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07)
- 2023(12779)
- 2022(10704)
- 2021(9644)
- 2020(7756)
- 2019(17561)
- 2018(16743)
- 2017(32357)
- 2016(17071)
- 2015(18787)
- 2014(18771)
- 2013(18627)
- 2012(17733)
- 2011(16394)
- 2010(17139)
- 2009(16065)
- 2008(15229)
- 2007(13649)
- 2006(12675)
- 2005(12055)
- 学科
- 济(77852)
- 经济(77783)
- 管理(45989)
- 业(45111)
- 企(34948)
- 企业(34948)
- 中国(30484)
- 融(27824)
- 金融(27823)
- 银(26091)
- 银行(26078)
- 地方(25984)
- 行(25407)
- 方法(23931)
- 农(22358)
- 数学(20895)
- 数学方法(20593)
- 财(19262)
- 业经(17924)
- 制(17436)
- 贸(15660)
- 贸易(15638)
- 农业(15271)
- 易(15142)
- 地方经济(13854)
- 学(12908)
- 发(12454)
- 策(12160)
- 环境(11748)
- 理论(11537)
- 机构
- 学院(239902)
- 大学(236225)
- 济(106477)
- 经济(104092)
- 研究(89669)
- 管理(86960)
- 中国(77206)
- 理学(72266)
- 理学院(71382)
- 管理学(70170)
- 管理学院(69692)
- 财(52681)
- 京(51256)
- 科学(50184)
- 所(45419)
- 中心(42543)
- 研究所(40136)
- 财经(39499)
- 江(39055)
- 农(36406)
- 经(35685)
- 范(33775)
- 北京(33516)
- 师范(33507)
- 经济学(33238)
- 院(32247)
- 州(32103)
- 经济学院(29738)
- 业大(29116)
- 财经大学(29013)
- 基金
- 项目(147686)
- 科学(117449)
- 研究(114039)
- 基金(105644)
- 家(90202)
- 国家(89399)
- 科学基金(76829)
- 社会(73260)
- 社会科(69700)
- 社会科学(69689)
- 省(58386)
- 基金项目(53774)
- 教育(51460)
- 划(48813)
- 编号(47207)
- 自然(45872)
- 自然科(44802)
- 自然科学(44793)
- 资助(44176)
- 自然科学基金(43967)
- 成果(39940)
- 发(38310)
- 课题(34222)
- 重点(34029)
- 部(32312)
- 发展(31819)
- 展(31278)
- 创(30949)
- 国家社会(30198)
- 性(29643)
- 期刊
- 济(128202)
- 经济(128202)
- 研究(83324)
- 中国(58944)
- 融(46201)
- 金融(46201)
- 财(38990)
- 农(35107)
- 管理(34908)
- 教育(30941)
- 科学(30121)
- 学报(30101)
- 大学(23832)
- 农业(23012)
- 学学(22080)
- 技术(21546)
- 经济研究(21327)
- 业经(20968)
- 财经(19700)
- 经(17023)
- 问题(16008)
- 贸(14915)
- 国际(14372)
- 世界(12263)
- 理论(12025)
- 业(11829)
- 技术经济(11637)
- 坛(11469)
- 论坛(11469)
- 商业(11316)
共检索到4053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文丽
通过对转轨时期中国区域金融非均衡发展的成因与表现的分析,揭示以区域经济金融均衡运行为假设前提的统一货币政策与区域金融非均衡运行现实的矛盾,由此提出货币政策关注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可能路径。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瞿红艳
货币政策是以总量调节为主的宏观经济政策。统一的货币政策与区域经济结构及其发展水平差异之间存在矛盾,一方面会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会进一步加剧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及2010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后,欧元区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性加剧,欧央行货币政策操作面临更加复杂的局面。在这一背景下,探讨统一货币政策和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性的问题具有现实意义。欧央行货币政策实践对我国的货币政策实施的启示是:加快推进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战略,为货币政策传导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统一的货币政策框架下,应注重体现货币政策调控的区域差异性;提高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减少在货币政策制定和...
关键词:
货币政策 传导机制 区域差异 有效性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高晓红
经济区域化是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通特征,区域经济不均衡发展是所有大国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区域货币资金的失衡向统一性的货币政策实践提出了挑战。建立最优货币区,使货币政策区域化,是一个值得认真探讨的理论与实践课题。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经济 通货膨胀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志戈
统一的货币政策在不同的区域内有着不同的效能。根据区域经济金融特点,合理选择货币政策工具组合,进行货币政策的区域化操作,实现货币政策效能的区域性均衡已显得十分必要。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利率政策 区域性均衡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商世文
货币政策的非均衡效应也许对于许多中国读者来说还比较陌生,然而美国经济界人士对于这一理论的研究却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所谓货币政策的非均衡性效应是指作为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之一的货币政策,对经济调控所起到的作用呈非均衡状态,或者说,政府希望通过货币政策来有效地调整经济的冷热,经济对货币政策所作出的反应是呈非均衡状态的。迄今为止的研究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比刺激经济增长方面更为显效。具体地说,紧缩性货币政策抑制经济过热的效应比之扩张性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复苏的效应表现得更为灵验。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杰罗姆·鲍威尔 王宇
实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是美联储货币政策的坚定目标。当前,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好转,就业稳步恢复,但长期失业率仍然居高不下,劳动力市场依然疲软。与此同时,随着美国经济的快速复苏,通货膨胀急剧上升。然而,根据美联储评估情况可知,全面通货膨胀尚未形成,长期通货膨胀预期基本稳定,此轮通货膨胀是暂时的,历史经验表明,如果为了应对暂时性通货膨胀而收紧货币政策可能弊大于利。因此,美联储将继续实施当前资产购买计划,直到充分就业和物价稳定取得实质性进展。但即使结束该计划,美联储仍将继续支持宽松的金融环境,未来减少资产购买也不是加息的信号。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卞志村 杨全年
本文应用向量自回归模型和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实证研究发现我国存在显著的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通过修正贷款决策模型分析了信息不对称前提下我国转轨经济中的地域性信贷配给,其突出表现为金融市场中的"银政壁垒"。我们通过构建样本分割的阈值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发现我国各区域货币政策效应具有显著的配给均衡特征。我国商业银行地域性信贷配给和结构性信贷配给行为一方面限制了金融资源的跨区域自由流动,另一方面通过信贷渠道对各区域实体经济产生非对称性影响。我国货币政策效应的区域性配给均衡突出表现为各区域货币政策效应的差异性和配给均衡特征。我们认为,区域差别化的货币政策调控并非解决我国货币政策区域效应问题的治本之策,打破金融...
