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84)
- 2023(4113)
- 2022(3380)
- 2021(3214)
- 2020(2626)
- 2019(5957)
- 2018(5969)
- 2017(10556)
- 2016(6110)
- 2015(6861)
- 2014(7191)
- 2013(6568)
- 2012(6159)
- 2011(5692)
- 2010(5757)
- 2009(5344)
- 2008(5090)
- 2007(4612)
- 2006(4063)
- 2005(3758)
- 学科
- 济(18605)
- 经济(18567)
- 管理(16341)
- 业(12992)
- 企(10685)
- 企业(10685)
- 中国(7341)
- 学(6834)
- 财(6615)
- 方法(6456)
- 制(6450)
- 农(5972)
- 体(5892)
- 理论(5342)
- 教育(5110)
- 数学(5076)
- 数学方法(4984)
- 银(4475)
- 融(4460)
- 银行(4456)
- 金融(4453)
- 行(4351)
- 业经(4231)
- 地方(3983)
- 和(3808)
- 务(3770)
- 财务(3749)
- 财务管理(3738)
- 农业(3669)
- 企业财务(3586)
- 机构
- 大学(81731)
- 学院(80677)
- 研究(31961)
- 济(28419)
- 经济(27605)
- 管理(26719)
- 中国(23957)
- 理学(22219)
- 理学院(21886)
- 管理学(21373)
- 管理学院(21221)
- 科学(20629)
- 京(18603)
- 所(16878)
- 农(16424)
- 财(15597)
- 研究所(15278)
- 中心(14337)
- 江(13678)
- 农业(12923)
- 业大(12629)
- 范(12480)
- 师范(12300)
- 院(12042)
- 北京(11912)
- 财经(11559)
- 技术(10879)
- 经(10555)
- 州(10378)
- 省(10350)
- 基金
- 项目(53690)
- 科学(41348)
- 研究(40543)
- 基金(37052)
- 家(33346)
- 国家(33025)
- 科学基金(27023)
- 社会(24041)
- 社会科(22584)
- 社会科学(22581)
- 省(21160)
- 教育(19313)
- 基金项目(18828)
- 划(18341)
- 编号(17058)
- 自然(16730)
- 自然科(16316)
- 自然科学(16305)
- 自然科学基金(15990)
- 成果(15757)
- 资助(15176)
- 课题(12925)
- 重点(12509)
- 部(11779)
- 发(11533)
- 创(11019)
- 体(11006)
- 项目编号(10635)
- 性(10588)
- 年(10421)
共检索到1333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林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导论"提出"意识经验的科学"概念,预示着一种绝对唯心论的一元论哲学的诞生。在"导论"中,黑格尔通过三个步骤来创立这种新哲学:(1)批判"自然意识";(2)提出"主体即实体"思想,克服康德主观唯心论的二元论哲学;(3)提出"意识经验的科学"概念,宣告一种绝对唯心论的一元论哲学。《精神现象学》是"黑格尔哲学"的"真正秘密和诞生地"。其"导论"是黑格尔绝对体系"开端的开端"。"意识经验的科学"是一条克服怀疑主义的心灵之路和教化之路。黑格尔的尝试带有厚重思辨哲学色彩,预示着他的"意识经验的科学"——一种新哲学——一诞生便具有厚重的历史感,存在扬弃形而上学而走向科学的可能性。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李艳 刘同舫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成为其否定现存世界、建构理想社会的重要环节。这一批判体现了从量的积累到阶段性质变再到整体性飞跃的动态过程,是一次有限度的批判与两次质的飞跃的统一。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之前,马克思的批判是囿于黑格尔理论框架内的有限度的表达;以该文本为转折点,马克思运用历史发生学的方法解构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历史观,建立了新的科学的唯物主义历史观,实现了对黑格尔批判的第一次质的飞跃;《资本论》的完成体现了马克思在生存论意义上对黑格尔概念辩证法的超越,这是第二次质的飞跃,也是以实现人类自由解放为宗旨的彻底意义上的超越。
关键词:
