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233)
2023(12005)
2022(10503)
2021(10007)
2020(8212)
2019(19020)
2018(19020)
2017(37393)
2016(20380)
2015(22480)
2014(22526)
2013(22182)
2012(20451)
2011(18425)
2010(18471)
2009(16864)
2008(16256)
2007(14112)
2006(12514)
2005(10770)
作者
(56663)
(46872)
(46437)
(44457)
(30020)
(22281)
(21168)
(18351)
(17819)
(16915)
(16057)
(15659)
(14794)
(14711)
(14433)
(14338)
(14083)
(13951)
(13371)
(13229)
(11588)
(11498)
(11254)
(10765)
(10462)
(10400)
(10329)
(10305)
(9485)
(9220)
学科
(77712)
经济(77620)
管理(58961)
(54885)
(45010)
企业(45010)
方法(34563)
数学(29941)
数学方法(29552)
(25789)
(21969)
中国(21258)
业经(18950)
地方(17063)
农业(17057)
(16535)
(14554)
(14218)
贸易(14212)
(13809)
(13472)
理论(13154)
(12399)
(12386)
财务(12322)
财务管理(12300)
环境(11975)
技术(11884)
企业财务(11643)
(11391)
机构
学院(280492)
大学(280318)
管理(115853)
(110610)
经济(107974)
理学(100482)
理学院(99412)
管理学(97863)
管理学院(97340)
研究(92690)
中国(68078)
(59313)
科学(56745)
(51931)
(45460)
(43459)
中心(42025)
研究所(41290)
业大(40952)
(40826)
财经(40819)
(37922)
师范(37661)
北京(37546)
(37137)
(33934)
农业(33534)
(33204)
经济学(31771)
师范大学(30259)
基金
项目(193158)
科学(151839)
研究(145370)
基金(139240)
(119710)
国家(118645)
科学基金(102345)
社会(90379)
社会科(85483)
社会科学(85462)
(75086)
基金项目(73974)
教育(66006)
自然(65721)
自然科(64137)
自然科学(64124)
(62976)
自然科学基金(62942)
编号(61220)
资助(57150)
成果(50362)
(42590)
重点(42395)
课题(41483)
(41130)
(39705)
项目编号(37647)
创新(36821)
教育部(36689)
科研(36306)
期刊
(123082)
经济(123082)
研究(84224)
中国(51235)
学报(41374)
(41360)
管理(40776)
科学(39082)
(38000)
教育(32821)
大学(31707)
学学(29709)
农业(29079)
(24230)
金融(24230)
技术(23818)
业经(21446)
财经(18988)
经济研究(18863)
图书(17773)
(16055)
问题(15876)
理论(14617)
实践(13618)
(13618)
科技(13500)
(13357)
现代(13211)
技术经济(13203)
(12715)
共检索到4080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程瑜  
考虑城乡居民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对公共品的需求存在不同,可将公共品划分为基本公共品和差异性公共品两大类。基本公共品是指对社会公众的生存发展具有基础作用的公共品,无论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他们对这些公共品的需求是无差异的。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为民  
我国农村公共品普遍短缺,我国城乡差距的最突出表现就是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差距。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而实现城乡统筹的突破点是通过增加对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公共品的供给,增强农村的自我造血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林涛  胡豹  
公共物品供给的城乡差异主要体现在供给政策、管理体制及供给水平等方面。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城乡差距仍在不断扩大。现行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已无法在城乡之间发挥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它既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对现行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制度进行统筹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重点在于城市要优化和调整供给项目,适时调控公共财政支出水平;农村要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农村公共财政总体支出比重。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江明融  
长期以来,我果实行的是城市偏向型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供给成本分担不合理,公共产品收益分享不公平,供给决策机制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失衡。因此,必须根据公共财政的要求,实行城乡统筹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佐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高速发展,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从1985年的1.7倍扩大到2002年的3.1倍;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现金消费支出差距从1985年的2.2倍,扩大到2002年的4.1倍。如果将农民的实物收入、生产性投入和市民的非货币收入等因素考虑进来,则差距达到惊人的6倍。而农业滞后于工商业发展、农村滞后于城市发展、农民与市民相比生活相对贫困的"三农"问题,也已成为当前各种矛盾的焦点,必须尽快予以解决。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王成新  王格芳  
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进入21世纪的第二个10年,我国城市化已经超过50%,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城乡统筹模式也应与时俱进,"政府主导+城乡互动+多元融合+重点突破"的城乡统筹新模式成为可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陶学荣  史玲  
近年来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规模和结构有明显改善,但仍滞后于农民的现实需求,城乡之间供给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公共产品长期供给不足和滞后,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农村进一步发展的基础。构建和谐社会,首先要实现社会公平,协调好城乡关系。解决农民减负增收的问题,关键在于实行城乡平等的公共政策,统筹城乡公共资源分配,改善农村公共产品的供给,为此,需要在界定供给主体的基础上对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制度进行改革创新。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吴根平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深化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指出城乡二元结构是制约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主要障碍。近年来,我国政府将工作重心更多倾向于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结构性矛盾还比较突出。实现统筹城乡一体发展战略还需要加快建立和完善城乡融合与一体化发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体制机制。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佳妮  吴平  
实现村级公共品供给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政府财政支持有限的情况下,资金不足成为实现村级公共品供给的瓶颈。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村级公共品供给迈出的第一步。文章从投融资角度对当前村级公共品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资金不足进行探讨,以城乡统筹改革成都试验区为例。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滕青  
职业教育是将我国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重要途径,在城乡统筹发展中具有关键性的推动作用。针对职业教育在服务城乡统筹发展中存在的机制、资金和劳动力培训的问题,提出完善职业教育服务城乡统筹的举措。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孔伟  
统筹城乡发展要求重构建设用地空间。分析了我国土地政策促进城乡统筹的现实困境,表现为城乡用地供需错位、土地要素缺乏流动性、置换指标区际交易机制不健全、收益共享机制不完善等;以此为基础,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模式转换、置换指标跨县区流转、土地增值收益共享、规划引导4个方面构建了统筹城乡的建设用地空间重构机制;并提出要加强土地政策与相关政策的衔接,强化监管及保障体系建设,以充分发挥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孔伟  
统筹城乡发展要求重构建设用地空间。分析了我国土地政策促进城乡统筹的现实困境,表现为城乡用地供需错位、土地要素缺乏流动性、置换指标区际交易机制不健全、收益共享机制不完善等;以此为基础,从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模式转换、置换指标跨县区流转、土地增值收益共享、规划引导4个方面构建了统筹城乡的建设用地空间重构机制;并提出要加强土地政策与相关政策的衔接,强化监管及保障体系建设,以充分发挥土地政策的宏观调控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亚飞  
本文在对贫困与反贫困理论进行回顾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农村新时期贫困的具体情况,不仅要从经济层面,更要从文化层面来认识中国农村的文化贫困问题,并指出文化贫困是当前我国农村贫困的主要根源,在对文化贫困内涵和表现形式的分析中,提出我国当前应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不断提高农村文化素质,逐步解决我国农村文化贫困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