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494)
2023(5316)
2022(4330)
2021(4099)
2020(3251)
2019(7598)
2018(7227)
2017(11941)
2016(6332)
2015(6741)
2014(6772)
2013(6942)
2012(6549)
2011(6466)
2010(6802)
2009(6149)
2008(5861)
2007(5427)
2006(4974)
2005(4238)
作者
(18150)
(15405)
(15224)
(14579)
(9635)
(7372)
(6930)
(5995)
(5892)
(5597)
(5470)
(5159)
(4985)
(4947)
(4669)
(4663)
(4583)
(4359)
(4319)
(4247)
(3920)
(3751)
(3681)
(3630)
(3576)
(3478)
(3466)
(3368)
(3194)
(3106)
学科
(26035)
经济(25986)
(25054)
(20534)
农业(17727)
管理(12859)
中国(10511)
业经(10109)
(9864)
企业(9864)
收入(8183)
(8060)
地方(7921)
(7568)
农业经济(7084)
(6702)
方法(6599)
分配(6122)
发展(6009)
(5995)
(5715)
数学(5222)
数学方法(5148)
(5055)
农村(5038)
(4925)
(4894)
银行(4884)
(4859)
金融(4859)
机构
学院(89990)
大学(89599)
(35845)
经济(34870)
研究(34039)
管理(32178)
理学(27211)
中国(26871)
理学院(26853)
管理学(26327)
管理学院(26144)
(22306)
科学(19614)
(19039)
(18069)
(16766)
中心(15928)
农业(15892)
(15094)
研究所(14923)
(14502)
师范(14390)
业大(14282)
(12855)
财经(12807)
北京(12073)
(11785)
(11668)
师范大学(11516)
(11505)
基金
项目(57210)
研究(45148)
科学(44880)
基金(40794)
(34900)
国家(34452)
社会(29606)
科学基金(29084)
社会科(27559)
社会科学(27551)
(22917)
基金项目(21433)
教育(20109)
编号(19602)
(18785)
成果(17411)
自然(16374)
自然科(15950)
自然科学(15945)
自然科学基金(15650)
资助(15140)
(13551)
(13546)
课题(13429)
重点(12809)
(12711)
国家社会(12171)
(12170)
(11499)
(11377)
期刊
(52373)
经济(52373)
研究(29272)
(28474)
中国(27004)
农业(18340)
学报(15364)
科学(14419)
教育(13783)
(13441)
大学(12682)
学学(11617)
业经(11555)
(10865)
金融(10865)
管理(10864)
农业经济(8123)
农村(7954)
(7954)
(6979)
技术(6890)
(6337)
经济研究(6315)
问题(6250)
社会(5987)
图书(5812)
财经(5585)
社会科(5285)
社会科学(5285)
农村经济(5264)
共检索到1527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亚玲  李雪蕾  郭忠兴  
2019年6月15—16日,由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教中心和南京农业大学联合主办,《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辑部、南京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善宝农业现代化研究院共同承办的"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农业大学召开。来自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
[期刊] 改革  [作者] 豆书龙  叶敬忠  
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衔接的必要性主要体现在基层实践现实需要、制度衔接理论诉求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三个层面。以内容共融、作用互构和主体一致为表征的互涵式关系,为二者衔接奠定了理论可行性。实践可行性方面,乡村振兴可以借鉴脱贫攻坚的有效经验实现稳健推进,而脱贫攻坚亦能够利用乡村振兴机遇谋求纵深发展。虽然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在有机衔接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仍然存在着体制机制衔接不畅、产业发展升级困难和内生动力难以激发等问题。为此,应该着力在体制机制统筹落实、产业发展多元鼓励和主体意识积极培育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刘学敏  
实现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是现在和未来一段时间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目前,脱贫攻坚成果巩固仍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与窘境,如"空心村"和老龄化、扶贫产业缺乏科技含量和竞争力、消费扶贫语境下有些产品质次价高、一些地方发展主导产业时忽视生态环境等问题。为此,可以通过科技创新支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助力乡村振兴,支撑农村和农业及非农产业发展,实现科技强农、科技助农、科技兴农和科技富农,推进传统资源依附型农业向智能依附型农业转变,打通科技创新助力实现两大战略有效衔接的通道。通过制度创新以及体制机制创新,营造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使人力资本向有条件的农村聚集,实现科技与产业、技术与农户的有效对接,最终以科技创新助力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聂婷  蔡幸  王水莲  
金融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助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铺路石”作用。在支持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阶段,金融被赋予新的使命和要求,却也面临着挑战。加快畅通金融支农渠道,充分释放金融动能,满足乡村振兴战略催生的巨大资金和金融服务需求,推动金融资源更多配置到三农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面临的重大命题,也是巩固脱贫成果、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西藏和平解放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西藏农牧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978年的174元增加到2020年的14598元,增长83.9倍。西藏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占全国人均17131元的85%,连续18年保持两位数增长,极大地增强了农牧民群众的满足感、获得感、幸福感。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张云华  伍振军  周群力  殷浩栋  
贫困县脱贫出列是脱贫攻坚战的阶段性胜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新起点,还不是脱贫攻坚战的全胜。根据对河北省大名县的跟踪调查与蹲点调查,贫困县脱贫出列后,扶贫防贫难题犹在,新题待解。应全面统筹衔接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做好政策接续,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兜住脱贫攻坚"硬骨头",健全乡村振兴社会保障机制;全方位关注边缘群体的多维临界贫困问题,建立乡村振兴中多元化的低收入群体帮扶机制;脱贫攻坚战后期乃至胜利后,应将集中式重点扶贫并轨到普惠平等支持式乡村振兴;统筹衔接产业扶贫与产业振兴政策,建立乡村产业振兴长效机制;注重扶志扶智,促进乡村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强  
