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571)
2023(13128)
2022(10754)
2021(9607)
2020(8115)
2019(18091)
2018(17781)
2017(33283)
2016(17606)
2015(19171)
2014(18768)
2013(18603)
2012(16818)
2011(14825)
2010(14556)
2009(13811)
2008(14216)
2007(12430)
2006(10918)
2005(10154)
作者
(51754)
(43287)
(43255)
(40344)
(27402)
(20769)
(19523)
(16979)
(16243)
(15181)
(14860)
(14353)
(13783)
(13730)
(13232)
(13157)
(13105)
(13006)
(12505)
(12488)
(11098)
(10498)
(10358)
(9912)
(9625)
(9588)
(9500)
(9480)
(8472)
(8451)
学科
(83121)
经济(83033)
(82360)
(75777)
企业(75777)
管理(68741)
方法(34883)
业经(29407)
(26251)
数学(26144)
数学方法(25995)
(25175)
(24881)
贸易(24872)
(24215)
(19689)
财务(19675)
财务管理(19662)
农业(19127)
企业财务(18592)
地方(18270)
技术(17726)
中国(17656)
(15223)
(14820)
(14392)
(14319)
理论(13750)
企业经济(12219)
环境(11982)
机构
学院(259392)
大学(252962)
(114902)
经济(113051)
管理(106955)
理学(92549)
理学院(91665)
管理学(90547)
管理学院(90086)
研究(82177)
中国(64284)
(51464)
科学(49670)
(49271)
(48500)
(40834)
业大(40183)
财经(39944)
(39222)
农业(38596)
中心(37746)
研究所(37053)
(36437)
经济学(34136)
北京(31231)
经济学院(31153)
商学(30798)
(30575)
商学院(30516)
经济管理(29848)
基金
项目(175914)
科学(140934)
基金(130760)
研究(125592)
(115069)
国家(114066)
科学基金(99442)
社会(84113)
社会科(80008)
社会科学(79989)
(69838)
基金项目(69791)
自然(64771)
自然科(63396)
自然科学(63374)
自然科学基金(62320)
(57480)
教育(55169)
资助(51379)
编号(48651)
(40602)
(40512)
重点(39508)
(39172)
(38178)
创新(37086)
成果(36328)
国家社会(35703)
科研(33794)
(33090)
期刊
(124826)
经济(124826)
研究(67931)
中国(46925)
(44481)
管理(43613)
(40429)
学报(39108)
科学(37053)
农业(30867)
大学(29552)
学学(28695)
业经(23316)
技术(22774)
(21356)
金融(21356)
经济研究(20004)
财经(19680)
(19641)
(18842)
问题(17554)
(17038)
教育(16893)
国际(16594)
技术经济(15192)
商业(14275)
世界(13788)
现代(12957)
科技(12624)
(12115)
共检索到3799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曲永义   杨志浩  
关键设备“稳供给”是开放视域下保障中国经济安全运行的迫切之需。特征事实分析表明,近年来全球关键设备供给呈紧缩态势,部分国家对华关键设备出口收紧。在构建全球区域贸易协定网络基础上,本文借助企业微观数据考察了区域贸易协定网络中心度对关键设备进口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提升企业在全球区域贸易协定网络的中心度,显著扩大了企业的关键设备进口。使用混淆变量的影响阈值检验和工具变量等方法缓解内生性问题,结论稳健。机制分析表明,区域贸易协定网络中心度通过商品贸易网络和风险规避机制,促进关键设备进口。拓展分析发现,对于国家双边关系敏感性高、国际供应链依赖大或处于非对外开放高地的企业而言,提升区域贸易协定网络中心度引致的关键设备进口促进效应更大;国内供应链创新不足是导致关键设备依赖进口的重要原因,提升区域贸易协定网络中心度有助于培育国内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助力实现关键设备国产替代。本文研究了区域贸易协定网络对关键设备进口的影响,为统筹开放与安全提供了可供参考的政策方向。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铁瑛  蒙英华  
