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820)
- 2023(11572)
- 2022(10009)
- 2021(9153)
- 2020(7827)
- 2019(18156)
- 2018(17721)
- 2017(33544)
- 2016(18766)
- 2015(21334)
- 2014(21776)
- 2013(21773)
- 2012(21175)
- 2011(19534)
- 2010(20054)
- 2009(18570)
- 2008(18890)
- 2007(17306)
- 2006(15337)
- 2005(14172)
- 学科
- 济(83808)
- 经济(83727)
- 业(47232)
- 管理(46121)
- 企(35902)
- 企业(35902)
- 方法(33335)
- 数学(28015)
- 数学方法(27657)
- 农(24626)
- 中国(24543)
- 地方(23543)
- 学(19997)
- 业经(18512)
- 财(17055)
- 农业(16867)
- 贸(16353)
- 贸易(16343)
- 易(15770)
- 制(15334)
- 理论(13587)
- 银(13571)
- 融(13541)
- 金融(13537)
- 银行(13525)
- 行(13057)
- 环境(12884)
- 地方经济(12796)
- 和(12703)
- 发(12494)
- 机构
- 学院(283334)
- 大学(283059)
- 济(110215)
- 研究(107598)
- 经济(107503)
- 管理(99547)
- 理学(84097)
- 理学院(82913)
- 管理学(81033)
- 管理学院(80503)
- 中国(78369)
- 科学(70174)
- 京(63147)
- 农(59099)
- 所(58097)
- 研究所(52961)
- 财(50406)
- 中心(47418)
- 农业(46552)
- 业大(46461)
- 江(46430)
- 范(42281)
- 师范(41779)
- 北京(40755)
- 财经(39143)
- 院(38394)
- 州(37186)
- 省(35688)
- 经(35192)
- 师范大学(33617)
- 基金
- 项目(182144)
- 科学(140225)
- 研究(129823)
- 基金(127237)
- 家(113372)
- 国家(112385)
- 科学基金(92960)
- 社会(78398)
- 省(74850)
- 社会科(74096)
- 社会科学(74073)
- 基金项目(67505)
- 划(62890)
- 自然(60965)
- 教育(60562)
- 自然科(59484)
- 自然科学(59457)
- 自然科学基金(58372)
- 资助(53399)
- 编号(52855)
- 发(45241)
- 成果(44166)
- 重点(42269)
- 课题(39340)
- 部(38966)
- 创(37383)
- 发展(35459)
- 计划(35404)
- 科研(35070)
- 创新(35003)
- 期刊
- 济(132252)
- 经济(132252)
- 研究(85168)
- 中国(63550)
- 农(54877)
- 学报(52259)
- 科学(46579)
- 大学(38004)
- 财(37715)
- 教育(37425)
- 农业(37406)
- 学学(35765)
- 管理(35421)
- 融(26657)
- 金融(26657)
- 技术(24659)
- 业经(22727)
- 经济研究(20207)
- 业(20107)
- 财经(18886)
- 问题(17398)
- 经(16273)
- 版(15339)
- 贸(14090)
- 技术经济(13980)
- 科技(13728)
- 业大(13717)
- 商业(13437)
- 图书(13412)
- 资源(13374)
共检索到440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安平 张恩慧 尚丽荣 朱守亮 李宏伟 许忠民 白延红
【目的】比较结球甘蓝F1、F2、双交种及其亲本小孢子胚胎的发生能力,为建立高效的结球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25份结球甘蓝F1及其50份亲本,产胚困难的22份结球甘蓝F1及其相应的F2,1份产胚能力强的结球甘蓝与22份产胚困难材料的正、反交杂交后代,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小孢子培养,以比较其产胚情况。【结果】25份结球甘蓝F1有9份产生胚状体,其中"EF10"产胚能力最强,平均每蕾产胚10.45个,"QG80"和"QG78"次之,其余6份材料平均每蕾产胚不足1个;50份结球甘蓝亲本只有5份产胚,这5份材料分别是"EF10"、"QG80"的父、母本和"QG78"的母本。22份产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爱松 高兵 宋立晓 张云霞 李健绮 李英 侯喜林 严继勇
