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71)
2023(5597)
2022(4649)
2021(4063)
2020(3061)
2019(6966)
2018(6911)
2017(12739)
2016(6844)
2015(7613)
2014(7733)
2013(7737)
2012(7726)
2011(7264)
2010(7454)
2009(6783)
2008(6686)
2007(6085)
2006(5728)
2005(5532)
作者
(21263)
(17675)
(17595)
(16502)
(11234)
(8420)
(7931)
(6838)
(6803)
(6418)
(6097)
(5895)
(5753)
(5725)
(5601)
(5406)
(5214)
(5089)
(5066)
(5014)
(4625)
(4429)
(4322)
(4103)
(4086)
(4009)
(3976)
(3960)
(3628)
(3544)
学科
(36783)
经济(36750)
管理(17139)
(17021)
地方(16135)
中国(14420)
(11934)
(10871)
企业(10871)
业经(9662)
地方经济(9320)
(8673)
农业(8566)
(7766)
金融(7766)
(7506)
银行(7498)
(7436)
方法(7141)
发展(6444)
环境(6436)
(6425)
(6214)
贸易(6204)
(5992)
(5971)
(5894)
数学(5731)
技术(5696)
数学方法(5689)
机构
学院(101641)
大学(98019)
(43757)
经济(42783)
研究(42009)
管理(35059)
中国(32615)
理学(28360)
理学院(27961)
管理学(27528)
管理学院(27334)
科学(24985)
(22945)
(21985)
研究所(19592)
(19333)
(19307)
中心(18720)
(17396)
(15800)
师范(15642)
北京(15350)
(15105)
农业(14769)
(14427)
财经(14177)
(14043)
业大(13960)
科学院(13126)
(12956)
基金
项目(61139)
科学(47742)
研究(47670)
基金(41340)
(35772)
国家(35390)
社会(29854)
科学基金(29549)
社会科(28298)
社会科学(28295)
(25771)
基金项目(21383)
(21023)
教育(20673)
(20514)
编号(20035)
自然(16889)
发展(16876)
成果(16705)
(16561)
资助(16479)
自然科(16442)
自然科学(16439)
自然科学基金(16112)
课题(15158)
重点(14225)
(12725)
(12633)
(12299)
国家社会(11995)
期刊
(60523)
经济(60523)
研究(35475)
中国(27958)
(20093)
管理(15161)
教育(14810)
农业(14137)
科学(14119)
学报(13905)
(13638)
金融(13638)
(13102)
业经(11927)
大学(10638)
技术(9963)
学学(9857)
经济研究(9403)
问题(7728)
(7357)
财经(6814)
世界(6151)
(5926)
商业(5731)
(5677)
论坛(5677)
(5639)
(5581)
国际(5325)
经济问题(5325)
共检索到1770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郑贤操  邓世豹  袁继红  黄晓凤  张知干  
2022年12月17日,由广东省社科联主办、广东财经大学承办的“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经济安全与创新发展学术研讨会”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多位专家学者围绕会议主题展开了多视角的深入学习。辑录于此的5篇文章,聚焦于“国家发展与安全”这一宏大时代主题,从解构统筹发展和经济安全的“义”“理”“术”,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的法治保障探讨,从中国式现代化统筹发展和安全的三重意蕴剖析,到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路径追寻,以及对二十大“关键时刻”的历史观照等,各位学者分享了自己的学习心得与个人观点。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唐琦   张辉   王桂军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要求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时也必须直面内外部发展环境中的矛盾叠加、风险汇集问题。当前安全概念不仅囊括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传统内涵,更增加了社会治理、利益协调、瓶颈突破、制度运行平稳、突发状况处理等多重维度。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科学方针,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经济建设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新安全格局在保障新发展格局时需要内外兼修以防范两个市场带来的交叉风险,尤其注重增强具有主体地位的国内大循环,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完善社会治理强化循环韧性,方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掌握历史主动、实现自立自强。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唐琦   张辉   王桂军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建设的必由之路,要求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同时也必须直面内外部发展环境中的矛盾叠加、风险汇集问题。当前安全概念不仅囊括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传统内涵,更增加了社会治理、利益协调、瓶颈突破、制度运行平稳、突发状况处理等多重维度。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的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指导思想。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的科学方针,统筹发展和安全,在经济建设中“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新安全格局在保障新发展格局时需要内外兼修以防范两个市场带来的交叉风险,尤其注重增强具有主体地位的国内大循环,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完善社会治理强化循环韧性,方能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掌握历史主动、实现自立自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翟向坤   蔡克信  
<正>改革开放至今的40余年里,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取得了瞩目成绩。2023年旅游业更是进入全面强复苏的新阶段,中秋节、国庆节假期8天,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按可比数据口径,国内旅游出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已超过了2019年同期。
