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466)
- 2023(13577)
- 2022(11949)
- 2021(11062)
- 2020(9347)
- 2019(21741)
- 2018(21380)
- 2017(42006)
- 2016(22441)
- 2015(25186)
- 2014(24910)
- 2013(24454)
- 2012(22163)
- 2011(19685)
- 2010(19148)
- 2009(17218)
- 2008(16373)
- 2007(13899)
- 2006(11655)
- 2005(9510)
- 学科
- 济(90592)
- 经济(90496)
- 管理(64509)
- 业(62428)
- 企(51339)
- 企业(51339)
- 方法(48861)
- 数学(43713)
- 数学方法(43181)
- 财(25247)
- 农(23722)
- 中国(21203)
- 业经(19095)
- 学(18741)
- 地方(16959)
- 农业(16482)
- 贸(15571)
- 贸易(15567)
- 务(15360)
- 财务(15292)
- 财务管理(15258)
- 易(15086)
- 企业财务(14490)
- 理论(14389)
- 技术(14194)
- 环境(13801)
- 和(13605)
- 制(13417)
- 划(12078)
- 融(11629)
- 机构
- 大学(312586)
- 学院(310257)
- 管理(129834)
- 济(124745)
- 经济(122293)
- 理学(114854)
- 理学院(113714)
- 管理学(111676)
- 管理学院(111128)
- 研究(95922)
- 中国(69302)
- 京(64543)
- 科学(59917)
- 财(55323)
- 业大(47769)
- 农(46461)
- 财经(46227)
- 所(45517)
- 中心(44228)
- 经(42429)
- 研究所(42057)
- 江(41649)
- 北京(40079)
- 范(39662)
- 师范(39303)
- 经济学(38270)
- 院(36081)
- 农业(36005)
- 财经大学(35001)
- 经济学院(34968)
- 基金
- 项目(227039)
- 科学(179579)
- 基金(166951)
- 研究(164754)
- 家(145033)
- 国家(143902)
- 科学基金(125347)
- 社会(104613)
- 社会科(99293)
- 社会科学(99268)
- 基金项目(89136)
- 省(87574)
- 自然(82794)
- 自然科(80907)
- 自然科学(80889)
- 自然科学基金(79437)
- 教育(76084)
- 划(73801)
- 资助(69332)
- 编号(66434)
- 成果(51620)
- 部(50319)
- 重点(50141)
- 创(47089)
- 发(46993)
- 课题(44500)
- 科研(44140)
- 创新(43906)
- 教育部(43806)
- 国家社会(43278)
- 期刊
- 济(122380)
- 经济(122380)
- 研究(85243)
- 学报(48638)
- 中国(47401)
- 科学(44890)
- 管理(44591)
- 财(41082)
- 农(40009)
- 大学(38018)
- 学学(36022)
- 教育(30923)
- 农业(28000)
- 技术(27456)
- 财经(21868)
- 融(21616)
- 金融(21616)
- 业经(21271)
- 经济研究(20000)
- 经(18498)
- 问题(16508)
- 图书(15308)
- 科技(15281)
- 理论(15148)
- 技术经济(14890)
- 统计(14432)
- 版(13981)
- 实践(13971)
- 践(13971)
- 业(13772)
共检索到4191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巫强 周波
利用CGSS数据,本文检验了中国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在考察了四种相对收入度量指标的特点之后,本文首选相对收入指标,并发现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均对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于低收入者而言,绝对收入对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相对收入无显著影响;对于高收入者而言,相对收入对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绝对收入无显著影响。究其原因,低收入者绝对收入的增加能改善其对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和自身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满意度,而高收入者则不能如此,但高收入者能通过相对收入的提高来改善其对自身居住社区的满意度。因此,在制定收入分配政策时,对于低收入者,我们需要提高其绝对收入水平;对于高收入者,我们在调节其收入时需要关注其相对收入水平的变化。
关键词:
收入 相对收入 幸福感 伊斯特林悖论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巫强 周波
利用CGSS数据,本文检验了中国收入与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在考察了四种相对收入度量指标的特点之后,本文首选相对收入指标,并发现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均对幸福感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于低收入者而言,绝对收入对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相对收入无显著影响;对于高收入者而言,相对收入对幸福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绝对收入无显著影响。究其原因,低收入者绝对收入的增加能改善其对家庭关系、人际关系和自身健康状况等方面的满意度,而高收入者则不能如此,但高收入者能通过相对收入的提高来改善其对自身居住社区的满意度。因此,在制定收入分配政