游离小孢子培养即小孢子在外界胁迫诱导的条件下,从其配子体发育途径转向孢子体发育途径,诱导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过程。本研究通过对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细胞学观察,为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中的可调控性及相关胚胎发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选用3个在游离小孢子培养中胚胎发生响应有差异的甘蓝杂交种,分别采用醋酸洋红、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及荧光素双醋酸酯(FDA)3种染色方法,对甘蓝小孢子体内配子体发育、游离小孢子培养中的胚胎发生过程及细胞死亡现象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小孢子正常发育方向是单核小孢子经历2次不对称核分裂后发育成三核花粉,而单核靠边期小孢子在体外经32.5℃热激胁迫1 d后,小孢...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安平 张恩慧 郑爱泉 尚丽荣 许念芳 马勇斌
【目的】研究秋水仙碱对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及发育的影响,为促进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的有效利用提供依据。【方法】以甘蓝一代杂种及不同自交代数的高代自交系、低代自交系为试材,在游离小孢子培养基中添加不同质量浓度秋水仙碱,处理时间为48h,以不添加秋水仙碱为对照(CK),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小孢子培养,分别比较产胚量和胚胎发育状况的差异。【结果】(1)培养基中添加10mg/L秋水仙碱的40份甘蓝材料中,有19份产生了胚状体,产胚材料比率为47.5%,较对照提高25%;(2)以9份甘蓝一代杂种及不同自交代数的高代自交系、低代自交系为试材,在培养基中添加1,10,50mg/L秋水仙碱后,每蕾产胚数、子叶形胚率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爱松 李家仪 李英 宋立晓 侯喜林 严继勇
[目的]本文旨在探讨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早期体胚发生的分子机制,分析游离小孢子在热激处理下的基因表达谱。[方法]将易出胚结球甘蓝高代自交系611单核靠边期小孢子分别在体外32.5℃培养1 d(热激处理,E2)、体内正常生长1 d(对照组1,E3)及体外25℃培养1 d(对照组2,E5),利用转录组测序技术(RNA-Seq)对3个处理的小孢子文库进行差异基因表达谱分析,并鉴定热激处理下早期体胚发生的响应基因。[结果]将3个处理的小孢子Uni Gene表达量依次进行两两相比,即E2 vs E3、E2 vs E5以及E3 vs E5,分别鉴定出2 506、1 073和3 322个差异表达基因。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聚类分析表明,热激处理下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细胞组分中的细胞部件、细胞及细胞器;在分子功能中,这些基因在结合、催化活性及核酸结合转录因子活性中的比例最高;在生物过程中的细胞过程、代谢过程及刺激反应等类别中的比例也最高。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显示,热激处理下的差异表达基因显著富集到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植物病原互作、淀粉和糖代谢、抗坏血酸代谢、苯丙氨酸代谢以及多糖降解等途径。进一步对抗坏血酸代谢途径相关基因进行分析,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基因APX1和APX2,半乳糖脱氢酶基因Gal DH以及乙醛脱氢酶基因AD在体外32.5℃培养1 d后均显著上调表达。[结论]通过转录组学方法揭示了结球甘蓝游离小孢子在热激处理下基因组的表达变化,鉴定了可能与早期体胚发生相关的抗坏血酸代谢途径基因,为进一步研究甘蓝小孢子体胚发生的分子机制奠定了基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彦涛 李殿荣 杨淑慎
以生长在大田自然环境下的16个甘蓝型油菜品种(系)和杂交组合为材料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探讨材料的低温预处理方式、处理时间、花序长度及其基因型对油菜小孢子胚胎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冷冻处理的油菜花序,其小孢子无胚胎发生能力;30~40cm长的花序冷藏处理10d,小孢子仍有一定的胚胎发生能力;花序长度在0~40cm时,用于处理的花序越长,则能进行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花序的有效处理时间越长;但随着花序处理时间的延长,小孢子产胚率有下降的趋势。此外,材料的基因型对小孢子产胚率有重要影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曹鸣庆 李岩 刘凡
17个用于大白菜常规育种的基因型在NLN-13液体培养基中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结果有16个基因型经由小孢子胚胎发生途径获得小孢子胚.这些基因型包括从早熟到晚熟的各种类型.各基因型之间在小孢子胚胎发生频率方面存在很大差异,产量最高的两个基因型T11和CC11,平均每百花蕾分别达35 928和34 132个胚.供体植株生长环境对小孢子胚胎发生具有明显影响:在10/20℃(夜/昼)的部分控温温室生长的供体植株,其小孢子胚产量较高;而在温度无法调控、午间最高温达30-40℃、夜间降至10-15℃左右田间生长的供体植株,胚产量仅为前者的29.5%.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德双 曹鸣庆 秦智伟