关键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杜鹰  张秀青  梁腾坚  
入世20年来,我国农产品贸易逆差持续扩大,“大进小出”已成常态,其中蛋白类食物的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食物自给率呈现下降趋势,国家粮食安全被赋予了新的含义,食物安全问题愈来愈重要。因此,有必要将粮食安全进一步向食物安全扩展和延伸,更加强调粮食安全基础上的食物安全。确保国家食物安全要在明确战略底线和战略思路的基础上,立足国内打好种业翻身仗,着眼于国际打造海外供应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农业新发展格局。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审计署哈尔滨特派办理论研究会课题组   尹树伟  张亮  朱晶  杜凯  连明霄  
安全发展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前提,粮食安全则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东北地区更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的“压舱石”。国家审计作为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切实发挥好宏观调控“工具箱”作用。本文基于东北地区粮食安全现状及存在问题,采取经验总结和文献研究等方法,深入阐述了新发展格局下确保粮食安全的重大意义,分析了新发展格局下影响东北地区粮食安全的主要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从中央关切的耕地保护、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种质资源开发利用等方面,对相关政策进行了梳理,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审计的具体思路,明确了审计重点,对审计如何在保障东北地区粮食安全方面发挥作用进行了探索。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晶  臧星月  李天祥  
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百年未遇之大疫情交汇之际,全球粮食市场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显著增加,这不仅会对中国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国际贸易环境造成负面影响,也会对国内粮食供需平衡保障与粮食支持保护政策体系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压力。本文聚焦分析新发展格局下中国粮食安全领域双循环的战略定位和相互关系,并在研判国家粮食安全所面临的内外部主要风险点和压力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建立更高层次、更高质量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的对策思路。研究结果表明,在新发展格局下,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的关键在于畅通粮食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该进就得进"和"该保必须保"双目标的协调统一,推动双循环"内外统筹,协调互促"。围绕粮食安全领域连通国际循环中的可能"断点"、治理国内循环中的内在"压力点"、抵御国际循环对国内循环的潜在"冲击点",增强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定力可着重从五个方面发力:一要转型粮食安全保障既有思维,提升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动力;二要筑牢国内粮食稳产保供的能力基础,激发国内循环运行活力;三要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外部粮源供应体系,提高国际循环利用能力;四要升级既有农业支持保护政策体系,化解国际循环对国内循环的冲击压力;五要健全和完善应急保障体系,强化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协同治理能力。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陈喆  钟艺玮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构建要求我国进一步增强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的规范性、精准性和透明度,提高统筹发展和安全能力及风险防控能力。《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是目前我国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制度发展的最新成果,设置了常态化、固定化的安全审查机构,扩大了安全审查范围,细化了附条件通过审查的程序,并增加了审查决定的监督执行和违规处理程序,积极回应了新发展格局对其提出的制度供给要求。但《外商投资安全审查办法》在安全审查考量因素条款的设置、安全审查救济渠道及监督机制、防范化解风险的临时安全审查安排等方面仍存在局限或不足。将来我国外商投资安全审查机制应设置全面的安全审查考量因素条款,构建审查机构权力监督制度,并补充防范化解风险的安全审查临时措施,为我国开展更高水平对外开放保驾护航。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颖  陈翔  
针对“世界向何处去?亚太怎么办?”的重大议题,中国把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作为新时代亚太地区政策的总体目标与基本方向。按照“统筹发展和安全”理论,发展和安全应相互促进、同步前行,呈现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基础、发展与安全相互融合的关系结构,借助统筹的思维可以更加有力地推进发展质量与安全水平的同步提升。“统筹发展和安全”与构建亚太命运共同体有着内在的逻辑关联,体现在目标的统筹兼顾、手段的基本契合以及理念的总体一致,亚太命运共同体是一种把发展和安全统筹的新地区秩序。要扎实有效地促进亚太命运共同体的落地生根,需要基于政治互信、发展互利、安全互进以及文明互鉴,借助经济发展合作与政治安全合作的“双轮”驱动,统筹发展和安全在亚太地区的实践进程。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思维开展亚太命运共同体建设,不仅有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与繁荣,对其他地区的进步事业也具有相应启发。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祁玉清   王皓田   黄伟   张继胜   郑伟   宋国庆  