关键词:
收入 相对收入 幸福感 伊斯特林悖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红霞 王征兵
运用《中国统计年鉴》(1991-2010)中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消费支出的数据,基于凯恩斯绝对收入理论的假定,建立消费函数模型对陕西省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与人均生活消费支出进行了计量分析。结果表明:自1990年以来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其消费水平也在逐年增加,农村居民纯收入的96%用于生活消费。因此提出了通过积极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加大对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继续加强实施支农、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等措施,增加农村居民收入进而扩大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陕西省 农村居民 收入 消费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冰
"伊斯特林悖论"认为收入增加并不一定导致幸福增加,这一论断在经济学界引起了很大反响。教育的经济价值就在于造福于人,包括生产性价值和消费性价值,生产性价值就在于把投资直接用于培养学生将来的生产能力和谋生能力上;消费性价值则是指投资教育所获得的非货币性回报,两者是博弈关系,都可以使人得到满足。"伊斯特林悖论"之所以存在就是因为只考虑了收入与主观幸福感两者之间的关系,而忽略了消费在其中的作用,只有把二者同等重视起来,才能真正提高人的主观幸福感。
关键词:
伊斯特林悖论 教育 教育的经济价值 博弈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陈卫,史梅
本文利用1997年全国人口与生殖健康调查数据,分析了影响生育率的社会经济因素,并通过伊斯特林模型将社会经济因素、中间变量和生育率相联系,探讨社会经济因素通过中间变量而影响生育率的途径与机制。伊斯特林模型在世界生育率调查的一些国家得到过应用,本文尝试将它应用到中国的数据中。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延辉 赖东鹏
发展经济和提升民众福利水平,是现代国家维系其合法性的重要基石,也是国家认同的重要来源之一。基于CSS 2021调查数据,可以从绝对收入和相对收入两条路径探讨收入变化对中国民众国家认同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绝对收入与国家认同呈非线性关系,即绝对收入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升国家认同,这一效应在低收入群体中更为明显;第二,客观收入差距对国家认同具有负向影响,但在绝对收入和国家认同之间具有正向调节作用,即客观收入差距越大的地区,绝对收入对国家认同的促进效应就越强;第三,主观分配公平感在绝对收入和国家认同之间发挥中介效应,高收入群体因为主观分配公平感更强而具有更高的国家认同。这些发现为提升国家认同水平提供了一些政策参考。
[期刊] 贵州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靖
基于CGSS2008数据,将自评健康转化为基数性质的健康不良指数,进而应用Wagstaff等发展起来的集中指数和不平等分解方法,区分城乡考察中国居民与收入相关的健康不平等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中国城镇和农村均存在显著的偏富人的健康不平等。收入对健康不平等起到了最为重要的作用,贡献率在城乡分别为60%和37%。对城镇健康不平等产生正向贡献的其他主要因素还包括就业状况、年龄和教育等。对农村而言,则主要是相隔集镇中心距离、地区变量、年龄因素中的60岁以上人口。为降低健康不平等,政府应在改善收入分配、推进教育公平和延伸社会弱势群体医疗保障覆盖和服务可及等方面加大政策实施力度。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刘波 王修华 彭建刚
该文首先综合比较了三种测度机会不平等的方法,事后法对机会不平等的测度相对准确,但需要较大的数据样本;事前法在操作上较为便捷,但低估了机会不平等的贡献程度;相比于事前法和事后法,基于联立方程的方法在假设上更为合理,并且可以将机会不平等分解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部分,但测度结果依赖于模型的估计精度。在此基础上,考虑到我国居民收入在地区、城乡等方面的差异较大,以及较弱的代际流动性,该文以地区、户口类型、性别和父母受教育水平作为外生条件,并综合采用以上三种方法测度机会不平等对收入差距的贡献程度,并结合CGSS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机会不平等是近年来我国收入差距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
收入差距 机会不平等 赛尔第二指数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虢超 丁建军