关键词:
货币政策 区域 信贷配给 阈值回归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鄢莉莉
本文运用新凯恩斯框架下的DSGE模型研究金融中介效率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无论是利率规则还是数量规则,金融中介效率的提高都会弱化货币政策对产出、消费和通货膨胀的影响;(2)在利率规则下,金融中介效率提高还会平滑劳动的波动,并最终减少社会福利损失,而在数量规则下,金融中介效率提高会放大货币政策冲击造成的劳动的波动,并最终放大社会福利损失。因此,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应当由货币供应量向利率转变。
关键词:
金融中介效率 货币政策 福利损失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晓达 田文
区域经济:适度非均衡发展及其财政金融政策杨晓达田文一、为什么要提出“适度非均衡发展”战略(一)均衡发展的形成与危害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匮乏,是个生产力落后的农业大国。由于历史、地缘、人文多方面原因,生产力的地区分布还极不平衡,东部地区与广大地域的西...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吕光明
本文利用中国1999—2011年季度数据,构建由不同产业GDP、外汇储备、CPI、不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组成的四元SVAR模型系列,测算出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对不同产业的具体效应。结果发现:①综合渠道冲击的作用力度最大,时滞最短;信贷渠道冲击的作用力度和时滞适中;利率渠道冲击的作用力度最小,时滞最长。②在信贷传导渠道乃至综合传导渠道中,第二产业的反应力度最大,第一产业次之,第三产业最小;而在利率传导渠道中,第二产业的反应力度最大,第三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小。③不同产业对不同货币政策冲击反应时滞的长短差别较为一致。第三产业最短,第二产业次之,第一产业最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延敏 徐邵军
文章将要素价格完全内生化,并通过引入"货币乘数"和"消费价格指数",构建了扩展的静态金融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货币发行规模变化和存款准备金水平的改变对我国宏观经济、各产业部门和价格水平的影响。结论表明:从货币角度看,价格水平变化并不单一地依赖于货币总量的改变,准备金对货币市场调控效果远强于货币发行,而无论何种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释放的货币与银行信贷资金增加余额不成比例,银行惜贷现象仍较为严重;从产业角度看,增加货币供给会提高劳动要素报酬而降低资本要素支付,无论采取宽松或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农业相较于其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延敏 徐邵军
文章将要素价格完全内生化,并通过引入"货币乘数"和"消费价格指数",构建了扩展的静态金融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模拟了货币发行规模变化和存款准备金水平的改变对我国宏观经济、各产业部门和价格水平的影响。结论表明:从货币角度看,价格水平变化并不单一地依赖于货币总量的改变,准备金对货币市场调控效果远强于货币发行,而无论何种宽松的货币政策,央行释放的货币与银行信贷资金增加余额不成比例,银行惜贷现象仍较为严重;从产业角度看,增加货币供给会提高劳动要素报酬而降低资本要素支付,无论采取宽松或是紧缩的货币政策,农业相较于其他产业,对货币的弹性较大。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黄志忠 谢军
本文以2002—2010年期间深沪上市公司季度数据为基础,从区域金融发展的角度评估了宏观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从企业投资层面考察了宏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文章的实证研究结果显示:1)宽松的货币政策促进了企业扩张投资,通过降低企业投资内部现金流敏感性缓解了企业融资约束,改善了企业金融生态环境。2)区域金融市场的发展激励了企业扩张投资,营造了良好的企业金融生态环境,从而有效缓解企业的融资约束压力。3)区域金融市场的发展强化了宏观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效应,优化了宏观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本文的研究发现为宏观货币政策及其区域效应的传导机制提供了企业投融资层面的微观证据。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金艳平
受资本市场发育程度的限制 ,在我国的货币政策框架中 ,资本市场发展并未得到足够重视和体现。从实证的角度看 ,资本市场与国民经济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 ,从发展的角度看 ,货币政策能够对资本市场健康发展产生影响 ,因此 ,资本市场需要得到货币政策更多的关注。
关键词:
货币政策 资本市场 影响 关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舒潇 段文斌
本文从货币政策对产业经济影响非均质的假设出发,通过设计包含9个指标的产业金融结构指标体系,对中国证监会所分12类产业建立面板模型,实证研究货币政策对我国金融结构异质产业的非均质影响。通过定义和研究货币政策组合传导机制,发现金融加速器效应普遍存在于产业经济范围内,不同产业金融加速器效应大小的异同是由商业周期中各产业金融结构的变化所决定的,并对货币政策实施效果有不同程度的放大或抵消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