(16849)
- 自然科学(16842)
- 自然科学基金(16557)
- 划(14719)
- 资助(14111)
- 教育(13376)
- 重点(10328)
- 编号(9983)
- 部(9910)
- 性(9221)
- 计划(9065)
- 创(9047)
- 科研(8918)
- 发(8862)
- 创新(8520)
- 成果(8343)
- 国家社会(8243)
共检索到8967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庆石,马怡宁
客观性和主观性是统计指标的两种基本属性。从统计指标的生成过程看,一方面,统计指标是由具有不同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以及各种不同思想风格的经济统计理论工作者经抽象思维和逻辑概括而形成的;另一方面,统计指标不是人们凭空捏造出来的,而是对客观现实过程的概括和抽象,是对现实的逼近。因此统计指标一生成就具有两种特性:主观性和客观性。一、统计指标的主观性统计指标的主观性是指统计指标生成和测量过程中因渗入人的主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刘少雪
博士学位成为高等教育可授予的最高学位以来,学位论文就成为衡量申请者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博士学位论文的评价客观上是有条件的,包括申请者提交的论文是否包含原创性贡献,论述是否清楚,结果是否重要等。但论文评价又有很强的主观性,即同行专家是评价主体,同行专家的选择、专家本人的研究偏好、评价标准等不可避免地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学位论文评价中,过于偏重客观性或主观性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对博士学位申请者产生影响。如何看待学位论文评价中的主观性或客观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关键词:
博士学位论文 同行专家 评价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雷世平 张艳芳
法人分类标准的客观性是指是指认识论、知识论上的客观性,它包括标准所揭示的内容具有客观性、标准应用具有客观性两个方面。承认法人分类标准的客观性,并不排斥社会组织在法人登记时自主选择法人属性的可能。社会组织主体的选择是由社会和其自身利益、需要所决定的。民办职业院校的举办者选择非营利法人,必须自觉抑制资本的逐利性需求,主动强化教育的公益性功能,有效利用国家政策的支持。民办职业院校的举办者要真正实现法人属性选择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换句话说,非营利性民办职业院校要实现不仅有非营利法人之"名",更有非营利法人之"实",需要从思想观念层面消除将教育公益性和资本逐利行为绝对对立起来的形而上学线性思维;从国家法律制度层面有效化解非公有资本逐利性对非营利法人的实质性颠覆。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钱思雯
合同制度始终在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的矛盾冲突中不断演进。在保险合同中,保险利益作为区分保险与赌博的客观标准始终无法回避主观性问题,越来越多学者呼吁取消保险利益原则。但是,作为主观要素的保险目的却更为接近保险合同本质,并呈现出客观化功能:损失补偿系保险合同典型的交易目的,并在补偿性保险中作为客观目的认定,用以衡量保险法律上的损失;人身保险中被保险人同意系明示的主观目的,避免了利益主义的不确定性。因此,在保险合同主观化与客观化的平衡过程中应当以"损失"取代"利益",构建保险目的客观化标准;同时,理顺监管机构、保险公司和法院的外部控制体系,确保保险目的合法。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朱富强
主流经济学强调实证经济学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并且综合了逻辑实证主义、行为主义和假说——演绎科学模型而形成了现代主义的"科学方法"信条;但是,逻辑实证主义的分析基于特定引导假定这一事实就反映了它的主观性,更不要说经济学本身具有强烈的人文性和规范性。同时,也根本不存在什么中立的学者,根本无法撇开先见的价值观而从事所谓纯科学研究;因此,实证分析的客观性显然是一种虚构:无论从数据资料的选择还是从分析工具的选择都充满了主观性。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王新才 吕元智
档案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形成的 ,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副产品 ,它的形成不可避免地带有主观性。本文从“档案不能自然形成”入手 ,并从档案的形成过程、档案转化材料的选择、归档确认以及档案鉴定等方面 ,分析了档案形成的主观性 ,指出档案是人类有意识行为作用的结果
关键词:
档案 主观性 形成 归档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永林
