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729)
2023(3791)
2022(3173)
2021(2934)
2020(2543)
2019(5485)
2018(5889)
2017(10545)
2016(6023)
2015(7019)
2014(7374)
2013(6811)
2012(6491)
2011(6028)
2010(6165)
2009(5961)
2008(5935)
2007(5745)
2006(5227)
2005(4842)
作者
(19545)
(15941)
(15907)
(15224)
(10155)
(7630)
(7425)
(6280)
(6233)
(6048)
(5555)
(5473)
(5360)
(5314)
(5112)
(4764)
(4752)
(4686)
(4663)
(4652)
(4348)
(3977)
(3894)
(3834)
(3665)
(3606)
(3602)
(3576)
(3327)
(3279)
学科
(20863)
经济(20829)
管理(20459)
(15829)
(14142)
企业(14142)
(8239)
(7889)
理论(7512)
中国(7365)
方法(7059)
(7022)
(6141)
业经(6050)
(5653)
教育(5349)
(5242)
财务(5210)
财务管理(5199)
企业财务(5005)
(4852)
银行(4839)
(4631)
(4610)
(4609)
金融(4602)
数学(4483)
数学方法(4372)
信息(4204)
工作(3949)
机构
大学(94264)
学院(91960)
管理(32118)
研究(31839)
(29939)
经济(29020)
理学(25822)
理学院(25501)
管理学(24925)
管理学院(24736)
中国(24341)
(21225)
科学(20489)
(18131)
(17024)
(16059)
(15963)
研究所(15212)
中心(14858)
(14559)
师范(14388)
财经(13634)
北京(13460)
(13171)
业大(13109)
农业(12469)
(12026)
技术(11806)
(11450)
师范大学(11283)
基金
项目(54473)
研究(41845)
科学(41447)
基金(37157)
(32611)
国家(32305)
科学基金(26667)
社会(24239)
社会科(22716)
社会科学(22710)
(21783)
教育(19623)
编号(19117)
基金项目(18784)
成果(18450)
(18423)
自然(16374)
自然科(15979)
自然科学(15972)
自然科学基金(15687)
资助(15301)
课题(13371)
项目编号(12598)
重点(12286)
(11350)
(11074)
(10957)
(10881)
(10641)
(10587)
期刊
(38474)
经济(38474)
研究(29974)
中国(22212)
学报(18684)
(16426)
教育(16126)
(14462)
科学(13660)
大学(13164)
学学(11834)
管理(11706)
图书(11625)
农业(9302)
技术(8277)
书馆(8124)
图书馆(8124)
(8113)
金融(8113)
财经(7958)
情报(7510)
统计(6921)
(6853)
业经(6162)
经济研究(5595)
(5504)
论坛(5504)
(5448)
理论(5440)
(5233)
共检索到1543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岑国荣  
乌家培先生在1989年至1990年期间,先后在《人民日报》、《经济研究》、《中国统计》等报刊上撰文,就统计信息在社会经济信息中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提出疑问,并引起一些争论。本刊编辑部认为这一争论是非常必要的,十分关注争论的情况,并准备发表我们的看法。但我们注意到在讨论中比较缺乏理论探讨的气氛和环境,同时自从乌先生在《中国统计》上发表了《也谈正确认识统计的地位作用》一文以后,统计理论界和实际工作部门并没有多大的反响,论争便沉寂下来了。我们认为,这场论争不应该在统计界沉默下来。这是一场关系到统计工作发展前途的争论,统计信息在社会经济信息中居于何种地位,这一立论,将是制定中国统计发展战略和目标的根本前提,如果在认识上模糊不清,理论上站不住脚,那么,统计事业如何发展,统计的整体功能如何发挥?我们不能沉默,我们不应该沉默!我们应该理直气壮地用活生生的事实予以澄清。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这个观点被揭示,无疑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其次,统计界人士大多认为,乌家培先生否定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信息的主要论点是缺乏说服力的,也是没有逻辑力量的,有的甚至不乏武断之词。我们略举几例:第一,乌先生断言,统计信息是一种事后信息,事后信息、充其量只能占全部信息的三分之一。按乌先生的说法,这就当然不是现实信息,不具备现实性,更谈不上超前性了。如果是在十八世纪的时代,也许这种说法具有权威性,如今统计工作是大大发展了,恐怕整个经济学界,都难找到这个论点的拥护者了。第二、乌先生说,统计信息是一种数字信息,此外还有文字信息、图象信息等。文字信息约占全部信息的三分之二。至于图象信息占多少?乌先生也许没有计算出来。很遗憾,图象信息是统计信息的主要表现方式之一,这一点用不着证明。至于文字信息,我们认为统计资料(如统计部门整理的资料、说明、情况介绍等),统计分析报告等等都兼有文字信息和数字信息。