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12)
2023(12904)
2022(11253)
2021(10541)
2020(8674)
2019(20101)
2018(19873)
2017(38541)
2016(21108)
2015(23540)
2014(23588)
2013(23106)
2012(21293)
2011(19229)
2010(19209)
2009(17456)
2008(16849)
2007(14572)
2006(12948)
2005(11166)
作者
(60558)
(50133)
(49738)
(47482)
(31977)
(23895)
(22659)
(19697)
(19076)
(17992)
(17181)
(16860)
(15790)
(15722)
(15422)
(15356)
(15208)
(14924)
(14307)
(14204)
(12404)
(12291)
(12011)
(11414)
(11246)
(11169)
(11009)
(10996)
(10041)
(9861)
学科
(82077)
经济(81984)
管理(60245)
(58118)
(47343)
企业(47343)
方法(37702)
数学(32952)
数学方法(32535)
(26917)
(21809)
中国(21767)
业经(19957)
农业(18044)
地方(17605)
(17529)
(14973)
贸易(14967)
(14534)
(14488)
理论(13683)
(13383)
(13125)
财务(13059)
财务管理(13039)
环境(13004)
技术(12777)
(12753)
企业财务(12366)
(12017)
机构
学院(296264)
大学(296051)
管理(120852)
(116256)
经济(113538)
理学(105193)
理学院(104051)
管理学(102310)
管理学院(101772)
研究(98051)
中国(71538)
(62487)
科学(61297)
(52943)
(49292)
(48537)
业大(45809)
中心(44492)
研究所(44392)
(43057)
财经(42299)
(40053)
师范(39730)
北京(39230)
(38533)
农业(38387)
(35700)
(34718)
经济学(33493)
师范大学(31938)
基金
项目(206194)
科学(162269)
研究(152535)
基金(148919)
(129121)
国家(127997)
科学基金(110199)
社会(94942)
社会科(89936)
社会科学(89912)
(80784)
基金项目(79360)
自然(71842)
自然科(70124)
自然科学(70108)
教育(69891)
自然科学基金(68833)
(67891)
编号(63348)
资助(61079)
成果(51624)
重点(45598)
(45303)
(44024)
课题(43344)
(42527)
创新(39477)
科研(39026)
教育部(38783)
项目编号(38563)
期刊
(126999)
经济(126999)
研究(86824)
中国(53983)
学报(46558)
(46197)
科学(43085)
管理(42290)
(38143)
大学(35526)
教育(34735)
学学(33365)
农业(32425)
技术(25309)
(24830)
金融(24830)
业经(22186)
财经(19530)
经济研究(19518)
(16557)
图书(16393)
问题(16368)
(15093)
理论(14780)
科技(14633)
技术经济(14217)
(14041)
实践(13724)
(13724)
现代(13593)
共检索到4251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惠献波  
本文是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背景下,以工业化进程中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作为选题进行研究,试图找出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的障碍因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旨在确立一条沟通城乡、打破农村经济封闭、在全社会范围里配置资源的发展道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周艳波  翟印礼  董鸿鹏  
本文是在我国农业经济发展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新阶段的背景下,以工业化进程中的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作为选题进行研究,找出统筹城乡要素配置与转移的障碍因素,重点分析了土地、资本、劳动等生产要素并提出相关的解决对策,旨在确立一条沟通城乡、打破农村经济的封闭、在全社会范围里配置资源的发展道路。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盛淑桢  熊婷  
城乡社区教育资源的统筹配置对社区教育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其失衡会影响社区教育效率及公平,进而危及终身教育战略的实施。上海金山区社区教育样本揭示,诸如基础设施建设、办学经费投入以及师资配备等层面的社区教育资源城乡配置失衡问题不容忽视。社区教育资源整体建设力度不够以及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系导致社区教育资源城乡配置失衡的根本原因。为此,须从管理体制以及保障机制诸方面建立健全优化社区教育资源城乡统筹配置的综合路径,以期推进社区教育均衡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艳波  翟印礼  董鸿鹏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崔慧霞  
当今中国人均农业资源的拥有量比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低。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前提条件。合理、有效地利用有限的农业资源,优化农业资源的配置效率关系到我国的农业能否可持续发展,也关系到城市化能否顺利进行。缺乏现代理念和配套的先进制度,农业资源配置效率就会下降。研究城乡统筹是农业资源优化配置制度安排的基本前提。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涂妍  王明亮  
统筹城乡发展是为了促进城乡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产业的特殊属性,使得统筹产业与统筹城乡发展之间具有内在必然联系。通过统筹城乡产业,建立城乡要素自由流动的载体,以产业纽带从根本上联结城市和乡村,促进城乡的协调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佐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高速发展,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从1985年的1.7倍扩大到2002年的3.1倍;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现金消费支出差距从1985年的2.2倍,扩大到2002年的4.1倍。如果将农民的实物收入、生产性投入和市民的非货币收入等因素考虑进来,则差距达到惊人的6倍。而农业滞后于工商业发展、农村滞后于城市发展、农民与市民相比生活相对贫困的"三农"问题,也已成为当前各种矛盾的焦点,必须尽快予以解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成新  王格芳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我国城市化已经超过50%,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乡统筹模式也应与时俱进,"政府主导+城乡互动+多元融合+重点突破"的城乡统筹新模式成为可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姚如青  朱明芬  
研究目的:探讨源于中国推进工业化目的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在城镇化中演化的特征和原因。研究方法:历史研究法、法和经济学与产权博弈论。研究结果:近年来行政配置取向的宅基地使用权制度得到固化和强化,既是由于中央政府基于耕地保护的政策目的,也是由于这种宅基地使用权制度能让地方政府获得城镇化收益。但是,随着城乡人口流动和城镇化持续推进,使得农村地区的宅基地利用越来越需要市场配置取向。研究结论:当前阶段推进市场配置取向代替行政配置取向,可以结合区域特点实施双轨化配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胡振华  
本文从理论与实证两方面论证市场化是城乡统筹解决短缺资源供需矛盾的可行方法 ,并提出了城乡短缺资源市场化配置的若干对策。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滕青  
职业教育是将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具有关键性的推动作用。针对职业教育在服务城乡统筹发展中存在的机制、资金和劳动力培训的问题,提出完善职业教育服务城乡统筹的举措。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程瑜  
考虑城乡居民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对公共品的需求存在不同,可将公共品划分为基本公共品和差异性公共品两大类。基本公共品是指对社会公众的生存发展具有基础作用的公共品,无论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他们对这些公共品的需求是无差异的。推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孔伟  
统筹城乡发展要求重构建设用地空间。分析了我国土地政策促进城乡统筹的现实困境,表现为城乡用地供需错位、土地要素缺乏流动性、置换指标区际交易机制不健全、收益共享机制不完善等;以此为基础,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模式转换、置换指标跨县区流转、土地增值收益共享、规划引导4个方面构建了统筹城乡的建设用地空间重构机制;并提出要加强土地政策与相关政策的衔接,强化监管及保障体系建设,以充分发挥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孔伟  
统筹城乡发展要求重构建设用地空间。分析了我国土地政策促进城乡统筹的现实困境,表现为城乡用地供需错位、土地要素缺乏流动性、置换指标区际交易机制不健全、收益共享机制不完善等;以此为基础,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模式转换、置换指标跨县区流转、土地增值收益共享、规划引导4个方面构建了统筹城乡的建设用地空间重构机制;并提出要加强土地政策与相关政策的衔接,强化监管及保障体系建设,以充分发挥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