主观性指标是确保教育评估科学性、完整性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其属性特征,甄别探究主观性指标评判的影响因素和控制策略,是充分发挥其在评估中积极作用的前提条件。研究认为,源于评估主客体有意的、无意的主观因素以及评估机制与方法,是主观性指标评判的主要影响者。正确看待主观因素的影响与作用,剖析查明其成因与动机,加强对评估主客体的考察培训与教育引导,改革创新评估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建设培育积极健康的评估文化,是主观性指标评判影响因素控制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
教育评估 主观性指标 影响因素 控制策略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陈方根
在商业企业工作的评价中,建立并运用主观性指标,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工作,文章对构造主观性指标的基本思路和主观性指标体系的内容进行了探讨。文章指出在运用主观性指标中应注意的问题是:要重视基础工作;要注重多种调查方式方法的结合应用;要注意主观性指标与客观性指标的有机结合;要加强宣传等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谢盛纹
将效益审计作为一项独立的审计类型进行全面探索和实践,无论是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来看,都任重道远。几个急需解决的问题为相关法规的完善问题、效益审计程序的规范问题、和效益审计评价的范围与标准问题。本文拟就企业效益审计的评价指标体系应用结果客观性强化问题进行一些有益的探讨。
关键词:
效益审计 评价指标体系 客观性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任静
针对多指标决策中主观性判断造成的权重确定不准确性问题,提出了一种提高决策客观性的赋权方法。该方法将被决策对象的指标分为有客观数据指标和无客观数据指标两种。对于前者,采用信息熵方法确定权重,对于后者,首先采用多专家区间数判断法并运用区间数统计融合算法去除主观性较大的专家判断区间数,运用可拓层次分析法来确定权重,并用可拓分析法将二者有机集成。该方法案例验证说明了能够较大的减弱主观因素对权重确定的影响。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万寿义 赵淑惠
会计目标作为财务概念框架的逻辑起点,其统驭及导向作用已在会计理论及实务界达成共识。但是对会计目标内涵的理解,目前理论界仍然存在诸多异议,该异议的存在引发了本文对会计目标主客观性问题的探讨。鉴于主客观性界定中涉及的哲学基础,本文选取了会计之外的哲学视角,以会计目标的内涵分析为起点,借助于哲学分析途径下的方法论选择,以构建论作为对会计目标进行主客观性分析的主要研究方法,从环境的变迁入手,分析会计目标的行为主观性,从而明确了会计目标行为主观性与作为社会结构的客观性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关键词:
会计目标 方法论 主客观性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石中英
略论教育问题的主观性●石中英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问题,这已成为我国和日本、英国等教育学界的共识。①一部教育学不外是探讨什么是教、为什么教、教什么、谁来教、教谁、怎样教的问题。但思维不能单单在范畴上确立教育科学活动的对象是教育问题,因为这样还不能揭示...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王以荣
会计准则的主要作用是统一会计人员的行动,它必须具备科学性、统一性、公认性、客观性,普遍性和超前性。这里客观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会计准则作为一种标准,它告诉人们(会计人员及相关的人员)如何工作,并为评价会计工作提供客观依据,即既是指导和制约会计工作的标准,又是对会计工作进行评价的标准。作为一种管理机制,会计准则应当是保障和促进会计活动达到预期目标的一种制约力量,推进会计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在这里,会计准则的客观性具有十分重要意义,它是使会计准则起到以上作用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张建桥
"知识是客观的"主要是从认识方式上来界定的。认识方式可区分为"自我中心认识"和"自然中心认识",知识所倚重的是自然中心认识。在自然中心认识中,认识的参照标准从"人的内部感受"转到了"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外部自然",知识的客观性由此获得了坚实的基础。"知识是客观的"意味着知识的学习必须要有全新的理论指导,而不能完全寄托在学生的自主活动上。
关键词:
知识 客观性 认识方式 “破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