文章基于全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利用OLS回归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分析"关系"和教育对中国居民收入的影响。研究发现:"关系"和教育对中国居民的收入有正向促进作用,在选取有效的工具变量克服了"关系"和教育的内生性之后,上述结果依然稳健,并且"关系"和教育存在负向交叉效应。"关系"的回报率随着收入的增加而上升,而教育的回报率却随收入的增加而下降。比较"关系"和教育在不同的分位点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后发现,农村居民"关系"的回报率随收入的增加而上升,而城镇居民"关系"的回报率呈"U"型,并且对在各个分位点上,城镇居民的教育回报率要高于农村居民的教育回报率。
关键词:
分位数回归 社会网络 内生性 U型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官皓
收入和幸福在主流经济学中被设定为正向相关,但这一结论受许多实证研究的质疑。本文基于来自北京、上海和广东的家庭调查数据,引入了收入变量的绝对和相对度量,运用序数probit等方法,实证地研究了收入和幸福感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研究显示:绝对收入对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影响,而相对收入地位则对幸福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相对收入越高,幸福感越强。这一结论同时适用于中国的城市和农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任国强 石玉成
个体收入剥夺影响因素的确定对于降低农村居民的主客观个体收入剥夺水平、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CGSS2010数据,采用计量模型分别研究了农村居民主客观个体收入剥夺的决定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从主观、客观两方面影响农村居民个体收入剥夺的因素包括年龄、教育、家庭经济水平、房产数量、中部和西部地区,其中年龄、教育及西部地区对这两方面作用方向不一致;仅对客观收入剥夺有显著抑制作用的因素是性别、非农就业、婚姻;主观收入剥夺方面,个人收入有显著降低作用,政治面貌的作用方向则相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胡晨沛 朱玮强 顾蕾
本文以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数据为研究基础,以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Ordered Probit)从个人收入和家庭资产两个角度对中国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个人收入方面,农村居民个人绝对收入对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影响,但相对收入的高低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在家庭资产方面,拥有住房、汽车等家庭资产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在所得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重视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购房购车补贴覆盖面等政策建议。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洋洋 张晓慧 崔冀娜
农民工收入差距问题备受关注,但目前对农民工群体内部工资收入差距的研究涉及较少。本文基于CGSS2013的数据,依次采用分位数回归、Ordinal Logistic模型和泰尔指数分解等方法聚焦分析了农民工群体内部工资收入差距的影响因素,以及不同工资收入组别之间的相对差异,并进一步分析了影响组间差距和组内差距的具体因素。结果表明:男性、大专及以上学历、签订劳动合同、私营雇主性质和东部地区就业这些因素主要影响农民工群体内部工资收入的组间差距,而已婚、非农工作年限、全职工作、外资合资雇主性质这些因素则主要影响组内差距,其中男性、大专及以上学历、全职工作、私营雇主性质这些变量发挥着较强的作用。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胡晨沛 朱玮强 顾蕾
本文以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3)数据为研究基础,以农村居民为研究对象,利用多元有序Probit模型(Ordered Probit)从个人收入和家庭资产两个角度对中国农村居民幸福感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个人收入方面,农村居民个人绝对收入对幸福感不存在显著影响,但相对收入的高低对农村居民幸福感存在显著影响;在家庭资产方面,拥有住房、汽车等家庭资产能够显著提高农村居民幸福感。在所得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重视农村地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购房购车补贴覆盖面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李云森
本文使用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研究了个人成长的农村经历对个人收入的影响。本文发现拥有同样的城镇本地户籍但是成长在农村的个人收入比成长在城市的个人低约10%以上。子样本估计以及匹配方法估计表明在非选择性"农转非"群体、非国有集体部门、高中以下学历以及年龄在40岁以下的群体中这种差距尤为显著,收入差距达20%以上。本文的发现意味着在城市劳动力市场上可能存在着针对农村背景的非制度性歧视。
关键词:
农村成长背景 农转非 收入差异 匹配方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