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98)
2023(9452)
2022(7583)
2021(6863)
2020(5484)
2019(11949)
2018(11353)
2017(22174)
2016(12078)
2015(12995)
2014(12356)
2013(12088)
2012(11113)
2011(9757)
2010(9360)
2009(8593)
2008(8192)
2007(7207)
2006(6103)
2005(5155)
作者
(34604)
(29132)
(29073)
(27453)
(18484)
(14197)
(12880)
(11403)
(11043)
(10003)
(9977)
(9722)
(9087)
(9035)
(8961)
(8895)
(8847)
(8558)
(8554)
(8347)
(7361)
(7131)
(6775)
(6717)
(6493)
(6435)
(6245)
(6125)
(5823)
(5645)
学科
(53402)
经济(53345)
(36543)
管理(35380)
方法(29621)
(27837)
企业(27837)
数学(27396)
数学方法(27250)
(15482)
中国(14379)
(14111)
(11769)
贸易(11768)
(11484)
农业(11214)
业经(11038)
(9082)
财务(9077)
财务管理(9061)
企业财务(8739)
地方(8477)
(8396)
(8171)
技术(7940)
(7665)
金融(7664)
环境(7493)
(7378)
银行(7342)
机构
学院(170599)
大学(170535)
(74912)
经济(73842)
管理(67038)
理学(60108)
理学院(59515)
管理学(58586)
管理学院(58290)
研究(53904)
中国(40264)
(33254)
科学(33223)
(33080)
(33077)
业大(28938)
财经(28287)
农业(26385)
(26361)
(26117)
中心(25220)
经济学(24864)
研究所(24388)
(23216)
经济学院(22987)
财经大学(21466)
北京(19766)
商学(19711)
商学院(19536)
(19447)
基金
项目(125272)
科学(99816)
基金(94578)
研究(85854)
(84212)
国家(83529)
科学基金(72033)
社会(59162)
社会科(56428)
社会科学(56412)
基金项目(50434)
(48214)
自然(47129)
自然科(46140)
自然科学(46128)
自然科学基金(45366)
(40964)
教育(39740)
资助(37834)
编号(31659)
重点(28301)
(28258)
(26921)
(26417)
国家社会(25819)
创新(25169)
科研(24844)
教育部(24602)
人文(23866)
成果(23631)
期刊
(69421)
经济(69421)
研究(44240)
学报(31930)
(28828)
中国(27653)
科学(26989)
大学(24038)
(23945)
学学(23395)
管理(21825)
农业(19199)
(15470)
金融(15470)
财经(14271)
经济研究(13083)
业经(12279)
(12145)
统计(11910)
技术(11557)
教育(10924)
(10322)
(9873)
问题(9822)
决策(9091)
(8883)
商业(8868)
(8823)
业大(8538)
技术经济(8013)
共检索到2302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池振合  
2004年中国总体劳动报酬大幅度下降,这主要是由国内生产总值核算方案调整引。文章依据生产税净额与资本所得之间的关系统一了劳动报酬统计口径,发现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输业、运输仓储邮电、批发零售餐饮、其它服务业的劳动报酬占比在2004年并未出现显著下降。就总体劳动报酬占比而言,2004年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不仅没有下降,反而由于农业劳动报酬占比的上升而出现了小幅度上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池振合  杨宜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不断下降。通过对总体劳动报酬占比变动进行分解,发现产业结构和产业劳动报酬占比变动是引起总体劳动报酬占比的主要因素。产业结构非农化决定了1978-2004年总体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以下降为主。计划经济条件下,偏向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改革倾向使得产业劳动报酬占比逐渐上升,部分抵消了产业结构非农化所引起的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当经济体制过渡到市场经济以后,企业开始由追逐就业转变为追逐利润,匡正了计划经济条件下偏向于劳动者的初次收入分配政策,引起产业劳动报酬占比下降,从而与产业结构非农化共同加速了总体劳动报酬占比下降。由此可以看出,产业结构非农化以及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夏明国  
本文以标准的国际贸易特定要素模型为基础,通过引入二元经济和FDI流入等因素,对我国劳动者报酬占比不断下降的现象进行了解释。结果表明,在"刘易斯拐点"出现之前,经济增长的收益基本为资本所有者获得,劳动报酬的比重将会随着加工贸易的扩大而减少。本文的实证检验也表明,加工贸易和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存在长期协整关系,是劳动者报酬占比下降的根源。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吕光明  李莹  
只有厘清核算口径及相关的数据修订情况,才能测算出劳动报酬占比的真实数值,进而找准其变动的根本原因。本文首先依据资金流量表的最新修订资料,充分考虑劳动报酬指标核算口径的两次重大调整及与SNA推荐口径和真实意义口径的差异,重新测算了中国的劳动报酬占比,然后在纵向分析和横向比较的基础上,从正规与非正规部门结构视角分析了中国劳动报酬变动的根本原因及相应的政策着眼点。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杰  卜茂亮  陈志远  
本文发现中国制造业部门中存在劳动报酬比重过低,以及增长乏力的典型事实,是造成中国宏观层面的劳动报酬占GDP比重持续降低的重要因素。企业微观层面的经验结果表明:资本报酬提升的挤压、资本偏向性的技术进步、资本密集度的提高,以及外资进入,是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报酬比重造成抑制效应的重要因素。而且,劳动力的地区流动也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报酬比重造成负面效应。相对于其他所有制类型企业,民营企业中的劳动报酬比重更低,这是造成我国制造业劳动报酬比重偏低的重要因素。相反,市场竞争程度的提高、地区劳动者保护程度的强化,以及员工工资的提高,对我国制造业企业劳动报酬比重起到正面促进作用。我们还发现,企业规模和年龄与...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张玉  田秋生  