统计的指标词就是用文字表现的,可见把统计信息仅仅说成是数字信息是缺少理论依据的,也是没有说服力的。从这次争论中,我们不难看出,统计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统计实际工作的发展。比如统计教育几十年一贯制,在一些统计教科书中对于实际工作中发展起来的许多新鲜观点,如象国家统计局提出的统计要走智力发展道路、全国已广泛开展的统计分析、统计整体功能、统计工作走向各级决策层次、软科学的发展,尤其是面对即将到来的未来世纪信息产业的兴起等等,几乎很少有实质性的总结并提升到理论的高度。这些事实,不能不强烈地表现为统计理论研究的严重滞后性。外界对统计理论以及对统计工作的一些看法,也令人震惊!这里我们发表岑国荣先生的文章,目的是引起统计界人士广泛关注并引发一场讨论,以打破统计理论研究的沉闷气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易腾高  
1992年第1期《统计与决定》编辑部以“争论!还没有结束……”为标题倡导大家对“统计信息主体论”展开争论。笔者拜读了乌家培、张泽厚、邵崇、岑国荣等同志发表的文章(以下简称某文)“注”,深受启发。文章比较集中的对三个问题展开了争论:第一,关于统计信息主体论的提法;第二,统计信息是否“事后信息”;第三,统计信息是否“数字信息”。笔者基本上同意乌文的看法,不妥之处,欢迎批评指正。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小斐,宋廷山  
笔者认为,之所以出现“统计信息是否是社会经济信息主体”的争论,是由于许多概念模糊造成的。何谓“经济信息”、何谓“统计信息”至今没有一个完整的确切的概念解释。那些争论“统计信息是否是社会经济信息主体”的也没有对这些概念进行定义,只是建立在对“经济信息”“统计”与“统计信息”某些外延模糊认识基础上进行就事论事的反驳。如果把对方的某些论点(这些论点本身就不是说明统计信息不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的)反驳倒了就能说明“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了吗?很显然论证是不充分的。于是我们认为:在没研究信息前先研究一下“统计”与目前水平的统计实务。统计不仅要包括社会、经济方面的统计,而且还包括人口、科技、教育以及自然方面的统计,也就是说统计是认识世界的有力工具,尽管我们目前的统计实务水平和能力还不能完全满足这方面要求,但毕竟它是统计的考察范畴。接下来我们讨论一下“信息”与“核算”这两个概念的关系。我们朴素的理解:各种核算(对客观实际活动的核算,包括统计核算、会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成果,通过一定形式表现(反映)或提供给人们为人们改造世界服务的消息就是信息(这里不是给信息下定义)。然而,统计核算的方法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惠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统计的发展,提供了条件、机遇和前景,也为统计改革加大了力度。计划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的过程中,有许多问题需要我们进行研究,以适应这种转变。比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的性质、特点、机制转换、观念变化以及统计如何为微观经济和社会各阶层服务等等问题,需要进行理论的探讨。特别是在改革的速度和力度上,需要有紧迫感。现在发表一组文章,希望能引发关心这一方面的同志们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与探索。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林毓铭  
在经济决策的多种信息流中,讨论主体信息流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据刊载:“我国仅仅10年的时间内,已登记注册的各类信息机构达10000多家,专业信息报刊1500多种。”进入现代信息社会,信息的需求按指数规律正在迅速增长。信息流量的增大、流速的加快以及信流结构的巨变,使人们从多维信息参照系中领略了信息的巨大威力。然而,由于信息市场体系的不健全,导致信息市场寻租与灰市延伸,使得在纷至沓来的信息流中,许多有用的信息淹没在无用的信息中,许多高质量的信息泯灭在低质量的信息里,客观地说,各种信息流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信息失真问题,造成信息污染与信息效用萎缩。社会经济决策系统是一个多层面的运动过程,需要依靠多种信息流来支撑,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信息的数量、质量和效用。因此,这就从客观上要求澄清社会经济信息流的主要信源、信道和信宿问题,站在优化决策信息的高度,把握信息的主流与支流的脉络,建立决策信息的数量、质量和效用的调控机制,从而加强主体信息在经济信息中的导向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张彦伟  
虚假统计信息产生的根源在于统计信息的“生产”主体与“使用”主体之间的利益关联关系与隶属关系以及统计体制。“生产”主体与“使用”主体是相对的,两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因此,在对“生产”主体与“使用”主体进行较详细地分类之后,不论哪一类“生产”主体与任何一类“使用”主体之间,只要存在利益关联关系或隶属关系,就可能有虚假统计信息的产生。这是统计制度所带来的,“考核依据”是由被考核对象提供所造成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柳杰民  张彦伟  
