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5)
2023(971)
2022(885)
2021(821)
2020(685)
2019(1541)
2018(1556)
2017(2838)
2016(1572)
2015(1756)
2014(1852)
2013(1728)
2012(1555)
2011(1485)
2010(1396)
2009(1225)
2008(1105)
2007(983)
2006(794)
2005(677)
作者
(5105)
(4270)
(4171)
(3907)
(2639)
(2021)
(1892)
(1671)
(1567)
(1498)
(1467)
(1420)
(1414)
(1354)
(1328)
(1297)
(1258)
(1236)
(1176)
(1175)
(1035)
(1019)
(1009)
(976)
(975)
(951)
(921)
(919)
(904)
(893)
学科
(5056)
经济(5049)
管理(3813)
(3106)
(2457)
企业(2457)
方法(1975)
地方(1831)
数学(1686)
数学方法(1662)
(1647)
(1569)
中国(1335)
理论(1156)
业经(1141)
教育(1050)
农业(1049)
(1011)
(986)
地方经济(985)
(929)
环境(919)
(878)
技术(823)
(726)
研究(698)
(681)
金融(681)
(678)
银行(670)
机构
学院(21690)
大学(21361)
研究(8204)
管理(7945)
理学(6922)
(6884)
理学院(6846)
管理学(6672)
经济(6656)
管理学院(6642)
科学(5958)
中国(5292)
(5143)
(4827)
(4427)
业大(4353)
研究所(4184)
农业(4166)
中心(3550)
技术(3161)
(3115)
(3019)
(2975)
师范(2929)
北京(2902)
(2819)
(2735)
农业大学(2705)
(2659)
科学院(2559)
基金
项目(16650)
科学(12468)
研究(11831)
基金(11284)
(10312)
国家(10226)
科学基金(8329)
(7113)
社会(6612)
社会科(6231)
社会科学(6230)
基金项目(6137)
(5894)
自然(5661)
自然科(5521)
自然科学(5518)
自然科学基金(5402)
教育(5207)
编号(5044)
资助(4519)
成果(3961)
重点(3839)
(3798)
课题(3715)
(3604)
计划(3483)
(3451)
科技(3372)
(3266)
创新(3248)
期刊
(7573)
经济(7573)
研究(5831)
学报(5059)
(4863)
中国(4175)
科学(3770)
大学(3468)
农业(3427)
学学(3333)
教育(2756)
管理(2693)
技术(1972)
(1880)
(1671)
业大(1581)
业经(1531)
科技(1519)
林业(1300)
图书(1286)
农业大学(1249)
(1239)
经济研究(1162)
情报(1136)
(1086)
金融(1086)
资源(1070)
理论(1016)
财经(1009)
(992)
共检索到30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成合  祝海燕  王梅  申书兴  王新娥  黄亚群  
【目的】n+1配子传递率是进行三体遗传分析的重要参数。测定结球甘蓝"初级三体系"不同三体的n+1配子传递率为利用该"初级三体系"进行基因定位等遗传研究创造条件。【方法】结球甘蓝各初级三体分别与其二倍体亲本-9601进行相互杂交,杂交种子接种到MS培养基上培养繁殖成单株无性系;根尖染色体计数法鉴定杂交子代植株的染色体数目,用鉴定出的三体(2n+1=19)株数占鉴定植株总数的百分比表示n+1配子的传递率。【结果】各初级三体的n+1雌配子的传递率分别为15.28%(Tri-1)、12.68%(Tri-2)、12.31%(Tri-3)、30.51%(Tri-4)、22.81%(Tri-5)、7.46%...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爱松  冯翠  高兵  宋立晓  严继勇  