本文从移民网络的角度探讨了区域贸易协定(FTA)缔结的动因问题,提出并证明了"移民网络促进FTA缔结"这一假说,并发现移民网络因素的加入可以将既有FTA缔结动因相关研究的模型预测准确率提升约4%,具有重要的意义。进一步的机制检验发现,移民网络主要通过促进双边贸易流来提升两国FTA的签订概率,表现为"移民网络—国际贸易—FTA缔结"这一核心发生机制。本文拓展性的细化研究还发现,无论从时间趋势或FTA缔结数量而言,移民网络对FTA缔结所起到的促进作用都呈现出边际递减规律;"移民网络—国际贸易—FTA缔结"机制在"南-北"国家对组合中会得到增强,但在"北-北"国家对组合中的表现较弱。本文的结论意味着,移民网络是发展中国家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资源,在当前贸易自由化多边进程受阻、逆全球化思潮涌动、国际秩序和规则面临重塑的背景下,充分发挥和利用"移民红利",对我国FTA战略的推进及世界FTA领域"中国范本"的探索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廖佳   潘春阳  
本文基于2001~2019年107个中国贸易伙伴国的面板数据,运用多维固定效应泊松伪极大似然估计方法 (PPML法)估计了贸易协定及其深度对中国进口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协定显著扩大了中国从协定签署国的进口规模,且该结论在考虑贸易协定条款的法律效力和时滞效应并使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内生性处理及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贸易协定条款对中国进口规模的影响存在异质性。“WTO-plus”条款显著促进了中国进口,其正向促进作用主要来自其中包含的十项边境条款;条款总深度对高科技含量产品和中间品进口存在较显著的正向影响,对中等科技含量产品和最终产品的进口存在较显著的负向影响,其中对中间品进口的促进作用主要来自“WTO-plus”条款,对中等科技含量产品进口的负向影响则主要来自“WTO-extra”条款。本文研究结论为我国通过签署贸易协定主动扩大进口、优化贸易结构提供了实证支撑。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岳文  许思雨  
随着全球多边贸易自由化受阻,区域贸易协定(RTA)逐渐成为一国开展经济战略合作与竞争的重要手段,中国的外贸政策也正由原来的注重出口逐步调整为进出口并重。以2003—2019年中国已签署的RTA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多种衡量RTA条款深度的指标,深入分析了条款深度变化对中国进口二元边际的影响。研究发现:总深度指数、核心深度指数、“WTO+”深度指数及“WTO-X”深度指数的提升对中国进口扩展边际的影响不显著,但均能显著促进中国进口集约边际的增长;RTA灵活度的增加会削弱RTA条款深度对中国进口集约边际的促进作用;降低双边贸易成本及缩减双边制度距离是RTA条款深度促进中国进口集约边际增长的重要渠道。异质性分析显示:RTA条款深度的提升显著促进了来自发展中经济体和发达经济体进口集约边际的增长,但显著抑制了来自发展中经济体进口扩展边际的增长;相对于农产品的进口二元边际,RTA条款深度的提升仅显著促进了工业品进口集约边际的增长。为更好地发挥RTA促进进口的积极效应,中国应加快签署深度RTA,同时积极推进与发达经济体之间RTA的谈判与合作,有选择性地设置RTA条款的灵活度。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郝夏珍   宋跃刚  
本文基于OECD—ICIOT投入产出表和中国海关数据库测算了中国不同贸易方式下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长度指标,并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对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长度的影响效果和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可以显著推动制造业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长度延伸,但因企业所有制、贸易方式、所属地区与缔约方制度质量不同存在差异。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可以通过服务贸易成本、企业生产率与制造业服务化作用于企业全球价值链嵌入长度。进一步分析结果表明,区域服务贸易协定可以显著提升企业全球价值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增强全球价值链韧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周大鹏  
