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189)
2023(8920)
2022(7638)
2021(7235)
2020(6232)
2019(14618)
2018(14135)
2017(27412)
2016(14338)
2015(15790)
2014(15271)
2013(14912)
2012(13310)
2011(11719)
2010(11364)
2009(9934)
2008(9240)
2007(7820)
2006(6316)
2005(5107)
作者
(36934)
(30962)
(30758)
(29199)
(19350)
(14881)
(14118)
(12303)
(11953)
(10811)
(10556)
(10459)
(9770)
(9663)
(9459)
(9217)
(9216)
(9188)
(8906)
(8792)
(7485)
(7451)
(7301)
(7223)
(7076)
(6939)
(6558)
(6543)
(6228)
(6105)
学科
(58678)
经济(58620)
管理(40388)
(37513)
(31620)
企业(31620)
方法(29557)
数学(26692)
数学方法(26243)
(15447)
(14302)
中国(14027)
业经(11648)
地方(10958)
(10050)
财务(10006)
财务管理(9984)
(9795)
贸易(9789)
农业(9666)
(9533)
(9524)
企业财务(9498)
理论(8904)
(8786)
技术(8654)
(8407)
环境(8310)
(7562)
(7053)
机构
大学(184900)
学院(183017)
管理(76706)
(76696)
经济(75254)
理学(67116)
理学院(66492)
管理学(65249)
管理学院(64905)
研究(58533)
中国(43031)
(37787)
科学(34778)
(34582)
中心(28350)
(28217)
财经(27752)
业大(27588)
(26839)
(25959)
(25508)
研究所(24676)
(23353)
经济学(23291)
师范(23109)
北京(22884)
(22286)
农业(22035)
经济学院(21104)
财经大学(20956)
基金
项目(135193)
科学(107949)
基金(99556)
研究(98784)
(86954)
国家(86283)
科学基金(75359)
社会(63930)
社会科(60810)
社会科学(60790)
基金项目(52846)
(52593)
自然(48979)
自然科(47901)
自然科学(47882)
自然科学基金(46973)
教育(46477)
(44727)
资助(40132)
编号(39145)
重点(30747)
(30691)
成果(30141)
(28924)
(28902)
国家社会(27106)
创新(27032)
教育部(26666)
课题(26583)
科研(26530)
期刊
(75548)
经济(75548)
研究(50409)
中国(34819)
(28375)
管理(27979)
学报(26933)
科学(25202)
(23962)
大学(21614)
教育(20493)
学学(20143)
技术(19055)
农业(16754)
财经(13106)
(13008)
金融(13008)
经济研究(12559)
业经(11780)
(11250)
统计(10028)
(9951)
问题(9757)
技术经济(9666)
(9096)
财会(8585)
(8582)
科技(8495)
资源(8486)
理论(8430)
共检索到2605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瑞儒  何海燕  李勇  翟昊  
"双一流"大学建设的核心是一流学科建设。要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应以目前国际上影响力较大的一流学科评价考核指标为指南。本文通过梳理目前国际上影响力较大的五个学科评价机构采用的考核评价指标(21个),采用ISM(解释结构模型)法对这21个评价指标进行矩阵运算,得到指标所处的递阶层级表(6层)。通过对该层级表进行分析,获得世界一流学科评价指标多级递阶层级结构模型;进而依据该模型构建出我国高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实施路线图;据此图并结合我国学科发展特点,提出推进我国一流学科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何晋秋  
研究型大学是高等教育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高校类型已为世界各国所接受,其发展已有近200年的历史。我国可吸收各国建设研究型大学的经验,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形成并认定一批研究型大学作为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从中逐渐在我国建设并形成世界一流大学。本文简要地介绍了研究型大学在我国的发展,提出了研究型大学的内涵与定位,并对我国研究型大学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最后对在我国建设和发展研究型大学,统筹推进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周光礼  武建鑫  
学科是大学的细胞,世界一流学科是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基础,厘清世界一流学科的内涵对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意义重大。运用词频分析法,构建了"学科"概念层次分析图谱,科学界定了学科的内涵与外延。学科既是一套系统有序的知识体系,也是一套体现社会建构的学术制度。在大学组织当中,学科主要表现为研究平台、教学科目、学术团队、规训制度、学科文化。在明确"学科"概念的基础上,讨论了学科合法性的两个维度:内在合法性和外在合法性。基于这两个维度,归纳出世界一流学科的四个标准:一流的学术队伍、一流的科研成果、一流的学生质量和一流的学术声誉。"双一流建设"必须坚持主体性和国际化,将学科逻辑和社会需求逻辑相结合。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郭凌雁  曾青云  
以国务院印发的《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为尺度,去总结近年来中国成人教育学建设的经验,去追溯这些经验产生的必然因果,并由此去思考学科建设未来发展的诸多可能,当是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建设极为紧要的工作。这既是对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现状的客观分析,又是对以往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建设成果的理性评价,更是依据《方案》的要求,去推进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创新发展,并由此揭示中国成人教育学科建设的必然与必由。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习祥  梁传杰  张文斌  
