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64)
2023(10237)
2022(8909)
2021(8637)
2020(7247)
2019(17317)
2018(17193)
2017(32257)
2016(17715)
2015(20544)
2014(20803)
2013(20737)
2012(19693)
2011(17948)
2010(17867)
2009(16557)
2008(16617)
2007(14795)
2006(12717)
2005(11593)
作者
(50778)
(42498)
(42377)
(40608)
(27081)
(20609)
(19518)
(16619)
(16045)
(15223)
(14536)
(14342)
(13643)
(13466)
(13244)
(13236)
(13101)
(12460)
(12322)
(12258)
(10703)
(10447)
(10223)
(9777)
(9582)
(9576)
(9535)
(9371)
(8621)
(8555)
学科
(75803)
经济(75729)
管理(44843)
(41929)
方法(34090)
(31780)
企业(31780)
数学(30353)
数学方法(30096)
中国(22807)
(21800)
(17920)
(16736)
贸易(16726)
(16271)
地方(15684)
(15242)
业经(14415)
农业(14396)
(14226)
(11549)
(11528)
银行(11526)
理论(11230)
环境(11208)
(11011)
(10804)
金融(10800)
(10367)
财务(10342)
机构
大学(256742)
学院(254398)
(108399)
经济(106100)
管理(91834)
研究(90801)
理学(78048)
理学院(77006)
管理学(75734)
管理学院(75224)
中国(70331)
(55997)
科学(54507)
(49041)
(46302)
(42473)
中心(42071)
研究所(41890)
(38989)
财经(38944)
(36133)
北京(36100)
业大(35838)
师范(35837)
(35292)
经济学(34659)
农业(33447)
(32194)
经济学院(31408)
(31068)
基金
项目(162775)
科学(126601)
研究(122382)
基金(116899)
(101636)
国家(100760)
科学基金(84526)
社会(76593)
社会科(72376)
社会科学(72356)
基金项目(61662)
(61613)
教育(56914)
(52844)
自然(52419)
自然科(51111)
自然科学(51095)
编号(50904)
自然科学基金(50193)
资助(48209)
成果(42820)
(37434)
重点(36972)
(36087)
课题(35473)
(33126)
国家社会(32106)
教育部(32032)
大学(31750)
(31544)
期刊
(121470)
经济(121470)
研究(80264)
中国(53364)
(39429)
学报(38673)
(38193)
科学(35777)
教育(31654)
管理(31040)
大学(28951)
学学(26486)
农业(25853)
(22730)
金融(22730)
技术(22667)
经济研究(19968)
财经(19412)
业经(18457)
问题(16983)
(16852)
(15433)
(15307)
图书(14780)
世界(13208)
国际(13141)
技术经济(12999)
资源(12558)
(12465)
理论(11589)
共检索到3885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李倩  
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手段,也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中学历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人文基础学科,承担着对学生进行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任务。历史教科书作为深化学生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重要载体,在编写时应该如何体现这一内容成为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以现行统编历史教科书的中国古代史内容为例,探讨了历史教科书的编写理念,认为现行统编历史教科书在编写时注重挖掘中国古代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内容,以多元一体理论解释中华民族形成史,以“大一统”视角分析中国古代边疆治理的经验,以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史实体现历史发展的趋势,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涵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韩幸娜  
关于历史教科书中的人物,学界已做过诸多探讨,但对传统史学名著与教科书中的人物塑造展开对比分析,却不多见。本文即是以《左传》为基础,从"王"、"臣"以及"女性"这三类人物入手,来探讨人教版《中国古代史》中的人物塑造,以丰富已有的历史教科书人物研究,同时为完善历史课的人物教学提供参考。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瞿林东  
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是一个新兴的研究领域,它以考察中国古代史学发展中人们反思、评析史学家们的史学活动、史学成果为研究对象;从春秋时期开始,到清朝中叶,中国古代的史学批评活动经历了两千五六百年的演变过程,可以划分为前后衔接、上下贯通的七个阶段,以揭示其发生、发展、兴盛、拓展和高峰等阶段性特点;每个阶段都涌现出一批杰出的史学批评家,撰写了大量的史学批评著作,创造了若干重要的概念和观念,为形成中国史学传统话语体系,推动中国古代史学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爬梳并分析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发展中提出的重要问题,阐发它在沟通史学与社会的联系、史学发展的内在驱动力以及史学理论的积累、生成和建设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对史学批评史上有关的概念、观念作出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可为中国古代史学批评史学科话语体系建设,提供扎实的文献根据和深刻的理论指导。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王俊明  
"批判地继承"是新中国处理文化、教育和历史问题的指导原则。20世纪60年代初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古代教育史》的编写就是在此原则指导下进行的。教材设计中的研究者立场、对中国教育的基本评价、研究目的等方面都体现出"批判地继承"的思想困扰,教材文本以教育思想与教育制度为基本内容,通过"唯物(先进)与唯心(落后)"的阶级分析话语和"政治思想—哲学思想—教育思想"的叙述模式来具体落实"批判地继承"的原则。对此原则的把握、二元对立的思维、研究者心态等是导致该教材以批判取代继承的原因。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罗华莉  
