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59)
2023(8206)
2022(6736)
2021(5818)
2020(4523)
2019(10133)
2018(9788)
2017(18103)
2016(9564)
2015(10533)
2014(10641)
2013(10745)
2012(10452)
2011(9675)
2010(9891)
2009(9076)
2008(8901)
2007(7979)
2006(7426)
2005(7001)
作者
(28756)
(23989)
(23879)
(22430)
(15103)
(11359)
(10713)
(9308)
(9153)
(8785)
(8212)
(7895)
(7783)
(7668)
(7428)
(7391)
(7156)
(6848)
(6815)
(6778)
(6199)
(5896)
(5870)
(5560)
(5437)
(5428)
(5413)
(5235)
(4920)
(4793)
学科
(54836)
经济(54792)
(25955)
管理(23618)
地方(21445)
(19199)
中国(18657)
(18191)
企业(18191)
业经(16144)
农业(13344)
方法(13044)
地方经济(12229)
(11793)
产业(11405)
数学(10742)
数学方法(10681)
(9256)
金融(9256)
发展(9186)
(9165)
技术(8871)
(8866)
银行(8858)
(8761)
(8565)
(8561)
贸易(8554)
(8491)
环境(8327)
机构
学院(143451)
大学(138694)
(64150)
经济(62823)
研究(55213)
管理(52187)
理学(43500)
理学院(42962)
管理学(42427)
管理学院(42140)
中国(41608)
科学(31787)
(30575)
(27831)
(27661)
研究所(24820)
中心(24422)
(24361)
(23606)
(21258)
师范(21083)
财经(20763)
(19962)
北京(19930)
经济学(19529)
(19252)
业大(19095)
(18621)
农业(18293)
(17905)
基金
项目(90695)
科学(72104)
研究(70991)
基金(63176)
(53910)
国家(53395)
社会(46561)
科学基金(45720)
社会科(44236)
社会科学(44231)
(38271)
基金项目(32936)
(30651)
教育(30416)
编号(28926)
(27979)
自然(25582)
自然科(24943)
自然科学(24940)
自然科学基金(24480)
资助(24429)
发展(23420)
成果(23377)
(23005)
课题(21572)
重点(20864)
(19861)
国家社会(19240)
(18849)
创新(18505)
期刊
(83855)
经济(83855)
研究(47954)
中国(36950)
(26470)
管理(21192)
科学(19700)
(19270)
学报(18617)
农业(18391)
教育(18389)
业经(16770)
(16149)
金融(16149)
大学(14746)
学学(13766)
技术(13690)
经济研究(13104)
问题(11160)
财经(10035)
(8938)
(8773)
商业(8312)
技术经济(7857)
(7757)
科技(7686)
世界(7604)
经济问题(7581)
现代(7296)
(7200)
共检索到23779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徐宏  
统筹城乡发展,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统筹城乡发展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涉及城乡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统筹城乡产业发展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和重要内容。必须通过统筹工业与农业、城市工业与农村工业以及城乡服务业的发展,实现城乡产业的相互促进、良性循环,进而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 一、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的客观必要性 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就是指各级政府在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时,必须对城市和农村的相关产业统筹考虑,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格局,加强城乡产业之间的联系,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和农村对城市的促进作用,实现城乡产业相互融合、良性互动、协调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姜太碧  
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包括:城乡制度统筹、城乡经济发展要素统筹和城乡制度统筹。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动力因素主要表现为三种模式:自上而下型、自下而上型和自上自下混合型。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王耀  
当前,我们应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将小城镇的功能特性定位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服务,使小城镇成为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介质,实现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目标。小城镇建设是我国城镇化系统工程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基础工程。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经历了举办奥运会、筹办新中国60周年庆典等重大事件后,首都北京的发展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深入,城乡二元结构日益成为制约首都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2009年以来,北京市财政部门紧紧围绕率先实现城乡统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雪珍  
湖南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实现富民强省、建设"两型"社会的关键举措。从湖南省实际省情分析,要实现城乡统筹从而协调发展,提出以"3+5"城市群为主线、"四化两型"建设为切入点、政府为主推力、市场为跟进驱动力、城乡一体化管理为发展机制,同时创新制度,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信息化,从而达到城乡共同繁荣和协调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农业部产业政策法规司课题组   陈晓华  张红宇  欧阳海洪  夏英  杨菁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 ,即“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深刻总结几十年城乡关系发展的实践经验而提出的一个重大战略决策 ,是解决“三农”问题、加快全面小康建设、增强国民经济持续发展活力的重大创新。由于“两个统筹”战略思想内涵丰富 ,意义深远 ,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 ,有必要深入加以研究。本报告将从不同层面描述城乡差距 ,形成城乡关系失衡的危机意识 ,认识城乡统筹的必然性 ;并通过揭示城乡分化问题的成因、寻找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国际经验 ,提出实施“两个统筹”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和对策措施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赵东明  白雪秋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揭示了城乡关系的发展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城市与乡村将最终由分离走向融合。西方经济学家从资源配置、城乡互动等角度研究城乡发展的具体问题。这些理论对我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有重要启示。我国应通过促进城乡联动及要素流通,破除对城乡生产力的束缚,因地制宜的推进城乡协调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晔  吴殿廷  杨欢  岳晓燕  
统筹城乡发展的目标是城乡协调发展,城乡关系随时间变化依次经历效率优先阶段、效率-公平兼顾阶段、公平优先阶段,协调发展的本质特征就是达到城乡效率与公平最大化。中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统筹城乡协调发展,需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区域的特征选择不同的发展模式。通过效率-公平协调度计算,以我国五个代表性区域为例,归纳出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不同类型,并分别对每种类型的城乡发展现状、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中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各类型城乡统筹的战略重点。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忠盛  
一、在统筹城乡发展方面的基本做法1.科学规划先行,着力优化生产力布局编制兼顾城乡的科学规划,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基础。扬州市高度重视统筹城乡的规划编制工作,2002年以来,先后组织编制了扬州市沿江(长江扬州段)、沿河(京杭大运河扬州段)和市域环路沿线产业带发展规划。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焦伟侠  陈俚君  
目前“三农”问题突出 ,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政府应重视公平 ,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具体措施是 :调整现行区划 ,发挥城市带动作用 ;完善城市功能 ,大力推动农村城镇化进程 ;城乡互促 ,同步推进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 ;扩大就业 ,把发展职业教育放在突出的地位 ;统一城乡税制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 ,减轻农民负担 ;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就业制度、医疗保险制度和土地使用制度等 ,实施公民待遇 ,完善劳动力市场 ;大力发展和扶持非国有经济。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洪名勇  
回顾建国以来我国的发展道路,由于受国际、国内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国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工业,特别是重工业之路。由此,长期以来我国走的是农业支援工业、农村支援城市的发展道路。进入21世纪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对国家发展道路及时进行调整,实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业,采取城乡统筹的方式,走城乡协调发展之路。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又有国际经验可供借鉴。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玉蓉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统筹城乡发展是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直辖十年的重庆,在被国家批准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新的实践中,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城乡统筹发展为主线,在新阶段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华杰  
基于对不同类别的乡村旅游资源优势分析后发现,因地制宜地选择不同类型乡村旅游模式及其策略,方能有效地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推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