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887)
- 2023(14384)
- 2022(12571)
- 2021(11908)
- 2020(10066)
- 2019(23216)
- 2018(22936)
- 2017(44646)
- 2016(24098)
- 2015(26778)
- 2014(26677)
- 2013(26187)
- 2012(23776)
- 2011(21167)
- 2010(20688)
- 2009(18717)
- 2008(17902)
- 2007(15318)
- 2006(12852)
- 2005(10777)
- 学科
- 济(94132)
- 经济(94029)
- 管理(67994)
- 业(64870)
- 企(54800)
- 企业(54800)
- 方法(48094)
- 数学(42204)
- 数学方法(41620)
- 学(24366)
- 财(23998)
- 农(23361)
- 中国(22478)
- 业经(19793)
- 地方(17260)
- 理论(16568)
- 务(16059)
- 财务(15988)
- 财务管理(15959)
- 贸(15902)
- 贸易(15897)
- 农业(15681)
- 易(15396)
- 企业财务(15203)
- 技术(15167)
- 制(14960)
- 和(14926)
- 环境(14263)
- 划(12815)
- 银(12725)
- 机构
- 大学(335805)
- 学院(332616)
- 管理(134348)
- 济(128422)
- 经济(125720)
- 理学(118357)
- 理学院(117012)
- 管理学(114689)
- 管理学院(114088)
- 研究(107331)
- 中国(76640)
- 京(69702)
- 科学(69641)
- 财(57335)
- 农(54946)
- 所(53022)
- 业大(52803)
- 研究所(49157)
- 中心(49039)
- 财经(47741)
- 江(45663)
- 范(43890)
- 经(43665)
- 农业(43472)
- 师范(43422)
- 北京(42856)
- 院(39387)
- 经济学(39013)
- 州(37426)
- 财经大学(36078)
- 基金
- 项目(241009)
- 科学(189617)
- 基金(176146)
- 研究(172056)
- 家(154433)
- 国家(153195)
- 科学基金(132092)
- 社会(108071)
- 社会科(102376)
- 社会科学(102350)
- 省(94064)
- 基金项目(94001)
- 自然(88382)
- 自然科(86362)
- 自然科学(86338)
- 自然科学基金(84758)
- 教育(79850)
- 划(79626)
- 资助(72731)
- 编号(69138)
- 成果(54611)
- 重点(53739)
- 部(53008)
- 创(50208)
- 发(50067)
- 科研(47050)
- 课题(46899)
- 创新(46825)
- 教育部(45412)
- 大学(45081)
- 期刊
- 济(128602)
- 经济(128602)
- 研究(91149)
- 学报(57562)
- 中国(54828)
- 科学(51258)
- 农(48090)
- 管理(46802)
- 财(43253)
- 大学(43249)
- 学学(40837)
- 教育(35474)
- 农业(33748)
- 技术(28787)
- 财经(22710)
- 融(22583)
- 金融(22583)
- 业经(21385)
- 经济研究(21259)
- 经(19342)
- 图书(17625)
- 业(17109)
- 问题(16720)
- 科技(16531)
- 版(16423)
- 理论(16308)
- 技术经济(15538)
- 统计(15265)
- 实践(15143)
- 践(15143)
共检索到4558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姜育彦 刘雪立
[目的 /意义]探索绝对颠覆性指数DZ与Faculty Opinions同行评议指标和引证指标CNCI间的相关性,揭示Faculty Opinions同行评议指标在研究论文颠覆性创新早期识别中的效果。[方法 /过程]通过对选出的140篇研究论文的绝对颠覆性指数DZ、Faculty Opinions同行评议指标[包括同行评分(FScore)、同行评级(FStar)、评价次数(FTime)、加权评级(FStar_w)、加权评价次数(FTime_w)]和影响力指标CNCI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对高颠覆性文献、Faculty Opinions收录文献、高影响力文献在全部5 566篇焦点文献中的分布和不同评价角度下选出的研究文献重合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结论 ]从全部病毒学领域期刊来看,绝对颠覆性指数DZ与Faculty Opinions同行评议指标间存在弱相关性,与影响力指标CNCI间存在中等相关性。FScore与CNCI存在着强相关性,FStar、FStar_w与CNCI存在着中等相关性,FTime、FTime_w与CNCI存在着弱相关性。但不同标签的研究论文三类指标间的相关性各不相同。其中,变革性研究论文的同行评议结果与绝对颠覆性指数的一致性与加权评分均高于循证性研究论文。三种评价指标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应互为补充而非相互替代。在识别早期颠覆性创新的过程中,Faculty Opinions同行评议指标可以发挥一定的作用,其同时也可以辅助研究人员在发表后快速发现有潜在影响力的研究论文。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黄恒 汪雪锋 朱东华 雷鸣
