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88)
2023(9666)
2022(7697)
2021(7211)
2020(5702)
2019(12974)
2018(12155)
2017(23850)
2016(11836)
2015(12897)
2014(12167)
2013(11633)
2012(10462)
2011(9119)
2010(9385)
2009(9169)
2008(7836)
2007(6904)
2006(6188)
2005(5669)
作者
(29279)
(24150)
(23755)
(22926)
(15314)
(11412)
(10910)
(9342)
(9072)
(8468)
(8202)
(8088)
(7569)
(7430)
(7404)
(7301)
(7164)
(6964)
(6939)
(6478)
(5927)
(5881)
(5545)
(5503)
(5461)
(5427)
(5203)
(5088)
(4779)
(4707)
学科
(42990)
经济(42946)
管理(35767)
(35275)
(30505)
企业(30505)
(26830)
金融(26829)
(24538)
银行(24536)
(23841)
中国(20646)
(17626)
(15285)
方法(14962)
数学(12634)
(12557)
数学方法(12463)
业经(12075)
地方(11892)
(11687)
财务(11657)
财务管理(11630)
企业财务(11238)
中国金融(11174)
(10104)
农业(8959)
体制(8754)
(8143)
贸易(8130)
机构
学院(151751)
大学(150009)
(65633)
经济(64291)
管理(58368)
理学(49777)
理学院(49345)
管理学(48627)
管理学院(48332)
研究(48080)
中国(46150)
(36416)
(29642)
财经(28322)
(25880)
中心(25598)
科学(24184)
(22355)
经济学(21649)
(21614)
财经大学(21482)
(20565)
(20400)
金融(19993)
银行(19711)
经济学院(19643)
研究所(19037)
(19010)
北京(18657)
(18637)
基金
项目(100956)
科学(81203)
研究(80090)
基金(74353)
(62749)
国家(62159)
科学基金(54813)
社会(53453)
社会科(50932)
社会科学(50918)
(39246)
基金项目(38626)
教育(36469)
编号(32541)
(32344)
自然(31924)
自然科(31257)
自然科学(31252)
自然科学基金(30713)
资助(28973)
成果(27312)
(22894)
重点(22850)
国家社会(22740)
(22532)
课题(22492)
(22430)
(22355)
(22042)
创新(20869)
期刊
(71142)
经济(71142)
研究(49630)
(34435)
金融(34435)
中国(32197)
(29760)
管理(22060)
学报(18639)
(18494)
科学(17643)
教育(17002)
大学(15878)
学学(14925)
财经(14469)
(12411)
经济研究(12291)
业经(12101)
技术(11778)
农业(11313)
问题(8848)
(7952)
理论(7805)
财会(7762)
国际(7113)
实践(6950)
(6950)
会计(6899)
现代(6736)
商业(6446)
共检索到238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六生  
目前,地方性金融机构犹如尚未薅栉的小草争相破土,区域金融非理性交叉混业、营业频现,边界不清、金融乱象丛生。于此之时,捋清地方金融监管权责、边界不可小视轻忽。本文从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的缘由、指意出发,审视地方金融监管权优化配置的现实需求;立足地方金融监管权错配、失衡等“疾患”,研析地方金融监管权责配置的诸多不适症状;并由此形成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的“草根”意见。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六生  
目前,地方性金融机构犹如尚未薅栉的小草争相破土,区域金融非理性交叉混业、营业频现,边界不清、金融乱象丛生。于此之时,捋清地方金融监管权责、边界不可小视轻忽。本文从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的缘由、指意出发,审视地方金融监管权优化配置的现实需求;立足地方金融监管权错配、失衡等"疾患",研析地方金融监管权责配置的诸多不适症状;并由此形成完善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的"草根"意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有星  柯达  
政府竞争理论表明,在央地权力得到合理配置以及地方政府官员获取私人利益动机得到抑制的前提下,地方政府通过制定并实施具有可持续性、符合法治基本要求的法律制度进行竞争,可促进本地经济的发展与基本公共服务的改善。我国地方金融监管已突出表现为地方政府间的监管竞争,因此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的现存问题,可通过对监管竞争的合理规制加以解决。我国地方金融监管权配置存在着基础性法律未成体系、竞争性法律缺乏顶层式的协调机制、规制性法律可操作性较弱等不足之处。为实现我国地方金融监管权的合理配置,应推进中央与地方金融监管分权法治化,建立中央层面的地方金融监管协调制度,并推进地方金融监管机构的相对独立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宋之杰   陈红梅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单强  
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是地方政府和各金融监管部门在职责分工、议事规则、信息沟通和奖惩机制等方面的协作机制。在新形势下,如何设计既符合中央金融体制改革总方向,又有效应对地方金融风险的监管协调机制,亟须通过理论探索以指导实践。我国地方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现状地方金融监管体制当前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按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鑫  