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商品流通体制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其统计体制也随之不断改革,商务统计逐渐取代了传统的商业统计,统计信息的生产者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质的变化。文章就商务统计中各种统计信息生产主体的关系进行了较详细地阐述和分析,并探讨了主体之间的关系对统计行为的影响。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向阳  
正如贵刊编者所言,“统计信息主体论”之争影响到统计发展战略和目标。唯其如此,更需认真对待。但从这期间的争论来看,有几个问题需要明确。一、关于统计信息。要论述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那么首先对统计信息本身的内涵与外延要明确一致。争论才能建立在同一基点上。但从近几年的争论文章看,对这一概念都缺乏深入地论述,缺乏统一、一致的认识,存在着分歧。因此,认真剖析这一概念是十分必要的。二、讨论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这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丁同健  
一、这场讨论很有必要乌家培同志在《也谈正确认识统计的地位和作用》一文中,认为在种类繁多的信息工作中,突出哪一种信息工作是主体工作,“则必将损害各种信息工作的互相协作和共同发展。”我认为这种顾虑是不必要的,辟如当前我们强调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难道就贬低了其它部门的重要性,就影响了各部门间的关系吗?从微观上谈,如果市场疲软,部分基层单位较重视市场信息的收集,但它并不影响内部各种信息的协调和共同发展。通观乌家培同志在两篇文章中强调的观点,并不在于怕影响了各种信息工作的协作和发展,而是认为统计信息是一种事物的、数字的核算信息,根本不配称为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那么,什么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呢?乌家培同志没有明确指出,但字里行间已经流露出来了。探讨统计信息是社会经济信息的主体有没有必要呢?乌家培同志认为没有必要。作为一名企业的统计信息工作者,我认为是很必要的。一是有利于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叶长法,王杰  
尽管研究信息的文献很多,但迄今为止,对于信息一词尚无公认一致的定义。大致有三种概念。一是广义的概念,认为“信息是人们适应客观世界并使之反作用于客观世界,同客观世界进行交换内容的名称”。二是狭义的概念,把信息定义为“经组织化加以传递的数据”。三是介于广义和狭义之间的概念(姑且把它称之为一般的信息概念),或认为“信息是事物运动状态或变化特征的反映和描述形式”。应该说,三种定义都有一定的道理和长短,但若在问题研究和讨论中,同时以三种概念作为分析的标准,则会产生许多麻烦,甚至相互混淆。为此,我们倾向于选择一般的信息概念作为本文分析的基础。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变兰  
统计信息失真是我国经济生活中普遍存在又影响深远的现象。造成统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很多,有技术性的,也有非技术性的。与技术性失真相比,统计信息的非技术性失真对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省忠  
“情报”象我们呼吸空气一样、是国家资源.精确而又有用的猜报对国家和个人来说,如同氧气对我们的健康和幸福那样必要,我国国民生产总值的一半以上都与情报活动有关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丽君  程刚  
论统计信息商品的价格随着我国统计信息市场的建立和日趋完善,统计信息商品化已是必然趋势。统计信息商品要进入“信息市场通过交换来实现其价值,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如何合理地确定其价格问题,理论界曾对此问题有过许多探讨,但至今尚未有定论,笔者就此作一些粗浅的探...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黄家骅  
研究居民的市场行为并将之上升为理论化的表述,只是近5年来才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一个突出的话题。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居民并没有独立的经济要求和地位,无法获得有利于实现自身利益的制度安排。经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王桂艳  
本文集多家读者观之精华,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阐释,对读者主体性的内涵与外延、实质及其要素,进行了 论述,从而阐述其在图书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