取花蕾长3.0~5.5mm的花序,7%(W/V)饱和次氯酸钙溶液(加一滴吐温20)表面消毒15min,无菌水洗3次。然后轻压花蕾,过滤,收集滤液,离心后,将小孢子悬浮于经过滤灭菌的改良的1/2NLN培养基中。石蜡膜封口,置温度梯度培养箱作32.5℃、1d的高温热激诱导处理,后置25℃下继续培养。本试验对13份绿菜花供试材料的游离小孢子培养能力进行初步研究,其中8种基因型(占全部材料的61.5%)有胚胎发生,并获得5种基因型的再生株,共207株。基因型对绿菜花游离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很大,基因型“巴绿青花菜”出胚率最高,达37.08胚/蕾。同时,对培养基中加入活性炭悬浮液和更换培养基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任丽珍 程利民 徐建荣 徐慧君 宋亮 韩晓磊
以鳡鱼(Elopichthys bambusa)为父本,赤眼鳟(Squaliobarbus curriculus)为母本进行属间人工远缘杂交,对杂交F1胚胎发育情况进行了观察和记录,描述了各发育阶段的形态特征。鳡鱼(♂)和赤眼鳟(♀)杂交F1受精卵的平均受精率为(72.13±13.42)%,平均孵化率为(27.40±3.96)%;杂交F1的受精卵为晶莹半透明的圆球形,平均卵径为(0.978±0.028)mm,吸水膨胀后平均卵径为(3.740±0.055)mm,为非粘性半浮性卵;胚胎发育分为受精、卵裂和囊胚、原肠期、神经胚、器官形成期、孵化期6个阶段,其中包括30个主要时期,在温度为25~26℃...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淑婕 郭诗芬 彭雅雯 刘忠松
根据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特异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对芥菜型油菜‘四川黄籽’与甘蓝型油菜‘中双11’杂交后代F_2和BC_1F_1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研究芥甘杂种后代中染色体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3、A~n08、A~n09、A~n10、C~n03、C~n09等6条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03、A~j10染色体在BC_1F_1群体中未见丢失,但B~j07染色体丢失频率最高,达62.83%;F_2群体中,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B~j基因组染色体比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C~n基因组染色体丢失多,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8、C~n03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B~j08染色体丢失少,分别为1.36%、1.36%和0.90%,而B~j07染色体丢失多,达56.56%;BC_1F_1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0,最高达5.31,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1.95,最高达12.85;F_2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6,最高达17.70,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2.18,最高达23.05。综上,芥甘杂交后代中芥菜型油菜遗传物质比甘蓝型油菜亲本的遗传物质更容易丢失,要将芥菜型油菜优异的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创制优质种质,需在油菜芥甘杂交育种的早期世代促进其染色体重组配对。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淑婕 郭诗芬 彭雅雯 刘忠松
根据芥菜型油菜和甘蓝型油菜染色体特异基因的序列设计引物,对芥菜型油菜‘四川黄籽’与甘蓝型油菜‘中双11’杂交后代F_2和BC_1F_1群体进行基因型分析,研究芥甘杂种后代中染色体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3、A~n08、A~n09、A~n10、C~n03、C~n09等6条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03、A~j10染色体在BC_1F_1群体中未见丢失,但B~j07染色体丢失频率最高,达62.83%;F_2群体中,芥菜型油菜来源的A~j、B~j基因组染色体比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C~n基因组染色体丢失多,甘蓝型油菜来源的A~n08、C~n03染色体和芥菜型油菜来源的B~j08染色体丢失少,分别为1.36%、1.36%和0.90%,而B~j07染色体丢失多,达56.56%;BC_1F_1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0,最高达5.31,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1.95,最高达12.85;F_2群体套袋自交平均结实率仅0.66,最高达17.70,自由授粉平均结实率为2.18,最高达23.05。