[目的 /意义]针对论文颠覆性指数受参考文献数量及其重要程度差异的影响问题,改进颠覆性指数算法,以便更有效地区分突破性论文和其他高被引论文,科学合理地反映论文的突破性。[方法 /过程]结合参考文献在焦点论文全文中对应的引文内容的全文本特征——引文目的和引文极性,筛选出在研究内容上与焦点论文相关的重要参考文献,围绕重要参考文献,修改颠覆性指数计算公式分子和分母,进而改进论文颠覆性指数。[结果 /结论 ]研究发现,改进后的颠覆性指数使突破性论文更显著地区分于其他高被引论文;利用改进后的颠覆性指数,可从批量的高被引论文中准确识别更多的突破性论文。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曼迪 赵筱媛 刘晓娟
颠覆性技术被称为改变游戏规则、重塑未来格局的革命性力量,世界各国均对其广泛关注并积极部署相关研究项目。目前,国家层面的科研项目遴选大多基于历史悠久但不乏争议的同行评议机制开展,如何能够在颠覆性技术项目遴选中充分发挥同行评议机制的特点与优势,实现对颠覆性技术项目的有效评价,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梳理了同行评议机制的发展现状与应用场景,并基于颠覆性技术项目特点提出同行评议机制改进思路,介绍了部分科研资助机构在项目遴选过程中应用同行评议机制的实践经验,以期为中国颠覆性技术项目遴选中同行评议的开展过程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同行评议 科研资助机构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杨杰 邓三鸿 王昊
在破“五唯”的背景下,科学研究的创新性测度尤为重要,创新性较高的论文往往会对既有研究领域的学科范式产生颠覆性影响,甚至开创新的范式。颠覆性指数是近几年被提出的可以直接测度论文颠覆性创新程度的计量指标,基于网络中论文节点的深层引用关系,在一定程度上破除了单一维度评价的缺点,引起了文献计量学、信息科学和网络科学等多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颠覆性指数的最新研究进行了总结和拓展,深入剖析了指标局限性及因素,并提出了新的计量指标——相对颠覆性指数(relative disruptive index,RDI),它在颠覆性指数的基础上,涵盖了引文网络的深层引用比例,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颠覆性指数分布不均匀、评价不一致的问题,能够对科学研究的颠覆性创新程度进行更为精确和客观的衡量。实证结果表明,颠覆性指数的参数量级不一致,相对颠覆性指数可以更有效地衡量科学研究的创新性,且相比于原始颠覆性指数以及Bornmann等学者提出的修正颠覆性指数(DI5)具有更佳的评价一致性,巩固性论文的相对颠覆性指数较低,创新性论文的相对颠覆性指数较高。
关键词:
科学计量 引文网络 创新性 颠覆性指数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小慧 朱曼曼
[目的/意义]揭示不同年龄的参考文献对促进知识创新的作用规律。[方法/过程]以物理学2006年发表的SCI论文为例,计算每篇论文在D算法、Rela_D_(Z)算法和D_(Z)算法3种算法下的颠覆性指数,综合运用统计描述和线性回归、分位数回归,从参考文献年龄的跨度和多样性两个方面,研究科研论文颠覆性与参考文献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参考文献年龄跨度和多样性都对科研论文的3种颠覆性指数有负向影响,但是所有回归分析的结果中3个模型的拟合R~(2)都偏低,但结论一致,即参考文献年龄对科研论文颠覆性指数的影响并不明显,因此操纵参考文献年龄的非科学引用并不会影响颠覆性指数的评价结果。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杨文霞 孔嘉 闫晓慧 邓三鸿
[目的/意义]为解决传统颠覆性指数计算过程中不考虑焦点文献的参考文献数量的问题,提出权重颠覆性指数(权重D指数),有助于更加合理有效地评估文献的创新性。[方法/过程]提出一种针对焦点文献的参考文献数量的调整方法——权重颠覆性指数,以1950—2023年获得化学诺奖及其对照组的论文为数据来源,一方面,从合理性与有效性两方面对比颠覆性指数与权重D指数;另一方面,针对一篇焦点文献的参考文献被其引证文献多次引用的情况,具体分析焦点文献的创新性、焦点文献的影响力、焦点文献的参考文献的影响力与焦点文献的参考文献收到引用数量的相关性。[结果/结论 ]权重D指数具有合理性,且比传统颠覆性指数更能有效识别论文的创新性;当焦点文献的创新程度和影响力越高时,引证文献越倾向于引用其参考文献;当焦点文献的参考文献影响力越高时,引证文献也倾向于引用其参考文献。
关键词:
