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44)
2023(13024)
2022(10639)
2021(10140)
2020(8022)
2019(18245)
2018(18150)
2017(34416)
2016(18284)
2015(20563)
2014(19963)
2013(19156)
2012(17220)
2011(15517)
2010(15563)
2009(14453)
2008(13461)
2007(11956)
2006(10401)
2005(8771)
作者
(47809)
(39975)
(39899)
(38108)
(25285)
(19263)
(18080)
(15314)
(15244)
(14404)
(13853)
(13547)
(12762)
(12344)
(12270)
(12061)
(11712)
(11624)
(11536)
(11501)
(9684)
(9587)
(9579)
(9359)
(8977)
(8919)
(8895)
(8829)
(8020)
(7868)
学科
(71138)
经济(71058)
管理(46196)
(45578)
(33101)
企业(33101)
(32247)
方法(27936)
数学(24654)
数学方法(24071)
农业(21431)
中国(21021)
业经(19365)
地方(19327)
(15958)
(13879)
(12313)
理论(12097)
(11794)
贸易(11785)
(11358)
(10989)
环境(10646)
(10330)
银行(10325)
(10265)
金融(10261)
(9911)
(9883)
(9575)
机构
学院(241758)
大学(234358)
(91568)
管理(91394)
经济(89250)
理学(78486)
理学院(77602)
研究(77201)
管理学(75846)
管理学院(75411)
中国(59408)
(49621)
科学(47049)
(41772)
(40597)
(37981)
中心(37968)
(36291)
业大(35169)
(34974)
师范(34699)
研究所(32785)
财经(32462)
(30994)
北京(30505)
农业(30432)
(29403)
(28867)
技术(27942)
师范大学(27350)
基金
项目(165471)
科学(130360)
研究(127732)
基金(116287)
(99608)
国家(98667)
科学基金(85531)
社会(80070)
社会科(75442)
社会科学(75422)
(67654)
基金项目(61348)
教育(59913)
(55853)
编号(55433)
自然(53050)
自然科(51810)
自然科学(51800)
自然科学基金(50788)
资助(45995)
成果(44435)
课题(38896)
重点(37261)
(37258)
(35195)
(35082)
(33129)
创新(32518)
项目编号(32287)
国家社会(31999)
期刊
(110400)
经济(110400)
研究(68462)
中国(54337)
(42786)
教育(35227)
学报(32615)
管理(32526)
科学(32209)
(31754)
农业(28508)
大学(26166)
学学(24231)
技术(24081)
业经(22948)
(22670)
金融(22670)
经济研究(16351)
财经(14467)
问题(14006)
图书(13331)
(13208)
(12640)
(12488)
职业(12232)
资源(11828)
统计(11098)
(11078)
(11018)
论坛(11018)
共检索到3635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衍毓  刘彦随  王业侨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期,建设占用耕地将在一定时期内长期存在,亟需寻求有效的耕地占补途径。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我国农村经济需要更加有力的投资拉动,新农村建设也需要找到更加高效的着力点。村庄整治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村庄整治建设及其后续的土地整理构建城乡一体化的土地利用格局是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城乡一体化理念指导下开展村庄整治建设,有利于高效配置城乡土地资源,缓解经济建设与耕地保护的矛盾,促进土地要素在城乡(区域)间的高效流动,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因此,探索总结村庄整治建设的优化模式和途径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以三亚市为例,提出了统筹城乡视角下村庄整治建设需要遵循的8项原则:依据村庄发展演变的主导驱动力差异,提出三亚市村庄整治建设的4种模式,即城镇扩展模式、项目带动模式、中心村集聚模式和移民拆建模式。为推动各种模式顺利实施,从农村产业培育和农民就业、多元融资渠道以及土地利用机制创新3个方面探讨了村庄整治建设的长效机制,旨在为其他类似地区的村庄整治建设提供可资借鉴的模式和途径。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帅康  孙嘉玲  陈小勇  刘力行  
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发展,在社会经济得到飞速提升的同时,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人口老龄化以及生态环境、生活方式等各个方面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人的健康问题愈发突出,人对于健康的需求愈发强烈,而社区健康管理服务作为我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主要内容,其发展一直是全国关注的重点。文章通过将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访谈法这两种研究方法相结合,确定了将三亚市凤凰华庭社区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与国内外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的具体研究方向。同时结合运用了实地访谈的研究方法,通过走进三亚市凤凰华庭社区和三亚哈尔滨医科大鸿森医院,与相关服务、管理人员进行深度交流,从而实现对三亚市凤凰华庭社区这种具有特色的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深入研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王冰松  杨开忠  
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特征显著,科学统筹城乡发展意义重大。分析了相关理论对统筹城乡发展的启示,包括发展经济学中的二元经济理论、城市规划理论、共生理论以及区域经济学中的相关理论,以系统的思维和视角阐释了科学统筹城乡发展的机理。以重庆为例,探讨了科学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优化对外空间格局和内部空间结构,降低对外交流成本,建立可持续盈利空间;土地、户籍、社保制度的整体变迁和创新;加强乡镇与企业、智力机构、金融机构对接和城乡间信息对接的组织保障。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唐常春  樊杰  
基于城乡统筹视角,以典型案例长株潭区域为例,通过实地考察和深入调研,在开展理论辨析基础上,分析城乡公路交通建设现状问题、影响因素与需求,系统构建长株潭城乡公路交通发展模式并提出路径对策。研究表明:长株潭在城乡路网布局、农村路网建设、城乡结合部交通和公路养护管理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与不足,同时公路交通建设面临城市走廊地带加速形成、城乡一体化空间形态显现、城乡居民出行方式变化、郊区化发展等新因素影响。在此形势下,应着眼于加大对农村发展扶持力度、破除城乡分割分治、促进城乡产业经济统筹发展、促进城乡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协调等重要目标,重点加快城乡路网一体化建设,创新农村公路建设投入机制,并强化城乡公路交通与现代产业协调发展。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宇宁  运迎霞  
