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684)
2023(7896)
2022(6311)
2021(5661)
2020(4347)
2019(9444)
2018(9056)
2017(17098)
2016(9330)
2015(9865)
2014(9456)
2013(8886)
2012(7580)
2011(6687)
2010(6360)
2009(5771)
2008(5380)
2007(4618)
2006(4031)
2005(3368)
作者
(27151)
(22911)
(22688)
(21314)
(14335)
(11204)
(10037)
(8967)
(8685)
(7820)
(7796)
(7466)
(7213)
(7111)
(6982)
(6954)
(6914)
(6721)
(6587)
(6480)
(5812)
(5434)
(5256)
(5244)
(5125)
(5043)
(4878)
(4876)
(4639)
(4566)
学科
(34993)
经济(34947)
(23799)
管理(23763)
(17265)
企业(17265)
方法(15087)
数学(13466)
中国(13458)
数学方法(13339)
(12488)
业经(8996)
农业(8898)
(8774)
(8317)
贸易(8316)
(8133)
地方(7443)
(7286)
人口(6306)
(6287)
环境(6142)
(5968)
(5682)
产业(5664)
技术(5652)
银行(5651)
(5416)
金融(5414)
(5370)
机构
学院(126308)
大学(125195)
(51790)
经济(50913)
管理(47340)
研究(44250)
理学(42198)
理学院(41708)
管理学(40947)
管理学院(40734)
中国(31788)
科学(29033)
(28837)
(25135)
业大(23942)
(22929)
农业(22913)
(21750)
研究所(21316)
中心(20317)
财经(18343)
(17982)
(16809)
经济学(16403)
(15917)
(15749)
农业大学(15733)
师范(15463)
北京(15156)
经济学院(15108)
基金
项目(95279)
科学(74813)
基金(70065)
研究(64394)
(63966)
国家(63411)
科学基金(53444)
社会(43713)
社会科(41481)
社会科学(41471)
(37764)
基金项目(37659)
自然(35078)
自然科(34295)
自然科学(34282)
自然科学基金(33679)
(32247)
教育(28739)
资助(26661)
编号(24196)
重点(21737)
(21233)
(20456)
(20174)
创新(19105)
计划(19100)
国家社会(18965)
科研(18681)
成果(17503)
(17305)
期刊
(50801)
经济(50801)
研究(34327)
(26349)
学报(25858)
科学(22734)
中国(22109)
大学(18785)
学学(18282)
农业(17597)
管理(14422)
(14372)
业经(10207)
(9653)
金融(9653)
经济研究(9391)
统计(9334)
教育(9179)
(8637)
技术(8125)
(8027)
财经(8020)
业大(7615)
(7422)
问题(7151)
决策(7002)
(6864)
科技(6846)
农业大学(6585)
商业(6570)
共检索到1738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善余  
The statistical standard has a great influence on amount of the urban population.The Article makes a brief analysis of change of the statistical standard in China.Then,the article analyses its effects on the data of the 5 th population census.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高葆旺,王卫,邹德传,米清奎  
根据重庆市十年来城镇化进程的分析 ,对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城乡统计口径变化 ,从统计口径的概念、范围和实证的角度进行了比较研究 ,得出的结论是两次普查城乡口径基本一致 ,两次普查的城镇化率在口径上具有较强的一致性和可比性 ,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城乡划分更具科学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周志刚  
一、引言 近年来,关于我国城乡划分标准和城镇人口统计口径问题一直是人口学、地理学等有关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一致认为用我国现行的市镇人口和市镇非农业人口两项统计口径来衡量我国的城镇化水平,都下够理想;我国现行的城乡划分标准和市镇人口统计口径必须尽快改变。在这种背景下,1991年我国进行第四次人口普查时,对市镇人口的统计采用了新的口径。目前,对第四次人口普查市镇人口划分口径的探讨和市镇人口比重的宏观评价已有较深入的研究 [1] 、 [2] ,人们普遍认为第四次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乔晓春,李景武  
一、问题的提出 市镇人口的统计口径一直是近年来学术界不断探讨和争论的热点之一。大多数学者认为,不能以是否吃商品粮作为市镇人口的划分标准,而应该以人口所居住的地域范围作为划分市镇人口的口径。1982年以来,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的我国市镇总人口比重在急剧上升。第三次人口普查时,我国市镇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20.6%,而到1989年同样口径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胡桂华  武洁  安军  