以20份类型丰富的F1及亲本甘蓝为试材,探讨了不同甘蓝类型、F1及其亲本材料、供体植株的生长温度、供体植株的花期、高温热激时间、NLN培养基pH值等因素对甘蓝小孢子胚胎产量及质量的影响,为建立高效、完善的结球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不同叶球类型与小孢子的产胚率无明显相关性,但不同栽培季节及熟性的甘蓝品种间却存在显著差异,其中春秋类型的早、中熟甘蓝要明显好于晚熟的越冬甘蓝;用产胚能力强与产胚能力弱的材料分别做亲本杂交,所得杂交种的出胚率介于两亲本之间,表明小孢子产胚能力是一种受基因调控的遗传性状;供体植株的生长温度对于结球甘蓝胚状体的产生并无显著影响;从胚胎发生频率及胚胎质量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施松梅  高启国  廉小平  毕云龙  刘晓欢  蒲全明  刘贵喜  柳菁  任雪松  杨晓红  朱利泉  王小佳  
【目的】深入研究甘蓝自交不亲和信号传导关键元件S-位点受体激酶SRK与臂重复蛋白ARC1及ARC1与Exo70A1间相互识别的分子机理,鉴定SRK-ARC1及ARC1-Exo70A1之间的互作区段,并分析其作用强度,明确蛋白间互作功能域。【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得到蛋白功能域,根据分析结果以典型的自交不亲和结球甘蓝E1为材料分别扩增SRK、ARC1和Exo70A1含不同功能域的截短体片段,利用分子克隆技术将SRK激酶域(SRKj)及其截短体SRKjΔ1—SRKjΔ4,Exo70A1全长及其截短体Exo70A1Δ1—Exo70A1Δ3的编码序列分别亚克隆至p GADT7(AD)质粒,将ARC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云霞  宋立晓  曾爱松  高兵  严继勇  
为了挖掘抗病基因,探寻甘蓝抗黑腐病机制,选取抗性材料C7,在幼苗4~5片真叶期,喷施菌液浓度为1.0×108cfu/mL的细菌悬浮液,喷施蒸馏水作对照,提取接种后1,3,5 d的总RNA进行等量混合,获得2种不同处理的样品池。采用SRAP分子标记技术进行基因差异表达分析,结果显示:60对SRAP引物组合共扩增出大小在100~750 bp的685条带,平均每对引物扩增11条带,共检测到24个多克隆位点。回收测序后,将得到的9条差异表达片段TDFs(Transcript derived fragments)进行克隆和序列分析,其中3条差异基因片段未搜索到任何同源蛋白,其余6个基因均按功能分类,可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曾爱松  高兵  宋立晓  张云霞  李健绮  李英  侯喜林  严继勇  
游离小孢子培养即小孢子在外界胁迫诱导的条件下,从其配子体发育途径转向孢子体发育途径,诱导小孢子胚胎发生的过程。本研究通过对结球甘蓝小孢子胚胎发生的细胞学观察,为甘蓝游离小孢子培养中的可调控性及相关胚胎发育研究提供理论依据。选用3个在游离小孢子培养中胚胎发生响应有差异的甘蓝杂交种,分别采用醋酸洋红、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及荧光素双醋酸酯(FDA)3种染色方法,对甘蓝小孢子体内配子体发育、游离小孢子培养中的胚胎发生过程及细胞死亡现象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小孢子正常发育方向是单核小孢子经历2次不对称核分裂后发育成三核花粉,而单核靠边期小孢子在体外经32.5℃热激胁迫1 d后,小孢...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志刚  尚庆茂  董春娟  