大城市郊区小城镇由于其独特的区位条件在城乡统筹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天津市郊区小城镇发展的"三区联动"模式,认为其核心在于通过城镇发展要素的集中建设联动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即通过"三化"并举统筹破解"三农"问题。而要想实现该模式的成功推广则需要规划先行、产业集聚、土地流转以及制度创新作为保障机制。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邹璇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都有迅速的提升,人们对医疗卫生保障问题也越来越关注。本文以重庆市为例,主要通过数据分析和对比分析,分析了重庆城乡医疗保障统筹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而基于相关理论基础,探索城乡医疗保障统筹发展模式与发展路径。并提出城乡医疗保障统筹发展的政策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王艳松  沈俊  
浙江省嘉兴市早在1997年就开始开展农用地整理。随着农村改革发展进程的推进,从2003年开始,土地整理的重点转向以宅基地整理为主的建设用地复垦。2008年5月,嘉兴市抓住被浙江省委、省政府确定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的契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薇  刘娟  
统筹城乡经济发展不仅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更是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大业的必然选择。目前,我国城乡经济所呈现的二元结构在一定程度上割裂了城乡间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进而阻碍了我国商贸流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为促进商贸流通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协调经济建设中的城乡发展差距。本文以河北省为例,针对河北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SWOT分析,对影响其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因子分析,为河北省商贸流通产业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丁一  
“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构想到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际上是一个调整我国城乡关系从战略构想到战略措施的实践过程。从根本上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手段,而统筹城乡发展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根本保证和实质。因此,从发展战略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快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在发展方针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实施“多予少取放活”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在发展政策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必须对农民实行普惠政策,逐步建立起“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向前  
在城乡统筹改革过程中,各地积极探索农村土地流转的模式,重庆市作为改革的试验区之一,有自己的经济特点,同时形成了自己的典型模式。深入探析这些模式,我们会发现城乡二元结构对统筹发展造成了诸多障碍。比如农地承包经营权性质模糊、征用补偿费过低、相关中介组织和社会保障缺位等。加快农地流转,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比如强化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性质、合理评定被征土地的使用价值、完善相关中介组织及社会保障体系、扶持失地农民就业等。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杜群  杜殿虎  
习近平阐述了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新时代生态法治观。这一新的法治观不仅是一种认识论、方法论,更是一种实践论。作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组成部分,山体是重要的国土空间资源,在城市生态系统中具有多元功能。根据对三亚市山体保护的经济动因的分析,发现旅游为主导产业的兴起推动了城市国土空间利用向山体挺进,导致山体资源不合理利用与城市生态功能失调。目前我国各类资源立法按照水、林、地、矿产等环境因子对山体进行类别化保护,缺乏整体性理念和法律实施的针对性,法律管制严重失灵。在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法治观指导下,三亚市首批地方性法规之一的《三亚市山体保护条例》(2016)创新了山体保护法律体制机制,即坚持山体资源开发与山体空间和功能保护相协调的立法原则、建立统一的山体保护管理体制、实行山体资源的共管共治共享,通过立法调整了山体保护与山体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山体资源保护专门立法是习近平新时代生态法治观的有力践行,为我国其他浅丘地区城市山体保护立法和法律制度创新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建欣  吕斌  陈睿  和朝东  
村庄体系规划目前是城乡统筹发展背景下城乡空间研究中的一个热点,本文研究了村庄体系空间重构过程的方法和原则,包括提出了城乡统筹背景下的村庄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心村-一般村"的村庄等级体系确定方法、以集约用地为目标的各类村庄空间重构模式及其发展策略。随后,以怀柔区九渡河镇的调查问卷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且对比分析了重构前后村庄体系的差异。最后,提出了村庄体系空间重构过程中的一些反思。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梦肖  尹洁  
建设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涉及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生态保护、人民生活等多个方面的系统工程。由于各地资源禀赋不一,环境各异,在对农村进行规划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巍  
随着中国高速城镇化进程,城乡二元结构引发的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问题日益突显。传统城乡分割的治理模式由于缺乏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政策工具,近一步加剧了城乡之间制度上不公平、服务上不完善等治理失灵现象。文章通过梳理总结善治的内涵与理论主张,反思传统城乡分治模式的弊端,试图厘清城乡统筹治理模式转型的路径与方向,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学术依据。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赵黎  
移民村的公共事务治理与可持续发展是乡村治理中的难点。本文研究将网络化治理理论引入到乡村治理探究中,通过深度访谈、案例采集及参与观察的方法,对河南省南水北调移民村庄进行田野调查,探讨移民村庄村治模式的变迁以及新型社会治理模式对转型中乡村治理的意义。研究发现:移民村社会治理模式呈现出与已有文献描述的基层村治"行政化"所不同的治理形态。通过嵌套式的组织形式与制度设计,移民村以"非科层化"的治理模式因地制宜地促成村庄内部各行动主体之间以及移民村庄与外部公共部门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协作,保证了基层民主参与权、议事权、决策权与监督权的实现和村庄公共物品的供给,体现出以参与性、协作性、平衡性、灵活性和包容性为特征的网络化治理框架。这种适应性治理之道,推动了社会治理模式从政治国家对乡村社会的"线型治理模式"向政治国家与乡村社会双向互动的"立体型治理模式"转型,为推动中国乡村基层社会治理转型提供了新的视野与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