颠覆性指数 D指数 权重D指数 创新性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刘小慧 沈哲思 廖宇 朱曼曼 杨立英
[目的/意义]探索颠覆性指数的稳定时间窗,分析其学科差异,揭示颠覆性指数稳定度与被引半衰期、被引频次稳定度之间的关系,为各学科合理应用该指数提供时间窗参考。[方法/过程]分别计算22个学科在不同引文时间窗下的颠覆性指数稳定度,得到各学科颠覆性指数达到0.8稳定度所需的时间窗;进而分别分析颠覆性指数与被引半衰期、被引频次稳定时间窗之间的关系。[结果/结论]颠覆性指数达到0.8稳定度所需的时间窗存在较大学科差异;达到被引半衰期时,各学科的颠覆性指数稳定度均达到了0.8,可使用被引半衰期作为颠覆性指数计算的参考时间窗;学科特质和指标算法都是影响颠覆性指数稳定度的重要因素,受算法的影响,颠覆性指数一般会晚于被引频次达到较高稳定度。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佳维 董瑜
[目的/意义]颠覆性技术常以意想不到的方式取代传统技术或主流技术,能够对经济、社会、国家竞争力等产生重大影响。通过分析颠覆性技术的识别指标,为后续识别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方法/过程]立足颠覆性技术的内涵与特征,从技术特征、市场特征、宏观环境等角度分析了现有指标体系,总结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意见。[结果/结论]颠覆性技术的识别指标大多建立在已有的方法基础上,针对其核心特征的指标设计难度较大,且缺乏量化标准。未来的指标研究应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借助大数据及人工智能技术探索颠覆性技术的内在发展规律,并集成主客观分析方法以及定性定量信息,构建综合性指标体系,增强识别的科学性和精准性。
关键词:
颠覆性技术 指标研究 技术识别 研究进展
[期刊] 情报学报
[作者]
刘俊婉 庞博 徐硕
基于专利的弱信号探测模型与技术颠覆性潜力测度体系相结合的方法,开展颠覆性技术早期识别,为颠覆性技术的早期识别提供一套有效的方法和思路。利用专利信息进行领域弱信号探测,利用LDA (latent Dirichlet allocation)主题模型从领域专利内容中抽取主题,基于弱函数对主题进行过滤得到包含弱信号的主题集合,进一步通过预兆函数对弱信号主题包含的术语进行过滤,得到该研究领域弱信号术语集合及其对应的专利集合。基于技术颠覆性潜力测度指标体系,对包含弱信号术语的专利进行颠覆性潜力测度,最终得到目标领域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技术,为该领域颠覆性技术的早期识别提供参考。以incoPat专利数据库中2008—2019年基因编辑领域的专利数据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弱信号探测模型与技术颠覆性潜力测度体系,对该领域具有颠覆性潜力的技术进行早期识别,通过与基于关键词识别的弱信号结果对比,并利用CRISPR/Cas9技术对上述颠覆性技术识别结果进行验证,证明了本文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许泽浩 张光宇 亢凯 王星羽
颠覆性创新是后发企业开展竞争的新路径,培育颠覆性创新重点要识别培育环境。本文以新能源汽车为例,通过运用TRIZ理论的技术成熟度分析工具,采用时间—专利数、时间—销售量、时间—专利级别、时间—性能曲线确定汽车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从而判别作为汽车行业颠覆性创新的电动汽车培育的最佳时期。数据表明,汽车产业当前处于成熟期,正是颠覆性创新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颠覆性技术选择培育要通过识别相应原技术所处市场阶段,以找到培育的最佳环境。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徐硕 李静鸿 安欣
[目的 /意义]为识别及预判当前受到高度关注的颠覆性技术,以专利术语为基础构建颠覆性技术识别指标,并对太阳能光伏领域的专利进行实证研究。[方法 /过程]基于全文本内容,兼顾技术创新性和技术影响力两个维度,构建涵盖5个指标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指标体系;并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抽取专利术语,将识别问题转化为经典的二分类问题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同时针对训练样本类别分布不平衡的问题,引入决策曲线分析以确定最优的分类阈值。[结果 /结论 ]实证研究在太阳能光伏领域2 196个专利中预判出91个颠覆性专利,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验证本文提出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的有效性,为颠覆性技术预判、专利价值衡量等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徐雯 于娱 施琴芬