乡村振兴,摆脱贫困是前提。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和优先任务。当前,中国正处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政策叠加期。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面临着一系列风险和挑战。促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需要明确两大战略的政策着力点,辩证分析二者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从政府与市场两个层面着眼,从微观政策转移接续入手,做好规划统筹、政策统筹、监管统筹、工作统筹。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钰  付饶  金书秦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叠加推进、历史交汇的时期,生态环境保护在两项战略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生态扶贫和生态振兴具有内在一致性,均是在"两山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合理可持续地利用生态资源发展生态产业,将"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现实表现。但是在目标、侧重、总体要求三个层面存在着不同。在脱贫攻坚阶段,生态扶贫通过公益岗位设置、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产业发展等取得了积极进展,为生态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基础与有效经验,但是仍然存在体制机制衔接不畅、资金投入短缺、生态产业发展升级困难等问题。为此,应着力在生态规划引领、资金投入多级打通、产业多元发展等方面精准发力,推动乡村振兴与脱贫攻坚的有机衔接。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汪三贵  冯紫曦  
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减贫成就斐然,连续六年年度减贫超过一千万人,436个贫困县脱贫摘帽,在体制机制、政策落实、成效认定等方面积累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良好的借鉴。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要在深刻理解和把握衔接内涵的基础上,实现二者在重点目标、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成效认定等多方面、全方位的有机衔接。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左停  刘文婧  李博  
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都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决策,两者对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脱贫攻坚改善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条件,以产业扶贫为抓手,提升了贫困人口的发展能力,为贫困地区创造了益贫式的发展环境,同时也促进了乡村治理体系的完善和创新,为贫困地区的发展打下坚实了基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既巩固了产业扶贫的成果,又化解贫困地区和非贫困地区的非均衡矛盾,有利于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从而巩固提升了贫困地区的脱贫质量,为进一步稳定脱贫攻坚的成果提供了新的保障。做好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衔接,既要抓好梯度跟进、又要抓好优化升级,进而提出继续推广脱贫攻坚形成的经验、推进产业扶贫的优化升级、提供高质量的金融供给服务、提高农村治理能力和水平、加强对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力度。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高星  
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十九大提出的实现全面小康的标志性目标和重大战略,是党的三农工作的总抓手。2018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正式提出"做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有机衔接"的工作。2018年9月,《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进一步提出"推动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结合相互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静宜  陈洁  
人才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当前,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备初步的人才基础,但受制于乡村发展条件和人才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乡村人才还存在引不来、留不下、培养难、用不好等问题。在脱贫攻坚向乡村振兴过渡中,乡村对人才的需求进一步升级,人才供给数量和质量不足的问题将会更加突出。根据对黑龙江、山东、浙江、湖南、四川、重庆、甘肃等地的调研,围绕主要矛盾变化对主体来源、阶段任务、机制政策等方面提出的转型要求,以乡村人才振兴巩固脱贫成果推动乡村振兴,应更加强调乡村人才的内生动力、发展能力、机制活力和政策合力,推动人才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上的有效供给和有机衔接,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人才动能。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山东省财政厅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决策部署,坚决扛起脱贫攻坚政治责任,认真做好财政扶贫重点工作,积极探索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开展,财政支持脱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认真做好财政扶贫工作(一)强化财政保障,全力支持脱贫攻坚决战决胜。坚持把扶贫资金放到优先位置予以保障,2018年,省级安排专项扶贫资金25亿元,引导全省各级安排各类扶贫资金1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6%、12.88%。近三年省级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马超峰  肖龙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需要总结脱贫攻坚中的实践创新案例。作为中国政治制度中的实践创新典范,条块结对能够整合资源、调整科层流程,从而实现治理目标。采用无结构观察法和深度访谈法,对中部S省Q县的考察发现:在脱贫攻坚过程中,部门与村庄结对形成任务型行动共同体,以项目进村为工作核心,通过定目标、结对子、谈项目、抓落实来完成相应的脱贫任务。在部门进村过程中,条块结对利用资源整合与科层压缩两种机制,通过对项目的合成、借用与转化来回应脱贫任务下的压力考核。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需要继续发挥结对的治理优势,但面对整合与压缩后的基层治理场域,则需要关注因资源与权力过密可能存在的项目持续与治理内卷风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温美荣  王帅  
脱贫攻坚已取得全面胜利,"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为当前阶段的重要任务。两者的跨界复杂性和多元综合性决定了其衔接过程需要多方面协同发力。从政策协同视角来看,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衔接与协同理论相契合,其政策供给目标、政策供给方式和政策供给内容等方面在多个维度和层级都具政策协同性。因此,以政策协同为分析框架,从政策协同的内容入手,做好产业发展、社会保障和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从政策协同的方式入手,统筹推进纵向协同与横向协同;从政策协同的机制入手,构建好结构性机制和程序性机制,以此探索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