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06)
2023(4056)
2022(3268)
2021(2638)
2019(4714)
2018(4535)
2017(8695)
2016(4394)
2015(4924)
2014(5029)
2013(5123)
2012(5162)
2011(5014)
2010(5254)
2009(5137)
2008(4628)
2007(4245)
2006(4198)
2005(4014)
2004(3678)
作者
(13950)
(11851)
(11824)
(11421)
(7683)
(5488)
(5312)
(4598)
(4445)
(4287)
(4281)
(3967)
(3886)
(3721)
(3706)
(3617)
(3448)
(3420)
(3345)
(3131)
(2937)
(2865)
(2831)
(2779)
(2771)
(2713)
(2440)
(2383)
(2271)
(2261)
学科
(48259)
经济(48235)
地方(14076)
管理(12811)
方法(11579)
地方经济(11406)
数学(10113)
数学方法(10071)
中国(8859)
(8612)
业经(7337)
(7323)
(6723)
企业(6723)
经济学(6120)
环境(5372)
(5237)
(4944)
金融(4944)
产业(4914)
(4776)
(4692)
(4485)
贸易(4482)
(4443)
(4399)
总论(4338)
(4334)
(4241)
信息(4161)
机构
大学(75704)
学院(75563)
(46688)
经济(45994)
研究(31083)
管理(26229)
中国(23608)
理学(21765)
理学院(21498)
管理学(21217)
管理学院(21060)
(18771)
经济学(16405)
(15601)
科学(15415)
(15400)
财经(14943)
经济学院(14406)
研究所(13743)
(13400)
中心(13050)
(11970)
财经大学(10832)
(10782)
北京(10150)
社会(9817)
科学院(9645)
经济研究(9451)
(9196)
师范(9163)
基金
项目(42602)
科学(34130)
研究(32216)
基金(31915)
(26959)
国家(26760)
社会(23889)
科学基金(23030)
社会科(22786)
社会科学(22781)
基金项目(15782)
(15595)
教育(13459)
资助(13394)
(12431)
自然(12182)
自然科(11884)
自然科学(11882)
(11776)
经济(11677)
自然科学基金(11672)
编号(11330)
(10971)
国家社会(10883)
发展(9738)
重点(9710)
(9612)
成果(9509)
(9486)
中国(8621)
期刊
(60258)
经济(60258)
研究(29779)
中国(14349)
(13542)
管理(12162)
经济研究(10983)
统计(9084)
财经(8675)
(8294)
金融(8294)
科学(8282)
学报(7799)
(7724)
问题(7401)
(7380)
(7014)
技术(7012)
业经(6818)
决策(6683)
大学(6487)
(6355)
学学(6310)
技术经济(6028)
国际(5741)
世界(5684)
经济问题(4794)
农业(4767)
经济学(4664)
经济管理(4526)
共检索到1313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克力  牛禄青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攻坚走向深化,原有统计制度已无法准确全面反映新经济活动以及新动力成长情况,从而对科学认识和把脉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态势造成了较大困扰,也给统计改革创新提出了新课题。笔者立足中国经济新方位,通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下称"三新")为代表的新经济统计面临的现实挑战与政策障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朱克力  牛禄青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攻坚走向深化,原有统计制度已无法准确全面反映新经济活动以及新动力成长情况,从而对科学认识和把脉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和发展态势造成了较大困扰,也给统计改革创新提出了新课题。笔者立足中国经济新方位,通过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实地调查研究,分析以"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下称"三新")为代表的新经济统计面临的现实挑战与政策障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汪尹举  
新经济是近二三十年来 ,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基本特征是创新思想与资本的高度结合 ,结合后的创新思想有资本化的趋势及资本有社会化的趋向 ,企业内的组织关系逐渐转化为经济关系并市场化 ,财富形态多元化并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效应。培育新经济必须要有明确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 ,有正确的科技产业政策和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诗白  