马克思 黑格尔 批判 限度 超越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妍 侯一夫
《〈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由马克思在1843年发表于《德法年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不仅对德国的宗教进行了批判同时也批判了德国社会的现实以及黑格尔的哲学内容,这也使得人类解放这一伟大的命题正式诞生了。《〈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以下简称(导言))在内容上全面地展现出了马克思作品中极具革命性质的“批判”性理论的本质其著作中包含了许多的批判思想,展现了鲜明的批判特征。马克思在《导言》中详细地论述了人类要怎样才能够实现解放,并且在实现无产阶级的过程中人类的思想要怎样实现解放,这两个论述内容也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已经从传统的革命主义转变成了共产主义。至今,马克思主义批判思想对人们的发展仍旧起着重要的作用。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时家贤 张晶晶 裴雨墨
传统西方哲学站在知识论立场,将哲学理解为一种求知活动。代表性人物黑格尔以“理念”为核心,“思辨”为方式,“知识”为样态,建构起了其思辨哲学视域下的知识论真理观。海德格尔对传统西方形而上学的根基进行了批判,试图为真理奠定存在论层面根基。如果说黑格尔面对的问题是真理与对象能否“符合”,海德格尔则认为真理在于作为存在者本身如何去除对“存在”的遮蔽。在海德格尔哲学中,真理(alētheia)并非传统意义上的命题真理,不是符合论的真理,而是存在之真理。达成真理即是要完成对存在本身的领悟,达成存在意义的“显现”——作为澄明的无蔽状态。
关键词:
知识论 存在论 真理观 海德格尔 黑格尔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曹彦玲 刘艺菲
黑格尔的法哲学具有明显的思辨理性的特征,他没有脱离其逻辑学的研究进路。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批判了黑格尔法哲学思想,他认为黑格尔的法哲学无论是方法还是内容都脱离了现实世界及其本体论——实践,马克思在批判黑格尔思辨理性的法哲学的过程中也实现了哲学本体论的转向,这种转向通过批判路径和批判内容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绍梁 何云峰
马克思对黑格尔的劳动辩证法学说给予了最严厉的批判。一是从本体论层面揭示了黑格尔理性辩证法的内在运动机制,即否定性的辩证法表现为"克服意识的对象的八个运动过程",以"自我意识"为起点和终点,因而黑格尔对于历史运动的描述就成为抽象、逻辑和思辨的表达。二是批判了黑格尔的"抽象的精神劳动"及其国民经济学立场,即作为"无对象性存在的纯粹主体"的劳动,也就是"精神主体"将现实事物对象化,在现代社会表现为抽象劳动对具体劳动的先验设置与预先决定。三是黑格尔的劳动辩证法走向了唯心主义和保守主义,从而窒息了辩证法的批判性和革命性。在批判中,黑格尔与马克思劳动辩证法思想的方法论差异得到彰显:前者追求的是"否定之否定"之自洽性的理性辩证法,后者揭示的是"包含肯定的否定性和内在对抗性"的感性辩证法。马克思通过感性辩证法揭示出劳动的内在矛盾及其一般运动形式,从而完成了对黑格尔劳动辩证法的真正颠倒。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宫希魁
本文认为产品经济、计划经济体制、全民所有制是构成传统经济体制的三个基础性范畴。它们之间互相依托和支撑 ,形成了一个存在内存逻辑关系的“三驾马车”体系。“三驾马车”体系在创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初期 ,曾经发挥过积极作用 ,但是随着情况的变化 ,逐渐走向反面 ,成为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绳索 ,因此 ,最终导致了“三驾马车”体系的解体。产品经济、计划经济的否定 ,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制度性质 ,同样 ,全民所有制范畴的扬弃 ,也不会改变我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方向。“三驾马车”体系的解体 ,不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完结 ,而是在辩证的否定中把它推向一个新阶段。
关键词:
产品经济 计划经济体制 全民所有制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张剑云
