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08)
2023(9836)
2022(8088)
2021(7492)
2020(6245)
2019(14174)
2018(13855)
2017(26695)
2016(13637)
2015(15270)
2014(14130)
2013(13884)
2012(12246)
2011(10998)
2010(11382)
2009(10673)
2008(10458)
2007(9504)
2006(8321)
2005(7492)
作者
(37102)
(30887)
(30541)
(28901)
(19600)
(14740)
(13744)
(11723)
(11655)
(11183)
(10331)
(10290)
(9837)
(9597)
(9530)
(9383)
(9130)
(9086)
(8876)
(8763)
(7592)
(7348)
(7308)
(7117)
(6859)
(6822)
(6767)
(6712)
(6097)
(5979)
学科
(53865)
经济(53822)
(47024)
管理(46339)
(41531)
企业(41531)
方法(21872)
数学(18325)
数学方法(18112)
技术(16380)
中国(14979)
(14223)
业经(13311)
技术管理(12093)
(12015)
理论(10953)
(10783)
贸易(10770)
(10620)
(10432)
(9793)
金融(9792)
(9665)
银行(9641)
(9508)
(9308)
地方(8765)
农业(8677)
(8162)
(8086)
机构
学院(188507)
大学(187261)
(79651)
经济(78165)
管理(77239)
理学(66466)
理学院(65816)
管理学(64833)
管理学院(64460)
研究(60738)
中国(47284)
(39036)
(35737)
科学(33717)
(28991)
(28906)
财经(28216)
中心(27836)
(27011)
研究所(25941)
(25630)
业大(25584)
北京(24627)
(23895)
经济学(23759)
师范(23674)
(22751)
(21862)
商学(21291)
经济学院(21162)
基金
项目(124236)
科学(100058)
研究(93685)
基金(90583)
(78257)
国家(77580)
科学基金(68371)
社会(60937)
社会科(57981)
社会科学(57960)
(49881)
基金项目(47406)
教育(44432)
自然(43316)
自然科(42467)
自然科学(42460)
自然科学基金(41786)
(41236)
编号(37470)
资助(35884)
(32342)
成果(29897)
创新(29121)
重点(27799)
(27237)
(26882)
课题(26509)
国家社会(25247)
教育部(24157)
(24039)
期刊
(88813)
经济(88813)
研究(57587)
中国(42899)
管理(32937)
(28618)
教育(26717)
科学(25279)
学报(24864)
(23889)
大学(20051)
(19882)
金融(19882)
技术(19449)
学学(18438)
农业(16089)
经济研究(15075)
业经(15046)
财经(14563)
(12642)
科技(10909)
技术经济(10677)
问题(10409)
(10248)
商业(9964)
(9768)
(8910)
论坛(8910)
国际(8740)
图书(8585)
共检索到2888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杨宇   常菁铉  
充分发挥要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地区创新活力,强化科技与经济深度对接,有利于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基于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未含港、澳、台、藏)的面板数据,多维度考察统一要素市场、倒逼式创新(包括引进创新、自主创新、模仿创新三种类型)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与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统一要素市场对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且该促进作用具有地区异质性,在中部地区最强,在西部地区次之,在东部地区最弱。统一要素市场可经由引进创新和自主创新间接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模仿创新并非统一要素市场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有效途径。此外,统一要素市场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具有N形特征;在引进创新、模仿创新约束下,统一要素市场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呈现倒U形特征;在自主创新约束下,统一要素市场对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呈现边际效率递增特征,自主创新是促使统一要素市场发挥正向影响效应的长久机制。为有效促进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应统一市场基础制度规则,强化市场集聚和吸纳高端资源的聚合力;完善功能性产业建设,充分发挥统一要素市场调控能力;坚持自主创新,提升国际竞争与合作优势。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杰  金蕾  李雪梅  
加快建设全国要素统一大市场,既是推动我国要素市场由大到强深化改革的基础支撑,又是畅通经济循环、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本文利用2010-2020年省际面板数据,通过Tobit随机效应模型,探索统一要素市场构建对创新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要素市场统一可通过缓解资本和劳动力要素价格扭曲,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创新效率提升。异质性检验结论表明:自2013年明确“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后,要素市场统一对创新效率的推动作用更显著;东部统一要素市场对创新效率的推动作用更强。为此,应促进各区域创新效率提升、促进生产要素“三跨”协同、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衔接国际市场以形成双循环新格局。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骏飞  
本文从经济全球化的视角考察了要素市场扭曲对全球价值链攀升的影响。通过匹配2000-2006年全球投入产出表、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库等研究要素市场扭曲对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说明企业创新是要素市场扭曲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的渠道。地区要素市场扭曲程度越高,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中的相对位置越低端,从而导致"低端锁定"效应,抑制价值链攀升。同时,随着地区政企寻租关系加深,要素扭曲抑制了地方企业的研发支出,从而阻碍了企业的技术创新,最终影响制造业企业在全球价值链的攀升。通过分组研究发现与东部地区相比,中西部地区企业创新是要素市场扭曲影响企业全球价值链攀升更为显著的因素。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丹  