文章针对目前许多国家在人口普查质量评估工作中,估计人口普查中多报人口所用估计量存在的缺陷,构造多报比率估计量替代现行的估计量。文章用指标体系梳理与抽样估计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首先厘清普查多报估计所需人口普查登记的人口状态指标,并构建这些指标的平衡关系,然后讨论如何依据样本数据建立新的估计量,以及估计其方差。最后,文章利用中国某地区64个社区及行政村"六普"复查和19个样本调查小区的资料,演示人口普查的多报比率估计量及其方差估计量的计算过程,从而有助于对该估计量的理解,以期在中国2020年人口普查的质量评估中推广应用。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胡桂华  漆莉  迟璐婕  
研究目标:用完整遗漏估计量替代目前使用的未匹配遗漏估计量、逆记录检查遗漏估计量和平衡推算遗漏估计量。研究方法:采取文献解读、成果借鉴和移植及实地调查相结合的方法,研究完整遗漏估计量及其方差估计。研究发现:人口普查遗漏估计不只是要提供遗漏估计值,还要揭示遗漏的原因及其遗漏者的特征;构造普查遗漏估计量,既要包括登记在事后计数调查人口名单而未登记在普查名单的单重遗漏人口,还要包括同时遗漏于这两项调查名单的双重遗漏人口。研究创新:提出完整遗漏估计量。研究价值:完整遗漏估计量有望应用于中国2030年普查遗漏估计,开创世界人口普查遗漏估计应用完整遗漏估计量的先河。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玮  
确立合理的城镇人口统计口径,是一切有关城镇问题研究的基础。我国虽然几次调整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但是仍存在明显的不完善之处,急需尽快解决。 一、目前的城镇人口统计口径所存在的偏差 目前我国统计部门对城镇人口的统计口径有两个: 1.市镇总人口。是指市镇行政辖区内的全部常住人口。其中对市带县的大中城市,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塞  
人口普查是和平时期最大的社会动员,涉及到千家万户、每一个人。它是检验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科技力量的重要尺度之一。我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是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人口普查——在同一时间内,对11亿多人口逐一进行了21个项目的登记调查。这次普查,准备时间短,只有一年半,而国际上通常准备时间为3—5年;经费少,中央财政拨付的人均普查经费只有0.16元人民币,而国际上人均普查经费最高的为10余美元,发展中国家人均普查经费亦达2美元;流动人口多,全国有流动人口3000多万人。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可谓规模空前,困难空前。现在,举世瞩目的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已取得普查登记、数据手工汇总和10%提前抽样数据处理的圆满成功,并将取得全部数据处理和分析研究工作等人口普查工作的全面成功。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维志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拥有人口数字的国家之一。自西汉以来,历代都有正式人口数字公之于世。解放后,在1953年和1964年举行过两次人口普查,每年还有定期的人口统计报表制度。现有的人口统计资料,比较准确的掌握了人口统计的主要指标,初步满足了各方面的需要。但从现代人口学的角度来看,我国人口统计数字还是比较简陋的,有不少领域,至今还是空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侯海桂  
2010年和2000年两次人口普查的年龄段数据存在多处矛盾,如2010年10~14岁年龄段人数75532610人比2000年的0~4岁年龄段的人数68978374人还要多(考虑死亡因素,2010年10~14岁年龄段人数应比2000年的0~4岁年龄段的人数少)。这些矛盾告诉我们应该是2000年的人口统计数据是有水分的。文章试图通过前后两次人口普查数据的联系,利用死亡剔除法来修正2000年人口普查数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周一星  于海波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丁金宏  
80年代,中国的城镇化速度快、规模大。同期关于中国城镇化问题的学术探讨也成为热点。然而,过去这类研究常常受到数据的限制,或因资料来源不同而纠缠于概念,或因统计口径相殊而各执己见。以致到目前为止,对于中国市、镇、乡“三层楼”中各装多少人、城镇化的人口“流量”构成、区域分异状况如何等重要问题,学术界仍未有清晰、一致的答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碧云 ,姚行地  
我国的历代统治者都很重视人口管理工作,对人口调查、人口统计工作抓得很认真、很细致,许多朝代还开展了人口普查。最早的人口普查可以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周代。周代设有专门的官府“司民”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白建华  
人口普查是兴师动众的一件大事,需要各家各户回答普查员调查的每个项目。有人把人门普查说成是除了战争动员以外在全国范围进行的最全面的动员,不是没有道理的。因此,很多国家对人口普查的时间,居民应尽的义务,普查员的职责任务,都在宪法、普查法、统计法等法律中作了规定。如美国在1787年宪法里规定:“联邦各州的众议员人数以及直接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