区域贸易及投资协定谈判正加速成为新一代国际贸易与投资规则的构建平台,而我国目前参与的区域贸易协定仍然以传统议题为主,当前亟须评估新规则对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以明确我国的区域贸易协定谈判策略。本文分析了贸易投资议题对中国制造企业母公司绩效的影响,并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知识产权保护对母公司绩效具有负面影响;劳工保护对母公司绩效具有正面影响;国企属性对母公司绩效影响不显著;东道国投资自由化程度对母公司绩效不显著。本文据此对我国自贸区谈判策略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建议。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董林   李春顶   许朝凯  
投资开放相关的条款是区域贸易协定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现有关于贸易协定条款深度对企业对外直接投资(以下简称为OFDI)影响的分析还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文章基于FTA条款异质性理论和既有研究基础构建了“WTO-plus”条款深度、“WTO-extra”条款深度、核心条款深度、边界条款深度和边界后条款深度,并引入单国模型考察了FTA条款深度对中国企业OFDI成效的影响。研究发现,FTA条款深度与中国企业的OFDI成效水平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其中边界后条款深度和“WTO-extra”条款深度的积极效用要明显强于边界及“WTO-plus”条款深度。进一步的研究发现,FTA条款深度通过改善东道国营商环境进而提升投资成效水平,同时FTA条款深度对国有企业的OFDI和非绿地投资具有正向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余莹  
目前在我国对外签订的区域自由贸易协定中,中国-东盟和中国-新西兰自由贸易协定的农产品贸易规则体系最为全面,协议根据我国与对方是否可能发生大量粮食贸易的实际情况,分别针对性地采取了将粮食纳入高度敏感产品进行关税保护和相关特殊保障措施等方式对粮食进行保护。从近年来我国粮食进出口数据分析,我国缔结的区域协议对我国的粮食贸易影响不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程志宙   王岚   刘依茼  
当前国际分工出现逆全球化、服务化与交叉化等新趋势,赋予了区域贸易协定(RTA)影响制造业价值链关联的新机制。本文基于国际分工的新特点,首次从“中心-外围”价值链网络结构视角探讨了RTA对制造业价值链关联的影响。结果表明:签订RTA以及条款深化通过降低贸易政策不确定性,推动制造业和服务业开放联动,促进价值链分工交叉化,显著深化制造业价值链关联。更重要的是,RTA通过价值链分工交叉化,影响了位于不同网络结构位置的国家间国际分工模式的演进。且该效果存在梯度差异,RTA能够打破原有中心国家的路径依赖和长期占据国际分工高位的藩篱,通过增强外围国家的后发优势,为其融入国际分工提供更多机遇。拓展性分析表明,“中心-外围型”RTA、多边协定和区域内协定有更强的促进效应;此外,RTA效应的有效发挥依赖于政府和履约方效率等缔约环境,RTA结构的“轴辐效应”则会限制其效果;在经济下行时期,RTA能发挥贸易稳定器的作用,更大程度地促进制造业价值链关联,维护产业链安全和稳定。本文为理解RTA如何影响双边价值链关系和国际分工网络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高疆  盛斌  
文章采用世界银行2017年最新发布的PTAs数据库数据,综合考虑贸易协定的"覆盖力"和"约束力",分别构建了PTAs"总指数"、"核心指数"、"WTO+指数"、"WTO-X指数"、"关税指数"和"非关税指数"等共计12项协定"深度"一体化的衡量指标。文章利用这些指标作为贸易协定质量的代理指标,考察了贸易协定质量对中间品贸易、最终品贸易和不同制造业行业价值链贸易的影响程度。研究结论表明,贸易协定的"深化"将显著促进中间品贸易和最终品贸易流量,对中间品贸易的促进效用显著大于对最终品的促进效用;"约束力"指标对双边贸易流量的促进作用显著大于"覆盖力"指标,但随着考察时期的增长,二者之间的差异逐渐缩小;贸易协定的"深度"一体化对低技术行业、高技术和中高技术行业存在正向促进作用,对中低技术行业并无明显的促进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蓝茵茵  罗新星  
从21世纪开始,新型深度区域贸易协定(RTA)的迅速发展削弱了以WTO为核心的传统多边贸易治理体系。本文通过逻辑分析、基本经济学分析和文献述评研究认为新型深度RTA具有性质和影响的两面性:一方面作为"深于"且"广于"WTO的深层协调机制,巩固了跨国生产网络并提升参与国竞争力,另一方面作为由少数发达国家主导的新型规则制定,"权力导向"明显。为此,本文提出在多边框架内规范新型RTA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进一步讨论在跨区域巨型RTA的冲击下,中国贸易治理多边化与区域化实践的具体选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龚同   张天顶  
