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156)
- 2023(16288)
- 2022(13582)
- 2021(12762)
- 2020(10363)
- 2019(23954)
- 2018(23991)
- 2017(46020)
- 2016(24962)
- 2015(28101)
- 2014(27965)
- 2013(27042)
- 2012(24164)
- 2011(21614)
- 2010(21629)
- 2009(20012)
- 2008(18880)
- 2007(16406)
- 2006(14286)
- 2005(12394)
- 学科
- 济(100618)
- 经济(100498)
- 管理(69907)
- 业(67046)
- 企(55153)
- 企业(55153)
- 方法(45743)
- 数学(39919)
- 数学方法(39202)
- 农(30613)
- 中国(27542)
- 业经(24756)
- 财(24128)
- 地方(22053)
- 农业(20753)
- 学(20555)
- 理论(17667)
- 制(17036)
- 贸(16904)
- 贸易(16894)
- 易(16366)
- 和(15158)
- 技术(14999)
- 务(14773)
- 财务(14685)
- 财务管理(14660)
- 环境(14619)
- 银(13999)
- 银行(13962)
- 企业财务(13826)
- 机构
- 学院(346776)
- 大学(345315)
- 管理(138003)
- 济(133134)
- 经济(130137)
- 理学(120459)
- 理学院(119122)
- 管理学(116630)
- 管理学院(116025)
- 研究(111380)
- 中国(81560)
- 京(73050)
- 科学(70506)
- 财(59565)
- 所(54798)
- 农(54453)
- 业大(51872)
- 中心(50681)
- 研究所(50212)
- 江(49592)
- 财经(48396)
- 范(47451)
- 师范(47051)
- 北京(45550)
- 经(43987)
- 农业(42297)
- 州(40870)
- 院(40786)
- 经济学(39782)
- 师范大学(37793)
- 基金
- 项目(242658)
- 科学(191085)
- 研究(178895)
- 基金(174979)
- 家(152068)
- 国家(150798)
- 科学基金(130161)
- 社会(112114)
- 社会科(106081)
- 社会科学(106053)
- 省(95333)
- 基金项目(92499)
- 自然(84537)
- 教育(83111)
- 自然科(82625)
- 自然科学(82607)
- 自然科学基金(81065)
- 划(80080)
- 编号(74451)
- 资助(71938)
- 成果(59712)
- 重点(54199)
- 部(52697)
- 发(51762)
- 课题(51056)
- 创(50324)
- 创新(46786)
- 科研(46090)
- 国家社会(45603)
- 项目编号(45574)
- 期刊
- 济(144529)
- 经济(144529)
- 研究(98516)
- 中国(63363)
- 学报(53998)
- 农(51693)
- 科学(50295)
- 管理(49643)
- 财(44200)
- 教育(42595)
- 大学(41358)
- 学学(38805)
- 农业(35964)
- 技术(31120)
- 融(26391)
- 金融(26391)
- 业经(26042)
- 经济研究(23269)
- 财经(22493)
- 经(19230)
- 图书(18918)
- 问题(18862)
- 业(17863)
- 科技(16766)
- 版(16659)
- 技术经济(16323)
- 理论(15770)
- 商业(15587)
- 现代(15584)
- 统计(15459)
共检索到4915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小燕
城乡差距大、城镇化滞后都是制约中部崛起的重要因素。在"两型社会"建设背景下,创新城镇化模式,实施统筹城乡的多元城镇化模式是实现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之一。因此,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统筹城乡一体化为总体目标,构建起以市场为主导,整合中部地区城市群资源,构筑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代城镇体系,加大制度创新,逐步消除二元体制的多元城镇化模式。
关键词:
中部地区 统筹城乡 城镇化模式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舒小林 杨贵琼
城镇化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是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重要途径。中部地区地处我国内陆腹地,自然条件优越,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在经济区位和地理区位中具有连接南北,承东启西的重要作用。因此,探索中部地区城乡差距状况、原因,统筹城乡发展和人口城镇化路径,对促进城乡"两轮"驱动中部地区社会结构变革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中部地区人口城镇化的城乡差别效应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孙元元 杨刚强 江洪
城乡统筹的关键在于农村经济的发展,而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又在于小城镇的发展。只有小城镇的发展才能真正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城乡收入差距扩大、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以及大城市的"城市病"和农村"空心化"等问题。加快小城镇的建设和发展进程,已经成为中部地区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
小城镇建设 城乡统筹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向建 吴江
城乡统筹发展本质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其实现有赖于推进城镇化。传统粗放式、速度型城镇化不可持续,新型集约式、质量型城镇化呼之欲出。新型城镇化是有别于传统的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新模式,已成为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最为强力的助推器,如何选择推进路径便显得尤为重要。重庆新型城镇化路径选择需要结合区域实际,分清推进的优劣势,坚持"一个统领,五个重点"原则,运用协调路径、高效路径、多样路径三条路径组合推进,最终实现重庆城乡一体化发展。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协调 高效 多样 路径 重庆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吴丽玲
我国城镇化进程已从单一的人口城镇化向多元的新型城镇化发展,在这一进程中,城乡经济结构与社会形态逐渐发生了变化。流通业作为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中越来越重要的联结桥梁,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也日益突出。因此,本文使用2010-2017年中部地区的省际数据,利用熵值法计算出各省(市)的新型城镇化率,并在此背景下研究流通业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关系。结果表明,流通产业发展对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影响并不显著,但与新型城镇化率的交互作用下对城乡居民相对收入差距呈现显著的负面影响;流通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率都可在1%的显著水平下对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起负面作用,两者的交互作用也可起到缩小城乡居民绝对收入差距的效果。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子宸 李宾
