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67)
- 2023(2131)
- 2022(1783)
- 2021(1658)
- 2020(1351)
- 2019(2942)
- 2018(2886)
- 2017(5140)
- 2016(2837)
- 2015(3304)
- 2014(3247)
- 2013(3149)
- 2012(2817)
- 2011(2394)
- 2010(2476)
- 2009(2133)
- 2008(2226)
- 2007(1912)
- 2006(1669)
- 2005(1534)
- 学科
- 济(7561)
- 经济(7524)
- 管理(6065)
- 业(5721)
- 企(4368)
- 企业(4368)
- 税(3596)
- 学(3425)
- 税收(3341)
- 收(3294)
- 方法(2851)
- 财(2728)
- 农(2595)
- 数学(2454)
- 中国(2429)
- 数学方法(2385)
- 险(2053)
- 保险(2038)
- 制(2029)
- 理论(1789)
- 务(1738)
- 财务(1732)
- 财务管理(1730)
- 教学(1661)
- 企业财务(1652)
- 各种(1577)
- 业经(1513)
- 地方(1498)
- 类型(1498)
- 种类(1490)
- 机构
- 学院(38528)
- 大学(38485)
- 研究(14482)
- 管理(12346)
- 济(11388)
- 中国(11249)
- 经济(10940)
- 理学(10448)
- 理学院(10279)
- 科学(10179)
- 管理学(9893)
- 管理学院(9831)
- 京(8352)
- 所(7668)
- 农(7414)
- 中心(7172)
- 研究所(7104)
- 财(6805)
- 业大(6613)
- 江(6364)
- 农业(5886)
- 范(5708)
- 院(5673)
- 师范(5590)
- 北京(5345)
- 省(5345)
- 财经(5157)
- 技术(5124)
- 室(4845)
- 州(4731)
共检索到583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黎民,马立军
双基数征缴的目的在于通过调整企业间的养老负担,保证统筹养老金的征缴率和征缴量。当前的统筹养老金可以分解为基础养老金和转轨成本两部分。在双基数征缴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以职工工资总额的7%-8%征缴基础养老金, 以企业税前利润的1%征缴转轨成本部分。以利润为基数征缴的部分是政府向企业的强制性借款,政府在日后应有计划地逐步偿还。
关键词:
统筹养老金 征缴 双基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黎民 马立军
统筹养老金征缴困难的重要原因,在于制度设计的养老负担超过了很多企业的承受能力。作为解决这一困难的新思路,笔者主张,统筹养老金的筹措除保留代际之间的互济功能外,还应增加企业间互济这一新渠道,即在一定的缴费率空间里,盈利多的企业多缴一点,盈利少的企业少缴一点。这种"双基数"征缴办法,使企业养老负担的一部分与职工工资总额挂钩,另一部分与企业利润水平挂钩,从而使养老金给企业造成的财务负担更合理,也能实现更高的征缴率。
关键词:
统筹养老金 征缴 双基数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韩伟 王会敏 郑新
2005年我国启动基本养老金调整机制,但实践中并没有真正实现规范调整。文章以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为前提,综合考虑城镇职工养老保险计划覆盖人口的复杂性以及不同年龄阶段消费需求的差异性,运用回归估计方法确定养老金调整指数,由此设计三层次养老金调整方案,并基于2016年物价和实际工资增长情况,以河北省为例测算三层次方案下养老金合理调整幅度,由此得出河北省2016年实际调整幅度过大,给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带来压力的结论。
关键词:
城镇职工 养老保险 调整方案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齐海鹏 杨少庆 尹科辉
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是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有利于提高基金互济能力与抗御风险能力,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及促进劳动力合理转移,有利于维护社会养老保险的可持续发展。早在2011年颁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就明确要求在"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但由于改革牵涉面广,必需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在实施层面也面临较多困难和阻力。本文在对我国基础养老金统筹层次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重点考量从省级统筹到全国统筹面临的各种阻碍因素,提出有针对性的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方案选择和保障措施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芳芳
文章基于《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研究》课题组所提出的二元结构的养老金制度设计方案,探寻一种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新路径,按照"社会统筹国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储蓄养老金"的二元结构进行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实现从现行退休金制度向二元养老金制度的平稳过渡,以此引领我国养老金结构调整,确保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的财政负担保持合理的水平,最终实现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养老金制度 二元结构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张芳芳
