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05)
2023(1591)
2022(1136)
2021(966)
2020(586)
2019(1319)
2018(1107)
2017(1433)
2016(762)
2015(758)
2014(779)
2013(824)
2012(781)
2011(832)
2010(774)
2009(731)
2008(604)
2007(513)
2006(496)
2005(371)
作者
(2542)
(2281)
(2194)
(2007)
(1376)
(1006)
(921)
(848)
(830)
(794)
(785)
(763)
(662)
(657)
(647)
(644)
(628)
(600)
(587)
(576)
(538)
(535)
(511)
(507)
(500)
(491)
(481)
(465)
(448)
(444)
学科
(6927)
(6467)
经济(6463)
农业(5211)
业经(4162)
农业经济(3843)
(2837)
发展(2734)
(2734)
地方(2537)
建设(2377)
(2276)
经济建设(2271)
中国(2244)
(2049)
收入(1886)
工作(1536)
国民(1392)
农民(1300)
国民收入(1249)
(1247)
财富(1247)
农民工(1200)
民工(1200)
管理(1164)
方法(997)
及其(955)
(939)
农村(931)
数学(923)
机构
学院(14368)
大学(13004)
(5436)
经济(5273)
管理(4878)
研究(4797)
理学(4260)
理学院(4202)
管理学(4122)
管理学院(4092)
(3483)
中国(3254)
科学(2827)
(2493)
(2493)
师范(2485)
(2385)
农业(2348)
中心(2249)
(2203)
业大(2136)
(2056)
(2003)
师范大学(1911)
(1906)
社会(1886)
研究所(1853)
经济学(1852)
财经(1827)
(1805)
基金
项目(10298)
研究(8540)
科学(8236)
基金(7333)
社会(6237)
(6202)
国家(6109)
社会科(5800)
社会科学(5799)
科学基金(5208)
(4438)
基金项目(3879)
编号(3594)
教育(3287)
(3270)
(3231)
(3171)
(2841)
成果(2841)
(2739)
国家社会(2738)
课题(2551)
发展(2445)
(2415)
自然(2320)
资助(2271)
重点(2267)
自然科(2261)
自然科学(2261)
(2241)
期刊
(8906)
经济(8906)
(6259)
农业(4498)
研究(3783)
中国(3378)
业经(3027)
科学(2628)
学报(2518)
农业经济(2337)
大学(2236)
学学(2209)
(1657)
社会(1654)
(1564)
社会科(1538)
社会科学(1538)
农村(1471)
(1471)
(1144)
问题(1097)
业大(1069)
农村经济(1065)
农业大学(1037)
经济研究(1012)
教育(1008)
管理(999)
经济问题(898)
资源(885)
财经(820)
共检索到207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洪本祝  陈爱贞  
和谐的城乡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但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城市的发展对农村发展产生了排挤效应,城市与农村之间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竞争关系。而农村在这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农村的发展速度要远远滞后于城市,城乡关系极不协调。因此,政府在扭转政策倾斜的同时,应切实解决我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问题,缓解城乡间的不对称竞争关系,促进城乡和谐发展。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程瑜  
考虑城乡居民在生产生活等方面对公共品的需求存在不同,可将公共品划分为基本公共品和差异性公共品两大类。基本公共品是指对社会公众的生存发展具有基础作用的公共品,无论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他们对这些公共品的需求是无差异的。推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唐晓平  
统筹城乡发展之所以在"五个统筹"中位居首位,是由于我国的特殊国情所决定。我国建设和谐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城乡二元结构问题,只有将统筹城乡发展作为我国新时期构建和谐社会的国家战略,才能实现整个社会的长治久安。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设在重庆和成都市,是我国改革推进模式的重大转变,标志着西部地区已具备进行先试先行的条件和能力。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王为民  
我国农村公共品普遍短缺,我国城乡差距的最突出表现就是公共产品供给上的差距。要解决“三农”问题,必须统筹城乡发展。而实现城乡统筹的突破点是通过增加对农村公共设施、公共事业、公共福利、公共服务等公共品的供给,增强农村的自我造血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江明融  
长期以来,我果实行的是城市偏向型公共产品供给制度,造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短缺,供给成本分担不合理,公共产品收益分享不公平,供给决策机制不规范等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失衡。因此,必须根据公共财政的要求,实行城乡统筹的公共产品供给制度,以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实现。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吴佳妮  吴平  
实现村级公共品供给是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内容。在政府财政支持有限的情况下,资金不足成为实现村级公共品供给的瓶颈。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为实现更高水平的村级公共品供给迈出的第一步。文章从投融资角度对当前村级公共品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资金不足进行探讨,以城乡统筹改革成都试验区为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徐海贤  肖烈桂  
城乡规划编制需要研究城乡和谐、人与城市环境的和谐、城市内部各种利益群体的和谐。在我国城市快速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资源环境问题、城市外延扩张与质量提升不协调问题、城市社会问题等。通过在城乡规划编制中对这些城市问题的研究,使城乡规划成为构建和谐城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单吉堃  
一、改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的必要性与迫切性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要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谢星全  
采用成都市县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财政分权、统筹城乡对成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规模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央提出建立健全基本公共体系战略目标和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实践能显著促进地方政府公共服务供给。但是财权与事权不匹配、重视经济绩效的政绩考核模式削弱了二者对公共服务供给的积极影响。成都各县级政府增加公共服务供给主要凭借上级政府转移支付(外部激励)和单位供给的规模效应(内部激励),而不是本级可支配财政资金;处于第二、三群圈层的县级政府更偏好增加公共服务供给。因此,成都市县级政府现有的公共服务供给规模是政绩考核压力、寻求上级政府转移支付和规模效应的动力、统筹城乡一体化与推进公共服务能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林涛  胡豹  
公共物品供给的城乡差异主要体现在供给政策、管理体制及供给水平等方面。当前,我国农村公共物品供给总量严重不足,城乡差距仍在不断扩大。现行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制度已无法在城乡之间发挥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作用,它既不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和谐社会的构建,也不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对现行城乡公共物品供给制度进行统筹改革势在必行。改革的重点在于城市要优化和调整供给项目,适时调控公共财政支出水平;农村要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农村公共财政总体支出比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鹏  金丽馥  
《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要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并对此进行了部暑。本文从城乡一体化的现实意义入手,探讨了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指出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统筹城乡发展,是理顺城乡关系的根本途径。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玉玫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城乡居民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是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内容。建立和谐统一的城乡贫困保障体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目标,在对我国居民家庭贫困成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贫困保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包括建立统一协调的组织体系、建立统一的多层次贫困保障体系、建立统一的劳动人事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完善其他社会保障制度、加强监督等。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方恩升  
城乡差距,是近年来人们一直在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而教育问题更为突出。从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律等角度看,城乡差距对构建和谐社会有着不利影响:从人力资本角度看,阻碍经济发展;从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律等角度看,损害社会公平和正义,进而威胁社会的稳定。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马志敏  吴朝阳  
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和有力保障。当前,我国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存在诸多问题,如总量不足、结构失衡、效率低下,不仅影响了农村居民对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需求,而且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建国之初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的选择、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利益的分化。因此,重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机制需要切实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建立建全相关法律制度,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