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31)
2023(6017)
2022(4949)
2021(4931)
2020(3857)
2019(8980)
2018(8723)
2017(15576)
2016(9861)
2015(11068)
2014(11200)
2013(9970)
2012(9408)
2011(8762)
2010(9270)
2009(8131)
2008(7907)
2007(7330)
2006(6794)
2005(6291)
作者
(23171)
(19170)
(19124)
(18600)
(12439)
(9050)
(8868)
(7617)
(7364)
(7318)
(6463)
(6355)
(6186)
(6172)
(6170)
(6123)
(6005)
(5742)
(5716)
(5641)
(5083)
(4865)
(4636)
(4570)
(4524)
(4347)
(4327)
(4324)
(3866)
(3839)
学科
(24112)
经济(24084)
管理(21829)
(20828)
教育(20037)
中国(16315)
(14710)
企业(14710)
(11740)
理论(8821)
(8616)
(7946)
农业(7911)
教学(7433)
方法(7336)
(6913)
数学(6369)
(6287)
数学方法(6181)
地方(6179)
(5897)
及其(5842)
政策(5691)
业经(5611)
(5574)
贸易(5570)
技术(5461)
(5448)
(5236)
税收(5081)
机构
大学(121783)
学院(121200)
研究(46354)
(43627)
经济(42288)
管理(39713)
理学(33198)
理学院(32713)
管理学(32002)
管理学院(31727)
教育(30497)
中国(29768)
(27647)
师范(27558)
(27398)
科学(24990)
(23018)
(22597)
师范大学(22387)
(21550)
中心(20398)
研究所(20026)
职业(19091)
北京(18608)
技术(18443)
(16904)
财经(16676)
(16560)
(15422)
(15087)
基金
项目(71067)
研究(63750)
科学(58149)
基金(46833)
(38532)
教育(38393)
国家(37977)
社会(36839)
社会科(34528)
社会科学(34524)
科学基金(32240)
编号(30359)
(29523)
成果(28160)
(26954)
课题(25207)
基金项目(22940)
(21654)
资助(19325)
规划(18577)
自然(18087)
(17827)
(17826)
自然科(17646)
自然科学(17641)
项目编号(17479)
重点(17453)
自然科学基金(17308)
(17259)
教育部(16166)
期刊
教育(53531)
(52739)
经济(52739)
研究(50295)
中国(37242)
(17232)
技术(16193)
职业(15351)
(14692)
管理(14674)
(12993)
金融(12993)
科学(12297)
学报(11882)
大学(10967)
技术教育(10195)
职业技术(10195)
职业技术教育(10195)
农业(10109)
(8743)
论坛(8743)
业经(8696)
学学(8332)
财经(7959)
经济研究(7931)
(7177)
(6944)
问题(6214)
成人(6005)
成人教育(6005)
共检索到2059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郭文富  
新中国成立以来,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之间的关系由相对独立、沟通衔接正在走向统筹协调。当前经济高质量发展、人口结构变化、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等对统筹“三教”发展提出新要求,但“三教”协调发展与协同创新仍面临观念阻碍与制度障碍等问题,需要健全统筹管理体系、优化协调运行机制并改革关键环节。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周凤华   杜怡萍   李磊  
加快建立和完善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三教”)协同创新的机制、模式和路径,这既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更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在探索“三教”衔接、贯通、融合发展已初见成效;但随着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建设步伐加快,还存在统筹管理“三教”力度不够、制度建设滞后、畅通人才培养通道乏力、与行业企业协同攻关尚未形成规模、优势资源效应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等问题。面向教育强国建设,迫切需要建立统筹“三教”协同创新的制度体系和体制机制、畅通人才成长通道、构建资源共建共享机制、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探索科教融汇路径、搭建数字教育平台、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提高经费保障能力等。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政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其目的在于强化职业教育人力资本形成的价值尺度和流通功能,减轻教育分流导致的社会教育焦虑;消除不同类型教育中人为设置的观念和制度障碍,构建人力资源统一大市场;以人的发展需求确定教育政策的逻辑起点和价值取向,重塑宏观教育政策的统一概念框架和话语体系。三教统筹的内容主要集中在高等学历教育治理统筹、非学历教育统筹、话语体系统筹、政策方向统筹四个方面。落实三教统筹,应探索不同类型高考制度的融合,推进高等教育分类基础上的融合发展与评价改革,加强教育领域内的跨学科研究。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启龙  
基于一般系统结构理论分析发现,作为整体教育系统的三个子系统,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分别存在单向资源互依关系、双向管理控制关系、经费与生源竞争关系、办学质量破坏关系、院校间吞噬关系。完善“三教”统筹协调发展的机制,需要从优化关系角度入手。通过完善相关法律、明确管理权限、转变投入机制、优化质量评价和加强政策引导等途径,转变“三教”之间的依存关系形式,优化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的双向控制关系,降低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的竞争关系,规避职教、继教生源对高等教育的“破坏关系”,避免产生普通高校对职业院校的吞噬关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祖婉慧  
高等教育、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统筹协同是发展的大趋势,这是新时代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经之道,需要遵循三教统筹的内在逻辑,走出中国式的协同发展之路。立足新时代,我们认为现代教育体系视域下的三教需要走以人为本、高质量的统筹化发展,问题导向、中国式的现代化发展,守正创新、系统化的特色发展之路,为加快学习型社会的建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的打造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贡献力量。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青松   李雪婵   张伟远  
统筹各类教育协同创新是推进教育体系现代化建设和教育治理结构性变革的重要基础。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从国家顶层设计层面为三类教育的融合发展指明了方向。基于国际比较研究,从本体论和方法论视角发现国际上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的模式主要包括协议代言模式、衔接贯通模式、并行双轨模式和趋同融合模式;协同创新的路径主要包括学分转换、转学教育、双部门大学和资历名册;协同创新的机制主要有法律制度、资历框架、学分银行、过往学习成果认证和质量保证。国际理论研究与实践为我国三类教育的协同创新提供了以下启示:第一,基于数字技术实施弹性学制和完全学分制,建立“三教”衔接与贯通的基础;第二,基于产教融合理念系统规划课程设置,打通“三教”协同与融合的通道;第三,基于教育强国目标推进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建立“三教”协同创新的制度与标准;第四,基于数字技术应用,搭建“三教”协同创新的平台。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凤英  