坚持服务需求导向,使省域"双一流"建设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同步共向并行。充分考虑各地区高等教育的现实情况,鼓励高校在不同层次上争创一流。中央、地方政府和高校三个层面共同构建各有侧重、相互衔接、分层实施的建设体系。《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明确了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钟秉林  
"双一流"建设是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当前,我国教育发展方式正在从规模扩张向内涵式发展转变,经济社会发展、科学技术进步、教育国际化进程等都给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双一流"建设带来新的挑战。"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把握建设实质和内涵,构建和完善择优遴选机制、绩效评价机制、动态调整机制、统筹协调机制、自主办学机制和监督问责机制。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方守恩  曹文泽  谢辉  蔡三发  
上海市启动高原高峰学科建设计划,率先对接国家"双一流"建设。开展部市共建部属高校计划与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计划,双管齐下推进"双一流"建设。"双一流"建设应该进一步细化相关建设管理办法,全面贯彻落实建设任务和改革任务。新中国建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已经发展成为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张晓文  赵普  纪爱兵  
针对目前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存在主客观偏好,建立了直觉模糊综合评判法的数学模型。基于直觉模糊集,提出了两种直觉模糊合成算子,即直觉模糊加权平均算子(IFWA)和直觉模糊主因素突出算子(IFPFP),将其应用于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的评价。应用实例表明,该方法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学科评价领域中部分评价指标量化困难、代表性差等突出问题,可给出更加科学、准确的评价结果。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黄宝印  
准确把握"双一流"建设的总体要求。准确把握"双一流"建设的主要任务。着力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的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刘益春  
一所大学地位的不可替代性是由高水平学科和办学特色所决定的,其本质是内涵和质量。然而大学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既需要处理好一流学科建设与新兴学科发展、局部带动与整体发展的关系,还需要中国特色现代大学制度的保障。学科是大学的基本功能单元,一流学科建设在大学内涵发展中具有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地位。东北师范大学将以此次"双一流"建设为契机,扎根中国大地,坚持内涵发展,努力建设世界一流师范大学。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凌健  
审视当前的大学学科建设实践,"政府化"及虚拟组织形态的学科建设是阻碍学科持续发展的难题,大学学科建设"无边界、碎片化、难评价"。大学学科建设必须转向"组织化"建设的基本立场,形成基于学科组织的认知取向、行动取向和规范取向。面向世界一流的大学学科建设应明确其建设指向,择选"组织化"为基本路径实现学科组织发展。从学科组织建设的个体角度上,达成学科的自组织状态;从学科组织建设的整体角度,实现学校对学科组织建设和管理的高度有序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邱均平  马凤  
从2005年起,中国科学评估研究中心每两年对世界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的现状进行综合评价。2011年,在此前多年评价研究的基础上,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第四次对世界一流大学与科研机构进行了评价研究。本研究的原始数据来自美国汤姆森科技集团出版的《基本科学指标》(ESI)和《德温特创新专利引文索引》(DⅡ)数据库。在建设世界一流大学过程中,我国取得了可喜成绩,但通过仔细比较和分析,我国大学离世界一流大学还有相当差距,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任务仍很艰巨,特别是在建设世界高水平的一流大学和科研机构以及创新型成果方面差距还很大。从自身来看,我国大学和科研机构在各个评价指标上,数量和质量方面都有明显进步,但...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明磊  
本刊讯2017年3月24日,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评价体系与推进战略研究"课题组在国有大型企业——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召开研讨会。走进企业、走到生产一线是课题组的创新和尝试,旨在聚焦企业如何看待"双一流"建设,关注企业对高端人才和科技创新的实际需求,听取企业对一流大学研究生培养规格的建议等。课题组成员和企业代表共30余人参加了本次研讨会。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黄容霞  Lennart Wikander  
学科国际评估是高校学科建设发展到相对成熟阶段后,以国际一流大学为建设目标的高校普遍关注的一项工作。作为高校自我评估和学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科国际评估日渐凸显其必要性和重要性。作为衡量学科发展状况的一个核心因素,科研在整个学科评估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瑞典乌普萨拉大学科研国际评估,对于中国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战军  杨旭婷  
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评价是我国"双一流"建设进入加快推进阶段的重要研究内容。确立科学合理的评价理念和评价要素,对于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具有指导意义。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受到外部社会需求和学科本体需求的双重驱动,其建设成效以提供一流的社会服务和占据学科前沿引领地位为核心特征。我国世界一流学科建设评价应转变理念,遵循学术实力评价与服务效果评价相结合,显性内容评价与隐性内容评价相结合,结果性评价与成长性评价相结合。构建以达成度、贡献度、支撑度、影响度、引领度为核心要素的世界一流学科建设成效评价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