一、在结构、组织、体制、 运行上具有特点的经济 “新经济”在当前是含义最不清晰的词汇。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任意地加以定义,例如,一些企业家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就是搞新经济”,“到国外办工厂就是搞新经济”,等等。而理论界一些同志往往对新经济给以包括:信息经济、网络经济、虚拟经济、泡沫经济、风险经济等等10多条涵义,这样的“大筐含义”,使人们如坠五里雾中,对新经济更加摸不住头脑。对新经济的内涵尚未搞清楚,又怎样加以评判和提出对应之策?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先平  
本文论述了新经济的特点:知识是最基本的要素,无形资产成为主要的投资方向,知识型劳动者成为决定生产和管理运作的主体;新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异同;指出新经济没有改变经济规律;新经济的实质是收益递增经济。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文生  
大家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新经济的起点》。我一开始还是讲讲怎么从今天的新供给来理解中国未来经济体制改革。所谓新供给和新供给经济学,我们首先要回顾一下什么是旧的经济学,它的问题,它的成效。我们都知道,所谓供给经济学,2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江会  
本文从美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以及经济增长因素等四个方面 ,详述了“旧经济学家”对“新经济”及“新经济论”的质疑。它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 :“新经济论”尚缺乏充分的经验验证和理论支持 ,传统的经济规律依然有效 ,欢呼“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还为时过早。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仕国  
关于新经济的争论 ,在根本上表现为对新经济概念之内涵与外延界定以及统计依据的差异上。新经济之“新”为其精确测度带来了挑战。在对国际大量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力图在新经济测度方面尝试进一步的研究 ,并导出了一些迥异于一般直觉的结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郑楚佳 ,毛合炎 ,胡玉兰 ,叶成华 ,万成晋 ,夏振富 ,魏象遂  
加快商业统计改革步伐湖南岳阳供销社郑楚佳毛合炎加快商业统计改革步伐,适应改革新形势的需要。目前,实行的全面统计报表制度是传统计划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单东  
新经济是由信息经济、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有机组合的复合体。面对新经济浪潮的冲击,我国民营企业及民营企业家,必须尽快转变观念,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发展自身。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殷晓红  
数字鸿沟使世界范围的贫富分化更趋严重。信息差距在不同地区之间呈现出一种普遍的、多层次的分布状态,它引起的贫富差距的扩大具有历史的和现实的深层次的原因。但其核心问题是发展中国家贫穷的、既有的路径被信息化革命进一步强化。我国打破贫穷的恶性循环,不仅需要依靠外生的力量,更重要的是要有相适应的制度创新和人力吸引与教育的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车伟  王博雅  高文书  
文章在描述新一轮产业革命发展的基础上,分析创新经济对中国就业的影响。文章认为,创新经济是以创新为基础所形成的新产业和新业态经济活动,既包括由新技术和新发明等引领的新产业活动,也包括传统经济活动通过业态融合而产生的新业态。一方面,创新经济能够创造大量新的就业岗位,据文章测算,2016年中国创新经济的就业规模达7 819万人,占总就业比重的10.1%;创新经济带动其他行业就业5 001万人,占总就业比重的6.4%。另一方面,创新经济对就业产生挤压效应,带来失业冲击,同时对劳动者就业总量和结构也产生影响,使劳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金昌  洪兴建  
新经济新动能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体现和保障,文章从统计研究的视角探讨新经济新动能的内涵、核算、评价和影响效应。首先,当前中国新经济的"新"主要表现为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和组织制度的创新,新动能来源于新产业以及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其次,核算新经济增加值的前提是准确界定新经济的行业目录和产品目录,要结合传统统计方法和大数据技术收集数据,而编制新经济新动能指数可以从不同角度选择合适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最后,测算新经济新动能的影响效应可以从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就业和消费等方面展开,包括直接效应和间接效应,分析手段有新经济投入产出表和生产函数等,目前缺少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和统一的测算体系。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陈珍珍  
一、收入分配统计领域中尚存的问题完整的收入分配统计体系应包括宏观与微观,即国民收入分配与基层单位收入分配统计。对于微观统计,本文以企业为例进行分析。根据国家新统计报表制度,基层表7个指标群虽然包括了收入、利润、成本费用等指标,但这些指标是直接取自会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