为研究与播前启动肥配套的播后不同施肥种类、施肥浓度及施肥频率对结球甘蓝幼苗生长发育及壮苗形成的影响,以结球甘蓝中甘11品种为试材,通过测定茎粗、全株干质量等形态指标及叶绿素含量、根系活力等生理指标,筛选出结球甘蓝穴盘育苗播后灌溉施肥较优处理为:子叶平展~2片真叶平展时施肥浓度为N 25 mg/kg,2片真叶平展~4片真叶平展时施肥浓度为N 50 mg/kg,4片真叶平展~6片真叶平展时施肥浓度为N 75 mg/kg,3个阶段施肥种类选用17-5-17复合肥,施肥频率均为每次施肥。结球甘蓝幼苗表现为壮苗指数增加、叶绿素含量升高和根系活力增强。说明培育结球甘蓝优质穴盘苗播后灌溉施肥应采用低浓度、多...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碧光  庄丽君  
通过调查蓝粒小麦L和03初36与若干非蓝粒小麦组合的自交、测交后代籽粒胚乳颜色,判断蓝粒基因通过雌雄配子传递的差异.各杂交组合F1均为浅蓝粒或中蓝粒,表现胚乳直感,蓝粒是显性性状;F2发生蓝粒和非蓝粒的分离,而且蓝粒有深中浅之分.F2胚乳非蓝粒与蓝粒数目相当,符合11∶9,不符合3∶1.测交结果表明,蓝粒基因通过雌雄配子的传递率分别为100%和20%.该传递率能较好解释各组合F2代胚乳蓝粒与非蓝粒比例符合11∶9的原因.蓝粒小麦结实正常,说明雌配子基本上正常传递,与测交结果相吻合.本文还对控制蓝粒基因的数目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雪平  申二巧  张成合  李晓峰  轩淑欣  申书兴  
【目的】研究菜薹-芥蓝单体异附加系n+1配子传递,为其在基因定位和遗传改良上的应用奠定基础。【方法】通过观察和统计各单体异附加系减数分裂后期Ⅱ10/10/11/11分离的PMCs,估算n+1配子的形成频率;通过鉴定回交子代植株的染色体数目,测定各单体异附加系n+1配子的传递率;从单体异附加系的自交子代中筛选二体异附加系。【结果】依据减数分裂后期Ⅱ10/10/11/11分离的PMCs比率估算,各单体异附加系n+1雄配子的形成频率在36.85%—45.15%;基于染色体数目鉴定,各单体异附加系n+1雄配子的传递率在7.14%—14.81%,雌配子在19.70%—36.51%;在一定范围内,n+1配...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安平  张恩慧  尚丽荣  朱守亮  李宏伟  许忠民  白延红  
【目的】比较结球甘蓝F1、F2、双交种及其亲本小孢子胚胎的发生能力,为建立高效的结球甘蓝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提供依据。【方法】分别用25份结球甘蓝F1及其50份亲本,产胚困难的22份结球甘蓝F1及其相应的F2,1份产胚能力强的结球甘蓝与22份产胚困难材料的正、反交杂交后代,在同等条件下进行小孢子培养,以比较其产胚情况。【结果】25份结球甘蓝F1有9份产生胚状体,其中"EF10"产胚能力最强,平均每蕾产胚10.45个,"QG80"和"QG78"次之,其余6份材料平均每蕾产胚不足1个;50份结球甘蓝亲本只有5份产胚,这5份材料分别是"EF10"、"QG80"的父、母本和"QG78"的母本。22份产胚...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国红  梁明祥  周诗雨  郑青松  刘兆普  
以甘蓝型油菜‘南盐油1号’下胚轴和具柄子叶为材料,通过植物组织培养方法,探讨不同预培养和分化培养的交叉组合对油菜植株再生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2,4-D、6-BA和AgNO3组合对外植体的分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分化出的芽苗均能生根,并生长成为植株。下胚轴在预培养(MS+0.5 mg.L-12,4-D+1.0 mg.L-16-BA)和分化培养(MS+3.0 mg.L-16-BA+0.1 mg.L-1NAA+5.0 mg.L-1AgNO3)条件下的分化率最高,达到95.23%;具柄子叶在预培养(MS+0.5 mg.L-12,4-D+1.0 mg.L-16-BA)和分化培养(MS+4.5 m...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曾爱松  刘玉梅  方智远  杨丽梅  庄木  张扬勇  孙继峰  孙培田  