近年来,科技创新应用推动金融业加快了数字化转型步伐。与此同时,金融监管的数字化转型也日益紧迫。随着地方金融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新业态的迅速涌现,金融监管和治理的任务日益艰巨,地方金融监管机构(本文中的“地方金融监管机构”主要指“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数字化转型已成为当务之急。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蒋海  程筱芝  
金融监管合作是维护两岸金融稳定的前提,也是促进两岸经贸关系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基于这一认识,文章构建了两岸金融监管合作的Probit模型,对两岸金融监管合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路径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两岸不平衡贸易格局的改善、大陆台商企业融资难的缓解、两岸金融发展水平差距的缩小、两岸金融业的优势互补以及台湾居民对两岸关系的主流意见等能有效推动两岸的金融监管合作。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张鹏  
本文选取了33个代表性国家样本,并通过构建有序Logit模型对影响金融监管组织架构变迁的因素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中央银行参与金融监管的程度、资本市场发展水平与金融监管集中度成负相关关系;银行业发展水平、金融混业经营程度和一国的治理水平与金融监管集中度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且市场主导型国家更倾向于实行统一监管。根据实证结果,本文分析了中美两国金融监管组织架构,结果表明中美两国的金融监管集中度普遍偏低,两国都应该逐步整合本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并转向统一监管组织架构。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晓星  卢菲  
结合74个国家的金融监管模式数据,运用有序多分类logit回归分析方法,构建以金融监管集中程度为因变量,6类影响因素为自变量的金融监管模式选择影响因素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央银行参与金融监管的程度、一国的经济规模以及政府制定、执行和完善政策的能力,对一国金融监管模式选择会产生显著影响;与我国的现实选择不同,自从我国2003年实行分业监管改革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金融体系的不断深化发展,对实施部分统一监管模式的需求概率值一直很高,统一监管模式的变革趋势日益明显。在我国现有的分业监管体制下,现阶段宜采取牵头式的机构监管和功能监管相结合的综合监管模式,待条件成熟时将监管模式由牵头模式过渡到统一监...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风云  赵静梅  
金融监管组织结构理论是从 1 980年代才开始发展起来的一个崭新的理论。该理论把传统理论研究中被视为“黑箱”的金融监管内部运作和结构安排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表明 ,监管组织结构对于监管目标的选择、监管手段的采用、监管决策的过程和监管效率和绩效都有着重大的影响。本文对统一监管与多边监管这两种组织模式进行了研究 ,对这两种组织模式在监管目标冲突、监管规模效应、监管成本、信息沟通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分析 ,在此基础上 ,总结了监管组织结构最优化的影响因素 ,提出了监管组织结构理论需要考察和研究的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卉彤  何德旭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钱小安  
随着我国加入WTO后实行金融对外开放的深入 ,现行分散的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缺陷将日益突出 ,主要表现在 :分业监管的协调性差 ;监管重叠与监管缺位并存 ;监管机构膨胀加剧 ;金融业各部门发展失衡 ;金融风险隐患严重 ,因此 ,有必要改革现行的金融监管制度。为提高我国金融监管效率 ,增强金融业竞争实力 ,我国宜建立统一的中国金融监管机构 ,具体可选方案有两种 :一是建立中央金融监管委员会 ,负责制定银行、信托、证券、保险监管的有关政策 ;二是建立中国金融监管委员会 ,在国务院领导下 ,全面负责对银行业、信托业、证券业、保险业的审慎监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顾海峰  
随着金融全球化和金融混业经营趋势的不断发展,金融监管的难度逐渐加大,解决这一问题的迫切性日益凸现。在此形势下,对现行以机构监管为主的金融监管模式进行改革,逐步过渡到功能监管视角下的统一监管成为必然选择。文章从以论述功能监管的基本涵义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功能监管的本质属性,深入探讨了基于功能监管视角的金融监管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功能监管视角的金融监管效能优势。该研究成果将为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制定切实有效的金融监管政策,从而确保我国金融体系安全运营的科学化实践,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何德旭  王卉彤  
目前国内通常认为日本的金融监管制度变革是以1998年6月金融监管厅(旧FSA)的成立为标志,人们关注的较多的也是其成功经验。事实上,日本金融监管制度变革的另一分界线是2000年7月金融厅(新FSA)的成立,并且六年来,日本统一金融监管改革有着深刻的教训。本文根据我国的具体国情和金融发展阶段,借鉴日本统一金融监管的教训,顺应世界范围内金融协调监管模式正在逐渐形成并被越来越多国家采纳的趋势,提出了我国应建立层次构架分明的金融协调监管模式的相关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陆琪  姚舜达  
针对互联网金融的整顿行动中,相关监管政策和整顿行动的落实,很大程度上都需要地方金融监管部门的参与和配合地方金融监管的现状针对金融监管而言,当前所处的阶段是中央顶层设计调整和地方底层创新并行。中央层面的监管体系,整体呈现出全面性、制度特征明显、制度间联动性强的特点。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系的形成大致经过三个阶段:中央授权地方政府开展金融监管;地方通过中央监管部门的委托对地方金融进行监管;地方政府通过创新开展不同形式的金融监管。具体说来,我国地方金融监管体系存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