通过构建指标体系,采用1991年至2010年的数据,对我国城镇化、金融发展与城乡统筹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采用主成份分析法形成城乡统筹水平、城镇化水平和金融发展水平变量综合数值,通过序列平稳性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问题假设进行了验证。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化是金融发展的格兰杰原因,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城镇化与城乡统筹、金融发展与城乡统筹之间都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城镇化与金融发展并不必然导致城乡统筹水平的提高。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巍
随着中国高速城镇化进程,城乡二元结构引发的城乡发展不平衡、贫富差距过大等社会问题日益突显。传统城乡分割的治理模式由于缺乏合理的制度安排和有效的政策工具,近一步加剧了城乡之间制度上不公平、服务上不完善等治理失灵现象。文章通过梳理总结善治的内涵与理论主张,反思传统城乡分治模式的弊端,试图厘清城乡统筹治理模式转型的路径与方向,从而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学术依据。
关键词:
善治 城乡统筹 治理模式 反思 转型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鹏 杨青山 王晗
在总结当前长吉一体化区域小城镇发展存在的分化问题的基础上,提出区域小城镇的城镇化发展道路选择,并通过对具体小城镇的地域类型、资源优势和发展基础进行判别,构建了五种城乡统筹发展模式,分别为城市扩展的"变农模式"、城乡互融的"合农模式"、以城带乡的"拉农模式"、村企共建的"新农模式"和城村互联的"带农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阚大学 吕连菊
建立IOWHA组合预测模型,基于水足迹视角预测了2025—2050年中国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下的水资源利用情况。结果发现,中部地区水足迹及其各类水足迹、人均水足迹、水足迹土地密度、水资源匮乏指数、水资源压力指数、水足迹增长率和水资源生态盈亏指标先增加后下降,水足迹强度和水足迹废弃率一直下降,水资源承载力先下降后增加,水资源进口依赖度和可用水资源增长指数整体趋于提高,水资源自给率趋于下降。相对2025年,2050年水资源利用量降幅比较明显,水资源利用结构优化,清洁利用水资源能力显著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提升,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情况改善,但水资源进口依赖度提高,水足迹自给率下降,水资源安全问题依然存在。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娟
现阶段体制和政策障碍极大地制约着我国城镇化的健康发展,城乡二元体制和政策缺陷是其中最根本的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城镇化率较快提升,但仍明显落后于东中部甚至全国平均水平。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的二元体制与政策缺陷更为明显和突出。本文首先分析目前西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接着梳理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滞后的体制和政策成因,进而在借鉴成都探索统筹城乡发展、构建现代田园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案例的基础上,提出促进西部地区城镇化健康发展的体制创新和政策措施。
关键词:
西部地区 城镇化 体制和政策 统筹城乡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张远索
研究目的:在理论总结和政策解读的基础上,研究中国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土地市场统筹构建途径。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定性分析法。研究结果:城市土地市场产权制度和管理制度相对完善,但仍有一定提升空间;农村土地市场很不成熟,区域性交易需求强烈但受制度抑制;城乡两个土地市场之间连通不畅,城市用地现实需求与农村用地理论供给并存;新型城镇化为统筹城乡土地市场带来契机。研究结论:在完善城乡两个市场内部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应重点关注集体建设用地入市方案设计,更应该借新型城镇化发展理念,大力发展乡镇级城镇化,以此在城乡两个市场之间修建镇域带,推动城乡土地市场的统筹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柯福艳
建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促共进的长效机制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工业化与城镇化"三化"同步推进的基石,但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与制度等障碍性因素严重阻碍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本文认为要推动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在深入推进城镇化进程中,应与农业发展在农业劳动力减量提质、农业土地转用增值、农业基础建设、农产品生产、三次产业合作等方面建立起良性互动的长效机制。政府要围绕这些长效机制的构建,提供相应的政策支撑与公共服务。
关键词:
城镇化 农业现代化 互促共进 长效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泰城 张小青
城镇化滞后对中部地区经济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这是中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分析国内外城镇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地区的区域特点,探讨了推动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因素和机制,提出了中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可供选择的路径。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城镇化 动力机制 路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方
文章选取中部地区六省1978年-2012年相关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影响模型和P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为:金融发展水平、规模和效率与中部地区六省城镇化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金融支持中部地区城镇化存在明显差异。提出保持金融发展规模稳步增长,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支持效率;积极开发特色金融产品,提升金融精准支持等对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夏春萍 麻福芳
文章运用AHP方法,对我国中部地区的城乡统筹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中部地区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偏低,呈现下降的发展趋势;城乡统筹水平与经济发展水平不成一致正相关。中部八省份的实证研究符合上述结论。
关键词:
城乡统筹 中部地区 评价指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