从细胞学水平上探讨影响甘蓝裂球的原因,为甘蓝耐裂性材料的选育和新品种的育成提供理论依据,并为甘蓝耐裂性鉴定指标的制定提供依据。运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4份耐裂性不同的甘蓝叶表面微形态及细胞组织结构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甘蓝球叶表皮细胞为无规则型,气孔为卵圆形或长椭圆形。材料间下表皮微形态存在较显著的差别:耐裂材料的垂周壁上有明显的波状嵴,平周壁上有加厚的条纹状角质层纹饰,保卫细胞四周角质层褶皱较多、起伏较大,表皮细胞上覆盖有大量的粉状或颗粒状蜡质。易裂材料的垂周壁呈沟槽状下陷,平周壁上角质层光滑,保卫细胞四周角质层较平坦。耐裂材料的叶肉细胞层数多,排列紧密,间隙小。易裂材料叶肉细胞层数少,排列松...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芳森  王运华  李建春  
采用土培方法,研究了2个甘蓝型油菜硼低效品种和4个甘蓝型油菜硼高效品种对缺硼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高效品种叶色浅、生育期短、抽苔早,低效品种叶色深、生育期长、抽苔晚,生育期和抽苔日数与硼效率系数间的相关性达到极显著水平,可作为早期筛选甘蓝型油菜不同品种硼效率高低的参考指标;在轻度缺硼条件下,低效品种苗期长势较弱,硼含量较高,经济系数小,而高效品种长势较好,经济系数大;轻度缺硼时,不同硼效率品种茎中硼的相对含量均高于硼正常水平,其中,高效品种又比低效品种高,有利于硼的运转和再利用,提高硼的利用效率;缺硼对低效品种株高、单株总果数、千粒重影响大,而高效品种受影响较小;不同硼效率品种的生育进程不受硼...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段海燕  王运华  徐芳森  刘慧  
采用两步筛选法 (即苗期干物质筛选和全生育期产量筛选 )在酸性黄棕壤上对 194个甘蓝型油菜品种进行了磷效率的筛选。本研究以磷效率系数来反映品种间的差异 ,将其定义为缺磷和加磷条件下的干物质量及产量等指标的比值 (-P/ +P) ,在苗期筛选时 ,设置两个处理 (-P :0 .0 10g/kg ,+P :0 .10 0g/kg ,以纯养分计 ,下同 ) ,32d后收获 ,根据干物质量得到苗期磷效率系数 ,其变幅在 0 .0 5 0~ 0 .6 15之间 ,呈正态分布。根据苗期长势长相从其中选出 12个具有代表性的品种进入全生育期筛选 ,设置两个处理 (-P :0 .0 2 0g/kg ,+P ...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蒙大庆  袁代斌  张跃非  郭子荣  胥岚  李芝凡  蒲定福  汤天泽  贺启川  陈军  
利用自育的核三系临保系新材料绵7MB-1,可以将油菜绵7AB类型、S45AB类型等隐性核不育两用系的不育株率从50%提高到90%以上。针对该材料在自交繁殖过程中,发生部分育性回复的现象,采用临保系植株茎段体细胞组织培养技术,实现了绵7MB-1的批量繁殖,将繁殖的临保系苗用于网室亲本不育系繁制,可使不育系亲本不育株率达到91.7%~93.5%。每繁制公顷不育系亲本,可供7500~15000 hm2杂交F1的制种生产使用。用高不育率不育系代替原核不育两系进行制种,大大减少了用工,同时使制种产量显著提高,制种质量也更有保证,形成了完善的繁殖与制种体系。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石淑稳  周永明  孙学成  张献龙  
以甘蓝型油菜(BrasicanapusL.)9506品系的下胚轴为受体,用根癌农杆菌(Agrobacteriumtumefaciens)介导,进行了除草剂Glufosinate抗性基因(pat)的转化试验,得到了抗卡那霉素(Kan)选择剂的小植株,并对影响转化的一些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Kan和羧苄青霉素(Cb)对芽再生均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用含2,4-D的培养基对下胚轴进行预培养和选择培养基中附加AgNO3均能促进转化细胞的生长和芽的再生。转化植株对Glufosinate除草剂的抗性和分子验证工作正在进行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