煮茗南山,挑灯看剑,回首五千年沧桑,魂幽幽萦沙场。忆昔颠峰对决,汉唐雄风,尧舜六亿,意气鹰扬;见惯勃兴忽亡,折戟沉沙,细细磨洗,凝神端详。如烟多少事,理毋乱,静思量,烛幽探微,释心中块垒,话古今治理之得失,权中洋管理之利弊,丛林荆棘间觅蹊径,大道多歧兮无极之殇!……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刘徽
《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分析、批判和建议》一书将教育科学定位于一门经验科学,以区别于教育哲学和实践教育学。在此基础上,布列钦卡对教育科学的基本概念,即教育、教育目的和教育需求从目标-手段的角度作了深刻、详尽的剖析。本文试图对该书所运用的概念分析的方法作一评析。
关键词:
概念 教育科学 经验科学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付一辉
审计思维是审计人员的关键业务素质,提高审计思维水平,对于提升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对审计本质和批判性思维之间内在联系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审计思维就是批判性思维和审计实务的结合,并从批判性思维特质和批判性思维技能两方面对审计批判性思维体系进行了分析阐述,最后对审计思维训练策略进行了评述。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石中英
促进教育的民主化被看做是现代教育变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育民主化包涵着非常丰富的内容,既包括教育机会的扩大和均等,也包括教育组织、活动和关系本身的民主化。在教育民主化理念的支配下,民主成为适用于并支配学校事务的一项基本价值原则。然而,人们仔细审视民主概念在教育场域中的应用情况,也发现存在不少值得严肃讨论的具体问题。这些具体问题指向一个更为基本的问题:学校是一个可以"被民主化"的场所吗?本文提出,由于学校组织的教育性特征,诞生于政治领域中的民主原则并不能完全无条件地适用于教育场域;在教育事务的处理上,民主原则的应用应该考虑与教育性原则以及传统、权威、道德、自主性等诸多影响因素相协调,从而建构更为良...
关键词:
民主 教育民主化 民主教育 民主的迷思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徐红 董泽芳
作为专家型教师研究中的一个核心概念,"专家型教师"迄今已有三类定义:心理学视角下的"特殊专长说"、社会学视角下的"特级教师说"、教育学视角下的"优秀教师说"。审视发现,"特殊专长说"忽视了"专家型教师"的本土性、时代性、整体性与独特性,"特级教师说"忽略了"专家型教师"的专业特色与专业标准,"优秀教师说"无视了"专家型教师"的专门学问与专门技能。我们认为,只有立足我国当下现实,兼顾教育学、心理学与社会学等三重学科视界,才能准确界定"专家型教师"。
关键词:
专家型教师 教师专业化 回眸 评析 澄明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杨龙立
美国1970年以来兴起一股批判课程理论和实务的风潮,三十多年来这股着重意识形态及人文化的再概念课程观,已成为美国盛行的一种课程观点。这观点有其正面价值,例如促使人们检视课程中可能存在的不公或是课程对人文精神的忽视。然而这种观点也遭受一些质疑,例如过度忽略了实务,只取用现象学、存在主义及批判理论等特定的人文社会学科的理论,贬抑科学、管理学及心理学对课程的价值。这种见解主张在美国都不具有全面的影响力,近年来却在中文世界快速扩散。人们应多留意它的理论缺失,而不宜照单全收,尤其要避免推广这种不周全观点,造成中小学课程改革的不利。经由对这种观点的批判,可获致五点启示:课程批判与理解之必要、课程论述强调本...
关键词:
课程理论 再概念化 再概念论者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钟启泉
"批判性思维"是新时代学校教育的诉求。本文旨在梳理"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寻觅批判性思维研究的演进,探讨批判性思维教学的方略与特质。学会多元逻辑探究、秉持开放心态、践行自我反思,是培育批判性思维所必需的。唯有借助"探究共同体"的对话与讨论,才能培育反思精神、提升知识教学。批判性思维教学为新世纪学校教育的转型注入了不可或缺的"催化剂"与"抗毒素"。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艳玲
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斯大林文化专制主义的产物。在今天看来,它的三大核心概念:教育、教养和教学都已经千疮百孔。正视凯洛夫《教育学》的局限性,肃清它的不良影响,是当前我国教育理论建设的紧迫任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