全球价值链这一全新的分工模式下,贸易利益从来源、获得主体到分配机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产要素作为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单元,要素所有者的真实收入情况成为贸易利益的实质表现。随着贸易增加值统计体系的完善,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贸易利益与生产要素收入的研究出现了诸多新的进展。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分工下贸易利益的理论创新、贸易利益与生产要素收入、贸易利益重构与生产要素收入分配以及生产要素收入的分解与测算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梳理,并明确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丹  
全球价值链这一全新的分工模式下,贸易利益从来源、获得主体到分配机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生产要素作为参与国际分工的基础单元,要素所有者的真实收入情况成为贸易利益的实质表现。随着贸易增加值统计体系的完善,全球价值链分工下的贸易利益与生产要素收入的研究出现了诸多新的进展。本文从全球价值链分工下贸易利益的理论创新、贸易利益与生产要素收入、贸易利益重构与生产要素收入分配以及生产要素收入的分解与测算四个方面对此进行了梳理,并明确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蒋含明  
伴随价值链地理边界的不断扩散与日益深化,全球价值链和全球生产网络已经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脉。更加广阔的全球协同发展格局以及更加广泛的网络合作为企业内部能力发展以及跨国产业融合提供了新的机遇。此外,尽管近年来我国现代市场体系建设已取得了长足进步,与商品和服务市场相比,创新要素市场建设相对滞后,这已经成为制约资金、技术、信息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整合、集聚的重要障碍之一。有鉴于此,在中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赵逖  
“双循环”融通视域下,谋划中国企业全球价值链治理新策略成为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基于2009—202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创新要素集聚对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作用及中介机制。研究发现:创新要素集聚正向影响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且这一作用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企业与高新技术企业中更为显著。中介机制研究表明:创新要素集聚通过提升企业服务能力、提高产品多样性、加强数字新基建强化数字全球价值链嵌入地位。对此,立足宏观、中观与微观视角,提出完善创新要素集聚顶层设计、建立差异化干预制度及完善数字新型基础设施布局的建议,以期赋能企业深度嵌入数字全球价值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孙月梅  
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是推动经济高质量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亦是增强经济韧性的内生动力。选取2013—2021年中国284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对经济韧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可增强经济韧性,且该助力效应存在正向空间溢出。进一步分析发现,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对经济韧性的推动作用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在西部地区的赋能效应最强;提升创新要素配置水平是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影响经济韧性的重要路径,且该传导机制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门槛效应检验结果显示,创新要素配置在数字全球价值链参与增强经济韧性的过程中发挥门槛效应,且该效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上述结论既能丰富相关领域研究成果,又可为促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提供理论参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桑玉昆   冯绪猛  
基于2013—2021年中国30个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基础设施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影响效应、传导机制及地域差异。结果显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提升具有显著推动作用,且存在空间溢出效应。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加深的促进作用存在区域异质性,在中西部地区更明显;创新要素配置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全球价值链嵌入的关系中具有中介效应;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全球价值链嵌入提升的促进作用具有非线性特征,且东部地区相较于中西部地区更能获得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溢出性红利。最后提出,超前部署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创新要素配置合理性、跟进地区差异化发展战略的政策建议,以期为我国提升全域全球价值链嵌入程度提供理论参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乔平平  