“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背景下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和战略选择。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既是新时代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举措。聚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阶段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建设教育强国、技能型社会和学习型社会,要求统筹“三教”协同创新发展。当前,协同创新发展在认知性、结构性和制度性方面面临困境。对此,需要以理念再生形成统筹“三教”的良好氛围、以体系再构建立统筹“三教”的组织生态、以制度再造架构统筹“三教”的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谢浩   赵昕   杨广俊   李慧萍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三教”协同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的重要路径之一,政策涉及概念范畴及实践领域很广,其政策内涵和政策指向需要进行精准的定位才能使协同创新路径真正得以落实。通过分析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的边界和交叉,明确了“三教”协同政策内涵基础;进一步梳理了历史上三个时期“三教”协同政策的演进脉络,并结合新时期对“三教”协同的新要求,提出当前“三教”协同政策的三个具体指向:解决迫切问题,畅通人才成长通道;实现优势互补,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创新体制机制,探索资源共建共享。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永新  
20 0 2年 3月 9日 ,《教育研究》杂志社邀请部分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到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进行座谈。“两会”代表委员就解决当前教育热点问题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现将其中 4位代表委员的发言整理发表 ,以飨读者。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任君庆  陈解放  
继续教育是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加强对高职院校继续教育的政策引导,构建符合终身教育理念的继续教育体系;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明确继续教育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需要进一步增加投入,改善和提高继续教育的办学水平。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侯兴蜀  
建设学习型社会和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十四五"时期社会与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这种背景下,研究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发展问题对于认识和谋划如何建设学习型社会和高质量教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教育领域的融合发展是指教育体系内各类教育有机适度结合、发挥各自优势、共同服务学习需求的一种发展状态和模式。我国法律规范和政策表明,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密切相关且有交融成分,党和国家也在积极倡导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实践表明,社会对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均有需求。我国在推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融合发展方面早已起步,并且取得了明显成效,其主要途径包括依托高等学校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整合教育机构以及实施继续教育基地项目。为加快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建设技能型社会,建议应从研制法律规范、拓展正规教育机构继续教育功能、推进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一体化等方面进一步推进高等教育、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融合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雁  秦发盈  
英国是世界上继续教育发展较快的大国之一,由于其成绩显著被誉为"世界继续教育"之乡。英国在继续教育上取得的成绩无疑与政府及相关部门颁布的一系列政策法规有关,而其中职业技能在英国继续教育发展中逐步显示出重要的地位。通过对20世纪90年代至今英国继续教育职业技能政策的梳理,从其演变背景发展、政策内容变化、政策特点分析几个方面进行阐释,以期对完善我国继续教育职业技能发展亦具有借鉴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瑶  
二十一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关键在教育,教育质量的提高关键在教师,如何推进我国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已成为每个投身教育事业,关心支持教育工作的人所认真关注和考虑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教师继续教育现状及问题的认识,从转变教师继续教育观念、创新教师继续教育内容、注重教师继续教育方法与形式、优化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教师继续教育法规系统设置、构建教师继续教育特色模式、整合教师继续教育资源、加大教师继续教育投入八个方面,对教师继续教育进行政策思考。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碧珠   陈瑞晶  
“三教”协同创新发展是建构全民终身教育服务体系的重要支撑“。三教”协同创新发展所具有的生态性、共享性以及可持续性的内涵特征,与作为新动能的数智化具有高度的适配性。数智化技术的迭代演进在思维、载体、结构及效能四方面引领并重塑了“三教”协同创新发展的新生态。基于此,应从开放包容、融通转换、共享互补、智慧治理、组织保障等多维度提出数智化赋能“三教”协同创新发展的实践路向。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胡永  
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是党的二十大报告的创新论述,正确认识和有效落实这一论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三教”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是协同学,实质内涵是运用协同创新的路径方法来实现“三教”1+1+1>3的效应“。三教”协同创新的控制参量有服务终身学习和全产业链发展的教育理念、导出序参量的管理机构和法规制度、放大良性涨落的教育支出结构和评价考核办法,序参量有考试招生分类互通、人才培养融合互通、教育资源共享互通,自组织演化的条件是强化系统复杂性与开放性、非平衡态、非线性作用、放大良性涨落,相变后的系统构成框架是能动的主体、优化的子系统、协同的结构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