综上,芥甘杂交后代中芥菜型油菜遗传物质比甘蓝型油菜亲本的遗传物质更容易丢失,要将芥菜型油菜优异的基因导入甘蓝型油菜创制优质种质,需在油菜芥甘杂交育种的早期世代促进其染色体重组配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景环 云锦凤 邰丽华 王树彦 吕建军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技术(RAPD)对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及其杂种F1,F2做了比较分析。旨在用分子标记方法探索亲本加拿大披碱草与老芒麦及其远缘杂种后代的遗传关系,为后期育种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两亲本加拿大披碱草和老芒麦之间的亲缘关系较近,杂种F1主要表现为互补双亲的RAPD扩增带,同时还丢失了双亲部分的RAPD扩增带,杂种F1的多态性条带有偏向母本遗传的倾向;F1是真正的杂种;F2的多态性条带表明:F2与父母本的遗传距离相差不大,略偏向母本。亲本与杂种F1,F2的RAPD扩增带表型均具有一定的差异,RAPD遗传标记可用于杂种鉴定和目标性状植株的检测。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浩杰 蒲晓斌 张锦芳 张德发 夏凊 石化娟 蒋俊 蒋梁材
本试验对甘蓝型油菜新胞质不育恢复系(NER)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小孢子培养的影响因素作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遗传背景下的甘蓝型油菜NEA不育胞质恢复系(NER)胚产量差异显著,即表明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基因型的差异是造成胚产量差异的重要原因。提高小孢子胚发生能力试验表明:在诱导培养基上添加适当的6-BA和NAA有利于小孢子胚的发生;固液双层培养优于液体单层培养;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秋水仙碱加倍处理小孢子胚产量与对照差异不明显。在诱导直接成苗前对子叶型胚进行12h/12h弱光照1~2 d、在生根培养基中添加一定浓度的NAA等处理能提高小孢子胚成苗率。建立了一套新胞质不育材料的小孢子培养优化体系...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崔群香 王倩 李英 侯喜林
采用FDA荧光染色法对小孢子游离培养的发育过程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不结球白菜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释放出的小孢子发育到单核靠边期及稍后时期染色最深、活力最强。多数游离小孢子培养经历的发育过程与合子胚相似,并且胚胎发育迅速,6~9 d产生大量球型胚,13 d开始出现子叶型胚胎。小孢子胚胎发育途径既有对称分裂并产生胚胎的途径(B途径),也有第1次不对称有丝分裂的方式;第1次不对称分裂后,既有营养细胞单独发育成胚的现象(A途径),也有营养细胞和生殖细胞共同发育成胚的现象(E途径),但未发现生殖细胞单独发育成胚的现象。
关键词:
不结球白菜 小孢子 胚胎发生 发育途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严准 田志宏 孟金陵
甘蓝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利用小孢子培养方法可以获得纯合的双单倍体,加快甘蓝的育种进程以及提供遗传分析的材料。目前,有关甘蓝小孢子培养国内外报道较少,而且这些研究所用的材料多为结球甘蓝和青花菜等[1,2],而有关苤蓝的游离小孢子培养还未见报道。根据前...
关键词:
甘蓝 小孢子培养 胚状体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爱松 高兵 宋立晓 张云霞 李健绮 严继勇
以6份耐寒结球甘蓝杂交F1为试验材料,研究其胚胎发生过程及胚胎发生的诱导条件,为耐寒甘蓝材料的小孢子培养,以及其他芸薹属小孢子胚胎体系的建立及优化提供理论依据。采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方法对小孢子体内和体外的发育及胚胎发生过程、特征进行观察;NLN-13培养基中添加阿拉伯半乳聚糖(Arabinogalactan,AG)和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rabinogalactan-protein,AGP)对小孢子培养胚胎发生率的影响进行统计分析;小孢子体内正常发育方向是单核小孢子经历2次不对称核分裂后发育成三核成熟花粉,小孢子单核晚期对应的花蕾长度主要集中在3.5~4.5mm;体...
关键词:
耐寒甘蓝 小孢子培养 胚胎发生 发育途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