文章基于全球2000—2019年数据,利用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对中国劳动要素全球价值链地位进行测算,并拓展贸易附加值测算模型从劳动报酬份额、劳动嵌入深度两个角度,解析中国与国际主要经济体劳动要素全球价值链地位时空演变差异。结果显示:从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来看,中国劳动要素全球价值链地位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从国际比较来看,世界各国劳动报酬份额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中国劳动要素报酬份额时空演变不同于其他国家,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2007年以前世界总体劳动嵌入深度呈上升趋势,2007年以后中国与欧盟、美加澳劳动嵌入深度持续上升,新兴经济体、日韩劳动嵌入深度有所下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乔平平  
文章基于全球2000—2019年数据,利用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对中国劳动要素全球价值链地位进行测算,并拓展贸易附加值测算模型从劳动报酬份额、劳动嵌入深度两个角度,解析中国与国际主要经济体劳动要素全球价值链地位时空演变差异。结果显示:从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来看,中国劳动要素全球价值链地位整体呈现波动上升态势。从国际比较来看,世界各国劳动报酬份额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中国劳动要素报酬份额时空演变不同于其他国家,呈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2007年以前世界总体劳动嵌入深度呈上升趋势,2007年以后中国与欧盟、美加澳劳动嵌入深度持续上升,新兴经济体、日韩劳动嵌入深度有所下降。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涛  
本文选取2011-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创新要素集聚对流通价值链优化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创新要素集聚能够显著促进流通价值链优化,在进行广义矩阵估计、最小二乘估计法、极大似然估计的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仍然成立;绿色技术创新在创新要素集聚影响流通价值链优化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创新要素集聚对流通价值链优化的影响存在明显区域异质性,主要表现为对农村及中西部地区流通价值链优化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基于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以期为推进流通价值链优化提供有益借鉴。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张玉   乔敏健   张彦红  
考察国际产业转移对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的一般规律对于发展中国家突破全球价值链“低端锁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OECD-Ti VA(2021)数据库,运用投入产出模型测算1995—2018年中国和东盟国家产业转移规模,从理论和实证层面检验国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影响以及技术创新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1)国际产业转移与中国和东盟国家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呈倒“U”型关系,目前大部分制造业未跨越拐点,处于国际产业转移促进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攀升的“适度区间”,经多种稳健性检验后倒“U”形关系依然成立;(2)技术创新在两者间的调节效应显著,会弱化两者间的倒“U”型关系,促使国际产业转移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影响的倒“U”型曲线较基准回归结果更平缓;(3)扩展分析发现,全球价值链前向参与度会弱化国际产业转移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地位的倒“U”型关系,而全球价值链后向参与度则会强化这种“低端锁定”效应;(4)最终产品国际产业转移与制造业GVC地位倒“U”型曲线较中间产品国际产业转移更陡峭。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凌丹  张小云  
"嵌入"高端化与防止被"挤出"全球价值链(GVC)是三步走升级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创新对GVC升级发挥怎样的作用?在行业上是否体现出差异?何种行业应该优先升级?采用KPWW方法测度2005—2014年制造业各部门GVC地位,基于"嵌入"高端化视角实证研究技术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对两类产业GVC升级的影响,再基于防止被"挤出"视角,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测度不同行业的升级效率。实证结果表明,应重视技术创新,对非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更加注重激发创新动力从而实现向高端产业的演变,且对技术密集型制造业更加注重提升创新绩效以避免高端产业低端化;为了谋求升级的效率,应优先进行非技术密集型制造业的技术创新。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余泳泽  张莹莹  杨晓章  
创新投入是提高生产率的重要途径,而不同类型的创新投入对一国生产率改善的作用存在差异性。学理上的解释需深入研究创新活动的内部反应机制。从创新价值链视角将创新活动分为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试验发展。基于研发资本存量的测算,构建反映创新投入结构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关系的理论模型,并以经合组织(OECD)23个国家2000-2013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检验创新投入结构对生产率的异质性影响。结果表明:从时间维度来看,试验发展活动对当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应用研究和基础研究功效的发挥存在一定时滞,且基础研究的滞后期更长;从影响程度来看,基础研究的偏效应最大,应用研究偏效应短期内为负值,而试验发展的作用虽然非常迅速,但其对生产率的带动效果相对较弱;就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来看,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分别对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偏效应最大,试验发展对全要素生产率三部分都有显著的正效应。因此,改善我国创新投入结构时应充分重视基础研究的投入和积累,以发挥其在促进生产率中的核心地位和长效作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