基础设施安全是经济安全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安全的基础,具有一定的相对性、隐蔽性、累积性和交织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基础设施整体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同时也应看到,基础设施同国家发展和安全保障需要相比还不适应,供给不足和过度供给同时存在。基础设施供给不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是最大的不安全;供给可靠性和保障水平低,加大经济社会发展风险,是最现实的不安全;基础设施过度供给是一种隐性的和衍生的系统不安全。统筹基础设施发展与安全,关键在于健全科学决策和高效供给机制,提高金融服务水平和风险防范能力,坚持科技自立自强,完善安全和绩效管理,增强关键基础设施产业韧性和自主安全可控。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张新宁  陈悦  
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基本内涵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以高质量发展促进国家安全体系和安全能力现代化,以高水平安全防范化解发展中的风险挑战,确保经济社会发展的健康推进。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与现实逻辑的辩证统一,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根植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经验,是党治国理政的一个重大原则,也是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部署之一。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面对粮食、资源生态环境、金融和资本、网络和信息、人才、国际等方面的一系列国内外风险挑战,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为此,要求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加快实现科技自立自强,最终实现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实现发展和安全并重。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晓晶  曲永义  林桂军  王俊  沈满洪  曹宝明  许勤华  李勇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国家安全与经济发展做出全面部署,将统筹发展和安全作为党治国理政的重要方略。其中,统筹金融发展和安全要求在金融发展中体现风险底线和安全考量,在金融安全中包容金融创新和金融发展,努力实现金融发展和金融安全的动态平衡。统筹战略性产业发展和安全则要求构建新均衡,以破解统筹战略性产业发展和安全面临的“合成谬误”难题。统筹贸易及产业链发展和安全,既需要扩大开放、发挥相互依存的遏制效应,又需要完善涉及国家安全的制度与规范,着力应对关键技术断供风险。统筹经济发展和生态安全既要坚持生态优先,确保资源阈值、环境阈值、气候阈值,又要坚持绿色发展,推动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的根本转型。统筹经济发展和粮食安全需准确把握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粮食安全的“双基地位”,统筹中央和地方维护粮食安全的经济政策和环境政策,并在开放中统筹好粮食安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统筹经济发展和能源安全,需形成关于能源安全与发展的正确认识,既要通过发展能源生产与使用能力来提升国家能源供应安全,又要深入推进国家能源安全使用的思路、体制和手段创新,从而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安全环境。统筹数字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需高度重视数据安全问题,建立数字经济系统性风险机制,加大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力度,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全球治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陈健   郭冠清  
新形势下,统筹发展和安全在中国经济发展全局中的地位非常重要,也成为政治经济学关注的研究内容。在国际局势风云变幻,中国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的背景下,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核心在于把握发展和安全的战略主动权。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主动权来自以社会主义制度为基础,以党的领导为本质特征的政治引领经济的主动性,这形成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制度优势。新形势下,总体国家安全观和新发展理念实现了更高层次的有机统一,新发展理念、总体国家安全观相互贯通,共同指引新发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的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全方位内在融合,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和动态平衡。同时,新发展格局和新安全格局共同推动国际共同安全和国际共同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塑造了统筹发展和安全的世界性视角,促使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和动态平衡也具有世界意义。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娜  石冬雪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依据我国的发展阶段、环境和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重塑我国国际竞争与合作新优势的战略选择。2020年,学者们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现实原因、历史溯源、实施路径等方面对"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行了深入研究。学术界还应从强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理论构建,以及深入探讨新发展格局下我国经济各领域的发展等层面加强研究。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郝雪云  
自2020年5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更是把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为发展战略放在突出位置。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党中央审新发展阶段之"时",度国内外环境之"势"做出的战略抉择,它的提出既具有现实层面的必要性又具有理论层面的科学性;准确认识和把握新发展格局的内核要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以党为"舵",以企业为"桨",以乡村为"指南",形成构建主体的耦合机制融入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服务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宏观远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