广东生产总值中劳动报酬份额持续下降,从1978年的60.57%下降到2010年的44%,降幅达到16个百分点。广东劳动报酬份额下降的原因主要是产业结构变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不完善的分配机制以及金融体系的不健全。只有通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制度等深层次调整和改革,才能不断提高生产总值中劳动报酬的份额。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范慧  费利群  
文章利用我国1993~2009年间29个省际面板数据,分析了政府对我国劳动报酬比例的影响,发现政府对劳动报酬比例的影响总体为负。进一步以东、中、西部分别建立面板模型,发现政府对劳动报酬比例的影响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在东部和西部地区为正,中部为负;政府对劳动报酬比例的影响,总体上来说会经历一个先上升后下降的倒U型趋势,对东中部的影响会逐步降低,对西部地区会逐渐增加。因此,应改革我国政府绩效评价机制、政府支出机制、政府收入机制等,对不同地区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劳动报酬比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照侠  
本文基于产业结构转变的视角,重新考察了劳动报酬占比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了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是如何影响收入不平等的,并且就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对中国收入不平等的影响进行了经验研究。经验研究的结果表明,劳动报酬占比提高会缩小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但是二产占比和三产占比的提高均会通过降低劳动报酬占比这一渠道,使中国的收入不平等程度上升。这个结果不仅在统计上显著,而且也有着重要的经济政策涵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晶  
文章从技术进步与投入要素所得或回报关系的角度,通过构建劳动报酬份额、资本收益率、人均劳动报酬、技术水平之间一阶差分变量的实证模型,利用中国1993~2007年30个地区的面板数据分析和验证实证模型中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和作用机制,探求中国省际地区劳动报酬份额演变的动因。研究结果表明,资本收益率和人均劳动报酬的变动是影响劳动报酬份额演变的重要因素,同时技术进步又是资本收益率变动和人均劳动报酬变动的直接动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中建  金慧娟  
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长期低廉劳动力成本。近年来劳动报酬占比的提高,表面上,将侵蚀企业粗放式下较高的利润,但劳动报酬占比提高对经济转型存在着倒逼机制的逻辑关系,给企业施加劳动力成本上涨的压力,"通过利益导向"将企业外部压力内源化,从而激发企业提升人力资本投资、改善技术结构和产品结构升级;同时,劳动报酬占比的变动能够促使当前我国收入分配格局由"金字塔"型向"橄榄球"型转变。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常进雄  王丹枫  
本文通过生产函数和联立方程模型,发现在非农就业增长、投资和劳动报酬占比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联系和影响:在劳动力从农业部门转移到现代部门的过程中,由于未能获得与其边际产出相等的工资报酬,使得劳动报酬占比下降而资本所得份额上升,资本所得份额的上升促进了投资,投资的增加保证了非农就业的持续增长。我们通常把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和高投资率视为中国经济失衡的表现之一并给予特殊关注,但是,本文所揭示的劳动报酬占比变化的内在机制不仅反映了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些典型特征,也表明高投资率和劳动报酬占比下降并不是经济失衡的表现,它们是非农就业增长的必然结果,也是保证非农就业持续增长的关键原因。劳动报酬占比的下降虽然恶化了居...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梁季  
通过对英美日长周期(30~50年)的数据分析发现,劳动报酬占国民收入的比重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呈上升趋势,之后便呈现出相对稳定态势,近年来有微降趋势。比较发现,我国劳动报酬占比远高于经济发展阶段相近的日本(1955~1975年);与同时期OECD国家相比,我国劳动报酬占比处于中等水平,据此可以认为,我国目前劳动报酬占比并不低,但持续下降的趋势应引起重视。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战岐林  曾小慧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战岐林  曾小慧  
在"降成本"的背景下,降低劳动报酬是不是"降成本"的合理有效手段?基于1995-2011年41个经济体的投入产出数据和经济社会核算数据进行计算和国际比较,发现了中国经济之中的数量扩张型技术进步(QETP)。QETP的推论认为中国的劳动报酬份额取决于劳资双方议价能力,而非要素边际贡献;如果劳动的议价能力受到抑制,企业会扩张数量,而非提升质量和效益。本文丰富了中国的经济理论,有助于解决中国的劳动报酬和增加值率偏低问题,从而提升国家的经济质量和效益。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胡伟洁  
在过去几十年,由于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的经济快速增长,全球收入不平等问题有所改善,但部分国家内部的收入不平等问题在不断恶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经济增长的成果并未被所有人共享,反全球化和贸易保护主义已出现抬头的趋势。与收入不平等紧密联系的是近几十年全球劳动收入占比不断下降。本文在IMF和OECD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梳理了全球劳动收入占比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分析了造成劳动收入占比下降的原因,并提出了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