将颠覆性技术采纳过程中企业的财富和决策者的风险态度纳入技术采纳的影响因素中,构建基于企业财富和风险态度的企业集群在颠覆性技术采纳问题上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企业之间采纳颠覆性技术的进化稳定策略,并通过MATLAB仿真分析探索企业财富和风险态度对企业采纳颠覆性技术意愿的影响。研究表明:企业财富一定、企业决策者的风险态度不同时,企业最终都会趋向于采纳颠覆性技术,但是风险偏好的企业显著地比风险规避和风险中立的企业更快地采纳颠覆性技术;企业决策者风险态度相同时,财富多的企业和风险容忍度高的企业采纳颠覆性技术的意愿更为强烈。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丹 周潇 赵捧未 樊嘉逸
[目的/意义]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颠覆性技术被认为是引领技术和产业发展方向、助推企业和产业实现“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窗口。为此,预测和部署颠覆性技术对于国家抢占科技制高点、重塑价值链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方法/过程]结合深度学习和离群点检测算法,构建基于离群点视角的颠覆性专利预测框架。该研究框架包括五个关键步骤:首先,利用BERT模型和TF-IDF算法将专利文本和专利分类号转化为可计算的高维向量表示,并结合PCA算法进行降维和特征融合;其次,采用三种离群点检测算法,以增量迭代的方式识别离群专利;再者,通过数据集修正,从离群专利中保留新技术专利;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度剖析新技术形式颠覆性专利的核心特征,构建有效的测度指标体系;最后,利用深度学习DNN模型拟合专利指标和颠覆性专利标签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实现从大量的新技术专利中对潜在颠覆性专利的有效预测。[结果/结论 ]以人工智能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结果共预测出411条颠覆性专利,这些专利主要涉及六大颠覆性方向: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增强现实、生成式AI、自动驾驶、图像识别与处理和智能通信。这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将对未来的科技和产业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研究结果可为国家政策制定和企业技术布局提供重要的决策参考。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曹阳春 张光宇 戴海闻 欧春尧
在梳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得到颠覆性技术演进的14个特征范畴,从低端颠覆和高端颠覆视角选取电动自行车等4项不同类型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进行跨案例分析,遵循复制法对特征范畴进行反复修正、补充与融合,分别得到12个低端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和13个高端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并据此构建全过程视角下颠覆性技术特征模型。通过对两种颠覆性技术演进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在创造性、异轨性和迭代性上的特征共性,以及在价值主张、价值路线和价值检验上的特征差异。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单晓红 韩晟熙 刘晓燕
[目的/意义]颠覆性技术对技术和市场具有双重影响,无论是对科技发展还是市场结构调整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准确识别颠覆性技术能够解决可能出现的技术壁垒,对国家和企业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从技术主题的演化趋势和演化形式两个维度提出颠覆性技术识别框架。首先,利用LDA模型和基于全局和局部影响力的社区探测方法识别领域内的技术主题。其次,基于颠覆性技术的“突变性”和“融合性”特征,引入技术主题时序共现网络和主题引用网络对主题间的演化趋势和演化形式进行判别,实现颠覆性技术的识别。最后,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验证本文提出的颠覆性技术识别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该方法能够准确实现颠覆性技术的识别,研究识别出人工智能领域的七项颠覆性技术,包括“机器人模块化设计方法及应用”“相关领域机器人技术及应用主题”“仿生机器人技术及应用”“自动无人智能系统”“自动驾驶技术”“服务机器人技术及应用”和“机器人部件优化技术”这有利于我国抓住科技创新主动权,加快颠覆性技术布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