园林学界对古代是否存在公共性园林一直存有争议,结合古代公共性园林的内涵、称谓、功能、来源等相关史料信息,从历史文献研究角度展开分析。论证得出,古代公共性园林是古典园林中的特殊类型,融合了优美的自然景观与深厚的历史文化。追溯古代公共性园林的历史渊源,能够补充、丰富本土古典园林体系,扩展园林史研究范围。从古代公共性园林历史文化内涵切入,还有助于深入理解公共性园林,对传承传统文化、重拾文化自信、重振民族精神有着积极意义。最后,古代公共性园林追求高文化与低消耗相结合的简朴生活,满足了基本精神需求还不破坏生态环境,对现阶段环境保护和公共园林建设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余立  
中国古代大学教育思想探析余立中国古代高等教育的历史源远流长,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形成的教育制度、教育目的和任务、教育原则与方法、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关系以及体现在其中的教育思想等,是我国极为珍贵的教育遗产。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总结这份遗产,...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学强  许可峰  
中国古代"多元一体"少数民族文教政策有其深厚的社会基础和思想基础。在内容上重视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礼教(社会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同时注意文教政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其价值取向是"以和为贵"。无论其经验还是不足,都值得认真地加以总结。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周旖  
本文从史志目录的著录格式、内部结构、著录项目的设置和著录方法三个方面,系统、深入地揭示了史志目录著录的沿革情况,并以大量的实例论证了史志目录在著录方面的发展脉络,是由汉代发轫之作的体例不精、著录简单到隋朝的体例精细、著录详细,然后又走向了唐、宋、明、清的体例不纯、著录简省这一观点。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成广雷  夏敬源  张春庆  
【目的】明晰中国古代种子发育生物学发展历史,了解中国古代对种子科学的贡献,为现代种子科学的发展和种子科学史研究提供借鉴和依据。【方法】以现代种子发育生物学研究内容为主线,采用古籍查阅、文献检索、辨析推理、专家咨询等方法,对公元前22世纪至公元19世纪中国古代种子发育生物学的有关经验和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整理和探析。【结果】总结了中国古代对种子发育的整体认识、水肥及其它农艺措施对种子发育的影响、种子败育现象的发现及防治、种子成熟及后熟等方面知识。【结论】研究表明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积累了丰富的种子发育生物学知识,特别是对影响种子发育的各种现象有较多描述,虽然主要是经验积累和感官记录,但这些知识与现代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纪宝成  童年成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在长达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创造并积累了丰富的古代遗产。其中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博大精深,它在开创中国古代辉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历来,对中国古代经济思想有不同看法,如旧中国一位大学教授曾说:中国的经济思想遗产“与今之欧美经济科学比较,本无一顾之价值”,西方的一名学者也曾说: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国家的古老文化中没有“足以同中世纪西方的经济学者们在经济分析方面所作出的良好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周建华  
文章着力探究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问题的解析,提出高校中国古代文学课程改革的策略,即制定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总体方案,以学生为主体、优化课堂教学,改革课程结构、构建多元化课程结构体系,稳步推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改革,努力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陈敏  曾玉婷  
借贷活动并不是在人类社会开始时就出现的,根据简牍中的记载以及相关史料分析,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借贷活动开始出现并存在不同形式。借贷关系经历着一个逐渐演化的过程,多种性质的借贷活动经历了一段长期的并存阶段。最终,以利他为导向的无偿给予走向了消亡,而以利己为导向的高利贷开始逐渐活跃并成为主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增礼  肖永明  唐亚阳  
中国古代书院采用肯定生徒个体性的"分年"教育和因材施教,注重知行合一的品德践履,营造潜移默化的德育环境和实施颇具实效的考评制度等德育方法。书院的德育实施方法具有注重在逻辑上的贯通性,在程序上的完整性,在实践上的可操作性等特征。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永新  
在某种意义上说,教育理念是教育思想家乃至整个民族的教育价值取向的反映,本文拟通过价值观的透视,来窥探中国古代教育理念的主要特质,并分析其贡献与局限。一、重世俗而轻神性重世俗而轻神性是中国古代教育理念的第一个重要特质,也是“东西方教育思想从起源处即表现...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熊静  
家庭教育是人的基本教育,是各种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古人很早就认识到这一点,所以特别重视家教的作用,留下了大量珍贵的家训文献。在古代家训中,教子读书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经过千百年的沉淀,形成了一套系统的、独具特色的阅读思想和理念,对今天儿童阅读、家庭阅读活动的开展具有参考价值。通过对历代家训文献的考察可以发现,古人家教中的阅读思想主要从"读书是修身立德之本""勤学苦读、持之以恒""知行合一""勤读圣贤书""广博相宜""读书非为求利禄""书香家风"7个方面体现出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