文章基于《事业单位职业年金制度研究》课题组所提出的二元结构的养老金制度设计方案,探寻一种养老金制度改革的新路径,按照"社会统筹国民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储蓄养老金"的二元结构进行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改革,实现从现行退休金制度向二元养老金制度的平稳过渡,以此引领我国养老金结构调整,确保事业单位养老金制度的财政负担保持合理的水平,最终实现我国养老金制度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事业单位 养老金制度 二元结构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韩伟
在中国养老金计划中,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统筹养老金缴费率存在较大差距,这对企业发展、市场竞争、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稳定运行产生很大负面影响。依据"公平与效率相统一"的原则,通过养老保险精算分析,并结合中国养老保险制度运行的现状,认为将企业与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人员统筹养老金缴费率分别由目前过高、过低状态分阶段向中间调整,最终统一为18%,是中国统筹养老金缴费率的优化路径。
关键词:
中国 统筹养老金 缴费率 优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黄志豪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艾慧 吴延东 李洁明 杨长昱
目前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资金筹集中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成为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和发展的瓶颈。追根究底,现有制度在调动缴费积极性方面有所欠缺。运用精算方法,估算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转轨过程中统筹账户的财务状况,可以对统筹层次的提升、账户安全、基金资产的期限管理以及缴费率的确定有一个更准确的预期,从而提升制度的吸引力,使资金筹措更加有效便捷。
关键词:
养老保险 统筹账户 缴费积极性 精算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俊生
我国的养老制度已经基本建立多缴多得的激励机制,退休人员退休时领的养老金,与其工作时的缴费年限长短、缴费高低直接相关。不过,这样的机制虽然会激励职工多缴养老金,但如果在退休以后过早去世,又产生了新的问题,即未用完的一部分养老金不能由子女继承,从而让人产生"吃亏"的感觉。针对这种情况,人社部一位专家日前表示,目前个人账户的资金余额可以继承,而统筹账户的继承问题正在研究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边恕 李东阳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是一项系统工程,尽快实现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需要把握全国统筹的内在要求,同时选择阻力较小的统筹方案。在统筹方案选择上,应考虑渐进式方案带来的政策固化风险与调整成本,以统筹实施时点划分不同的保险待遇计发办法,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路径。在分析地方政府利益博弈、合理制度参数与给付标准设定等统筹难点的基础上,提出从多途径分担历史债务、建设垂直化管理的社保经办机构、建设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等方面入手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的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经过前期广泛调研和听取意见,以及大量测算,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方案的基本思路已经形成。但今年是否能推出方案,还需要根据实际工作进展情况确定。"2016年3月9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二次全体会议前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关键词:
基础养老金 尹蔚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晓艳
本文将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两大焦点问题——延迟退休改革和缓解养老金支付压力有机结合,依据养老金的缴纳和发放政策,构筑未来目标期内养老保险社会统筹账户的收支精算模型,以确保统筹账户实现收支平衡为依托,宏观审视延退政策。根据国家、企业和个人共担收益和风险的原则,考虑了两种可行的延退场景,即:"男女同时延退"和"女先延男后延",分别获得男性人员、女性工人和女性干部各自最优退休年龄的动态演变轨迹,并将其拟合为切实可行的"渐进式"延退路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曾益 屈君桥
我国于2022年1月启动实施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政策,在基金统支环节,待遇资金拨付存在“逐级拨付”和“直接拨付”至县级专户两种模式,两者不同点在于中央政府拨付至县级专户的资金是否经由各省级和各市级专户,理论上对省市县三级政府的保费征缴行为与财政负担有不同程度影响。本文通过构建计量与精算模型得到如下结论:第一,如果仍实行省际余缺调剂的全国统筹模式,2023—2050年累计财政负担为734万亿元;第二,“逐级拨付”模式不会改变征缴率,但累计财政负担较余缺调剂模式略微降低;第三,受中央与地方政府间“委托—代理”关系影响,在“直接拨付”模式下,省级和市级政府产生消极征缴保费的道德风险,累计财政负担较余缺调剂模式和“逐级拨付”模式均有所增加;第四,引入激励相容机制或延退政策均会降低“逐级拨付”和“直接拨付”模式下的累计财政负担,对“逐级拨付”模式的影响程度更大。因此,在全国统筹进程中应首选“逐级拨付”模式,如果选择“直接拨付”模式,应激励地方政府征缴保费并适时引入参量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