本文基于双重差分模型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规则对数字服务增加值贸易的影响作用。研究结果表明:达成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规则能促进双边数字服务增加值贸易;机制分析显示,共同的第三方贸易规则关联对双边数字服务增加值贸易存在促进效应,但该影响随着与第三方经济体构建的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规则数量的增长逐渐减弱;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规则网络关系的结构权力会推动数字服务增加值贸易增长,而网络节点的结构权力会稀释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规则的贸易效应;异质性分析揭示,规则条款和规则模板的不同对增加值贸易所产生的影响效应存在差异,并且随着规则广度的扩张和深度的强化,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规则对数字服务增加值贸易的推动作用逐步增强。基于以上结论,中国在构建区域贸易协定数字贸易规则时,不仅需要关注规则的深度,还要注重伙伴关系的选择,更好地发挥桥梁作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张天顶  龚同  
近三十年间,区域贸易协定和全球价值链经历了较快的发展,二者呈现出共生发展的态势。区域贸易协定构成区域主义的现实基础,而全球价值链作为经济全球化核心架构属于多边主义取得进展的成果。作为全球化力量的集中体现,全球价值链正在重塑区域主义,并在区域主义与多边主义之间进行协调。从发展趋势上看,区域贸易协定发展呈现出网络化趋势并且具有显著的结构依赖性,然而,现有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研究文献尚没有充分地考虑上述特征。为了从网络视角考察全球价值链发展对区域贸易协定网络形成的影响机制,文章构建了区域贸易协定网络,并建立了包含经济因素和结构性因素的指数随机图模型,注重研究网络结构依赖和复杂网络形成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网络传递闭合性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网络现有关联主导着区域贸易协定网络的形成。经济体在全球价值链的位置会影响其加入区域贸易协定网络的选择,全球价值链下游度越高的经济体越倾向于参与区域贸易协定。双边增加值关联的增加会促进经济体间建立区域贸易协定关系,而双边生产长度的增加会降低经济体间建立贸易协定的概率。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殷戈   范真   庄芮  
本文通过匹配2000—2014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中国海关贸易进出口数据以及中国工业企业污染数据,构建区域贸易协定(RTA)环境条款在企业层面的深度指数,考察RTA环境条款深化对企业污染排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条款深化显著降低了企业污染排放水平,这一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以及采用工具变量法克服内生性之后依然成立。作用机制检验表明,环境条款的减排效应可以通过前端治理和技术创新两条渠道实现。异质性检验表明,环境条款深化对中国东部地区、高减排压力地区的减排效应更为明显,对国有企业、大型企业和高耗能企业具有更强的促减排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环境条款深化有利于提升企业核心产品集中度,增加清洁产品的进出口规模及产品种类。本文的结论对于推动企业绿色生产力发展,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孟夏  张俊东  
文章聚焦深度FTA与价值链服务化的关系,以服务贸易国内规制为切入点,在单一FTA直接作用基础上考察了一国全球FTA网络地位对提升该国服务开放水平,继而促进双边价值链服务化的间接作用及内在机制。研究表明,一方面,FTA的服务贸易条款深度将有力推动缔约双方与服务相关的价值链合作;另一方面,相较于国内服务增加值,以一国自身的FTA缔约数量、缔约质量、FTA伙伴国的平均缔约数量和质量分别刻画的FTA网络节点地位将显著提高其制造业出口内涵的外国服务增加值比重。同时,节点地位的促进效应针对不同的国家组合、服务分行业、国内服务发展水平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而且当贸易双方同属一个凝聚子群时,服务进口国网络地位的作用效果会更加突出。进一步分析发现,一国的经济发展水平、监管质量、治理效率对该国网络节点地位存在负向调节作用。对国内规制不完善或监管能力薄弱的国家而言,提高其在FTA网络中的地位更能倒逼其规制融合,加速推动服务开放。文章研究结论将为中国以构建“高标准自贸区网络”为抓手同步推进制度型开放提供重要的实践参考,对中国深化服务开放,优化服务领域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